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校服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315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校服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校服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校服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校服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校服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校服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docx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校服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校服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校服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docx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校服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校服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

目录:

01燕赵晚报:

校服品质,阳光多了藏污纳垢才会少

02中青报:

独此一家的校服采购平台真的阳光吗

03燕赵晚报:

“万元校服”:

贵族学校未必培养出贵族精神

04广州日报:

也来说说校服那点事儿

05北青报:

校服印枸杞商标为何引争议

06工人日报:

市场规模迈向千亿级,校服何时告别“土肥圆”?

07人民网: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 宁夏彭阳教体局回应:

已责令回收

正文:

01燕赵晚报:

校服品质,阳光多了藏污纳垢才会少

 我国中小学生校服市场的规模接近千亿元。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提出,校服有助于养成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减少攀比心理,家长与学校应形成合力,发挥其美育功能。

然而,与校服市场、功能不相符的是,校服采购、质量等问题时有出现。

(3月28日《法制日报》)

  校服作为一种身份标识,能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有助于建构不同学校之间的区隔与界限。

同一个学校的学生,在生存生态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反差,一样的校服体现出一种平等的意识,缩减了同学之间的互动距离。

作为一种相对低成本的印象管理,校服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标配”。

  校服采购数量通常比较多、利润空间比较大,被不少人视为一块肥肉。

能够生产校服的厂商有很多,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些厂商想的不是如何提高校服的性价比和商品的竞争力,而是通过人情、关系和权力来获得“入场券”。

  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博特认为,社会网络中存在着一些“结构洞”,用于连接两个难以直接发生关联的关系人。

“掮客”也好,“提篮者”也罢,这些中间人尽管标签不同,却能够和那些拥有权力的人搭上关系,能够寻求到关系的庇护便成为他们的一种“生财之道”。

“校服腐败”的背后,既有一些人权力失范的因素,也离不开这些“结构洞”的牵线搭桥、推波助澜。

  在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当下,校服也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

校服形成的畸形利益链条甚至“校服腐败”,在让一些人“捞一笔”的同时,却损伤了他人的权益——“校服腐败”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因为质量低劣,也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2015年6月30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中小学生校服》,成为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对校服的安全性、舒适性做了明确、精细的要求。

只不过,这样的制度规范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在某些时候沦为“稻草人”。

  提升校服品质的关键,既在于加强信息公开、扩大公众参与,也在于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减少权力寻租的生存空间。

坚守程序正义,让已有的制度规范落到实处,只有少一些暗箱操作,让阳光照进设计、招标等全过程,藏污纳垢才会无机可乘。

02中青报:

独此一家的校服采购平台真的阳光吗

 中央三令五申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但全国16个省份的数百家中小学生校服生产企业却遇到新的烦恼:

只有进入一个名为“阳光智园”的App,才能参与校服招标和供应服务。

同时,该平台向校服生产企业收取货款4%的服务费,瓜分掉校服企业约一半的净利润。

这场貌似由教育部门主导的校服采购模式变革,实际操盘者却是一家民营企业,众多校服企业质疑其借机制创新之名,行垄断敛财之实。

(《经济参考报》1月22日)

  校服问题,包括校服本身的质量、价格问题乃至腐败问题,近年来时有曝光。

2015年7月,教育部、工商总局等多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学生可以自愿购买校服,也允许学生按照所在学校校服款式、颜色,自行选购、制作校服,这被视为是对校服乱象的针对性纠偏。

  “阳光智园”也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标榜为“校服互联网+”管理应用平台,能让家长与厂家直接建立购买关系,学校不再经手校服费用,有利于廉政风险防控。

  这听起来似乎不错,但仔细一想,却并非那么回事。

一方面,既然校服的购买权交给了家长,那么到哪儿买校服,就当由家长做主。

可现在家长只能选择那些与“阳光智园”签订了协议的校服企业,这显然是对改革初衷的某种背离;另一方面,“阳光智园”立足于打造校服订购平台,却向企业收取高达4%的服务费,规定家长和企业都只能在平台交易,吃相是不是太难看了?

  不仅是校服企业,地方教育部门也有干部提出质疑,可替代阳光智园平台的免费互联网平台不胜枚举,为何单独强推该平台,而不是两家或多家并举,从而推动公平竞争?

  “阳光智园”到底是什么来头,实在让人好奇。

抛开这种采购模式是否真地能够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的初衷不谈,如果它真是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那么又是如何被选中的?

是否通过了必要的公开和遴选程序?

是否征求了公众意见?

以“红头文件”发出的倡导建议,多多少少都具备了强制性。

事实上,多个地方的教育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都是将之作为“必须”要求来落实。

  一纸仅供参考的论证会纪要,到了省级及以下很多教育部门就变成了“必须”。

从字面上理解,这确实是执行上出现了加码乃至扭曲。

但文件专门为某个互联网平台背书,哪怕只是倡导,提供“参考”,真地合适吗?

按理说,这种行政倡议,在地方上所可能引发的“执行走样”其实也是完全可以预估到的。

  从实际效果看,“阳光智园”的操作模式,也显得疑点重重。

比如,早就有人指出,即便是所有学校和企业都统一使用“阳光智园”平台,校服企业能否进入平台参与竞争,还是要有学校等相关部门决定。

另外,也有家长表达了对于“阳光智园”平台上校服企业的售后服务与校服质量的质疑。

在这种现实之下,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大力推广“阳光智园”,除了受到上级红头文件的鼓励,是否也有不当的利益驱动?

  校服市场问题时有曝出,恰恰是因为这个市场受制于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权力”,在相关改革后,试图以“平台垄断”的模式来“净化”校服市场,只能是一厢情愿,也构成了对改革初衷的架空。

  一个App一旦获得红头文件背书,在地方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就可以将不与自己签订合作协议的校服企业排除在市场竞争之外,这再次反映出市场公平的脆弱性。

相关部门不仅需要好好查查“阳光智园”的来头,更要对于“红头文件”介入校服市场的行为,给出明确说法。

03燕赵晚报:

“万元校服”:

贵族学校未必培养出贵族精神

近日,杭州一位家长在论坛吐槽起了孩子学校的校服收费,并贴上了一张学校发来的短信截图。

短信中,学校请家长将校服定制费1万元汇到学校指定账户,若未能如期缴费,则视为自动放弃录取名额。

这所“万元定制校服”的人大附中杭州学校位于未来科技城,将于今年9月开学,是一所15年制学校,涵盖了幼儿园至高中的所有课程。

(8月23日《都市快报》)

  有家长透露,这所学校的基础学费一年达到12万元左右。

如此说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贵族学校”了。

有人讲,你不是富人,不要去想象富人的生活。

从一般常识分析,能够承受一年10多万学费的家长,对于“万元校服”应该不会过于敏感。

当然,也不排除在“望子成龙”心理驱使下,有些家长“打肿脸充胖子”,倾其所有给孩子上了“贵族学校”,而“万元校服”有了成为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意思。

  家长们能不能承受,愿不愿意承受,是一个关注点。

《浙江省民办教育收费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

“民办学校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提供服务和代办服务而代收代管的费用,应遵循‘学生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收取。

”既然有家长在论坛吐槽,那就说明起码不是百分之百“自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贵族这个词热了起来,贵族学校也搭上了便车。

可贵族并不是有钱就行的,还得有贵族精神。

有一句话,“如果世界上仅剩两碗水,一碗用来喝,一碗用来洗干净你的脸和内衣。

”这就是所谓的贵族精神,折射的是高贵的品质。

贵族学校也是学校,判断一所贵族学校的价值主要还得看其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水平。

即便以培养未来贵族为目标,也主要应该落脚在高贵品质上,而不是通过各种收费给学生制造一个“贵”的印象。

  从这个意义上讲,贵族学校不仅是学费贵,还得有着符合科学、让人信服的教育观。

“万元校服”的最大问题,就是让人看到了一种不正常的教育观。

校服都要搞得这么复杂,要搞成春夏秋冬及运动装共40件之多,要花这么多钱,这是摆明了要把学生与社会,与其他学校隔离开来。

有人可能说,只要家长有钱,就不是问题。

是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在有能力前提下给孩子提供相对好一点条件,并无不可,可这个条件也只是相对好一点。

而且,可以不让孩子吃苦,却不能让孩子失去吃苦精神。

“万元校服”折射的教育观,只看到了“富”而不是“贵”。

而且,学校挖空心思收费的做法,也不利于培养孩子干净的灵魂。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必须提醒的是,无论自身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都不要让孩子过度脱离社会,都要让孩子有点吃苦精神。

这所学校即便有着“贵族”噱头,也未必就能真正培养出贵族精神。

04广州日报:

也来说说校服那点事儿

近日,东莞一所学校发放“天价校服”引发热议,东莞市外国语学校一位负责管理校服事宜的老师证实事情属实,但这名老师称校服价格是由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招标确定的。

记者获悉,该校本次发放的校服有12种不同季节的衣服。

(4月26日《广州日报》)

  平均每件校服100多元,如果能保证校服用料、做工、舒适度等细节,这个价格应属于合理范围。

另外,从数量看,“夏运”上衣短裤、“秋运”上衣长裤这几类比较常穿的也不过发了两套,在广东,遇上湿漉漉的回南天,两套校服恐怕不够穿,数量上也不应苛求。

  说起我们的校服,其实在价格与数量外,被吐槽更多的是校服样式,“男女无异”的体育版校服不仅无法体现学生个性,也没有多少审美价值,这种服装能满足时下广大学生的需求吗?

校服文化应该有怎样的内涵,该承载怎样的功能,值得思考。

  校服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规范服装有利于统一管理,也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当然,除此之外,校服对于中小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对于审美正处于塑造阶段的中小学生,校服除了舒适外,美观与否同样重要。

  放眼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校服形式统一,松松垮垮,款式单调而平板,风格趋于运动装,实用功能强而审美功能不足,忽略了孩子们的形体之美与青春气息。

不少学生往往通过穿大号校服或把裤脚改窄等方式进行无言的抵抗。

几年前,南京一所中学计划引进韩版校服,引得学生欢呼雀跃,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我们的校服确实到了该反思的阶段。

  与我国学生对校服“厌倦情绪”相比,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学生却把穿校服当成时尚。

在日本、韩国等地,校服不仅是上学时的必备装束,而且因其时尚、美观,不少学生毕业后依旧喜欢穿校服风格的时装,校服的价值得到延伸。

  国外校服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在于注重审美功能。

培养孩子的审美个性,与时俱进地在校服中移入时尚元素,是日韩国家校服的共性。

拿日本校服而言,它们参照西装或职业装的标准,辅以柔线的设计,从而突出学生的温纯与可爱。

白衬衫、小领结、毛线背心、短裙、高筒袜、黑皮鞋……这些看似很“潮”的配饰都被纳入日韩校服,既体现了时尚的元素又体现了活泼可爱的本性,因而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国外校服值得我们学习的另一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呼应。

不少国家的校服款式都与本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英国校服以经典优雅的款式使一代代英国学生传承了英国人严谨高雅的气质;日本在校服的设计中注重加入流行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时尚的正确认识;韩国较为西化的校服款式,体现了韩国飞速发展的国际化步伐。

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传统服饰资源,中山装、旗袍、汉服……带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为何不能被校服“巧用”?

我们一直纠结于如何发扬传统文化,何不以校服作为着力点?

  总的来说,校服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载更多审美及文化功能。

这不仅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拓展校服价值的必经之路。

期待我们的校服多来点“日韩style”。

(陈小雁)

05北青报:

校服印枸杞商标为何引争议

近日,宁夏彭阳县王洼镇中心学校的“校服印枸杞品牌名”一事引起多方关注。

据悉这批校服来自一家企业的捐赠,目前已经全部回收调换。

此事曝光并引发舆论争议后,涉事的宁夏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很自责,认为本来想做一件好事,结果没做好。

  虽然这批校服源于无偿爱心捐赠,性质不同于一般的付费广告,但造成的负面观感不可小觑。

背负着枸杞商标的校服,这份尴尬既是属于学生们的,也是属于捐赠人的——前者在没有选择的前提下,变成了“移动广告板”;而后者虽能自己做主,却以一种最不明智的方式来追求所谓的“公益回报”。

  理论上,只有慈善行为同时给捐赠人和受赠人都带来了“福利”,才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就此而言,企业给学校捐赠校服,并不是不可以追求回报,也并不是不可以进行品牌营销,关键还是分寸和技巧。

动辄将商标打印在校服上,如此做法还是太简单粗暴了。

  长期以来,涉学校的爱心捐赠,其实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捐赠人“利益实现”的问题。

常见做法是,针对大额捐资助学,往往以冠名的形式作为“回报”,比如说冠名学校,冠名图书馆等。

但对于小额捐赠、实物捐赠等,校方“回报”捐赠人的成熟办法却不多,这客观上抑制了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慈善热情。

  “希望校服”项目效果不好,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捐赠企业,印上枸杞品牌的校服还是招致了轩然大波。

此事实则很难单纯归咎于相关公司太功利,而更多还应该从整个慈善文化、募捐运作机制上去归因。

当我们无法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方案”,便不能激励更多的爱心企业慷慨解囊,由此导致慈善“源流萎缩”,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可是,一旦为了慈善“开源”而不顾体面、抛弃底线,那么所谓的“慈善”就又会失去意义、扭曲异变了。

  “校服印枸杞品牌名”,无疑是一次极其糟糕的尝试。

以失败的个案为戒,重申爱心捐赠的道德伦理底线,探索得体、可操作的捐赠人利益实现方式,才能推动慈善事业更健康发展。

06工人日报:

市场规模迈向千亿级,校服何时告别“土肥圆”?

  谁的青春里都少不了一件校服,但谈起校服的样子,“土肥圆”“毫无设计感”“千校一服”……屡遭“吐槽”和嫌弃的校服却始终难以穿出青春的模样。

  早在1993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

但20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服装业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年轻学生的审美品位也发生巨大变化,但校服的演化却显得缓慢滞后,如何让校服更美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校服市场向千亿级规模迈进

  “学校要求每个同学都要穿校服来上课,我们每个人有三款校服,春秋款、夏款和冬款。

”在北京房山区某中学就读高一的王然告诉记者,因为要天天穿校服,家里为他每款各买了两套,方便换洗。

  “穿校服是学校要求的,虽然有的同学不爱穿,但我挺喜欢的,有时候放假在家也会穿,穿着运动起来舒服些。

”在我国,像王然一样的中小学生还有很多,校服是陪伴他们青春期最多的衣服。

  “学生统一服装既能减少孩子们的攀比心理,还能方便管理,看起来也更整齐、整洁。

”学生家长姚女士说。

  “价格还算能接受,太便宜的也不敢让孩子穿。

”学生家长李云鹏认为,让孩子穿校服能节省一笔为孩子买衣服的费用。

  作为中国服装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近年来,校服产业发展迅速。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约1.85亿,校服每年的需求量约为6亿~7亿套,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

业界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校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2000亿元。

  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方表示,我国校服市场巨大,一些国内传统的服装企业都进入校服行业了,不少国外顶级品牌也开始进入中国校服行业。

  校服为何难以告别“土肥圆”

  产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但校服的样式与品质却始终受到诟病。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的校服都沿用上世纪90年代的运动风格,以运动服为主。

“校服穿在孩子身上,松松垮垮的,很拖沓,一点也看不出来朝气,就是一件简单的衣服,没有什么设计可言。

”陈海林的儿子在山东济南一所高中就读,他对孩子校服的样式表达了不满。

“而且尺码也不科学,孩子的校服裤子长度合适了但腰围太松。

选个腰围合适的吧,结果裤子又太短了。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以来,多数中小学校片面强调规范统一,不重视校服舒适度与美感,往往订制结构松垮、样式陈旧的校服,导致学生讨厌穿校服,社会公众对校服的满意度也不高。

最新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校服公众满意度低于30%。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各个学校就开始采用肥大、拖沓的运动校服,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

如今大部分学校校服还是采用这样的校服款式。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的一家校服生产厂家负责人国先生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在部分地区,“十年一服”“千校一服”的情况依然存在。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国先生透露说,目前地方上多以小工厂加工校服,不具备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的生产模式。

“这些小工厂只会做廉价的运动服,而一些地方政府对校服有限价,也只有小工厂能满足生产要求。

一旦讲起品质,注重颜色、款式及面料质量,往往会超出限价。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校服市场仍比较封闭,部分地方甚至存在垄断保护的问题,使得一些品牌服装企业难以进入。

  校服产业需要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校服的“土肥圆”问题引起了各界的重视。

2015年7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就联合发文,明确指出校服的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要求各地方相关部门确保校服品质,发挥校服育人和审美功能,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今年全国两会上,校服也受到了代表委员的关注。

民革中央提交了关于“推动优质供给,杜绝劣质校服”的提案,建议加强功能面料开发与校服款式设计,改进校服美感与舒适度,重点破除限价及“地方保护”,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拥有选择“优质优价”校服的权利。

  王方认为,要让校服变得更美,需要把校服交给市场。

比如推动家委会和学生参与到决策中,摸索出一个能够有效协同的机制,校服市场才能真正变好,优质产品才会更多涌现。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和学校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行动。

“我们学校有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校服的样式、面料、生产厂家、定价都是由家长们协商决定的。

”北京海淀区一所小学的负责人表示,校服本来就是给学生穿的,学生喜欢、爱穿才行。

  据了解,这所小学已和一家英国知名校服品牌商签约,深圳的一家工厂通过竞标获得制作权。

“家委会定了两套校服,一套是礼服,升旗和学校组织活动时穿,礼服修身、样式好看,孩子们特别喜欢;还有一套是运动服,上体育课时穿。

  在青岛,市属学校校服管理权限已全部下放,决策权全部交给学校、家长和学生,全市中小学校服进入“一校一款”时代,个性化的校服在青岛市中小学中逐渐兴起。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纯表示,在服装行业中,校服相比其他细分领域仍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校服生产企业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摆脱过去分散低质的发展模式。

07人民网:

企业捐赠校服印广告 宁夏彭阳教体局回应:

已责令回收

人民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孝金波实习生张琳)针对“宁夏一企业捐赠校服印枸杞广告”事件,今日,宁夏彭阳县教育体育局发布情况说明称,捐赠仪式后已要求学校及时将554套校服收回,要求百瑞源公司将不合规校服尽快回收,并对王洼镇中心学校进行通报批评。

情况说明中称,4月9日,接彭阳县关工委通知,自治区关工委和宁夏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要为王洼镇中心学校捐赠校服554套,4月15日上午10时30分将在王洼镇中心学校举行捐赠仪式,彭阳县教体局通知王洼镇中心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4月15日,活动如期进行,彭阳县教体局“在活动中发现校服背后印有‘百瑞源’字样,我们立即要求学校会后及时将554套校服收回,并要求百瑞源公司将不合规校服尽快回收”。

17日上午,百瑞源公司已派车辆前往王洼镇中心学校将校服回收调换。

对此类事件的后续监管,彭阳县教体局表示:

“本次事件反映出我局对上级文件学习不够深入,工作不够严谨,为了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我局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于4月17日上午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部、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并进行‘回头看’,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报教体局。

同时对王洼镇中心学校进行通报批评,我局将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今后将严格审批“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完善各类‘进校园’活动审核制度,切实规范学校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