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冲刺精练三年金题点睛高考题分类精编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472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冲刺精练三年金题点睛高考题分类精编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冲刺精练三年金题点睛高考题分类精编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冲刺精练三年金题点睛高考题分类精编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冲刺精练三年金题点睛高考题分类精编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冲刺精练三年金题点睛高考题分类精编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冲刺精练三年金题点睛高考题分类精编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docx

《高考地理冲刺精练三年金题点睛高考题分类精编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冲刺精练三年金题点睛高考题分类精编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冲刺精练三年金题点睛高考题分类精编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docx

高考地理冲刺精练三年金题点睛高考题分类精编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

纠错练习

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如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

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

A.城镇B.牧区

C.林区D.矿区

2.学生对图中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

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气候、交通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D.地形、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回答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如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据此回答6~7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6.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7.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

9.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B.鱼塘

C.果园D.菜地花圃

如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11.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

读图,回答第12题:

12.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

A.咖啡、甜菜B.花生、咖啡C.甜菜、亚麻D.亚麻、花生

 

13.(2011年大纲文综,39

(2)(3),20分)(节选)分析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二 

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

解析:

本题以河西走廊自然地理特征图为切入点,考查该区域牧业区位条件知识。

(2)题,分析河西走廊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牧草方面考虑。

第(3)题,可从地理位置、军马需求、农业生产类型方面作答。

答案:

(2)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3)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

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

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

14.(2009年全国文综Ⅱ,36

(2)(3),26分)(节选)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如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

(2)题,花卉生产的自然条件要从气温、光照、温差、降水、地形、水源等因素分析。

第(3)题,花卉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要从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方面去分析。

厄瓜多尔独特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市场广阔(北美、日本、欧洲),航空运输(市场距离远,时效性强),该国是发展中国家,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另外政府决策促进了花卉种植业的生产和出口。

答案: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

(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有不同的独特要求,不能笼统的套用农业区位因素,成了套话和俗话。

(1)重点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作物分布等知识。

(2)多以综合题的形式考查,信息呈现多以文字材料、区域图形式,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2011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关于农业的材料,结合“三农”问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作物分布条件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立体农业”、郊区农业、“转基因问题”的理解、探究能力。

农业地域类型

(2011年浙江文综,5~6,8分)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

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回答1~2题: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解析:

第1题,墨累—达令盆地种植小麦,饲养绵羊,其小麦和羊毛主要面向市场,且人工草场很多,故选D项。

第2题,该盆地大量引水灌溉,当地蒸发旺盛,易引发土壤盐碱化,随着农场的扩大,用水量越来越多,过度引水引起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故选A项。

该地河水流量会减少,水生动植物会相应减少。

答案:

1.D 2.A 

要熟练掌握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点,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分析某种农业地域类型对当地的影响以及采取的对策,用整体性的观点,理清各地理事物间的关系。

(2010年浙江文综,5~6,8分)读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

据此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4.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D.集约型农业

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定位,要结合图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

甲为我国东南沿海,乙为北非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丙为墨西哥湾北岸,丁为欧洲西部的法国。

第3题,考查四地对应的主要经济作物,应选B。

第4题,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为集约型农业,投入生产资料较多。

答案:

3.B 4.D

本题涉及区域定位能力,平时训练中要多读图,做到“心中有图”,特别要对一些典型地区的位置要烂熟于心。

  (2009年江苏,14~16,6分)图甲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乙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

5.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a     B.b     C.c     D.d

6.若图乙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aB.bC.cD.d

7.m、n两地均盛产葡萄。

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D.技术条件好

解析:

第5题,根据图甲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可以判断:

a为地中海农业,b为混合农业,c为乳畜业,d为放牧业。

面向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

在欧洲典型分布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

第6题,根据图乙判定,该生产类型是谷物生产和饲养牲畜结合的混合农业。

第7题,m、n两地相比,m地比n地纬度低,气温高,鲜果成熟早,上市早。

其他选项不能从图中获得结论。

答案:

5.C 6.B 7.C

西欧是乳畜业的典型地区,其区位条件有:

(1)多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3)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4)西欧乳畜业地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精饲料作物。

(5)西欧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6)西欧乳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7)有合理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科技投入较多。

8.(2009年安徽文综,34(3),12分)(节选)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解析:

观察图示可知,西北部海拔200米以下,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据经纬度判定是我国季风区东北地区,雨热同期,灌溉条件好,种植业发达;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宜发展林果业。

答案:

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1)重点考查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水田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等。

(2)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信息呈现多以文字材料结合区域图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利比亚动荡”、“日本地震”等国内外重大热点事件,考查这些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热点、探究问题的能力。

农业与环境及粮食生产

  (2011年江苏,23~24,6分)(双选题)图1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2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2.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

A.建设用地增加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D.未利用地增加

解析:

第1题,从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可知我国耕地面积一直在减少,故A错;从图1左侧的耕地面积数值可知2000~2007年耕地面积在减少,但都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故B正确;从图中曲线可知2002~2003年处曲线坡度最大,所以耕地面积减少最快,故C正确;2003~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在减少,但幅度变小,故D错。

第2题,从图2可知林地和建设用地增长比重最大,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减少幅度最大。

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是不可能的。

所以B、D选项错误,A、C选项正确。

答案:

1.BC 2.AC

本题组主要利用图表材料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和利用图表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图中的信息,把各选项的内容在图表中一一对应,看选项内容是否与图表对应。

如第23题C选项是2002~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这样就要找到2002~2007年的耕地面积变化曲线上的此段进行分析,因为此段坡度最大,说明其减少速度最快,从而得出此选项是正确的。

3.(2011年四川文综,36,36分)如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

①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    ; 

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2)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

(3)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4)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5)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

解析:

本题以西北和横断山区地形分布状况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地形、气候、农业发展及交通运输方式。

(1)题,从经纬度,判断区域为西北至横断山区,中部为青藏高原,地势高,东南部和西北部低。

从A、B地气温年变化看出,冬季,东南(B地)暖,西北(A地)寒,两地温差大。

(2)题,甲为塔里木盆地,沙漠、戈壁广布,地形条件较差,天气晴朗适宜发展航空运输。

第(3)题,乙城市是郑州,发展为粮食交易中心,区位条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市场、原料、区位等方面)分析。

第(4)题,考查丙地(青藏高原)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作用。

第(5)题,考查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的影响,从农业类型、耕作制度及主要作物方面进行比较。

答案:

(1)①中部高,东南部、西北部低 ②东南暖(高),西北寒(低),南北温差大

(2)甲盆地内沙漠、戈壁广布,建设地面交通不便;盆地面积广大,城市分散(或城市间相距远),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长距离运输;盆地内无高大山脉且晴天多,云雾少,有利于飞机航行。

(3)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乙城市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处),交通运输便利;乙城市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

(4)丙地形区(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深入内陆,使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在丙地形区东南部形成丰富降水,丙地形区西北部降水稀少。

(5)最南地区:

水田农业;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热带经济作物;最北地区:

绿洲农业;熟制一年一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棉花。

4.(2010年陕西文综,37,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

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

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

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

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

如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

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解析:

本大题以我国桑蚕养殖业的时空变化入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题,既需要分析全国的变化,也要分省区说明;而发展特点则需要从增产和减产的角度分析。

(2)题,从热量、劳动力、技术、市场等方面分析。

第(3)题,开放型题目,赞成的理由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价值以及自然条件(热量)等方面分析;不赞成的理由从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答案要点一:

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

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赞成。

理由:

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

理由:

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5.(2009年广东,31,14分)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材料一 见图甲。

材料二 见图乙。

材料三 见图丙。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和     洲。

 

(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地形崎岖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D.光照不足

(3)1993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          。

1993年,     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的次数大于   ;其后两者交替上升。

 

(4)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产量逐年上升B.消费量趋于上升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D.缺口不断增大

E.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

(5)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解析:

(1)题,根据图甲可知,严重粮食不安全地区主要是亚洲的伊拉克和非洲的索马里及津巴布韦等。

(2)题,甲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源是限制该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因素。

第(3)题,根据图乙可知,1993年以前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1993年人为灾害引发粮食危机的次数大于自然灾害。

第(4)题,根据图丙,2000年以来,粮食消费量呈上升趋势,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粮食产量由2000年约4.6亿吨到2007年约5.0亿吨,波动幅度相对较大,故BCE是正确的;2005年产量低于2004年,故A项错误;自2004年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差距越来越小,缺口不断减小,故D错误。

第(5)题,我国人口多,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只有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等办法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

(1)非 亚

(2)C

(3)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

(4)BCE

(5)措施:

①保护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④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⑤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1)重点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粮食安全、我国农产品生产等问题。

(2)多以综合题的形式,信息呈现多以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的方式,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3)结合“食品安全”、“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粮食危机”及2011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农业问题,考查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农业发展方向问题,考查学生解决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