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井点降水质量QC小组成果.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8824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井点降水质量QC小组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提高井点降水质量QC小组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提高井点降水质量QC小组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提高井点降水质量QC小组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提高井点降水质量QC小组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井点降水质量QC小组成果.docx

《提高井点降水质量QC小组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井点降水质量QC小组成果.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井点降水质量QC小组成果.docx

提高井点降水质量QC小组成果

 

提高井点降水质量

发布人:

XX

XXXXXX有限公司

XXXX项目部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二、QC小组简介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五、确定目标值及可行性认证

六、原因分析

七、要因确认

八、制定对策

九、组织实施

十、效果检查

十一、巩固措施

十二、总结与打算

 

预防控制基坑管涌

一、工程概况

XXXXX工程位于XXXXX,由XXXX有限公司投资兴建。

总建筑面积:

20万㎡,一期建筑面积:

4万㎡(九栋),砖混结构六层,整板基础。

因为该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紧,任务多,为满足设计要求、确保管道安装质量,XXXX小区项目部成立了QC小组,并报公司技术部门备案。

 

二、QC小组简介

QC小组简介表1

小组名称

XXXX工程QC小组

注册日期

2005.12.20

课题

预防控制基坑管涌

注册号

YEJQC06001

活动时间

2005.12.20~2006.3..31

课题类型

攻关型

人均受教育时间

62学时

活动次数

15次

小组成员简介表

序号

姓名

年龄

职称

QC小组职务

组内分工

1

XX

43

高工

组长

技术指导

2

XX

39

工程师

副组长

方案编制

3

XX

47

工程师

组员

现场指导

4

XX

26

工程师

组员

数据统计

5

XX

26

工程师

组员

具体实施

6

XX

36

工程师

组员

具体实施

7

XX

32

技工

组员

具体实施

8

XX

36

技工

组员

具体实施

9

XX

46

技工

组员

具体实施

制表:

XX日期:

2005.12.20

三、选题理由

1、本工程是公司在基坑施工领域的一次技术提升。

工程所属地XX地质水文情况的特殊性是XX地区其它地方所不具有的。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现就该建筑场地的土层情况分述如下:

层为杂填土

层为粉质粘土

层为粉土

层粘土中含有铁锰结核和部分砂姜石,可塑,中压缩性,含水率W=33%,隙比e=0.94,厚度1.2-3.7米,底层标高-6.05~-4.63m,平均-5.61m;

层为粉质粘土灰绿色夹灰黄色条纹,干强度高,高韧性,含有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可~硬塑,含水率W=25%,隙比e=0.73,厚度2.2-5.3m,底层标高-10.67~-7.99m,平均-9.22m;

层粉细砂,黄色、密实、低压缩性,含水率W=22.5%,隙比e=0.64,厚度6.1-8.4m,底层标高-17.65~-16.03m,平均-16.73m。

该场地的地下水可分为浅层水和中层水两组,浅水层主要赋存于上层填土与

层粉土中,为松散沉积层中的孔隙潜水,估算综合渗透值为10-5-10-6,中层水为

层粉砂的微承压水,且微承压水水力压头很大。

此次基坑开挖基本上把

层粘土全部挖完,达到

层粉质粘土,对微压水来讲不是良好的隔水层,潜水和微承压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所以在施工中一旦出现坑底

层土的覆盖厚度的重量小于承压水的顶托力时,基坑底部即会产生管涌现象。

2、管涌现象由于其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及危害程度大,往往给工程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小则影响工程质量造成经济损失,大则使工程搁浅。

在我公司施工队伍入驻现场前,我们了解到沭阳县城东关口某小区基础施工时,基础开挖后未做好预防控制措施发生管涌现象,事后邀请多方专家进行补救均未果,只好改变使用功能采用高标号商品砼回填基坑。

直接经济损失达三十余万元。

3、本工程是沭阳县县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属于形象工程,所以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公司在当地的形象与声誉。

综上所述,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对管涌现象进行控制。

特此选择了该课题进行攻关。

四、现状调查

小组成员针对出现管涌的一些工程进行参考和借鉴,并对容易造成管涌的原因统计如下:

造成管涌现象因素调查表表二

序号

造成因素

频数(个)

频率(%)

累计频率(%)

1

井点降水未达到设计要求

14

46.6

46.6

2

基坑开挖时监控不到位

12

40.0

86.6

3

基坑明水未能及时排除

2

6.7

93.3

4

地质勘测与实际情况不符

2

6.7

100

合计

30

100

制表:

XX日期:

2005.12.24

2、根据现状调查情况,作出排列图予以分析,找出造成管涌的主要因素(见图一)。

图一

N=30(个)

 

 

00

 

制表:

XXX日期:

2005.12.24

从排列图中可以看出,造成管涌的主要因素是井点降水未达到设计要求和基坑开挖时监控不到位。

五、确定目标值及可行性认证

1、确定目标值

(1)、探索以降水与监测相结合的手段有效预防控制管涌。

(2)、使本工程管涌事故发生率为0。

2、可行性认证

(1)、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制定工程质量目标“扬子杯”,这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组织保证。

(2)、我们小组组织人员先后深入了解本地区类似工程,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

同时我公司本身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技术素质过硬的队伍,这都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3)、公司、项目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全面支持,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保证。

六、原因分析

针对造成管涌主要原因:

井点降水未达到设计要求和基坑开挖时监控不到位,小组在2005年12月30日至2006年1月10日,经过三次活动,对造成管涌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绘制了因果分析图(见图二)。

市政排水管网不能满足排水要求

井点降水

未达到设计要求

降水设施安装方法不当出现“死管”现象,设备老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出现少数死管,降低降水效果

抢工期,盲目提前开挖

井点降水方案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基土受积水浸泡时间过长

井点降水效果达不到施工要求

出现回水不能及时排除

基坑渗出明水

降水未达到设计时限即进行基坑开挖

出现停电现象,降水有间息

城区改造

基坑开挖后监测不到位

土中含水量未及时上报

基底标高误差较大出现超深现象

未做好边坡土中含水率监测

基底标高监测不到位

局部易出现管涌的地方无防护

人员缺乏居安思危的责任心

监测数据未及时上报小组

未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孔隙水压力监测

图二

 

七、要因确认

根据因果分析图,小组成员运用客观确认的方法对末端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讨论研究,确认了要因,制表如下(表三、表四):

井点降水未达到预期效果要因确认表表三

序号

项目名称

要因确定

确认方法

负责人

要因判断

1

没有认真研究勘测报告,按照以往经验进行降水设计,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井点降水方案不符合工程实际要求

调查分析

吴高

姚士伟

要因

2

降水设施安装方法不当,设备老化故障,未能充分发挥效用

出现少数“死管”现象,降低降水效果

调查调查

姚士伟

仲茂盛

非要因

3

为抢工期而缩短降水时间,盲目提前开挖

降水未达到设计时限即进行基坑开挖

现场调查

佟开文

仲茂盛

要因

4

基土受积水浸泡时间过长

基坑渗出的明水

现场调查

顾明进

要因

5

市政排水管网不能满足排水要求

出现回水,不能及时排出

现场分析

顾明进

刘春

非要因

6

城区改造

降水有间歇,出现停电状况

现场调查

姚士伟

非要因

制表:

XXX日期:

2006.1.2

基坑开挖后监测不到位要因确认表表四

序号

项目名称

要因确定

确认方法

负责人

要因判断

1

基底标高监测

不到位

基底标高误差较大出现超深现象

调查观察

XXX

要因

2

未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孔隙水压力监测

监测数据未及时上报小组

调查分析

XX

要因

3

未做好边坡土中含水量监测

土中含水量得不到及时上报

现场调查

XX

非要因

4

人员缺乏居安思危的责任心

局部易出现管涌现象的地方无防护

措施

现场调查

XX

要因

制表:

XXX日期:

2006.1.2

通过要因确认,未端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有:

1、井点降水方案不符合工程实际要求2、降水未达到设计时限即进行基坑开挖3、基坑渗出的明水4、基底标高误差较大出现超深现象5、监测数据未及时上报小组6、局部易出现管涌现象的地方无防护措施。

八、制定对策

针对表三、表四确定的要因,我们制定了对策表(见表五、表六)

井点降水未达到预期效果对策表表五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负责人

计划完成时间

1

井点降水方案不符合工程实际要求

研究勘测报告,拿出切实可行的降水方案

降水效果达到设计施工要求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公司内部进行技术论证确定最佳方案;

2、通过权威专家论证,使方案至臻完善

施工

现场

XX

1.5-1.10

2

抢工期缩短降水时间,盲目提前开挖基坑

降水时间符合设计要求才进行开挖

防止因提前开挖出现事故

1、记录一系列参数,计算得出实际出水量与理论出水量,确定具体的开挖时间

2、正式开挖时先进行试验,待基坑符合施工条件时进行大面积开挖

施工

现场

XXX

12.20-1.5

3

基坑渗出明水

采用明排水法排水

地基原土不受浸泡扰动

1、购置抽水设备,安排专人不间断抽水

2、挖明水沟渠排水

施工

现场

XXX

1.5-2.10

制表:

XX日期:

2006.2.20

基坑开挖后监控不到位对策表表六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负责人

计划完成时间

1

基底标高误差较大出现超深现象

加强抄平

确保标高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1、专业测量人员跟踪抄平

2、选用技术水平好的挖机驾驶员

3、出现超深的区域用C20混凝土进行找平

施工

现场

XX

1.5-2.10

2

未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孔隙水压力监测

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监测

及时为决策提供数据

1、聘请专业人员使用先进设备进行孔隙水压力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

施工

现场

XX

1.5-2.15

3

局部容易出现管涌现象的地方无防护措施

对易出现管涌的地方进行监控,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做到防微杜渐,把管涌遏制在萌芽中

1、对渗量较大的地方采取疏而非堵的方法,待进行下道工序前一次性封堵;

2、开挖接近临界标高时立即铺竹筏并施以重物平衡;

施工

现场

XX

1.5-2.15

制表:

XX日期:

2006.2.20

九、组织实施

(一)降水未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进行现场实施

实施一:

制定符合工程实际要求的井点降水方案

1、公司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分析本工程地质水文构成情况。

研究决定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围绕基坑呈两个“回“字型布设中间留出施工道路,由于基坑占地面积大在“回”字型中间加一排降水管。

根据计算井点埋深的理论要求:

H=5.2米+0.3米+0.2米+0.8米=8.3米(根据该地质情况

层土的变化厚度,井点埋深不能大于7.5米,如大于7.5米则基坑降水困难加大,降水不成而且周边的边坡很难保证),在井点安装时采用1/4短管安装在

层土中。

井点管长度长短间隔安装,这样就增加了地下降水曲线的波幅,提高降水质量。

该方案经专家论证予以通过。

安装时严格按照设计及技术交底要求进行安装运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事实方案实施后效果明显,使地下水位得到有效控制。

实施二:

杜绝为抢工期而缩短降水时间,盲目提前开挖基坑

1、出水后开始记录出水时间、出水估量,查询相关资料计算得出实际出水量与理论出水量,确定具体的开挖时间。

2、在正式开挖前先选择一处进行试验,待地下水情况符合要求时再进行大面积的开挖。

实施三:

基坑表面渗水,进行明排水

1、本工程地下室有电梯井消防水池,其顶面标高低于基底标高,利用此作为集水井放置水泵抽水减少人工开挖集水井,既不影响工程质量又节约了成本。

2、在原有配备的抽水设备的基础上增加大功率的抽水设备。

派工人24小时值班守侯。

(二)针对基坑开挖后监控不到位的主要原因进行现场实施

实施四:

1、基坑开挖前由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开挖时专业测量人员跟踪抄平。

事先查看地质剖面对有管涌隐患的地方留出40~50cm由人工开挖。

2、选用技术过硬的挖机驾驶员。

3、超深处超出要求的用C20混凝土进行找平。

实施五:

1、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水头压力监测,并作好详细记录。

实施六:

对局部易出现管涌现象的地方做好防护措施

1、对现场人员加强管理督促其做到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2、基坑开挖后出现渗水,对渗水量较大的地方用¢100镀锌钢管插入渗水部位,钢管上端连接抽水设备,防止因为封堵造成别处的渗漏,待浇筑基础混凝土时一次性封堵。

3、根据管涌产生的原理挖到基底设计标高后立即铺竹筏并覆以重物平衡。

十、效果检查

我们QC小组通过本次活动,应用合理降水加强监测使本工程未出现一次管涌,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既避免了发生管涌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又使工程的质量有所提高,还确保在指定工期内完工。

十一、巩固措施

2006年3月份我们QC小组活动成果被公司正式吸收,纳入企业工法(注册号:

XXXXX),并在公司范围内推广应用。

十二、总结与打算

本次QC小组活动成功,使得管涌事故的发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项目部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也明显的增强,这为工程创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后,我们打算在高、大、难工程的施工中,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多创精品工程,为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不懈的努力。

下阶段我们将对南京江宁区人民大会堂工程开展大体积混凝土QC小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