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8767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师一优课推荐课例

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标分析】

根据课标,在知识方面,可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黄河水文特征的分析,学会河流水文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和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体会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在情感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滔滔黄河”的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运用材料和实验,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了解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合作探究,理解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探究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的大黄河》

师:

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一曲壮美的《我的大黄河》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黄河、认识黄河、了解黄河。

欣赏歌曲,

激发学生的求知

情境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黄河。

自主学习

 

“识黄河”

多媒体出示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学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为什么是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和长江对比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

师:

河流承载着环境的变化,黄河流程长,跨度大,环境复杂,各河段表现出的自然特征也是不一样的。

展示黄河视频,通过视听感知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自主学习:

通过查阅地图册,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结合板图中的数字代码,说出主要的地理事物,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对比黄河长江流经的干湿地区,分析水量不同的原因。

 

观看黄河视频,感知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铺路搭桥。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形象展示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图片感悟

“颂黄河”

 

过渡: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迂回婉转,也有惊涛澎湃。

为什么称她为“母亲河”?

1.出示黄河上水源图片、水能图片、冲积平原图片、景观图片、上下五千年图片等,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悟黄河的奉献。

师:

合理利用这些贡献,能创造巨大的财富。

2.了解水电站的分布。

 

3.体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体会黄河母亲的伟大。

 

1.学生说黄河的贡献;

2.欣赏图片,感悟黄河的奉献;

3.体会黄河母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伟大。

 

让学生体会黄河母亲伟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合作研讨

 

“忧黄河”

 

过渡:

“母亲河”的称呼倾注了中华儿女黄河的无限深情,同时也有许多牵挂。

1.出示图片,展示黄河下游“地上河”。

2.通过材料“痛苦的回忆”展示“地上河”的危害。

 

3.合作研讨:

“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危害。

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黄河流经下游淤积的过程,体会“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利用图示总结“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4.出示材料,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5.微视频展示:

凌汛及成因。

 

1.读图了解“地上河”的特点。

 

2.通过资料,“痛苦的回忆”感知“地上河”的危害。

3.通过实验,观察黄河流经下游淤积的过程,说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4.利用资料,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生观看微视频,体会理解凌汛及成因。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地上河”的特点,激发探究成因的欲望。

 

通过实验,形象直观展示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的过程,突破“地上河”的成因这一难点。

 

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地理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各河段的其他忧患。

 

治黄河

过渡:

我们找到了“母亲河”的主要忧患,请大家出谋划策解忧患。

出示表格,组织讨论各种忧患的解决措施。

师:

黄河上最大的忧患是“地上河”,而它形成的根源是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治黄先治沙”国家采取了科学可行的措施。

展示图片了解“治沙”措施,体会祖国的伟大。

汇报各种忧患的解决措施。

 

看图片了解“治沙”措施,体会祖国的伟大。

 

 

通过学生归纳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绘黄河”

为学生准备黄河流域空白图,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我心中的黄河”。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把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绘制“我心中的黄河”并一词、一句“话说黄河”。

借助空白图画出自己对黄河母亲奉献的赞美和对忧患的担忧和关心,表达自己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说明:

东平县七年级学生学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1、认知起点: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读图、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学习兴趣: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浓厚。

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①对地理图片和地理故事感兴趣;②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③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3、学习障碍:

①学生知识结构不健全;

②理性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4、学习难度:

①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答题不规范。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易达到;

③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滔滔黄河》效果分析

“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一部分内容,与前面学过的中国地形、中国气候有着紧密联系,又为学习后面中国区域地理提供基础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课堂容量较大,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多且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重新调整了教学顺序,整合了教材内容,把这部分内容设计成“识黄河”、“颂黄河”、“忧黄河”、“绘黄河”四个板块,利用微视频、录象和图片等多种形式,充分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形成原因。

虽容量很大,但整堂课师生互动得当、合理,教学效果好。

1.本节课内容属于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第三部分《滔滔黄河》。

2.本节内容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和深入。

上承中国自然环境中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

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

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本课题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学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导、评估出黄河的功与过,从而进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3.《滔滔黄河》这部分教材包括黄河的源流概括,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五部分,信息量非常大。

但教材只安排了黄河水系图,和为该图配了5道读图题,不能将水系图、政区图、气候图和地形图对照使用,不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虽然提供了黄河“地上河”的示意图,但对解决这个难点的效果不显著。

所以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强调重点

评测练习

1、2018年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经典咏流传》将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让经典流行起来。

其中,凤凰传奇把李白《将进酒》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唱得荡气回肠。

歌词中的“天上”、“海”分别指的是(  )

A.喜马拉雅山、南海B.唐古拉山、东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D.昆仑山、黄海

2、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藏高原②华北平原③黄土高原④内蒙古高原.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

3、读图所示的黄河河道,出现在(  )

 

A.黄河上游B.黄河中游

C.黄河的下游D.黄河的下游和中游

4.“治黄百难,唯沙为首。

”说明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  )

A.上游兴建大中型水库B.下游加固大堤

C.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D.中下游疏通河道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的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滔滔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对黄河各河段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