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8807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直接作用是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D.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3.在一遗址的出土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碳化稻谷、稻叶和稻杆的堆积,由此可推测此遗址为下列哪一项()

A.山顶洞人遗址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大汶口遗址

4.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而导致灭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政策B.焚书坑儒政策

C.独尊儒术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

5.下列关于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我国农耕文明B.这种建筑样式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

C.我国半坡居民的创造D.我国河姆渡居民的创造

6.下图所示为战国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对于其作用,下列说法最准确是

A.防洪、排水B.防洪、蓄水C.防洪、灌溉D.蓄水、防旱

7.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8.有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是“以人为骑尽作乐”,下联是:

”炮烙之刑极淫威”,横批是“作茧自缚“。

这幅对联反映出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外地入侵B.统治者实行暴政C.人民起义D.自然灾害频繁

9.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荀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10.《资治通鉴》记载:

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知觉、韩虔为诸候,材料中所记述的史实发生在()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国

11.古人曾说:

“夫孝,德之本也”。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12.下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

它属于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13.“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

”该诗歌颂的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蚩尤D.帝尧

14.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5.“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五年后,这位受降者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这个王朝的名字也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位受降者是

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

16.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

17.《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18.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

西周、诸侯、卿大夫、制度。

他研究的内容是

A.世袭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丞相制

19.《淮南子·修务训》记载:

“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文中“尝百草”的是()

A.黄帝B.尧C.炎帝D.舜

20.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

21.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22.某古人类遗址3个关键词:

“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该遗址所在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23.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

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A.云南

B.北京

C.浙江

D.陕西

24.西汉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局面史称

A.诸侯争霸B.战国七雄C.百家争鸣D.文景之治

25.周朝时期,由开始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逐渐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现象充分说明

A.周王室已经被推翻

B.各诸侯国统治者生活腐化

C.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

D.青铜器制造业非常发达

26.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

“娶妻有日,过门不私。

九土既理,玄圭锡兹。

”他歌颂的是

A.尧

B.舜

C.禹

D.黄帝

27.在达州市中小学生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刘老师将自己的心得概括为:

“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仁爱。

”他的班级管理理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的主张?

(  )

A.儒家法家B.道家兵家C.道家儒家D.墨家儒家

28.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周时期才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最主要用于战争

③司母戊鼎是世界已知的最重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下列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的是

①修骊山陵

②统一文字

③焚书坑儒

④统一货币

⑤修建长城

⑥强征赋税

⑦严刑苛法

⑧开拓交通

A.①②③④⑦

B.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③⑤⑥⑦⑧

30.“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

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直接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C符合题意。

ABD项内容与“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

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民贵君轻,这组搭配是正确的。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故A正确。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排除B项。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故排除CD项。

故选A。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大量碳化稻谷、稻叶和稻杆的堆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最早人工栽培水稻,故选C。

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而导致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故D符合题意。

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的传统政策,焚书坑儒政策摧残了文化,独尊儒术政策是为了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地处南方,房屋是干栏式的,故D符合题意。

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因为北方气候寒冷,房屋是半地穴式的,这种定居生活是农耕文明,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D。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为战国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以人为骑尽作乐”可知,夏桀统治残暴,以人为马;依据题干信息“炮烙之刑极淫威”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夏桀和商纣都是暴君,他们的暴虐统治引起众叛亲离,导致王朝灭亡,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外地入侵、人民起义、自然灾害频繁,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9.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C符合题意。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主张与“无为而治”无关,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解答本题注意识记道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齐、楚、秦、燕、韩、赵、魏七国实力最强,史称“战国七雄”。

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三家分晋”,是发生在战国时期。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夫孝,德之本也”大意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注重道德教育,故B符合题意。

A主张无为而治;C主张“兼爱”“非攻”;D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西周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是重要的礼器。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

”该诗歌颂的人物是黄帝,黄帝号轩辕氏,是华夏族的祖先,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炎帝也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但是号神农氏,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故A符合题意;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文景之治的识记能力。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C符合题意。

陈胜吴广起义没有推翻秦朝统治,AB不符合题意。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但没有灭亡秦朝,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题需要准确识记秦朝灭亡的相关史实。

1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使大量土地被开垦出来,奴隶主将新开垦的土地租种给奴隶,这样就出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纷纷变法改革。

最著名的变法运动就是商鞅变法。

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理解能力。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商鞅变法最为著名。

也是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还需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变法内容和影响等。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材料中反映诸侯应对天子尽有述职的义务,如果不朝见天子将会受到降爵、削地、和武力惩罚,体现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西周、王、侯、制度”可知,他研究的内容是分封制;西周初期,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宗亲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C符合题意。

世袭制在夏朝时期实行,郡县制在秦朝开始推行,丞相制在秦朝时期建立,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文材料中关键信息“尝百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号神农氏,发明医药,尝遍百草,是中华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名轩辕,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尧和舜是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故选C。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咋知,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舜又用同样的方法传位于禹,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制”,所以D符合题意;选举制是指关于选区划分以及相应的代表方式与投票方式的制度,又称为代表制,所以A不符合题意;投票制度规定了选民表达民意的方式,以及把这些民意转化成结果的方法,所以B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生活在距今三万年前,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审美,会人工取火,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2019年)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应该去170万年前的云南,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当时的国力有很大的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文景之治”,D符合题意;诸侯争霸指的的春秋时期,不是西汉时期,A不符合题意;战国七雄指的是战国时期,不是西汉时期,B不符合题意;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不是西汉时期,C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指的是我国古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格局;周平王迁洛邑之后,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诸侯争霸战争频发,“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反映了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步瓦解,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周王室已经被推翻、各诸侯国统治者生活腐化、青铜器制造业非常发达,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娶妻有日,过门不私。

九土既理,玄圭锡兹。

”大致意思是已经娶妻很长时间了,(三)过家门而不入。

结合课本所学,尧舜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

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

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

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了民众的爱戴,禹建立夏朝。

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7.C

解析: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强化德育教育,仁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

故C符合题意;法家、兵家的思想与“仁爱”无关,故AB不符合题意;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无为而治”不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因此①说法错误;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而不是战争,因此②说法错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因此③说法正确;商周时期铸造青铜器主要采用“泥范铸造法”,因此④说法正确。

所以③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因此①说法错误,所以排除A、D两项;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而不是战争,因此②说法错误,所以排除B。

故选C。

2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骊山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速亡。

因此与秦朝速亡有关的是①③⑤⑥⑦⑧;选项D符合题意;②统一文字、④统一货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0.B

解析:

B

【解析】

根据题干的“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故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和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

故④不符合题意。

排除ACD,B符合题意。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