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Bill八.docx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Bill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Bill八.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Bill八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五)
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倍尔
D、贾德
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B)
A、晕轮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同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B)
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
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
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C)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卡列杰夫
B、廖世承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7、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D)年。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8、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9、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B)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来源:
考试大
C、桑代克
D、班杜拉
1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11、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A)
A、奥苏倍尔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12、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D)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14、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15、布鲁纳强调学习(A)的重要性。
A、学科基本结构
B、行为习惯
C、榜样行为
D、动机
16、在学习理论领域,(D)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7、加里培林提出了(C)的理论。
A、掌握学习
B、观察学习
C、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
D、学习结果的分类
18、提出发现教学的是(B)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19、(多选题)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ACD)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20、(多选题)早期的迁移理论有(ABCD)
A、相同元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概括化理论
D、格式塔关系理论
一、填空题。
1、《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
认知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
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2、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3、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4、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5、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
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6、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
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问题。
7、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8、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9、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
10、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11、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它将教学的诸因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中介性、针对性等特点”。
1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发展水平)。
二、辨别题。
(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2、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
3、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
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以合作者、引导者为主。
4、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
(×)
让学生能够探索、学会探索,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5、《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
6、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
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7、“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
“情感与态度目标”应该区分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
8、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
教学重点与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简答题。
1、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要点:
一是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
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
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
2、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使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应注意什么?
①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
对提的问题,提问的对象,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谈话所需的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简洁,使学生能理解。
③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准备,然后再点名某个学生作具体回答,以利于全班同学积极思维,发展智力。
不同程度的问题,可考虑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回答。
4、使用探究法应注意什么?
①精选探究材料
②注重教师的引导
③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④所设立的问题难易要适中
5、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②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③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
④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
⑤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和交流时间
6、举例说明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
答:
(1)有些基本知识的学习经过这一过程根本行不通。
例如:
“兀代表圆周率”这一知识,只能采用配对联想记忆来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过程性目标。
(2)有些数学知识、技能经历这一过程则没有必要。
如,“年月日”中闰年、平年的概念,产生闰年的原因,这些知识,尽管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教师手头有详尽的文献,课堂上可以直接抛出。
(3)有些知识、技能经历探究过程的习得效果则更差一些。
例如,46÷5的竖式写法,现代学习心理学一致认为,采用接受学习的效果要比发现学习的效果更好。
如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重心放在经历、探究等过程性目标上,往往会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影响实际的学习效果。
因此,对于过程性目标的落实,需要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特点而定,而不必任何时候都要刻板地去落实这一目标。
7、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要点: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8、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
要点:
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主体性,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9、举例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举例:
《小数加减法》让学生尝试计算11.5+3.2或《9加几》尝试计算9+5
第一步:
出示尝试题
第二步:
自学课本
第三步:
尝试练习。
第四步:
学生讨论。
即讨论解题策略。
第五步:
教师讲解归纳。
一.填空
1.课外教育活动的形式有?
() () ()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3.教师的基本职责是()
4.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做好的三项工作是?
()()()
5.在斯坦福-必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
智商等于()除以()再乘以100.
2.单选
1.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a.情绪记忆b.动作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
3.义务教育就是()
a.小学教育b.中学教育c.强迫教育d.大众教育
4.学校教育正式出现在()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孟子》d.《荀子》
6.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d.教学工作
7.“拔苗助长”违背了()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8.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a.强烈b.较弱c.微弱d.中等
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表面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b.中心品质c.晕轮效应d.刻版印象
10.再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
3.判断题
1.学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手段将逐渐代替教师活动。
3.心理的产生离不开大脑,因此,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心理。
4.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所以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具有备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的可能性。
5.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6.过度学习量越多越好
7.机械记忆是一种无用记忆。
8.幻想是对未来的设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一想象代替现实,因此应竭力避免学生产生幻想。
9.在阶级社会教育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所以,阶级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10.“多学近乎智,无知必无能”,说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完全同步的。
4.简答题
1.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思维是一种过渡性思维,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根据小学儿童思维特点,如何进行教育与教学?
2.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3.小学教师要扮演那些角色?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是什么?
一、选择题:
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B.乌申斯基
C.巴班斯基D.维果斯基
2.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活动和交往B.自我教育
C.学校教育D.道德内化
3.创立“发现法”教学的是()
A.瓦"根舍因B.斯金纳
C.布鲁纳D.洛扎洛夫
4.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A.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B.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C.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D.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群体的基本单位.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3
A.遗传素质B.教师水平
C.父母培养D.后天学习
6.()根据两难故事法的实验形成了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3
A.皮亚杰B.科尔伯格
C.杜威D.马斯洛
7.20世纪初,创立实验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为教育学研究提供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教育学科学化的德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是()
A.赫尔巴特B.福禄倍尔
C.梅伊曼和拉伊D.弗洛伊德
8.()是获取科学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A.实验与观察B.假设
C.统计D.测量
9.()认为个体认识的起源既不是外部体给予的刺激,也不是有机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呈现,而是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交互作用的结果。
A.皮亚杰B.柯尔伯格
C.马斯洛D.杜威
10.我国颁布且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11.最早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教育家(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凯洛夫D.布鲁纳
12.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 )
A.《论共产主义教育》B.《教学与发展》
C.《教育史》D.《新教育大纲》
13.在对课题研究进行设计时,不包括的一项是()
A.确定研究方法B.论证课题
C.制定研究计划D.选择研究对象
14.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
A.孔子B.孟子
C.荀子D.墨子
15.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A.“以吏为师”B.“以法为教”
C.“化性起伪”D.“不言之教”
16、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比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观察方法是()
A.教育实验观察
B.严格控制的观察
C.全结构式观察
D.教育现场观察
1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家长的配合B.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
C.教师的实际水平D.学生的实际水平
18.《学记》中提出“长善救失”体现了()
A.知行统一的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9、战国后期,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
20、在教育史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普鲁士
21、适当过渡学习能促进知识保持,研究表明,最佳效果的过渡学习是学习熟练程度达到()
A.130%B.140%C.150%D.160%
2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练习B.学习C.强化D.巩固
23.下列不是阿特金森所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的缺陷的是()
A.人的成就动机被看成仅仅由内部因素所激发,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
B.初步把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结合起来
C.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内部因素的了解和探讨不全面和不够充分
D.对认知的作用的了解是模糊的,笼统的,不具体的
24.“对偏见”是一种专门用来改变学生在特定的领域内的原有认识的以对话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它是由()提出的
A.科斯格儒B.罗尔
C.查朴尼D.斯太威
25.()是把成就看作赢得相应社会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
A.附属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内部动机D.认知内驱力
26.古儒学校产生于古代的()
A.埃及B.苏美尔
C.希腊D.印度
27.智者派提出了古希腊课程中的()
A.前三艺B.后四艺
C.七艺D.六艺
28、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河北定县主持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B.陶行知C.黄炎培D.梁漱溟
29、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A.问答法B.发现法C.讲授法D.雄辩术
30、1916年出版的(),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A.《我的教育信条》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学校与社会》
D.《人的问题》
31、1840年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诞生,其创立者是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
A.瓦德蔡克B.福禄倍尔C.巴西多D.裴斯泰洛齐
32、德国19世纪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誉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A.费希特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洪堡
33.主张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理论的是()
A.存在主义教育B.分析教育哲学
C.新行为主义教育D.结构主义教育
34.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战后主要教育大法是()
A.国防教育法B.毛雷尔法
C.史密斯—休斯法D.高等教育法
3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是()
A.桑代克B.布鲁纳
C.加涅D.赫尔巴特
36“立五经博士”是()的决策.
A.汉武帝B.秦始皇
C.汉文帝D.秦二世
37.科举考试是在()时终结的.
A.洋务早期B.维新运动后期
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早期
38.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是()
A.毓实女中B.蒙养院
C.马礼逊学堂D.英华学院
39.万木草堂是()创办的.
A.陈千秋B.康有为
C.梁启超D.陈宝箴
40.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A.《千字文》B.《史籀篇》
C.《三字经》D.《急救篇》
41.夸美纽斯为6-12岁的儿童设计的学校是()
A.国语学校B.拉丁语学校
C.小学D.母育学校
42、“六艺”教育的中心是()
A.礼乐教育B.军事教育C.文化知识教育D.科学知识教育
43、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完备于()
A.魏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44、明代书院在宋元基础上又具有了新的职能,即()
A.藏书B.供祀C.育才D.议政
45.泛爱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康德B.巴泽多
C.赫尔巴特D.卢梭
二、辨析题:
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不起作用的变量。
47、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48、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三、简答题:
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5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
51.简述苏格拉底教学法
52.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3.制约问题解决的要素有哪些?
54.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和过程
四、分析论述题:
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7、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题中选取一道做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55、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56、论述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57、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
对学校教育有何指导意义?
Ⅱ教育行动研究的的含义是什么并论述其特点和优缺点
一、选择题(30分)
1、西方古代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是(B)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2、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3、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及教学相长辨证关系的是我国的(B )
A、孔子 B、《学记》 C、论语 D、墨翟
4、唐朝“六学二馆”的设定,表明古代教育具有( B )
A、专制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道统性
5、不属于现代教育特征的是( D )
A、教育的多元化 B、教育的终身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象征性
6、在我国有800多所高校承担科研任务,说明教育具有( D)的功能。
A、推进科学技术研究 B、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C、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D、科学研究
7、人的机体的(B)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与特点,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A、遗传素质 B、成熟 C、主观能动性 D、意识
8、文学艺术作品、科学著作等属于(C )文化
A、物质形态 B、制度形态 C、观念形态 D、活动形态
9、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核心是(C )
A、面向全体学生 B、学生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D、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0、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B)
A、人身权 B、受教育权 C、隐私权 D、荣誉权
1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A )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人格特征 D、职业道德
12、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特殊能力的课程称为(B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科课程
1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 )
A、教学科目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周安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