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998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docx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docx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

理性、启蒙运动;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英国、法国的启蒙运动和中国的维新变法的背景;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及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运动发生条件的认识。

2、用概括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历史必然性”;

2、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3、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启蒙运动的发生背景及重要影响。

难点:

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十七世纪中后期到十八世纪的百余年,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的思潮席卷了西方,欧洲社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思想革命。

从那以后,启蒙运动的理性光芒成为一轮精神太阳照耀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它的影响强有力地穿透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翻天覆地地改变了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

【《启蒙的反思》江苏教育出版社/张胜勇著/2005年/《编者手记》/第1页】

(二)、【讲述内容】------理性时代的到来

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类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播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而启蒙运动开启了理性的时代,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对整个人类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启蒙运动的发生背景(原因):

(1)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根本原因)

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

但是,当时欧洲大陆的政治却仍是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占统治地位。

所以,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首先必须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以便去触犯它,否定它,摧毁它。

于是强调人的价值和权利的思潮兴盛起来,

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

这正说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权压迫。

与法国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出现深刻危机恰成对照,此时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不仅日益强大,而且对封建专制统治日益不满,这就为法国封建秩序下原有的阶级构成和阶级矛盾注入了全新的因素,资产阶级开始担当起第三等级广大群众反对封建统治最顽固的领导者的历史使命。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北京出版社/李凤鸣、姚介厚著/1982年/第一章:

《法国启蒙运动的产生》/一、《迸发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深刻危机》/第6页】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3)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成就,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2012年/第3卷/《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575页】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是产生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条件。

科学促使法国启蒙运动洋溢着崇尚理性、确信社会进步的乐观主义精神。

杰出的科学成果及其广泛应用,推动者生产技术的进步。

这使启蒙思想家们深信:

人只要从屈服于神转而面向自然、征服自然,就能从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获得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前进。

科学的本质就是启蒙,启蒙必须依靠科学。

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法国启蒙思想家是科学战士,他们大力倡导科学精神,研究自然科学,传播新的自然知识,力图以此来促进社会革新。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北京出版社/李凤鸣、姚介厚著/1982年/第一章:

《法国启蒙运动的产生》/二、《孕育于自然科学的温床》/第14页】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如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在这一风气影响下最伟大的发现,它一下子揭开了宇宙的面纱,把它的秘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牛顿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法则,这个法则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

这样一来,自然界就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机器,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科学被人们所认识。

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类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到18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研究在物理学、植物学、地理学等领域内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科学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彻底批判宗教神学的有力武器。

如果说,十八世纪以前各门自然科学,大多还笼罩着或浓或淡的神学色彩,那么到十八世纪,已大大冲刷了这层色彩,展示物质世界统一的本来面目。

法国启蒙思想家得以运用自然科学的武器,驰骋于开阔的自然疆域,猛烈摧毁宗教神学,把上帝从自然领域驱逐出去,胜利地进行一场科学对宗教的大决战。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北京出版社/李凤鸣、姚介厚著/1982年/第一章:

《法国启蒙运动的产生》/二、《孕育于自然科学的温床》/第14、15页】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开始使用科学方法取代宗教信仰作为理解世界的途径,也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对宗教和神学的迷信。

(4)当时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7、18世纪的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阻碍。

特列季阿夫斯基说:

“这头怪物身躯庞大,肥胖臃肿,张开百张血盆大口,狺狺而呔。

”【《理性人格·伏尔泰》/长江文艺出版社/肖雪慧著/1996年/《引子:

走到尽头的专制制度》/第1页】

其中的“这头怪物”指的就是封建专制制度,它压迫和奴役人民,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16世纪末,从基督教世界的精神崩溃中兴起的君主政体已在全欧盛行并且趋向了专制。

其中,最彻底转向专制,又最鲜明、最集中地表现出这个制度特征的是法兰西君主国。

法国在历史上没有英国那样的大宪章,也没有明确有效的议会统治的传统,这个国家的君主政体从一开始就没有确定而公认的公法和传统为治国依据。

依次更迭的每个君主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和气质在进行统治。

17世纪中叶开始掌权的路易十四才能出众、精力充沛、雄心勃勃而又禀性专横霸道。

经由他的铁腕统治,法国确立起了君主的绝对权威,法兰西成为欧洲最大、最巩固的专制国家。

【《理性人格·伏尔泰》/长江文艺出版社/肖雪慧著/1996年/《引子:

走到尽头的专制制度》/第2页】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是不变的历史法则。

在路易十四肆无忌惮的统治下,在贵族放浪形骸的享乐下,在新贵族蠢蠢欲动的野心下,在人民水深火热的处境中,封建专制政体的灭亡不可避免。

对此,恩格斯曾指出:

“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只是方便了法国的市民阶级,使他们可以赋予自己的革命以唯一同已经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相适应的、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2012年/第4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252页】失去了基层百姓的支持,皇权又如何高大?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是如此。

然而就在这强盛繁荣的表象之下正酝酿着巨大的社会危机。

因为,上述令各国君主和贵族称羡的一切,无不是以全面的社会、政治、宗教迫害来支撑的;专制政体在光辉灿烂、令人炫目的文明外观下对人民露出的是一副可怖的狰狞面目。

【《理性人格·伏尔泰》/长江文艺出版社/肖雪慧著/1996年/《引子:

走到尽头的专制制度》/第3页】17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也尤为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有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为它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①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的基础:

后者的思想来源可追溯到前者的人文主义;前者对教会腐败与封建黑暗统治的揭露,为后者减少了阻力;前者使科学开始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得到发展,为后者理性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前者使哲学、政治学说得到发展,为后者天赋人权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②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

后者把反封建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大胆揭露封建制度的一切弊端,而且勾画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准备.两者的差距实际反映出资产阶级思想从初步形成发展到成熟并形成完整、系统的民主革命理论的过程.

 

2、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成就:

(1)、17世纪英国——兴起

霍布斯在《利斯坦》中:

反对君权神授,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国家是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

洛克在《政府论》中:

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利来源于人民,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2)、18世纪法国——高潮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人民,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在《百科全书》中:

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认为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权、生命权和自由权,人民是主权所有者。

小结:

他们思想的革命性就表现在“对未来社会的构思和设想”。

他们否定了原来的神学世界观以后,他们提出了“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等新的国家运作方案。

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他们自己的智力去重新认识、判断和理解社会、构思社会。

这就是所谓的“理性”。

也就是说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把西方的人为精神大大推进到了“理性时代”,启蒙思想中闪耀着美丽的“理性之光”,这也是与文艺复兴相比较,最重大的进步!

3、启蒙运动的意义:

(1)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2)启蒙运动的实际指导意义:

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次,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同时,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巩固练习

1、启蒙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启蒙运动为什么发源于英国?

英国的资本主义最为发达,且最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王的权利开始受到限制,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启蒙思想由此产生了。

3、启蒙运动的高潮为什么发生在法国?

(1)17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也尤为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有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2)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3)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

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四)、【归纳小结】

探究了启蒙运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也就是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我们了解到:

精神力量一旦化为物质力量,其作用是难以限量的。

启蒙运动带给人的最大的价值就是它对人本身的解放,从而创造出社会的解放。

(五)、作业安排

1、简述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批判了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2、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上取得不同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1)在十九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远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易妥协的特点。

而法国在启蒙运动发生时资产阶级的力量已经十分雄厚,拥有与封建势力直接对抗的实力。

(2)维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革命性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

因为法国的启蒙运动实际上是继承和发展了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将其社会作用扩大和延伸。

而中国始终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正统,广大群众根本无法认识到维新变法的意义与作用

(3)维新思想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导致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缺乏社会实践。

而相对的是英国革命的成功,为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实践的经验,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参考书目:

*《启蒙的反思》江苏教育出版社/张胜勇著/2005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2012年

*《理性人格·伏尔泰》/长江文艺出版社/肖雪慧著/1996年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北京出版社/李凤鸣、姚介厚著/198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