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企业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524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与企业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管理与企业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管理与企业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管理与企业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管理与企业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与企业管理.docx

《管理与企业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与企业管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与企业管理.docx

管理与企业管理

第一章管理与企业管理

[计划学时]:

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以下几个概念: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

掌握:

管理的性质、职能;企业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了解:

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的概述:

企业的含义;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职能

管理思想的演变:

⑴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与发展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的概念与任务;企业管理的内容;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

[重点、难点]

管理的概念、性质;管理理论的发展

§1-1管理概述

一、企业概念、产生及发展过程

㈠概念

定义:

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分类:

⑴工业企业:

从事工业性生产活动的经济组织,改变原材料形状、性能、为社会提供产品,获得利润。

(P1)

⑵商业企业:

从事商业性服务的经济实体,以营利为目的直接或间接向社会供应劳务,满足顾客需要。

(P1)

企业的构成要素(P1)六要素

⑴设备与资金;⑵规模与场所;⑶生产者与经营管理者;⑷从事生产、流通等活动;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⑹以获利为目的

企业存在的目的:

⑴赢利;⑵社会责任

㈡企业的产生

企业生产是为了交换,只有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成为需要,同时“产业后备军的形成(自由民出现)”、“社会物质技术条件的具备”、“具有产权的资本的集中与垄断”、“货币及银行体制的形成”以及“生产容量的扩大”这些因素是企业产生并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介绍:

科斯《企业的性质》企业产生是“交易成本降低”“实现规模经济”以契约代替交易成本的一种产物。

㈢企业的发展

1.手工业生产时期:

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向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过渡时期。

⑴家庭手工业:

规模小、分散、劳动基本无分工协作、劳动者是一技之长的专业劳动者(不具有企业性质)

⑵工场手工业:

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采用机器,工场内部实行分工(雏形阶段)

2.工厂生产时期:

资本主义初期到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

工业革命使工场手工业逐步发展到工厂制度的建立,此时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出现大量新技术都是工厂制度建立的条件。

工厂制度时期:

工厂资本雄厚,小型生产者难与之抗衡;机械生产、生产效率效益显著提高;具有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产业队伍的形成;分工进一步深化、形成社会化生产。

3.企业生产时期:

自由竞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特征:

⑴生产规模空前扩大,托拉斯、辛迪加、康采恩等垄断组织产生;

⑵技术进步大大提高生产力;

⑶科学管理制度及理论的出现,进入科学管理阶段;

⑷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技术与管理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入;

⑸竞争使资本运作加速,集中进一步加剧,出现跨国公司;

⑹社会责任向经济以为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渗透;

推动和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技术革命。

补充: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技术进步的源泉作用;

亚当•斯密《国富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加的原因。

二、管理概念

㈠概念

1.教材(P24):

各种管理概念

⑴《世界百科全书》:

管理就是对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一切活动的指导。

目的是要使每一行为或决策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

⑵管理是一种程序,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指挥等职能完成既定目标。

⑶管理就是决策。

⑷管理就是领导,强调管理者个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⑸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职工的行为动机,强调人的积极性。

需要→动机→行为

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含义:

⑴管理是一个过程;

⑵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目标;

⑶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

⑷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2.管理:

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

3.管“人”理“事”

㈡管理性质

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指出管理的两重性:

社会属(与生产关系联系);自然属性(与生产力)

㈢管理职能

1.计划职能:

计划包括选择任务目标和完成计划斯行动。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通过对过去与现在情况的分析,对未来进行预测,确定目标,并编制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

一项基本的管理职能,旨在建立一个经过策划的角色结构,分配给机构中的每一个成员。

其实质,就是设计和维持一整套职位系统,使人们在从事集体活动中合理分工合作,达成共同目标。

3.领导职能:

是指给工作人员以一定的影响,使他们对组织和集体的目标做出贡献。

这种影响使激励、感召、指导、引导以及促进。

有效领导是管理成功的关键。

领导:

号召、挥手…

4.控制职能:

是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各种活动,从而保证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的要求。

控制是评定业绩,寻找偏差并予以纠偏的过程。

控制职能实施的前提是计划、是实现计划的手段。

5.人事职能:

是给组织结构设置的编制、配备人员、保证满员。

包括明确员工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编制在职人员花名册、招聘选拔、安置工作岗位、晋升、薪酬、培训开发等。

§1-2管理思想的演变

一、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

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

基本精神:

以“人”为中心;管理载体“仁”;管理手段:

为政以“德”;途径:

自身德行。

2、道家管理思想:

“道”

管理的规律、方式、艺术

3、法家管理思想:

“法”

管理制度、技巧、权威

4.兵家管理思想:

“谋略”

管理的战略、策略、方略

㈡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1、林则徐

2、洪秀全

3、毛泽东

二、西方管理思想

㈠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

㈡古典管理理论

㈢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㈣当代管理理论

一、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

1、老子的管理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命题,是“大自然法则支配一切”的理念。

认为,有一种支配天、地、人间运行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力量存在,被其称为“道”,是原始朴素的唯物论。

老子要求最高层的管理者不应该为了张扬美名而去搞管理,这样,美名反而会转化为丑名。

不应张扬善行而去搞管理,这样善行会演变为恶行。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会相互转化的,所以,圣人治理国家就应采取“无为”的理念,然后才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老子已经认识到:

“要把有形的干预,更多地变成无形的手。

”――亚当·斯密-“经济人”

2、孔子管理思想

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

以“人”为中心,以“仁”为管理载体,以“德”为管理手段,而管理途径是“自身的德行”。

3、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家不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术流派,而且也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的、共同执行一定的政治任务的社会团体。

4、荀子思想与现代管理

1.“强国富民”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务,是荀子思想中国家管理的出发点。

如何管理,荀子认为要“精于道”,而非精于某一种具体的技术和专业。

5、法家管理思想

以“法”为中心,讲“法”、“”术、“势”相结合。

法:

制度。

术:

技巧。

势:

环境(自然之势、管理的权威-人为之势)

法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管理制度

术-管理的技巧。

势-管理的权威

6、兵家管理思想

以“谋略”为中心,讲“谋攻庙妙”“因变制胜”,讲“令文齐武”

管理的战略:

谋略重视战略筹划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合纵联横-交)

管理的策略:

体现“因变制胜”-创新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管理的方略:

提出分级管理的原则

要使管理多数人像管理少数人之样,要依靠组织和编制的作用。

要使组织富战斗力,孙子提出“令文齐武”原则,就是要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对部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感管理),同时,要用制度控制的方法,严明纪律,严肃法度(制度化、规范化)

二、西方管理思想

㈠古典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泰罗和科学管理

1.泰罗: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1856-1915年,出生于美国一个律师家庭,曾是哈佛大学法律系学生,后因眼疾辍学。

1875-1878年,学徒工,一家小机械厂

1878年,进入半德维尔钢铁厂工作,至1890年,期间曾任机械工人、车间管理员、技师、工长等

1883年,获机械工程学位

1884年,被提升为总工程师。

一生获专利100多项,荣获荣誉博士学位和一些奖章。

1906年美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

《泰罗和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是科学管理的标志

1880年始,泰罗开始实验,系统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作业所花的时间。

1901年,退休后,无偿从事咨询和演讲,推广和传播科学管理思想。

主要著作:

1895《计件工资制》;1903《工场管理》;1911《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1912《在美国国会众议员委员会上的证词》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认为:

劳资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利益一致,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革命”。

2.有关理论

⑴工作定额:

分解工人的操作,得出基本动作→测定尽可能对工人,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适当的工具、机器、适当的操作程序、消除不必要或错误的动作、得出最有效的操作方法→标准+必要的休息时间及其他延误→标准时间→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由此得出:

工作定额原理。

试验:

伯利恒钢铁公司(泰罗1898-1901年在此)搬生铁试验。

⑵标准化

试验:

铁锹试验。

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技巧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

由此得出:

标准化原理。

⑶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为提高生产率,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第一流的工人”:

指其能力最适合做该工作且愿意去做。

根据人的能力分配相应工作岗位,培训,并鼓励其努力工作。

⑷差别计件工资制:

随定额完成程度制定上下浮动的计件工资率。

①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

②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

③工作支付的对象使工人而非职位

由此得出:

提高工作效率,劳动生产率

⑸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认为:

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工作经验方法,为了实现科学的工作方法,当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分别由计划部门与工人、部分工长承担。

计划部门的中庸工作包括:

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制订科学的工作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选用标准化的工具;拟定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比较实际与标准,进行有效控制。

泰罗的科学管理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其根本目的,他将科学管理原则归纳为以下四种不同类型:

第一原则:

由管理人员有意识地搜集原来存在于工人头脑中和体力技能中的大量传统知识并记录下来,编成表格,进而在许多情况下归纳为法则、规则甚至数学公式。

在实践中,当这些传统知识被很好的运用时,必然产生:

①日平均产量提高;②工人得到更多的工资支付;③公司获得更大利润。

这实际就是用科学方法代替经验方法。

第二原则:

管理人员科学地选择并不断培训工人并使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第三原则:

管理职能与操作工作的分离。

(职能化原理)

其中第二原则可分为培训及分配两项工作。

泰罗还提出了例外原则。

认为:

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来组织和管理,还必须运用例外原则。

例外原则:

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做,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泰罗的例外原则后来发展为管理上的分权化原则和事业部制等管理体制。

泰罗认为,雇佣双方必须进行一次“精神革命”,变对立为协作,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蛋糕做大”才能双方都得到。

为实现“精神革命”,泰罗认为工人与企业管理当局都应做到以下要求:

工人:

①不再为生产中的盈余分配烦恼和斗争;

②同意在提高生产的基础上,工资提高30%~100%(通过试验测定)

③放弃怠工想法,并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生产方法;

④同意由企业方面科学地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做多久

⑤同意按企业规定的新方法进行培训

企业:

①制定科学方法,代替经验与主观方法

②科学地确定标准和定额

③选择、培训工人、并使其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④职能化管理,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

⑤管理当局自己也接受控制、放弃专制

泰罗关于生产中人的关系,论述很少;其“精神革命”亦未实现。

泰罗指出:

“科学管理的每一步都是一种发展,而不是最终结论,在各种情况下,实践都在理论之先。

…找所知道的同科学管理有联系的所有的人,都准备放弃任何计划、任何理论,转而拥护所能找到的更好的东西。

在科学管理中并不存在着什么固定不变的东西。

泰罗关心: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把“磨洋工”看作一个制度问题。

3.泰罗的追随者及其贡献

⑴巴思(BarthCarlG1860~1939)

⑵亨利·L·甘特(GanttHennyL1861-1919)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之一

⑶弗兰克·吉尔布雷斯(GilbrethFrank1868~1924)

⑷莉莲·吉尔布雷斯(GilbrethLillian·M1878~1972)

⑸埃默森(EmersonHarrington,1858~1931)

⑹库克(CookeMorris1872~1960)

珀森(PersonHarlowS)科学管理运动早期教育家、领导者

法约尔(FayelHenry1841-1925):

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一般管理,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

1916年,首次以法文出版《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法约尔对“经营”和“管理”概念的区分:

经营:

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

“管理”则是“经营”所包含的六种活动中的一种,每种“经营”都包含六种活动:

(图略)

技术的(生产):

指生产、制造、加工等,当时法国的职业学校几乎是单一的技术教育,给技术人员提供职业出路,这使技术活动、技术能力处于突出的地位,经营所包含的其他五种活动被人忽视。

2.商业的(采购、销售和交换等)。

商业能力除了策略和决策以外,还包括对市场和竞争力量的深刻理解,长期预测和价格制定等。

3.财务的(资金的筹集和最恰当的运用)

4.安全的(财产和人身的保护)指设备和人员的保护

5.会计的(包括统计)包括存货盘点、资金负债表的制作、成本核算、统计等。

6.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认为,前5类以为人们所熟知,因此致力于“管理的”分析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则(14原则)

1.劳动分工:

有效使用劳动力所必需的专业化分工。

法约尔将其应用于各种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

2.职权和职责:

职权产生职责,且必然导致产生职责。

认为,职权是职务上的(本身管理人员的职位)和个人的(智力、经验、道德价值观、过去的贡献等的综合)各种因素的综合。

3.纪律:

把纪律看成尊重协议、以达成服从、专心、尽力和重视外部声誉。

法约尔宣称,纪律要求所有的各个管理层次上都要有好的领导人。

4.命令的统一:

指雇员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5.指挥的统一:

按照这项原则,具有同一个目标的各组的活动,都必须有一个领导和一个计划。

与第4条的区别在于:

涉及“法人团体”的组织而不是个人。

法约尔并不认为所以决策都应由最高层次作出-一定的分权。

6.个别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管理人员在两者利益不一致时,应予以积极协调。

7.报酬:

报酬和支付方法应当是公平的,并为雇员和雇主提高最大可能的满足。

8.集中:

是指职权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不用“职权的集中”。

应从具体的环境来决定为获得“最好总体利益”所需的集中程度。

(如:

“非典”期间的高度集中)

9.等级系列看作是:

从最高级到最低级的“管理人员系列”(管理层次→尽可能减少--如GE的杰克·韦尔奇:

减少管理层次的努力)

10.秩序:

可分解为“物质的”和“社会的”两类秩序

“每一事物(一个人)各有其位;每一事物(每一个人)各在其位”实质:

一项关于安排事物和人的组织原则。

11.公平:

公平带来雇员的忠诚和尽力。

12.人员的稳定:

不必要的流动是管理不良的原因和结果,并指出其危险和浪费。

“必要的流动”-“鲶鱼效应”、“鳗鱼效应”

13.创新意识:

管理人员要“牺牲个人的虚荣心”,让下属充分发挥创新。

14.团结精神:

实现团结精神是要强调集体协作的必要性和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如:

现代企业招聘中会强调招聘对象的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化分工、工作复杂化要求良好的合作精神)

法约尔的管理要素→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则具有普遍意义,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政治、宗教、慈善事件、军队及其他各种行业。

法约尔法则和管理工具:

法则:

主要用来表示大型制造企业中各级职工所必需的各项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⑴实际操作者所必需的最重要的能力是技术

⑵管理阶层的工长、股长、科长、部长和所长等,随着在管理阶层中地位的提高,所必需的管理能力的相对重要性逐渐增加,技术能力比重递减。

⑶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需的最重要的能力是管理能力。

⑷营业、财务、维护保养、会计等专业能力的重要性随管理阶层中地位的上升而递减。

(管理阶级从下向上的第五或第六层管理人员)

⑸管理阶层从下算起的第五或第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全部能力有50%以上是管理能力。

管理工具:

实现管理原则的手段

⑴预测-行动计划

⑵组织-组织图和管理机构

⑶指挥-“架桥”

⑷协调-部、科长会议

⑸控制-监督员

管理过程理论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穆民·戴维斯,孔茨(管理:

提高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丘奇、奥弗德、布朗、马丁德尔、纽曼、

韦伯的行政案权控制理论和默顿等人对行政案权控制理论的发展

㈡人际关系学和行为科学

1.福莱特(FollettMary1868-1933)

生活在“科学管理”时期,对泰罗观点很赞赏,并做了进一步的概括,但从她的政治哲学和管理哲学的主要观点来看,属于“社会人”时期。

她的许多论点和以后的霍桑试验结论是一致的。

因此,Follett是两个时期的纽带,她的政治哲学与她的管理哲学相联系,主要内容:

⑴通过利益的结合来减少冲突:

处理冲突方法:

压服、妥协,利益结合;

⑵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遵循形势规律;

⑶通过协作和控制来达到目标;

⑷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

2.芒斯特伯格(MünsterbergHugo1863-1916)“工业心理学之父”

工业心理学创始人之一,首先提出心理学能应用于工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心理学家,并最早确定工业心理学的范围和方法。

1914年,

3.斯科特(ScottWalterDill1869-1955)

美国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人事管理特有研究。

最出名的作为:

工商心理学(包括广告和人事管理)的开创者。

4.索利尔(SollierPaul1861-1933)

比利时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首创之一,《应用心理学:

研究工作中人的因素的技术的导论》未完成,后继者乔斯·德布拉斯续成。

梅奥、罗特利斯伯格与霍桑试验

1.梅奥(MayorGeorgeE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

主持了著名的霍桑试验,未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2.霍桑试验(1924-1927.4-1932.5-1936)国家研究委员会与美国西方电器公司合作研究,以确定照明和其他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响。

⑴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1924-1927、1927-1932(梅奥参与)

认为:

工作环境的物质条件同工人的健康、生产率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1924-1927试验:

照明试验。

单调高度重复工作。

照明强弱。

结果与假设不符。

1927-:

梅奥:

(“社会人”受关注的需要得到满足)

⑵访谈计划试验(情景发泄)

⑶电话线图装配工人试验(非正式组织)

3.人际关系学说要点

⑴职工是“社会人”

⑵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⑶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关于个体行为的行为科学理论

需要、动机、激励理论

亨利·默里(MurrayHenryA)1938,人的需要20种《人的探索》

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激励强化理论

企业中人的特性的行为科学理论

1.X-Y理论麦格雷戈

2.不成熟-成熟理论阿吉里斯

有关人类特性的四种假设

理性-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关于团体行为的行为科学理论

团体动力的理论

关于组织行为的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的出现:

1.工业心理学的出现

芒斯特伯格(MünsterbergHugo1863-1916)“工业心理学之父”

1885年在莱比锡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1887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1892年,29岁时受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的邀请到哈佛大学主持心理学实验室工作并担任实验心理学教授。

1910年,其研究兴趣转向心理学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因为认识到了将行为科学应用到新的科学管理运动中的重要性。

1912年,首次出版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为《心理学和工业效率》、明确指出,目标在于发现:

⑴寻求最适合做某项工作的工人

⑵决定每个人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达到最大和最令人满意的产出

⑶企业如何去影响人,以使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好的结果。

同泰罗一样,芒斯特伯格对劳资之间的共同利益感兴趣。

他强调他的方法更侧重于工人,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去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增加他们的工资,提高其“生活水平”。

1914年,莉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将早期的心理学概念应用到科学管理实践中去。

2.管理的社会学方法的发展

一些人致力于把人看作是集体行为的产物的探索,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这就是有时被称为管理的“社会人”方法。

⑴“组织理论之父”:

马克思·韦伯(德)

对教会、政府、军队和企业所作的经验性分析,使他相信等级、职权和行政管理(包括明确的规章制度、规定的任务和纪律)是全部社会组织的基础。

⑵埃末尔·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法)

强调:

在任何社会组织中,集体总是由建立它们的价值观和规范来控制人们的行为。

⑶维尔韦雷多·帕雷托(VilfredoPareto)“社会系统方法之父”

把社会看成是相互依存的单位要素组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群体也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具有许多子系统。

他的一种观点是:

社会系统在受到外界或内部干扰时,倾向于寻求平衡。

论文指出:

当社会系统受到的这些力量的干扰时,社会态度和思想感情便会起作用,使之得到平衡。

他认为:

任何社会中的杰出人物(即统治阶级)的任务就是从事领导,以维持这个社会系统。

3.霍桑试验

1924-1927发现:

对试验小组的照明,无论增强还减弱,生产率都有提高。

由此认为,失败。

但梅奥认为:

1927-1932

虽然部分上是以帕雷托的早期思想为依据,但对管理思想却有巨大影响。

发现:

改变试验小组照明度,改善休息时间,缩短工作日和变换有鼓励性的工资制度,似乎都不能解释生产率变化的原因。

结论:

必有因素起作用。

一般来说,生产率的提高乃是由于一些社会因素,如士气、劳动集体、成员之间满意的相互关系(一种归属感),以及有效的管理——这类管理工作,要求了解人的行为,特别是集体行为,并且通过这样一些个人之间的处事方法,如激励、劝导、领导和信息交流等来起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