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8636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古诗中的童趣《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池上》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课文。

2.结合画面,学会用想象画面的方法,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

3.能正确认读“踪迹”“浮萍”等新词,正确读写“采”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透过“偷”字体会小娃的童趣。

一、课前手指操

1、手指操导入:

孩子们,咱们又见面了!

还记得那首节奏欢快的汉乐府《江南》吗?

课前先让我们跟随音乐舞动起来吧!

(音乐)

2、请坐!

这节课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

整理好书桌,调整坐姿,一定要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学习方式。

可以开始了吗?

好,上课!

3、看到你们刚才那灵动的小手就知道,你们很喜欢读古诗对吗?

嗯,老师也很喜欢。

古人云: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就先让我们玩儿一个游戏吧!

根据栩栩如生的画面猜古诗。

4、猜诗游戏导入。

第一幅。

生:

《静夜思》(李白的诗别有韵味儿)

第二幅。

生:

《春晓》(听了你的诵读我仿佛闻到了春天的气息。

第三幅。

生:

《咏鹅》(瞧,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嬉戏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到这片美丽的池塘上,发现古诗中的童趣。

齐读课题!

(幻灯4)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池”左边三点水要写弯,“也”字在右要写宽。

再齐读课题!

二、由图入诗,初读古诗

1、出示课本插图

嗯,孩子们先来观察这幅图,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你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1:

荷花(最好说出是什么样的荷花)

生2:

绿绿的荷叶。

生3:

蜻蜓、莲蓬、小娃、小船……(你们观察的很仔细,看,老师课下也情不自禁地把它们画了出来。

咦?

美丽的荷花荷叶藏哪里去了?

在老师的手里呢!

)画出来。

嗯孩子们你看这一娃一船一竹蒿,碧叶荷花满池塘。

如此优美的画面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

不着急,先听老师诵读一遍。

(幻灯6)配乐范读。

(像老师这样读出停顿和节奏,古诗的韵味儿自然就出来啦)

2、学生同桌之间自由读。

孩子们打开课本67页,同桌之间自由读,画出停顿的地方。

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开始吧。

(教师巡视,纠正读音。

)(拍手示意停下来)谁来读给你的小伙伴听?

生1读。

(读得真好!

)生2读。

(用心读,古诗才会走进你的心里)

3、我再齐读一遍!

《池上》开始——!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读着读着你们仿佛读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看,故事中的小娃撑着小艇划过来了。

谁读出这句小诗?

生1。

(让人听起来很舒服)

生2。

(有停顿才好)

2、“撑”这个字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吐字一定要清晰。

跟着老师拼读——!

(字卡)开火车读,从你开始。

老师在诗句中给“撑”找个好朋友——“撑小艇”。

谁能加上动作读出这个词?

生1:

(撑得不错)谁来讲台表演一下“撑小艇”?

生2:

(太棒了,看来你也学会了撑小艇)那你能再给“撑”找个朋友组个词吗?

生2:

(嗯,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奖励你一个我自己做的书签吧!

请回。

3、让我们一起跟着动画边读诗边做动作吧!

小娃们撑得快一点!

(生齐读“小娃撑小艇。

”)再撑得慢一些!

多么悠闲自在的一群小娃啊!

那诗中的小娃撑着小艇去干什么呢?

齐读这句小诗——!

4、“采”这个字不仅要读准音还要求会写。

你有好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个字?

生1:

(不错。

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

)“采”字是一个平舌音。

它上面的“爪字头”就像一只手,下面是一个“木”,就像一只手正在采摘树木上的果实。

谁个它找个朋友组词?

生2:

生3:

(你能用上“”说一句话吗?

嗯也奖励你一个书签,课下多多联系说话。

)孩子们,书写“采”的时候你想提醒小伙伴注意什么?

生4:

生5:

(你们都在用心学习!

掌声送给自己。

)先看老师写一个“采”。

(采的爪字头写紧凑,下面的木写舒展。

)好,再跟老师书空“采”的笔顺,开始——!

非常好!

5、写之前先看大屏,一定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保持三个一。

看到课本69页,先描红一个再写两个“采”,开始吧。

(音乐书写,巡回指导。

纠正坐姿,可以手把手师范。

)大部分孩子都写完了!

嗯,先放下手中的笔听老师讲,课下组内进行评比,组长选出三名书写最美观大方的报给老师领取小小的奖励好不好?

真棒!

我发现咱们小二班的孩子不但书写工整漂亮而且坐姿也是最标准的!

(提醒坐姿)

四、借助画面,体会“偷”之趣。

1、出示: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采”字我们会写了,那诗中的小娃撑着小艇满载而归,他采的是什么?

生1。

(出示白莲花)这就是白色的莲花呢。

那小娃是怎么采的呢?

用诗句中的一个词。

——“偷采”。

谁能上台表演一下这个“偷采”这个动作?

生2。

(你能不能换个词语,偷采就是()地采?

太惟妙惟肖了。

感谢你!

送出一只书签。

2、这里“偷”的意思就是“偷偷地、悄悄地”。

当你偷偷地做什么事情又怕别人发现,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

生3:

那你能带着这份紧张来读一读这句诗吗?

(嗯听出了你的紧张。

)是啊,看到这满池的荷花随风起舞,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

生4。

(那读出你的高兴!

)当我们采着莲蓬吃着清脆可口的莲子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5。

(那读出你的开心!

)假如你是这个小娃,面对这样美丽的荷花你想做些什么?

生6。

嗯,让我们带着这既高兴又紧张的复杂心情齐读这句小诗!

生齐读——!

3、如此的美景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

这句小诗短短10个字,处处充满了童趣。

有小娃撑小艇之趣,还有偷采白莲之趣。

(板书)老师觉得更有趣的还在后面呢!

师范读——“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浮萍这个词谁来领读?

(字卡)生1。

生2。

男生读女生读。

那浮萍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观察这两个字的偏旁。

“浮”左边是三点水,“萍”上面是草字头。

那这两个偏旁分别跟什么有关?

生3。

嗯,所以我们可以猜想浮萍就是——生4。

是的,它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没有根,可以在水面上漂浮。

正是这满池的浮萍被小娃的小船划过冲开了一道清晰的痕迹啊!

“踪迹”就是痕迹的意思。

跟老师拼读——!

(字卡)谁来试着读一下?

生5。

(平舌音很标准)生6。

(像个小小播音员。

)咱们齐读——!

小娃啊小娃,清亮的水面上留下了你偷采白莲的踪迹,你却不知道怎么隐藏啊!

这就是——师读: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解”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7。

(你真聪明。

你来带着疑惑读一读这句诗。

)嗯一定注意停顿。

我们男女生赛读。

男生——女生——!

5、多么有趣的画面啊。

此时此刻我们大诗人白居易老爷爷也发现了这个小娃。

只见他光着小脚丫,头扎小辫子,手撑一只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花正往回赶呢!

可是他不知道怎样隐藏自己的踪迹,水面上的浮萍向两边展开。

(播放动画,教师说出诗意)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

生1。

(那你读出小娃的“”。

配乐全诗朗诵。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

生2。

(那你读出小娃的“”)你喜欢这个小娃吗?

生3。

(读出你的喜欢。

)老师很喜欢他的天真呢!

听我读——!

注意“回”和“开”可以拉长音,古诗的那种韵味儿就出来了。

谁来试一下?

生4。

(掌声送给她!

)嗯我们一起齐读吧!

接下来就让我们拿出你们的荷花荷叶,来再现《池上》这个有趣的故事。

你们拿好放在胸前边读诗边做动作。

谁来表演小娃?

生5。

6、配乐表演并适时表扬学生。

五、方法迁移,学习《所见》。

1、孩子们刚才我们用观察画面、想象画面和找关键词的方法,找出了《池上》的小娃撑小艇之趣,偷采白莲之趣。

体会到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娃,也感受到了诗人白居易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2、下面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锦囊,先来观察画面,学习《所见》。

在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景物?

生1——生2——(教师进行评价)

3、是啊,这个孩子正在黄牛背上吹笛子呢!

想象画面,笛声悠扬,响彻树林。

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先听老师范读古诗《所见》。

4、这首诗中是谁?

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先填一填表格。

5、生回答并评价。

带着对牧童的喜欢来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古诗中像这样充满童趣的诗句比比皆是。

听,它在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里: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它在诗人高鼎的《村居》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还在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里: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当然你们一定没有忘记《池上》中的这位小娃吧!

齐读——生齐: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六、课后拓展。

亲爱的孩子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诵读体会到了古诗中的童真童趣,希望你们课下继续诵读古诗,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课下你们可以画一画《池上》,也可以和父母一起诵读这几首小诗!

下课!

 

古诗中的童趣——《池上》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夏天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有的学生不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蚊子、总打雷等等;也有的学生很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逛逛公园,赏赏荷花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一年级学生在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同学们能够基本理解《池上》古诗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意境。

同时,一年级的同学和古诗中“偷莲”的孩童都处于心智、性格还未成熟的童年时期,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们自觉学习古诗的乐趣,将快乐学习真正的带入课堂实践中。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而且,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

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可以通过自然的表演来缓解这种不适。

古诗中的童趣之《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

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

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帝生活的古诗。

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

一开始我就是猜古诗,并且通过自己现场作画来提高学习兴趣。

而且《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

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

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

并且通过孩子们边读边表演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了偷采白莲之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

而这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

《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船进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

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棚如生,跃然纸上了。

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先美美地欣一组表现荷塘美和小娃偷采白莲的动画,然后,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和动作表演中悟出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最后,全班性的互动表演,整体感知《池上》,并通过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诵读。

并且总结方法来进行学习迁移,观察画面、想象画面和找关键词的方法学习《所见》,孩子们就巩固了学习这类主题古诗的方法。

课尾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

想通过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同时增加味性。

这节课,古诗中生字的恰当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进入古诗意境,这些问题都留给我不断思索,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使自己进步。

古诗中的童趣——《池上》教材分析

《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全诗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藏匿踪迹,悠然撑船回来,身后浮萍分开,暴露了他的踪迹。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孩儿的天真无邪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了童心的可爱。

诗句语言比较通俗,适合小学生诵读。

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

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从而探索了古诗中的童真童趣,孩子们喜闻乐见。

然后方法迁移,学习《所见》这首小诗就简单易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