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化学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7761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docx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水化学及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docx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

【篇一:

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

txt>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水质:

水及其中杂质所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

2、水质系:

水和其中杂质所组成的一切复杂体系。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

1、为什么说天然水是包含各种杂质的溶液或浊液?

答:

天然水中溶解了多种盐类、气体和有机物,而且还含有泥沙、粘土颗粒、浮游生物、有机碎片等悬浮物质,所以说天然水是包括各种杂质的溶液和浊液。

2、水生生物与水、水质有何密切关系?

(可问老师)

答:

主要从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等与水、水质的关系及养殖生产的产量、质量与水、水质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另以阐述。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硬度:

单位水体中所含二价和二价以金属离子的总量为水的硬度。

2、暂时硬度:

水中的钙、镁的碳酸氢盐在煮沸后即分解成碳酸盐沉淀析出,故相应的硬度又称暂时硬度。

3、永久硬度:

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用一般的煮沸方法不能把它们从水中除去,所以又称永久硬度。

4、电导率:

在相距1cm用惰性金属制成的平行电极间,电解质溶液有1cm2面上所具有的电导,称为电导率。

p32

5、离子活度:

离子的有效浓度。

p30

6、水的透明度:

把透明度板沉入水中,至恰好看不见板面上的白色,此时水的深度即为水的透明度。

7、温跃层:

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层。

8、水温的正分层:

指夏季的上层温度高,下层温度低的分层情况。

9、水温的逆分层:

指冬季的上层温度低,下层温度高的分层情况。

10、水温的全同温:

指春秋季的上下层温度几乎相同的情况。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

1、水的硬度如何分类?

答:

单位水体中所含ca2+、mg2+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按照造成硬度的阳离子的不同,硬度又可分为钙硬度和镁硬度。

考虑阴离子组成,硬度可分为碳酸盐硬度(其中钙、镁的碳酸氢盐标定的硬度又称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又称永久硬度)。

2、硬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三种?

这些单位之间如何相互换算?

3、鱼池水硬度变化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答: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引起鱼池水硬度变化:

光合作用使硬度减小,呼吸作用使硬度增大。

4、盐度小于24.9的海水,密度最大时的温度比冰点高,在冰下可以保持高于冰点温度的水层;在盐度为24.9的海水中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与冰点相同:

(24.9‰、-1.350c),纯水在3.980c时密度最大。

5、何谓硫酸盐的还原作用?

发生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p56

答:

在缺氧环境中,各种硫酸盐还原菌可把so42-还原成硫化物,这一过程称为硫酸盐的还原作用的,其发生的条件是:

(1)缺乏溶氧;

(2)有丰富的有机物;(3)so42-的含量(4)有微生物的参与。

6、硫元素在水体中有哪些转化作用?

答:

硫元素在水体中的转化作用有:

氧化作用、还原作用、化学沉淀或吸附沉淀和同化作用及蛋白质分解作用。

7、硫化氢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什么ph值降低的毒性增强?

p56

答:

h2s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主要与水温、ph值等有关,在硫化物的三种存在形式中,h2s毒性最强,ph下降,硫化氢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增加,毒性也随之增强。

8、养殖生产中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硫化氢的生成及其毒害作用?

p57

答:

主要措施有:

(1)促进水体垂直流转混合,打破其分层停滞状态,避免底泥、底层水发展为厌气状态。

(2)尽可能保持底质、底层水层中性、微碱性(ph值8左右),极力避免底质、底层水呈酸性。

(3)施用铁剂,提高底质、底层水中铁含量。

(4)避免大量so42-进入养殖水体。

9、为什么fe2+、fe3+、石灰水、黄泥水均可降低水中硫化物的毒性?

p57

答:

fe2+、fe3+可使硫化物转化为硫和硫化亚铁沉淀,黄泥含铁离子也具有此作用,而石灰水会增大水的ph值,降低硫化氢

含量,而且石灰水及铁剂也有催化硫化物的效果,所以fe2+、fe3+、石灰水、黄泥水均可降低水中硫化物的毒性。

10、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关系?

答:

(1)光照强度过高,抑制浮游植物生长;

(2)光照强度适宜,在其他条件合适时,浮游植物可以正常生长;(3)光照强度太弱,浮游植物无法生长。

11、一定压力下,天然水的冰点下降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一定压力下,天然水的冰点下降与水中溶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冰点下降值越大,其间关系为:

△tf=kfma。

12、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与海水盐度呈什么关系?

答:

天然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随盐度的增加而下降。

13、为什么天然水结冰从表层开始,底层水温可保持在冰点以上?

答:

天然淡水盐度小于24.695‰,最大密度时的温度高于冰点,在最大密度时的温度以上降温时,其密度逐渐增大,产生垂直对流,直到达到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再继续降温,使表层水密度小于下层水,不能产生垂直对流,直到表层结冰,而底层水温仍可保持在冰点以上。

14、为什么海水较难结冰,而且结冰后冰下的水温比淡水冰下的水温低得多?

答:

海水含盐量比淡水高,由于冰点下降,其冰点比淡水低,海水盐度大于24.695‰,密度最大时的温度比冰点低,表层海水温度降低,其密度一直在增大,如果下层海水温度高于表层,则垂直对流就一趟在进行,而且温度越趋于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垂直对流就越剧烈,即使海水表层已结冰,但冰下的海水也没有到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冰下海水继续进行对流运动,因而海水较淡水难结冰,而且结冰后海水冰下的水温比淡水冰下的水温低得多。

15、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温跃层?

答:

深而狭窄、岸高且树多的水体,在夏季连续多日无风或仅有微风的晴朗日子里,容易形成温跃层。

16、温跃层对养殖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

温跃层就像一个屏障把上下水层隔开,上层丰富的溶氧不能传输到下层,下层丰富的营养盐不能补充给上层。

久而久之,下层可能出现缺氧,上层缺乏营养盐,对鱼类和饵料生物生长均不利。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气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气体在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即水被气体所饱和,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气体的量称为该气体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速率:

单位时间内气体含量的增加。

3、气体饱和度:

指溶解气体的现含量占所处条件下的饱和含量的百分比。

4、日较差:

溶氧的日变化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变化幅度,简称“日较差”。

5、窒息点:

引起生物窒息死亡的溶氧上限值称为该生物的窒息点。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

1、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1)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可使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2)含盐量:

当温度、压力一定时,水中含盐量增加使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3)气体分压力:

在温度与含盐量一定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气体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2、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1)气体不饱和度:

水中溶解气体的不饱和度越大,则气体的溶解速率越大。

(2)水的比表面积:

在同样的不饱和度下,水的比表面积越大,溶解速率就越大。

(3)扰动状况:

扰动可加快气体的溶解速率。

3、气体溶解速率中的双膜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气体溶解中的“双膜理论”认为,在气、液两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相对稳定的气膜和液膜;即使气相、液相呈湍流状态,这两层膜内仍保持层流状态;无论如何扰动气体或液体都不能将这两层膜消除,只能改变膜的厚度;气体主体内的分子溶入液体主体中的过程有4个步骤:

(1)靠湍流从气体主体内部到达气膜;

(2)靠扩散穿过气膜到达气---液界面,并溶于液相;(3)靠扩散穿过液膜;(4)靠湍流离开液膜进入液相主体。

4、水中氧气的来源有哪些方面?

答:

(1)空气的溶解;

(2)光合作用;(3)补水。

5、水中氧气的消耗有哪些方面?

答:

(1)鱼虾的呼吸;

(2)其他水生生物的耗氧;(3)底质耗氧;(4)逸出。

6、在一天中,溶氧最高为下午2---4时,溶氧最低为黎明前某时刻。

7、溶氧有怎样的季节变化?

答:

在一个时期内,随水温的变化及水中生物群落的演变,溶氧的状况也可能发生一种趋向性变化,例如对于贫营养性湖泊,

由于其他水生生物很少,上层溶氧基本上来自空气中氧气溶解而接近溶解度,故高温的夏季溶氧含量低,而低温的冬季溶氧含量高。

对于富营养化湖泊,情况就比较复杂,高氧量和低氧量一般都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夏秋季溶氧高低差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夏秋季水体内浮游生物数量多,光合作用产氧强,同时各种耗氧作用也较强之故;大水温较低的季节,由于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少,光照强度低,水中溶氧过饱和现象不常出现,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强度也明显减弱,氧含量高低差较小。

8、溶氧有怎样的垂直变化?

答:

养殖水体的溶氧的垂直健在情况较为复杂,与温度、水生生物状况及水体的形态等因素有关,贫营养性湖水中溶氧主要来自空气的溶解,含量主要与溶解度有关,夏季湖中形成了温跃层,上层水温度高,氧气溶解度借,含量就相应低一些;下层水温低,氧气溶解度高,含量相应高一些。

富营养化湖泊中营养元丰富,浮游生物及有机物很多,造成养殖水体的透明度小,白天上层水的光照条件比下层好得多,而且下层浮游生物分布也很不均匀。

因为趋光性,上层水内浮游生物多,下层少。

所以上层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和产氧量要比下层多。

而水体的上下层温和能力弱,下层水内氧被消耗后得不到及时补充,尽管上层水的溶氧可以达到过饱和,而下层水的溶氧却很低,下层水的溶解氧要到夜间水体所产生的对流时才能得到补充,故一般日出后上下层的氧差逐渐增长,下午氧差最大;日落后逐渐减小,清晨氧差最小。

9、溶氧有怎样的水平分布?

答:

上风处水中溶氧较低,下风处水中溶氧较高,相差可能达到每升数毫克。

10、溶氧对鱼虾的慢性影响有哪些方面?

答:

(1)影响鱼虾的摄饵量和生长速度;

(2)影响鱼虾的发病率;(3)影响毒物的毒性。

11、溶氧如何影响水中元素的存在价态?

答:

在氧气丰富的水环境中no3-、fe3+、so42-、mno2等是稳定的。

如水中缺氧,则no3-、fe3+、so42-、mno2将被还原成nh4+、fe2+、s2-、mn2-等。

溶氧含量的高低影响有机物的分解产物的组成,当在溶氧充足的水层与底质中,需氧性细菌的繁殖就占优势,有机物在需氧性细菌的作用下,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氧化分解,分解后的最终产物主要是:

co2、no3-、so42-、h2o等。

这些产物对养殖生物无害,对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有利。

相反,溶氧不足或者完全缺氧的水层和底质中则厌氧性细菌繁殖占优势,它们分解速度较慢,而且分解的产物大多对生物有毒害作用的h2s、nh4+、ch4+以及低级胺类与脂肪类等。

12、水中的eh为400mv左右。

p83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二氧化碳体系:

水质系中,溶解性无机碳之间,以及与h+、oh-、气相co2和固相的碳酸盐之间保持着物理和化学平衡关系,构成二氧化碳体系。

p96

2、游离二氧化碳:

在平衡体系中,溶解co2和h2co3合称游离二氧化碳。

3、化合二氧化碳:

h2co3-和co32-统称化合二氧化碳。

4、总二氧化碳:

游离二氧化碳和化合二氧化碳之和称为总二氧化碳。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

1、二氧化碳体系包括哪几个平衡?

答:

(1)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

(2)碳酸的电离平衡;(3)碳酸盐的沉淀与溶解平衡。

2、水体的温度和盐度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有什么影响?

4、碱度和养殖生产的关系如何?

5、习惯上,对于天然淡水根据其ph值分成哪五种?

答:

对于天然淡水,习惯上把ph5.0的称为强酸性;ph=5.0---6.5为弱酸性;ph=6.5---8.5为中性;ph=8.5---10.0为弱碱性;ph10.0为强碱性。

6、影响天然水体ph值的因素有哪些?

答:

(1)温度:

水温升高可导致ph值略有下降;

(2)含盐量:

在一定温度下,水体ph值随含盐量的增大而略有上升。

(3)压力:

空气中二氧化碳分压的增大及水体静压的增大可导致ph值下降;(4)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ph值上升;(5)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在细菌作用下的有机物分解使ph值下降;(6)水体溶氧的增加可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使ph值上升。

7、养殖水体二氧化碳体系管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

(1)总碱度、硬度和ph值均偏低的水体应及时地施用石灰调节剂。

(2)有些水体缓冲能力较差,ph值日较差较大,若

水体原来ph值较高,则增施有机肥,间接供给co2;若水体中的ph值偏低,则施用caco3。

(3)地下水具有有机物少,有害生物少的优点,对孵化有利,其缺点是ph值可能偏低,co2多,溶解氧少;若能用石灰水处理,提高ph值并充分曝气增氧,除去大量的co2再作孵化用水便能去害留利,一般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4)碱度高的水体,蒸发作用可使水体的碱度进一步增大,作为养殖用水须注意经常更换。

另外,为减轻co32-对鱼的毒害,可增施有机肥,以保证水体的co2的供给,并限制水体中水草的大量繁殖,以免光合作用大量吸收水体co2而导致co32-含量的增大。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氨化作用:

是指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nh4+-n(氨态氮)的过程。

2、生物固氮:

是指天然水体中一些固氮藻类(蓝、绿藻)及细菌,它们具有特殊的酶系统,可把n2变为生物可利用的化合物形态,为水体提供饵料及肥料。

作用:

为水体不断输送丰富的有机态氮,为水生生物提供饵料基础,但也使水体不断富营养化。

3、脱氮作用:

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被还原为一氧化二氮(n2o)或氮气(n2)的过程。

4、同化作用: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利用天然水中nh4+(nh3)、no2-、no3-等合成自身物质,称为同化作用。

5、硝化作用:

在通气良好的天然水中,经硝化细菌作用,氨可进一步被氧化为no2-、no3-。

这一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二、填空题

1+--

三、问答题

1、藻类吸收营养元素速度方程----米氏方程中关饱和常数km值有何重要意义?

答:

km值可作为维持藻类细胞正常生长所需的水中有效形式营养盐的临界浓度或用于比较不同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能力大小。

在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而营养盐含量较低时,km值大的浮游植物较km值小的浮游植物容易受到营养盐供应缺乏的限制,很难发展成为优势种。

而当营养盐过量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会产生有害浮游植物的迅速繁殖。

因此,测定不同种类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吸收反应的米氏常数km值具有重要意义。

2、米氏方程及其计算。

答:

米氏方程:

v=vmax[s]/km+[s]。

计算:

当km=[s]时,v=0.5vmax;当km=3[s]时,v=0.75vmax。

3、天然水体中氮有哪几种存在形式?

答:

一般可以分成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

水中常见的无机态氮包括游离态氮、铵(氨)态氮、硝酸态氮及亚硝酸态氮等。

水中的有机态氮是指存在于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及腐殖酸类等物质中的氮。

4、天然水体中有效氮分布变化有何规律?

答:

(1)有效氮垂直分布:

一般是底层水含量高于表层水。

(2)有效氮的季节变化:

一般冬春季的含量高于夏季,最小值多出现在夏季白天的下午。

5、何谓活性磷?

答:

活性磷是指能用钼蓝法被测定出其含量的含磷化合物。

6、天然水中磷的来源与消耗有哪些?

答:

天然水体中的增磷作用:

主要是水生生物残骸及排泄物、深层水及沉积物、补给水源及施肥投饵。

天然水中的耗磷作用:

主要是水生生物吸收利用和吸附沉积作用。

7、天然水中磷酸盐的分布变化有何特征?

答:

一般冬季或早春水中有效磷含量较高,而暖季白天下午含量最低,在水体停滞分层时,有效磷含量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变化。

表水层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消耗大量有效磷,使得有效磷含量趋于零。

而底水层中光合作用较弱,几乎不消耗有效磷,又可从底泥间隙水中扩散得到有效磷,积累了较高浓度的溶解磷,因此,底层水的有效磷较表层水高,如无温跃层,此变化不明显。

另外,在湖泊中磷的垂直分布是沉积物中含量最高,占了湖泊中磷的绝大部分。

底层水的溶解磷比表水层高许多,但表水层溶解磷的周转速率很快。

海水磷酸盐含量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8、什么叫活性硅?

试简述有效硅在水中分布的特点?

答:

能与钼酸铵试剂反应面被测出的部分硅化物称为活性硅或活性硅酸盐,包括溶解性硅酸盐、部分胶体硅及低聚硅酸盐。

特点:

有效硅在水中分布也有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

春秋季比冬季含量少,春秋季由于硅藻大量繁殖而使表层水中硅的含量降至最低。

夏季由于表层水温上升,硅藻生长受到抑制,这时水中硅酸盐浓度又开始逐渐回升。

表层水含量少于底层水。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气提作用:

是指水体中由于风浪作用、光合作用、反硝化作用以及有机物的发酵作用等产生气泡,而溶解有机物等能较多地聚集在气泡周围,并被气泡吸附携带升至水体表面,形成泡沫或水面皮膜的过程。

2、絮凝作用:

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水体中溶解有机物和细微悬浮物转变成絮状凝结物的过程。

3、有机物的降解、矿化作用:

是指有机物在生物特别是各类微生物及酶作用下分解,以至最终变为无机物的过程。

第八章

一、问答题

1、水中有毒物质的来源?

答:

一共有两个。

一类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排放的废物,即所谓的污染物质,主要包括:

金属污染物、非金属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

另一类是由于水体内因物质循环失调而生成并积累的毒物,哪硫化氢、氨、低级胺类、高浓度co2及赤潮生物的有毒分泌物等等。

第九章

一、填空题

1、天然水中有机物按分散状态分类分为

2、颗粒有机物由、

3、溶解性有机物成分有碳水化合物、类脂化合物、蛋白质及其衍生物、维生素、腐殖质。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

1、测定水中有机物含量有哪些方法,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答:

(1)化学需氧量(tod),分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

特点:

高锰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率低,耗氧量的数据重现性差,但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重铬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率高,耗氧量的数据重现性好,能较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多少,但操作麻烦费时。

(2)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特点:

它可以间接反映出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较费时。

(3)总有机碳(toc)。

特点:

可较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少,但测定方法繁琐,使用仪器昂贵。

(4)总需氧量(tod)。

特点:

可间接反应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

2、有机物的气提作用,絮凝作用与水产养殖有什么关系?

答:

气提作用和絮凝作用能把水体中难以利用的溶解有机物和胶态有机物转变成有机碎屑饵料,降低水体有机负荷,改善水质环境。

3、有机物的降解、矿化作用在有氧和缺氧条件下有何不同特点?

答:

(1)有氧分解有机物迅速彻底,营养能再生,最终产物为高价态无害的无机物。

(2)缺氧分解有机物速度较慢且不彻底,营养虽能再生,但最终产物常伴有一些有毒物质的产生和积累,恶化水质,对生物生长不利。

4、水中有机物含量对水产养殖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

在一定限度内,有机污染程度的增强,可以增加水体的肥力及营养水平,增加初级生产,给渔业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会导致水域富营养化或使水体缺氧,水质恶化,鱼类无法生存,造成减产死鱼对于养殖生产十分不利。

5、对水体有机负荷过大有什么对策?

答:

首先是预防,当水中有机物多时,应减少施肥投饵数量和次数,或完全停止施肥投饵。

其次增氧提高水体净化速度,或部分换水,但使用增氧机要有相应的设备和供电条件,换水要有充足的新鲜水源,此法有其局限性。

另外,采用絮凝作用降低有机负荷,其方法是在池内施黄泥水、明矾水、石灰水等,兼有上述各法效果,而无其缺点。

6、有机氯农药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水域的?

答:

有机氯农药的使用大多以喷撒的方式进行,在使用过程中,估计有一半随风飘到很遥远的地方,并随雨水或尘埃一起降落地面,流入地面水中。

这是农药进入水域的主要途径之一。

散落在植物和地面上以及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大部分也将被水冲刷或挥发进入大气并随降水进入地面水域,由河流携带而进入海洋。

7、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在生物体内是如何积累和转移的?

答:

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pcb)是典型的非极性或弱极性的氯代烃化合物,水溶性远低于脂溶性,当这类化合物被生物吸收后即进入脂肪组织而被积累,这类化合物连生物体中的含量随食物链由低级环节向高级环节演进而递增,富集因数可达103---104。

8、石油及石油产品对鱼虾有哪些短期危害?

【篇二:

养殖水化学重点】

t>

(1)光照可以影响养殖水体的水温

(2)光照可以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影响养殖水质。

(3)光照可以影响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

(4)光照强度可以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活动

(5)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可影响水产动物的性腺发育

2.养殖水体光照强度的调控方法

(1)遮阳棚:

通常用于工厂化育苗池或室外饵料生物培养池

(2)加深水位:

阻碍光线的穿透,降低池底的光照强度,抑制底生植物的生长(如浒苔)。

这在对虾放苗前期应用较多。

(3)营造水色:

①通过培养单胞藻类营造水色,达到遮光的目的。

②通过添加色素营造水色,达到遮光的目的。

例如在罗氏沼虾的育苗水体中添加少量的土霉素或四环素。

在海水轮虫池塘培养中使用绿肥进行肥水(利用植物色素)。

3.水色的主要营造者(藻类):

藻类、底生藻类、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浒苔、沟草)

在养殖池塘中,浮游藻类是主要的生产者,作用最大,是池塘的主要生产者。

①藻类是养殖动物的天然饵料(直接或间接);

②藻类的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主要的溶解氧来源;

③藻类的光合作用可大量吸收水体的无机营养盐;

④藻类可营造水色,为养殖动物创造隐蔽而安静的生活环境。

*4.水色调控方法

(1)施肥培养藻类(适用于养殖初期)

建议采用“无机物+有机肥+芽孢杆菌”混合使用的肥水方法,效果佳。

具体表现在:

肥水速度快,稳定、ph值适中。

(2)施肥后水色培养不起来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①可能是水中的藻种数量太少

②可能是水中的浮游动物太多

③可能是水的ph值太低

④可能是施肥量不足

⑤可能是光照不足

(3)不理想水色的调控方法

①白浊水的调控方法

使用一些较安全的药物杀灭部分浮游动物,然后追加肥料和引入好的藻水培育水色。

②红褐水的调控方法

处理时首先应换水,然后使用“底质净”初步处理,隔天后可交替使用“菌敌”(4-5亩/公斤)与“强效碘”(4-5亩/500克),2-3次,防止疾病的暴发。

水色基本稳定后,可施用微生物调水剂保持良好水色。

5.藻类老化死亡的前兆及调控方法

①前兆

池水ph值的日变化幅度0.5;

池水水色发暗;

池水表面有堆积不散的黄绿色泡沫。

②调控方法

适当换水

施用适量的沸石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

施用适量的微量元素:

如镁、钴、钼、锰、铁等。

6.养殖水体的水温调控

1.小水体的水温调控方法

①搭遮阳棚

②使用增温设备(在低温季节使用热水锅炉、电加热棒)。

③使用制冷设备(在高温季节使用制冷机)。

在鲍鱼和石斑鱼育苗生产应用较多。

2.池塘的水温调控方法

①搭遮阳棚或保温棚

②增加池塘水深

③借助增氧机的作用(调整昼夜开机时间)

7.水温的上升和下降对鱼的影响

1.温度升高

①导致水中螺旋藻新陈代谢更加旺盛,使水中含氧量下降

②高温会改变体内蛋白质和酶的特性,细胞会被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有害代谢物破坏,高温也会导致内在的有毒物质的增长,例如重金属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