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试题练习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7682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试题练习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试题练习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试题练习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试题练习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试题练习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试题练习一.docx

《山东省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试题练习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试题练习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试题练习一.docx

山东省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试题练习一

山东省2020年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试题(练习一)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珍惜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净水时可降低水的硬度

B.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C.只要无色无味透明的水就可直接饮用

D.采用喷灌和滴灌的方式灌溉农田可以达到节水目的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表示将一定量的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B.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粒和铁钉

D.表示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

3.下列各组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可燃性气体中含有氢气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液滴

B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硫酸是否剩余

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C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D

鉴别化肥硝酸钾和氯化铵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4.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气体一定是HCl

B

向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中加入稀硫酸

仍然有固体存在

硫酸与水垢不反应

C

向石灰水中加入醋酸

没有明显变化

二者不发生反应

D

把盐酸滴加到大理石板上

放出气体

盐酸酸性比碳酸强

A.A

B.B

C.C

D.D

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黄色

D.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到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变红

7.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

B.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用冷水浇灭

C.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D.教室里能够闻到墙外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8.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用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B.将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用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镁粉和锌粉反应

D.向pH=12的氢氧化钠中加水稀释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时,先要把玻璃导管一端用水润湿

B.洗过的试管的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就表明已洗涤干净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保持水平再读数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10.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A.A

B.B

C.C

D.D

二、推断题

11.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略去;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D与E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写一个即可)。

12.A~I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为红棕色粉末状固体,B、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G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溶剂,D与G的反应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反应,F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2)若E由三种元素组成,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物质G转化为F和H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写出物质C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

(5)B、D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

三、科学探究题

13.化学小组同学在帮实验员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1所示),为确定其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做出猜想)

根据标签内容,推测溶质可能为NaOH、NaCl、Na2SO4、NaNO3、Na2CO3、NaHCO3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上述六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

物质

NaOH

NaCl

Na2SO4

NaNO3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109

36

19.5

87

21.5

9.6

水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

中性

中性

中性

碱性

碱性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NaHCO3,其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对其余五种猜想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或现象

得出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测溶液的pH

PH>7

溶质不可能是______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

观察到_______

溶质是碳酸钠

(反思交流)

小红结合药品的存放环境进行分析,认为溶液中的碳酸钠还有可能是氬氧化钠变质产生的,其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因此,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只含Na2CO3:

第二种情况是含有________。

(进一步探究)

为最后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按如图2所示过程进行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步骤③中观察到溶液为________色,因此确认第二种情况成立。

(总结提高)

倾倒液体药品时,为防止标签损坏,应注意_______,且药品取用完毕后应及时盖好瓶塞。

14.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

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小强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

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

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少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

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

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

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_____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是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______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NaOH溶液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

猜想①:

只含有NaOH;猜想②:

含有NaOH和Na2CO3;猜想③:

只含有Na2CO3。

(设计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___

(填“猜想①”、“猜想②”或“猜想③”)不成立。

(2)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I: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CaCl2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含有Na2C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步骤Ⅱ:

将步骤I所得溶液静置,然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___溶液。

若溶液变红色,则原溶液含有NaOH.

(实验反思)

(3)上述实验步骤I中滴人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①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②___。

(思维拓展)

(4)实验室里NaOH溶液需密封保存。

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有很多,请写出浓盐酸需密封保存的原因___。

(5)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

NaOH与玻璃中Si02缓慢地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X+H2O,产物X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

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

16.小明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

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MnO2作催化剂

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①写出用H2O2溶液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②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填序号)。

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

③检验O2的方法是____。

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

(2)FeCl3溶液作催化剂

向5mL59%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定浓度的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

H2O、Fe3+、CI-

[问题]哪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假设]假设一:

可能是H2O

假设二:

可能是Fe3+

假设三:

可能是CI-

[分析]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___。

[实验]

操作

现象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假设___________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

(3)催化剂比较

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更适合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4)从第

(1)题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是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7.一次用餐中,小丽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买回一袋,和同学一起对其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氢氧化钠等物质。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做出猜想)

小丽猜想:

没有变质,只含有氢氧化钠

小明猜想:

全部变质,只含有碳酸钠

你的猜想:

部分交变质,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小丽取少量固体酒精在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取上述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小丽说氢氧化钠没变质,小明认为她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请你补全实验设计,填写表格中的①②③,证明固体酒精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所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小丽猜想不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猜想成立

(拓展提升)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有一实验事实:

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

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认为无SO2,理由是_____。

(2)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_____来检验。

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

A中观察到_____,证明无O2;B中观察到_____,证明该气体是H2。

(四)实验反思: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_____以确保安全。

(5)若反应前后装置B中生成水为3.6g,则B中固体减轻的质量为_____g.

19.某班同学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以下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试管中溶液为无色,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变为红色,此现象可以体现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是_____。

(2)实验B中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C试管中过滤后的溶液倒人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过滤,得到无色滤液D。

为了探究无色滤液D的溶质成分,同学们再次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_____。

滤液中不含HCl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

有白色沉淀产生

滤液中含有硫酸钠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滤液D中的溶质成分为_____。

20.小亮在实验时发现:

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

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

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

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序号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l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

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当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根据以上的数据,你认为,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

_________ (填“是”或“否”)。

(4)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______℃。

(5)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

例如:

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②、⑤的实验。

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

四、计算题

21.现需4瓶O2进行实验,每个集气瓶为250mL。

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来制得所需氧气。

(标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g/L;反应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1)制取氧气的质量为____g。

(2)计算理论上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_______。

22.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

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

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

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______?

(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1)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________?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