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探测仪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8783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线探测仪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管线探测仪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管线探测仪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管线探测仪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管线探测仪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线探测仪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docx

《管线探测仪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线探测仪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线探测仪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docx

管线探测仪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

******地下管线普查项目

物探仪器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

*******

二〇一六年八月

*****地下管线普查项目

物探仪器校验及方法试验报告

编写单位:

(盖章)****

编写人:

     

审核人:

        

审定人:

        

*****

二〇一六年八月

 

 

1试验目的

受******委托,*****承担*****地下管线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以外主要道路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第**标段工作任务。

为顺利完成此项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我单位技术人员在工程开工前对测区进行了现场踏勘,在充分了解测区情况的基础上,于2016年8月01~04日在***路、***路、***和***路投入两台RD8000管线仪进行了仪器检验和方法试验。

试验目的:

一是对生产中所使用的探测方法实施控制,确保该种方法、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及探测精度和有关参数符合规定的要求;二是对使用的地下管线探测仪实施控制,要求投入使用的仪器不但性能稳定,而且各项性能指标偏离值符合要求;三是对不同管线、不同介质条件、不同的地电环境采用不同的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方法,确保仪器精度满足规定要求。

主要试验人员:

**、**、**、**、**等。

2测区范围及地球物理特征

测区范围

***地下管线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以外主要道路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第**标段探测范围为:

***以外主要道路地下管线普查(***),约***km;探测管线带状图测绘,约***平方公里。

地球物理特征

测区位于位于***,土层较厚,主要为第四纪冲积粘土层,潜水面较浅,一般在1米以下,测区道路多为沥青和水泥铺装层,人行道多为花砖覆盖,其下多为混凝土层。

测区内地下管线材质主要为金属材质构成,或含有金属网、钢筋骨架(如大部分光缆含钢筋加强芯)等。

管线材质与覆土的物性差异,是管线探测的前提条件。

(1)金属管线与周围介质具有明显的电性差异。

测区内管线多为金属材质,分布在主要道路及其它次干道上。

金属管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与周围高阻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电性差异,这种差异是用电磁法探查地下金属管线的物性基础。

(2)非金属管道与周围介质存在一定的物性差异。

测区内部分给水管线的材质为砼管、部分燃气管道材质为PE管。

非金属管线与周围松散、硬度不一的介质之间存在着介电性等物性差异,利用高频电磁波法(如探地雷达)可达到探查非金属管线的目的。

(3)高阻金属管线与周围介质在一定条件下亦能呈现电性差异。

电性较好的金属管之间用绝缘物(垫圈)隔开或锈蚀严重的金属管,其在一定情况下表现出高阻现象,但采用穿透性较好的高频电磁法能有效地分辨其与周围介质的电性差异。

(4)地表游散电流、高速行驶的汽车,能产生一定频率的干扰电磁波,地面混凝土中的金属网、金属护栏、隔离栏是非连续电磁干扰体。

这些干扰因素有时会产生较强的假异常,影响探查效果和探查质量,应在探查工作中避开或消除。

综上所述,本测区地下管线与周围介质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具备用物探方法施工的前提条件。

3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2)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B37/T5088—2017;

(3)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标准》DB37/T5089—2017;

(4)《***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

4仪器校验

在进行试验前,首先对两台英国产RD8000管线探测仪进行了开箱检查。

检查结果:

仪器各按键、显示屏等状态良好,附件齐全;发射机、接收机自检正常,可以进行方法试验。

参加试验的仪器

参与校验的仪器统一编号,保证仪器与校验数据一一对应。

投入的2台RD8000型管线探测仪,编号为1,2(详见表)。

项目RD8000型管线探测仪表表

仪器

编号

发射机

接收机

型号

出厂编号

型号

出厂编号

1

RD8000PXL

****

****

****

2

RD8000PXL

****

****

****

以上系列管线探测仪是管线探测专用仪器,其具有探测精度高、抗干扰性强、效率高、性能稳定等特点,在国内专业队伍中普遍使用。

发射机可采用直接、夹钳、感应等不同激发方式连续发射8kHz、33kHz、65kHz等不同工作频率的信号共探测者选用。

接收机具有多种探测方式与变频探测功能。

除接受发射机的工作信号外,还具有根据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来指示管线负载电流方向,从而判别探测管线外,还可以利用50Hz被动源做工频法搜索探测电缆及部分金属管线,区分相邻管线的功能。

试验方法

管线仪在探测管线时有三个方面可供选择:

探测方法、定位定深方法、探测频率,本次方法试验通过对各类管线采用不同的探测方法和探测频率选择出适合本测区的探测方法,本次试验使用的探测方法主要有:

低频磁偶极法(感应法)、直连法和夹钳法。

1、低频磁偶极法主要用于较长距离范围内对管线进行追踪和定位。

它有两种激发方式,水平线圈激发和直立线圈激发。

前者主要用于管线走向不明的地区管线追踪及管线密集区实行压线法时使用,后者多用于管线走向较清楚时的长距离追踪探测。

本次方法试验仅对直立线圈激发进行了探测试验。

2、直连激发有单连和双连两种,单连是一端接明显点,另一端无穷远接地与管线形成回路;双连是导线两端接管线两端的明显点形成回路,仪器在其中对管线进行探测。

因受可供激发点少,接地电极等环境限制,主要用于一些明显点附近走向复杂及地下管线出地点附近的探测工作(譬如给水的三通点,管线密集处)。

本次方法试验仅对单端连接进行了探测试验。

3、感应环(夹钳)激发法是一种辅助方法,当上述方法使用效果不佳时可使用之。

引起激发信号较强,探测距离较远,主要用于通信和电力电缆的探测。

定位和定深方法:

(1)定位方法

此次试验采用定位精度最高的水平分量垂向差值最大值来定位,也就是被测目标体电磁场水平分量△Hxmax所处的位置。

(2)定深方法

主要采用“特征值法”,即为“70%法”。

70%法就是测出一个峰值,峰值点则为管线的平面位置。

峰值点两侧的两个70%峰值的点如果两边对称,则两个70%值点间距就是管线的中心埋深。

管线探测仪性能校验

所有参与性能校验的仪器及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管线激发方式采用夹钳法和感应法。

平面位置测定采用极大值法,深度测定采取70%衰减法。

1校验剖面的选择应具有合理性和代表性;

2校验的管线点不应少于20个;

3现场记录数据完整,精度统计正确;

4投入探查的每台管线探测仪均方误差不应大于探查精度限差的1/3;

5应编制仪器检验报告。

本项目探测仪器性能校验测点总观测次数100次。

试验结果详见附表一:

管线探测仪校验报告

将试验测定数据按一下公式进行统计计算,结果如下:

仪器性能校验定位比对均方差:

M均S=

仪器性能校验定深比对均方差:

M均h=

式中:

—在第i点上各单次观测值与该点实际中心位置之差;

—在第i点上各单次观测值与该点实际深度之差;

M—总观测次数,即参加校验的所有点上全部观测次数之和;

N—参与校验的点数。

管线探测仪校验结果显示:

参与试验的2台仪器的探查埋深限差为7cm,探查平面位置限差为12cm。

各探测仪中误差统计表表

中误差

仪器编号

平面中误差

(厘米)

埋深中误差

(厘米)

1

2

由记录表数据可见,2台仪器平面、深度差值较小,波动范围窄,各数据趋近一致。

探测仪一致性校验结果显示同点两台探测仪测深最大误差为7cm,平面位置最大为5cm,均在限差要求之内。

一致性定位、定深均方差均小于《***规程》规定限差,各探测仪中误差均小于《***规程》规定限差,精度满足要求。

经检验仪器性能稳定,误差波动幅度较小,满足本工程要求。

最小收发距试验

1、试验场地选择地形平坦、有足够的长度;地下无管线、空中无电线、电缆等干扰。

本着上述原则在测区内选择试验场地。

2、场地探查

对场地采用P波、R波进行扫描,发现地下有管线存在,然后用有源法搜索将地下管线的实际位置标出,试验时最大限度地远离地下管线,划分出试验区域。

3、试验步骤

(1)在选定的位置固定发射机,沿发射机走向方向距发射机中心5m开始每过1m画定一接收机采集数据的位置,保证采集的数据准确、可比性好。

(2)根据经验,接收机的自动增益在30以下使用较少,而增益70以上因信噪比过大,用来定位、定深精度较差,所以我们选用了管线探测仪常用的自动增益50进行试验。

理论上电磁波在无限远处衰减为零,本次由于场地等因素限制收发距最大在25m左右,通过试验可以达到本次试验的目的。

本着按均匀、合理、科学的原则进行了下列收发距试验:

A、发射功率25%,接收机增益50,频率为8kHz、33kHz、65kHz。

B、发射功率50%,接收机增益50,频率为8kHz、33kHz、65kHz。

C、发射功率25%、50%、75%、接收机增益50,频率为8kHz。

4、数据处理:

经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将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组数据输入计算机自动绘出一次场随收发距增大衰减图(详见图、、)。

图最小收发距试验曲线(发射率25%)

图最小收发距试验曲线(发射率25%)

图最小收发距试验曲线(发射率8KHz)

说明:

图一为发射功率25%、增益50,频率分别为8kHz、33kHz、65kHz,一次场随收发距变化的对比图。

图为发射功率50%、增益50,频率分别为8kHz、33kHz、65kHz,一次场随收发距变化的对比图。

图为发射频率8kHz、增益50,发射功率分别为25%、50%、75%,一次场随收发距变化的对比图。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

(1)、发射同等功率的电磁波在频率较低时场强较强,传播距离远,亦即接收机的读数大,收发距相应增大,因此8kHz较33kHz、65kHz的最小收发距要大。

同样,频率相同时功率越大的电磁波场强较强、传播距离远,最小收发距越大;接收机的增益越大,最小收发距越大。

因此,发射频率为33kHz、65kHz时其最小收发距依照发射频率为8kHz时的最小收发距即可满足要求。

(2)、根据物探理论结合本地区的特点,确定的最小收发距(详见表)。

最小收发距一览表表

发射功率(%)

发射频率(kHz)

增益

最小收发距(m)

25

8

50

8

50

8

50

10

75

8

50

14

以上确定的最小收发距仅表示在该距离时一次场的强度较小,对平面、深度的探测精度的影响较小,但是在此距离内当地下管线埋设较深时、二次场较弱的情况下,一次场的影响较大,因此进行地下管线探测时收发距要大于该距离。

最佳收发距试验

最佳收发距试验在最小收发距确定后进行,将发射机放置在无干扰(受干扰很弱)的已知单根管线上,通过在管线正上方施加激发信号,沿管线的走向观测接收机的读数,依据背景值低、异常明显的位置确定最佳收发距。

1、试验场地的选择

场地要求地势平坦、无干扰、无障碍物且有一定的长度。

2、管线选择

管线单一周围无干扰,管线埋深较浅且变化小、管径、埋深、材质等已知且无弯曲、多通的给水管线作为本次最佳收发距目标管线。

3、试验步骤

按发射机功率25%、50%、75%依次进行,首先固定发射机在管线中心上方,沿管线中心作一直线,每次试验时确保发射机点位一致,从发射机中心起每两米划一刻度,作一垂直管线走向方向的剖面,从管线中心每向左右两边画刻度,然后沿剖面观测电磁场水平分量,并记录试验数据,再按发射功率大小依次进行观测。

根据观测结果绘制最佳收发距试验曲线图(详见图、、):

图最佳收发距试验曲线(发射功率25%增益60)

图最佳收发距试验曲线(发射功率50%增益50)

图最佳收发距试验曲线(发射功率50%增益50)

4、数据处理

将观测结果分类整理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组数据输入计算机,自动生成对比曲线图(见图五至图七),根据曲线图结合探测精度确定的最佳收发距(详见表):

最佳收发距一览表表

功率(%)

发射频率(kHz)

最佳收

发距(m)

备注

25

33

10

50

33

15

75

33

20

最佳发射频率选择

在确定最佳收发距后,固定发射机在最佳发射距的位置,依次改变发射机的频率记录下接收机的读数,通过比较接收机的读数和灵敏度,以异常明显,深度、平面位置较接近实际值的频率为最佳发射频率,图为发射功率50%,收发距=15m时的频率对比图。

频率为33kHz时曲线完整,探测精度最高。

图最佳发射频率试验曲线

因此最佳发射频率确定为33kHz。

另外根据以往的管线探测工作实践及经验总结:

33kHz使用范围广,精度相对较高;其次是65kHz、8kHz。

激发方式,定位、定深方法的选择

(1)、激发方式

通过试验确定的激发方式:

给水管线采用直接法最好,信号强、传播距离远、异常明显,定深、定位较其它方法精度高。

感应法在单一管线的情况下效果较好,在管线密集的情况下要慎重、灵活使用,可通过改变发射机的感应方式避开邻近管线干扰,如:

压线法等。

电信类、电力等电线、电缆优先采用夹钳法,该方法信号强度大、传播距离远、邻近干扰小。

因该类管线多以集束状态埋设,线与线之间距离较近,采用感应法时精度较低,因此应优先采用夹钳法。

(2)、定位方法的选择

极大值法的定位精度相对较高,极小值法的定位误差较大,因此探查作业中尽量采用极大值法定位,同时辅以极小值法验证。

(3)、定深方法的选择

70%法的定深精度较高。

因此探查作业中尽量采用70%法定深,同时辅以直读法。

探查作业中要不断通过已知点、开挖点的深度来校验70%法的准确性,提高探查精度。

管线探测方法试验(详见表):

管线探测方法试验表表

试验

点号

管线类别

激发

方式

工作频率

定位方法

定深方法

实际

深度

(中心)

仪器测定

备注

测定深度

深度差△h

平面差

△s

1

路灯

直接法

33

kHz

极大值

直读

48

55

7

3

70%

45

3

3

极小值

极值

59

11

5

感应法

33

kHZ

极大值

直读

53

5

4

70%

51

3

2

极小值

极值

58

10

6

2

供电

直接法

33

kHz

极大值

直读

86

76

10

4

70%

84

2

2

极小值

极值

94

8

4

感应法

33

kHz

极大值

直读

82

4

5

70%

88

2

3

极小值

极值

93

7

6

3

联通

夹钳法

33

kHz

极大值

直读

74

61

13

4

70%

72

2

1

极小值

极值

80

6

5

感应法

33

kHz

极大值

直读

62

12

6

70%

71

3

2

极小值

极值

80

6

5

5试验结论

1、经试验参加施工的2台仪器主机及配件齐全,性能稳定,一致性较好。

由本次试验可以看出:

在不受其它邻近管线干扰的情况下,各仪器的定位和定深精度均较高,只需要把探测的中心埋深校正到管顶埋深即可。

校检结果达到《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要求,可投入本区施工生产。

2、管线探测激发方式应尽量选择对邻近管线感应小、突出目标管线异常的方式为主。

给水管线等宜采用直接法、感应法;埋深大时,优先采用直接法。

电力、通讯类管线因其多以管块、套管或沟道等形式埋设,线缆之间距离又很近,相互之间互感较强,所以应尽量采用夹钳法。

3、平面定位应以极大值法为主,同时辅以极小值法或通过开挖等方式来提高探测精度;深度测定以70%法为主,直读法为辅。

4、收发距的选择应根据管线的埋设方式、材质、周围介质等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以10—25米为宜,或改变接收机的增益达到要求。

5、方法试验工作主要是在较为理想的条件下进行的,而各地段地下管线的埋设方式、材质、埋深及周围的地电条件各异,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采用多种频率,综合分析以得出符合实际的成果数据。

6、遇有特殊情况时(更换仪器、仪器经过维修、调试后)适时进行检验,以满足工作要求。

***管线探测仪校验报告表

仪器名称:

管线探测仪型号:

RD8000编号:

****

点号

管类

管径/断面尺寸(mm)

探测深度(cm)

实际深度(cm)

深度差值(cm)

平面差值(cm)

地点

备注

1

路灯

100

57

60

3

3

***

2

路灯

100

64

62

2

4

***

3

联通

200×100

78

74

4

3

***

4

联通

200×100

76

72

4

2

***

5

移动

200×100

70

73

3

3

***

6

移动

200×100

73

70

3

2

***

7

路灯

100

64

60

4

5

***

8

路灯

100

58

55

3

3

***

9

移动

100

77

73

4

2

***

10

移动

100

89

83

6

1

***

11

联通

200×100

79

74

5

2

***

12

联通

200×100

76

72

4

4

***

13

网通

200×100

79

73

6

3

***

14

联通

200×100

84

80

4

2

***

15

联通

200×100

79

73

6

4

***

16

供电

100

93

86

7

3

***

17

供电

100

95

88

7

2

***

18

联通

200×200

69

74

5

2

***

19

网通

200×200

65

60

5

2

***

20

网通

200×200

61

58

3

5

***

结论:

平面和埋深中误差分别为:

和,而均小于平面限差()和埋深限差()的三分之一,该仪器合格,可以投入使用。

操作人员:

***校核人:

***试验日期:

2016年6月27日

***管线探测仪校验报告表

仪器名称:

管线探测仪型号:

RD8000编号:

***

点号

管类

管径/断面尺寸(mm)

探测深度(cm)

实际深度(cm)

深度差值(cm)

平面差值(cm)

地点

备注

1

路灯

100

58

60

2

1

***

2

路灯

100

66

62

4

2

***

3

联通

200×100

76

74

2

5

***

4

联通

200×100

77

72

5

3

***

5

移动

200×100

67

73

6

4

***

6

移动

200×100

74

70

4

1

***

7

路灯

100

66

60

6

3

***

8

路灯

100

59

55

4

2

***

9

移动

100

78

73

5

4

***

10

移动

100

89

83

6

1

***

11

联通

200×100

78

74

4

2

***

12

联通

200×100

74

72

2

1

***

13

网通

200×100

77

73

4

3

***

14

联通

200×100

85

80

5

1

***

15

联通

200×100

77

73

4

2

***

16

供电

100

91

86

5

2

***

17

供电

100

95

88

7

5

***

18

联通

200×200

80

74

6

3

***

19

网通

200×200

64

60

4

2

***

20

网通

200×200

65

58

7

1

***

结论:

平面和埋深中误差分别为:

和,而均小于平面限差()和埋深限差()的三分之一,该仪器合格,可以投入使用。

操作人员:

***校核人:

***试验日期:

2016年6月2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