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8466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docx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docx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点

测量的三要素

1、单位。

2、参照点。

3、量表。

由于制订量表的单位和参照点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同,一般从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

类别量表水平(称名量表)、顺序量表水平(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比率量表水平(比率量表)。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关系

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数量上的规定性加以描述和确定的过程;评价是泛指根据一定的观念和标准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评价的解释才能揭示其实际意义。

测量是依据,评价是测量的具体体现。

测量关心的是数量的多少,评价关心的是价值的高低;测量是纯客观的,评价带有主观性;测量是一种单一的活动,评价则是一种综合的活动。

教育测量就是借助一定的工具,给教育现象赋值,来获取评价对象数量的方法。

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获得数据资料的重要手段。

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教育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教育评价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监督检查功能。

(3)激励功能。

(4)筛选择优功能。

(5)诊断改进功能。

1940年,泰勒教授提出了第一个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评价”这个概念。

教育评价产生的标志是“八年研究”;泰勒被称为“教育评价鼻祖”。

(一)稳定性系数(重测信度)

指用同一测验试卷,在先后两个不同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进行测验,两次测验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这是最简单的估量信度的方法。

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

 

练习题:

对12名学生的英语听力先后进行施测,一个月内的两次测验成绩如下表,试估计测验的信度系数。

学生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成绩一

20

20

21

22

23

23

23

24

25

26

26

27

成绩二

20

21

21

20

23

23

25

25

26

26

27

29

=0.94

(二)等值性系数(复本信度)

练习题:

用A、B两份等值的英语听力难度测验,分别在上下午对10个学生进行测验,其测验结果如下表,试估计测验的信度系数。

学生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A测验

19

19

18

17

16

15

15

14

13

12

B测验

20

17

18

18

17

15

13

15

12

12

=0.9

小结:

在实际测量中主要采用计算信度系数的方法估计信度。

依照计算方法的不同,可将信度分为4种:

①再测信度:

用一种测验对同一被试组施测两次,根据两次测验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

此种信度能表示两次测验结果有无变动,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故又称稳定性系数。

在没有复本可用,而现实条件又允许重复施测时,一般采用这种再测法来估计其信度。

②复本信度:

用一种测验的两个等值复本施测于同一被试组,然后计算两次得分的相关系数。

一般说来,复本法是考查测验信度最好的方法。

③内部一致性信度:

测验的同质性程度。

如果测验中各测题得分有正相关,则测验是同质的。

考查测验内部一致性的常用方法有分半法、库德尔——理查森公式和克龙巴赫α系数。

这样求得的信度系数也叫做内部一致性系数。

分半法是考查测验信度最常用的方法,在测验没有复本且只能实施一次时,常用此法估计信度,即把测验题分成对等的两半(一般按奇数题和偶数题分),根据各人在这两半测验所得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分半信度。

但分半法实际只求得半个测验的信度,由于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测验越长,信度越高,因此必须使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加以校正,以估计整个测验的信度。

库德尔——理查森公式以测验各个项目的正确反应为基础,或根据各人总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计算信度系数,即得库德尔——理查森信度。

它代表一切可能的分半信度系数的平均数。

但库德尔——理查森公式只适用于答对一题得一分、答错无分的测验。

克龙巴赫α系数则适用于多重记分的测验信度估计。

④评分者信度:

随机抽取数份试卷,由两位或两位以上评分者分别评分,然后计算每份试卷所评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在两人评阅数份试卷(或1人先后两次评阅数份试卷)时,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公式求相关;在3人以上评阅数份试卷时,则需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

对一些无法完全客观记分的测验,常需考查评分者信度。

以上计算信度系数的各种方法是以不同的假定和前提条件为基础的,故所求得的数值意义不尽相同,因而不能单以数值来比较其信度高低。

内容效度的检定方法:

(1)逻辑判断法。

(2)比较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

(3)相关法

提高效度的办法

1、控制系统误差。

效度的高低主要受到系统误差的影响。

例如,仪器没有校准、题目和指导语有暗示性。

2、精心编制量表。

首先,测验内容要确实能反映测验目的;其次,题目表述必须清楚、简明,所用字、词、句能为学生理解,内容应能引起被试者的兴趣,排列由易到难,但前面的题目不应暗示后面的答案;再次,题目难度合适,有足够区分度;最后试卷印刷清楚,无错误和遗漏,并力求精美。

3、妥善组织测验。

严格按照测验手册进行,不作超出规定的解释,要掌握好测验时间。

评分时务必遵循评分标准,仔细登分等。

4、扩充样本的容量和代表性。

5、合理处理效度和信度的关系。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虽然信度高的测验效度不一定高,但效度高的测验,信度却一定比较高。

在处理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上,首先要保证高的效度。

6、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

增加测验长度可以提高信度,而效度的最大值又与信度有关,所以可以提高效度。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1.框架

2.模型

3.指标

从达标水平去考察,有必达指标与期望指标。

4.标准

评价标准也有不同分类法。

一般从评价内容上分类,如分为素质标准、职责标准和效能标准。

5.量化符号

构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应包括:

①教育方针、政策、法规;②教育理论和知识;③教育规律;④教育工作实际。

二、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

(一)前言部分的编写

1.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的阐述

2.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说明

3.评价方法和工具的说明

4.实施程序的说明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撰写

1.期望评语式编写法

2.积分评语式编写法

3.隶属度式编写法

4.行为目标式编写法

5.量表式编写法

6.量尺式编写法

(三)附录部分的编写

这部分应附录各种评价工具用表。

教育评价工具用表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调查表、问卷和测试样卷,是采集信息的工具;另一类是评价表,是评价信息的载体,应把采集到的信息,按指标分类作出评价后填入表内。

 

试析我国古、今语文成绩测验的异同及我国语文成绩测验的未来发展方向。

1、比较:

考试形式上

考试内容上

考试方法上

考试管理上

考试功能上

考试题型上

考试类型上

2、发展方向

(1)试题的取样较宽,知识覆盖面较大

(2)试卷的长度大,考了读、写速度

(3)试题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4)注重能力的考查

简述世界数学考试改革的主要趋势。

1、成绩考试向评价靠近

2、兼顾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3、逐步实现考试的标准化

4、招生入学考试成绩与平时学业成绩相结合

简述编拟数学题的主要方法。

1.改编陈题

(1)变更陈题的结论编拟新题。

(2)变更陈题的条件编拟新题。

(3)同时变更陈题的条件和结论编拟新题。

2.编拟新题

(1)利用实际问题编拟新题。

(2)利用数学自身问题编拟新题。

 

我国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能力目标。

(一)运算能力目标

1.计算技能

2.逻辑思维

(二)空间想象能力目标

(三)逻辑思维能力目标

(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

 

标准化考试的四个主要特点。

试题编制过程的标准化;考试实施过程的标准化;标准化考试的评分、计分方法要标准化;标准化考试必须编制常模。

简述标准化考试的基本的程序。

编制考试计划;编制考试初稿;预测;修改考试原稿;制定常模;收集考试的信度、效度资料;编制考试指导手册。

试析标准化考试的优缺点及其对我国考试的启示。

一、标准化考试的优点

1.试卷编制的科学性

2.试题取样的代表性

3.评分的客观性

二、标准化考试的缺点

1.能力测试的片面性

2.题型的僵化性

3.防止考生舞弊的困难性

4.各项质量指标也存在不完善性。

首先,是效度指标问题。

其次,是各项指标的误差问题。

再次,是对猜测的校正问题。

 

卡特尔于1890年在英国《心理》杂志上发表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首先使用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智力量表

一、斯-比智力量表

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曾对比-西量表作过三次修订,第三次是在1960年。

斯-比量表中每个年龄组有6个项目,每通过一项得分两个月。

斯-比量表的材料包括一盒标准玩具(用于测量幼儿)、两册图画卡片、一册测验指导手册、一个反应记录本。

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根据其智力理论编制了适用于幼儿、儿童和成人的几种量表。

韦氏量表包括语言和操作两部分。

语言部分由常识、理解、算术、类似、词汇、数字广度等6个分测验组成;操作部分由数字符号、图像完成、积木设计、图像排列、拼图、迷津等6个分测验组成。

 

戈尔曼强调情绪智力应包括5个方面的能力: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梅耶和沙洛维修订后的情绪智力包括4个方面内容:

(i)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ii)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iii)理解与分析情绪,习得情绪知识的能力;(iv)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情绪与智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评价,它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个性发展、品德状况、体质体能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并把判断结果反馈于教育实践以改进教学,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

二、学生评价的功能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还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等诸方面的情况。

(一)学生评价是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学生评价是老师了解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四)学生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找出存在问题的重要方法

一、学生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二)多元化原则

(三)全面性原则

(四)差异性原则

试论学生评价的主体和方法

(一)学生自我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等自我教育能力的不断提高。

(2)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3)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4)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2.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

(1)利用老师提供的评价项目及评价标准进行自评;

(2)写学习日记;

(3)建立学生档案袋;

(4)通过他人的反馈信息进行反思评价

(二)学生小组评价

1.学生小组评价的意义

(1)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

(3)有利于促进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同提高。

2.学生小组评价的一般方法

(1)明确小组评价的目的,为小组评价做好相应的动员与指导;

(2)合理构建评价小组。

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合理差异,一般情况下,每小组5-8人。

(3)确定评价的领域,即合理设置评价问题和内容。

(4)科学制定或合理借鉴评价标准

(5)实施评价

(60评价总结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的优越性

(1)教师具有评价者与执教者的双重身份,能把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统一起来,有利于调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

(2)教师了解学生在接受知识中智能、性格、态度表现出的各种差异,使评价更客观,更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针对性地诱导与鼓励学生。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之一。

2.教师评价学生的一般方法

(1)学业成绩测试;

(2)观察与调查法。

(3)档案袋评价法。

简述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坚持评价的导向性与激励性的原则

2.坚持评价的主体性与多角度的原则

3.坚持评价学生差异性与整合性的原则

4.坚持评价的开放性与客观性原则

试构建中小学生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德:

思想素质(爱国主义素质、集体主义素质、职业理想、爱劳动、崇尚科学等);政治素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知法守纪、遵纪守法);道德素质(传统道德、社会公德、环境道德、日常行为规范、诚实守信);心理品质(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心理卫生、性道德、人格、意志品质)

智:

知识(所学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通识文化知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体:

体力、体格与适应力

美:

追求美、欣赏美、探索美

劳:

劳动技术

简述表现性评价含义与特点

1、含义:

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

2、主要特点: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既可以是给学生评分,也可以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但其重点是在后者;表现性评价比较擅长与关注的评价领域不是知识和技能的回忆与再认,而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表现性评价的问题情境是比较真实的,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是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脱离现实情境的抽象问题;表现性评价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一般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加以解决;表现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允许甚至追求答案的多样性;表现性评价比较费时费力,需要付出的时间代价较高;表现性评价容易受评价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论的主观性较强,信度较低。

表现性评价的优缺点

1.优势

(1)有助于测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4)表现性评价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

(5)表现性评价与教学活动有密切联系。

2.不足

(1)信度问题。

对于表现性评价的信度问题质疑最多的是评分者信度。

评分者信度是测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对于某领域内一个或多个行为观察后评判的一致性程度。

(2)效度问题。

表现性评价效度问题集中在表面效度、结构效度方面。

表现性评价的表面效度高是公认的,但仅有高表面效度是不够的,还应关注评定本身的结构效度。

所谓结构效度,是指测验对某一理论或特质测量的程度。

但表现性评价通常没有对所要测量的理论或特质进行准确界定。

(3)实用性问题。

表现性评价覆盖面较窄、提供关于特定技能或领域的多维度信息,评分过程十分繁琐,且造价高昂。

(4)耗时过多。

设计表现性任务、编一份学生反映的评价规则,以及实际的评分过程都需要很多时间。

此外,还要考虑财力、空间、时间和设备等方面的因素。

(5)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

(6)高利害评价中使用表现性评价就要十分慎重,尽管表现性测验可以测量到你所要评价的学生能力,但依据学生在表现性测验中的表现做推论必须十分谨慎。

一般地,表现性评价暂时还不适宜用于高利害的考试。

简述档案袋评价的含义及特性

1、含义:

学生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新的记录学生成长的评价方法。

一般来说,它根据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师的评价、观察、考查、成绩测验等,得出有关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系统而持续的记录。

2、档案袋评价的特性:

目标性、计划性与组织性;成长性与表现性;整合性与多样性;主题性与反思性

简述档案袋评价方法的使用原则

1.质化的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既重视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合作的原则

4.过程性原则

简述档案袋评价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1.档案袋评价的优势

(1)提供了其它评价手段无法提供的很多有关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

(2)档案袋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3)档案袋十分注重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

学生可以选择将什么装进档案袋,可以参与档案袋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和进步与他人分享。

(4)档案袋评价能兼顾学习结果与历程,兼顾认知、情意、动作技能的整体目标;可以评估学生元认知和反思能力;可以呈现多元资料,获得关于学生发展的更真实的表现与成果;可以用整合、动态、实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自我成长、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精神及价值观;可以增进师生互动、同学沟通与合作精神等。

2.档案袋评价的局限性

(1)需要学生和教师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

(2)档案袋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灵活性是档案袋的最大优点也是档案袋的最大缺陷。

(3)档案袋评价所带来的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有时难以保证。

此外,档案袋评价的运作需要教师有较系统的教育评价理论修养。

简述品德测评的基本要求

(一)外显行为测评与道德认识测评相结合

(二)单项测评与整体测评相结合

(三)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一、品德测评指标体系确立的依据

(一)依据社会的需要

(二)依据德育大纲

(三)依据品德结构

(四)依据学生年龄特征

二、中小学生品德测评指标体系

(一)构建中小学生品德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1.重视指标体系的开放性

2.重视指标体系的教育性

3.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4.处理好稳定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5.处理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请简单列举《教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程中曾经学过的七种品德测评方法。

一、定时考核法

二、问卷测评法

三、项目评分法

四、情境测验法

五、社会关系测量法

六、意向测评法

七、行为观测法

教师评价的主体

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参评

二、学生参评

三、家长参评

四、教师自评

教师评价模式

一、实证范式评价

(一)行为目标评价模式

1.确定教育目标并进行分类

教师评价的目标可概括地分为“德、能、勤、绩”四个维度。

(1)“德”指教师的政治素质、伦理素质、职业道德、个性心理品质。

(2)“能”指知识、能力。

(3)“勤”指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工作效率。

(4)“绩”指工作性质的质和量。

2.找出能表明达到上述目标的各种情况

3.选择或编制测定技术

4.收集学生成绩的数据资料

5.测得的数据资料与预定目标之间进行比较

二、人文范式评价

(一)发展性评价模式

1.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是:

(1)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

(2)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

(4)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

(5)有评价者和教师配对,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

(6)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7)提高全体教师参与意识

(8)扩大交流渠道

(9)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

(10)注重长期的目标

2.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

(1)全员评价和全面评价的原则

(2)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发展的原则

(3)保密性原则

(4)民主化原则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6)鼓励为主的原则

一、教师评价程序

1.确定评价目的

2.确定评价者

3.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4.确定评价方式

5.评价过程的实施

试构建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

1、身心素质

2、品格素质

3、观念素质

4、知识素质

5、能力素质

简述教学工作评价的功能

(一)检查

(二)反馈(三)激励(四)研究(五)定向(六)管理

试述教学工作的量与质之间的关系。

所谓教学工作量,是指教学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量,它大多表现在工作过程中,如教师出勤率,备课所付出的时间,教学时数,评改作业和课外辅导学生人次数和时间,学科实践活动人次数和付出的时间,命题考试评卷所付出的时间,以及完成其它教学任务所付出的劳动时间。

完成教学工作量需要付出时间,消耗脑力和体力,因此,评价教学工作量的完成情况,要着重考虑时间的付出和脑体消耗这两方面。

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如下情况:

首先,考虑完成规定的基本教学工作量和超工作量情况。

其次,考虑教师工作量安排不均的情况。

所谓教学工作质,是指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好坏或优劣程度,它既反映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也反映在教学工作的结果上,即反映在工作质量与工作效果上。

要做到对教师工作量和工作质的精确评价,难度是相当大的。

首先,工作量的精确计算是不可能的。

其次,工作质的精确计算也是不可能的。

总而言之,在处理教学工作量与质的关系时,应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不要孤立地只看某一方面。

由于教学工作量和工作质难以精确评价,一般只作大体估计和模糊描述。

在教学工作评价中,注重教学工作量和工作质的分析评价的同时,还要考察教师工作的态度、自觉性、积极性等评价的隐性内容,综合分析与教学工作量和工作质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令教学评价逐步迈向科学化。

试述教学工作评价的宏观依据

(一)依据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

(二)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三)依据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的规律主要有:

(1)教学过程中引起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知识的检查与评定的序列性阶段性规律;

(2)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交互作用规律;(3)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辩证统一规律;(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5)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规律(或称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6)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规律;(7)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约于社会需要规律;(8)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规律。

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1)整体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6)直观性原则;(7)循序渐进原则;(8)巩固性原则;(9)反馈性原则。

(四)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最基本的规律:

(1)学生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斗争规律;

(2)学生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规律;(4)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5)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这些规律可作为教学工作评价的依据。

(五)参考新的思想观念

1.新的人才观

(1)新型的人才应具有自主、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敢于迎接挑战而不是保守和退缩。

(2)新型的人才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新型的人才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时代责任感,具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4)新型的人才应具有丰富的个性,更加注重发展非智力因素。

(5)新型的人才应更加善于学习,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善于“学会生存”。

(6)新型的人才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2.新的知识观

(1)新时期追求多元化的知识,多种文化特点的求知方式。

(2)追求知识更高的整体性、综合性。

3.新的学习观

(1)传统教育重视社会和教育者对学生学习知识的选择,新的学习观则重视学生自己对学习知识的选择。

(2)新的学习观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3)学习应着重培养各种应付未来的能力。

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