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7404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1.docx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1.docx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资料1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习题

本单元知识要点:

1、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0不能为除数);

3.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最高位除外)

4.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

6×8+1=49。

②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

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

一共要10条船。

例2:

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

能做5件成人衣服。

(了解)6、“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

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

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一、填空:

1.0除以(     )的数都得0。

2.□÷9=50……△,△最大是(),当△最大时,□是()。

3.要使□82÷6的商是两位数,“□”中最小能填();

要使682÷□的商是三位数,“□”中最大能填();

□54÷6,如果商的中间是0,□里应填(),商是()。

4.估算602÷6,要把609看作(),然后除以6,大约得();

5.□35÷3的被除数是三位数,商是3百多,方框里的数字是();

6.680÷8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

7.一台彩电售价1998元,买3台大约要花()元。

二、判断: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

()

2.在除法中,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大。

()

3.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一定有0。

()

4.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5.0÷319=319×0()

6.最小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

7.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哪一位商0.()

三、选择:

1.一个数除以7,商是32,余数最大,这个数是()。

A、45B、230C、168D、462

2.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

A、一定有0B、没有0C、无法确定

3.从630里连续减去()个42得0。

A、15B、588C、672D、14

4.()÷5=15……4。

A、89B、80C.、82D、79

5.下面算式结果最接近70的是(    )。

 

A、214÷3  B、417÷6   C、492÷7   D、566÷8

6.()÷□=103……6,要使□里的数最小,括号里应该填()。

A、618B、727C、521D、不确定

第三单元“统计”复习题

本单元知识要点:

1.“÷”表示平均分;

2.求平均数公式:

总和÷份数=平均数平均数×份数=总和

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代表多少。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分为()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两种。

2.()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一组不完全相同的数据中,平均数应当比最大数(),比最小数()。

4.18,19,20,21,22这七个数的平均数是()。

5.小红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2分,已知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平均成绩是93,她的第三次成绩是()分。

二、判断:

1.三

(1)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就说明大家的体重都是35千克。

()

2.三

(2)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千克,本班不可能有体重32千克的同学。

()

3.小明班平均每人为玉树灾区捐款13元,小明不一定捐了13元。

()

三、选择:

1.三年级3个班平均每班有学生40人。

其中一班有38人,二班有40人,三班有()人。

A、38B、40C、42

2.扔沙包比赛中小强第一次扔了16米,第二次扔了20米,他的平均成绩是()

A、36米B、18米C、20米D、16米

四、解决问题

1、冷饮店第一天卖饮料75瓶,第二天上午卖饮料25瓶,下午卖饮料35瓶,第三天卖饮料81瓶,冷饮店平均每天卖多少瓶饮料?

 

2、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销售量统计图。

 

(1)哪种饼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

多多少?

 

(2)分析一下乙种饼干的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

 

 

第四单元“年月日”复习题

本单元知识要点:

1.重要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年有12个月。

其中31天的大月有1、3、5、7、8、10、12,共7个月,30天的小月有4、6、9、11,共4个月。

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的二月有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3.一年有4个季度,每季度为3个月,一、二、三是第一季度,四、五、六第二季度,七、八、九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典型例题:

如:

2000÷400=5,所以2000年是闰年;而1900÷400=4……300,所以1900年不是闰年;

2007年2月份有()天。

先要用2007除以4判断2007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再确定2月有多少天。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

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

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6.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比如:

下午3日(普通计时法)→3+12=15时(24时计时法),

16时(24时计时法)→16-12=下午4时(普通计时法)。

7.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比如10:

00开始营业,22:

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

22时-10时=12(时)

8.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年、月、日、时、分、秒。

9.时间单位进率:

1年=12个月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钟=60秒

一、单位换算

4年=()月()年=36个月360秒=()分

35天=()个星期240分=()时72小时=()日

二、填空:

1.平年2月份有()天,闰年的2月份有()天。

2.1900年是()年,有()个星期零()天,这年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3.今年是2012年,是﹙﹚年,全年有﹙﹚天,合()个星期零()天,第一季度共有﹙﹚天。

4.儿童节在第()季度,这个季度有()天。

5.小明今年6月3日满12岁,他是()年出生的。

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年()月1日成立的。

到今年10月1日是()周年。

7.元旦的前一天是()。

8.一场篮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80分钟,比赛()时()分结束。

9.科技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9:

00——17:

30,也就是从上午()时到下午()时()分,一天共开放()小时()分。

10.上午第二节8:

50上课,每节课上40分钟,第一节下课的时间是()。

11.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历时()天。

1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圈。

所以,经常采用从()时到24时的计时法。

13.23:

15写成普通记时法是(      )

14.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9时()下午4时()深夜12时()

黄昏6时()晚上10时()早晨7时()

三、判断:

1.小红的生日正好是2月30日。

()

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不一定是闰年。

()

3.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

()

4.夜里12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

5.8月有31天,是4个星期天零3天。

()

6.7时就是19时。

()

7.单月是大月,双月是小月。

()

8.平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 。

                        ()

9.9:

00表示9小时。

()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法”复习题

本单元知识要点:

1.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比如:

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3.几个特殊数:

25×4=100,125×8=1000

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得到一个三位数。

如:

18×11=18+180=198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一、填空

1.计算120×30时,可以先把()和()相乘,得(),再把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个0.

2.84×25的积的最高位是()位。

3.85×63时,当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6乘85时,结果是()。

4.估算99×8,要把99看作(),然后乘8,大约得()。

5.在○里填上“>”“<”或“=”

34×0○0÷352.7+1.5○5-0.625×20○19×25

6.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19<60071×()<4200632÷7>()

7.明明今年二月份在家练字,每天写40个,这个月一共写了()个字。

二、选择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A、是三位数或四位数B、一定是四位数C、一定是三位数

2.125×80积的末尾有()个零。

A、2个B、3个C、4个D、5个

32

×24

128

64

768

3.在右面的竖式里,64表示()

A、64个十B、64个百

C、64个千D、64个一

4.57×48的积()48×57的积。

A、大于B、小于C、相等D、不一定  

5.下面三个算式的积中,()最接近600。

A、31×19B、27×20C、25×303D、22×32

6.估算 51×78时,把它们看成﹙﹚进行口算比较简便。

A、50×78      B、51×80C、50×80

7.小明家买了30个梨,3天吃了12个梨,还剩多少个?

正确的列式()。

A、30-3B、30-12÷3C、(30-12)÷3D、30-12

8.一根水管锯成两段要2分钟,锯成6段要(   )分钟。

  A、6         B、10            C、12        

三、判断

1.两个数是乘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和。

()

2.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

()

3.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1。

()

4.如果因数的末尾各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至少有两个0.()

四、请你来当小医生(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45

×36

270

135

1520

12

×34

48

36

84

 

第七单元“小数的认识”复习题

本单元知识要点: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十分位比起。

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

(小数点对齐就能把相同数位对齐。

一、填空

1、2.06读作:

()。

九点五零写作:

()

2、3.6元=()元()角2.5米=()米()分米

3、在○里填上“>”、“<”或“=”。

0.7元○0.67元0.54米○54厘米

5米○4.99米9角○1.1元

4、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来。

6.56.056.06.656.567.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起来。

8.58.058.658.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5厘米=

米,写成小数是()米。

7、肖璇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也就是()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8、9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27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米。

二、选择

1、0.13读作()

A、零点一三B、零点十三C、零一三

 

2、第一小组100米跑的成绩分别是16.7秒,17.5秒,16.58秒,16.08秒,他们中跑得最快的是(     )。

A、16.7秒  B、17.5秒   C、16.58秒   D、16.08秒

3.下面各图的阴影部分能用0.3表示的是()。

A.B.C.

4、9厘米写成小数是()

A、0.9米B、0.99米C、0.09米

三、判断

1、整数都比小数大 。

()

2、大于0.4而小于0.6的小数只有一个。

()

3、9厘米比0.1米大。

()

4、在0.7与0.9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0.8。

()

5、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如0.5,0.8等。

()

四、列竖式计算

42.3+15.9=3.3-1.9=17.3+8.7=

 

38.5-18=15-2.6=10—3.8=

 

第六单元“面积”复习题

本单元知识要点: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和长度不可比。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3、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

长=面积÷宽已知周长求边长:

边长=周长÷4

已知面积求宽:

宽=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长:

长=周长÷2-宽

已知周长求宽:

宽=周长÷2-长

4.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分米=1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米=10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千米=1000米

除1公顷=10000平方米之外,其余相邻的面积单位进率为100;除1千米=1000米之外,其余相邻的长度单位进率为10。

5.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课本P81第10,11题)

 

一、填空:

3平方米=()平方分米5公顷=()平方米

7平方千米=()公顷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700公顷=()平方千米

500000平方米=()公顷4300厘米=(    )米

906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填上合适的单位。

明明身高136()明明卧室的面积是20()

明明学习用课桌面积是60()一个文具盒的面积约是100()

一枝铅笔的长约是2()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40()

一块手帕的周长是10()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数学书的封面约3()学校操场面积为900()

学校的占地面积约是1(),学校的占地面积是9000();

篮球场的面积是420()作业本的封面约是4﹙﹚

一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是4()小红的腰围长60()

我国的陆地内面积大约960万()一辆卡车可装货7()

河南省面积大约是16万()一个果园占地2()

三、填空

1、物体的表面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2、黑板面的大小、书本面的大小、图形面的大小都叫它们的()。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周长是(),面积是()。

4、一个正方形的花池周长是64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5、一个长方形相邻两条边长度的和是12分米,它的周长是(  )。

6、右边的图形是正方形拼成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

拼成图形的面积是(),周长是()。

7、用一根长20分米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8、小明家门前有一块正方形的花池,他用卷尺测量出花池的周长为64米,可是他不知道怎样测量面积,你能帮他求出这个花池的面积吗?

要想知道正方形花池的面积得先知道()

9、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2分米,它的周长是()。

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的边长是(),面积是()。

四、判断:

1、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

3、两个正方形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4、用8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

()

5、小明家客厅面积是30平方分米。

(    )

6、用16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图,无论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面积都是16平方分米。

()

7、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

()

8、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5平方分米,周长是2米。

()

9、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

()

五、选择:

1、一个长方形宽是8分米,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是()。

A、16分米B、16平方分米C、128分米D、128平方分米

2、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24厘米,则它们的面积()。

A、正方形大B、长方形大C、一样大D、不确定

3、比较下面两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B、甲的周长长,面积也大

C、甲、乙的周长相等,但甲的面积大

D、乙的周长小,面积也小

4、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周长是()。

.

A、1米B、1平方米C、4米D、4平方米

5、把2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A、18厘米   B、24厘米   C、27厘米D、36厘米

6、正方形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边长一定是(    )。

A、8平方分米B、8分米C、16分米D、16平方分米

7、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2倍,它的面积()。

A、扩大2倍B、扩大4倍C、扩大3倍D、扩大5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