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三杰建筑设计说明0322模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7327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阳三杰建筑设计说明0322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南阳三杰建筑设计说明0322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南阳三杰建筑设计说明0322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南阳三杰建筑设计说明0322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南阳三杰建筑设计说明0322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阳三杰建筑设计说明0322模板.docx

《南阳三杰建筑设计说明0322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阳三杰建筑设计说明0322模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阳三杰建筑设计说明0322模板.docx

南阳三杰建筑设计说明0322模板

南阳三杰.盛世苑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说明

一.基地概况

 南阳古称宛,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

南阳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素称南阳盆地。

南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豫、鄂、川、陕交通要道。

宁(南京)西(西安)铁路在南阳与焦柳铁路交汇。

公路四通八达、交织成网。

南阳机场为河南三大民用机场之一。

  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汉文化最集中的旅游区之一,是中原主要的旅游胜地。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南阳是一块潜力巨大有待继续开发的宝地。

南阳儿女正以饱满的热情,为把南阳建设成为豫西南和豫、鄂、陕毗邻地区有较强辐射力、吸引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为把一个经济繁荣、科教进步、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开放有序、社会稳定的新南阳带入新的时代。

南阳三杰.盛世苑项目位于南阳市的北部,东邻仲景北路,南邻城市主干道312国道,北邻城市主干道工业园区三号路,总用用地面积为73393.7平方米(合110.09亩),实用面积为69640.3平方米(合104.46亩),代征道路面积为3753.4平方米(合5.63亩)。

由于该地块交通网络便捷,场地平整,适宜住宅建设,被评为南阳市的优质楼盘。

二.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电子版用地范围图及地形图

2.《南阳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

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8.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及相关规定

三.设计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想

1999年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提出:

“新世纪的城市将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者的融合”,并预言:

“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和乡土建筑的现代化将殊途同归,而现代城市将更为讲求整体的环境艺术”。

本案对居住群体的居住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强调社区环境对人的关爱以及人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宗旨,创造适宜大众群体的社区居住环境,充分体现均好性、独特性、协调性和时代感。

住宅设计强调各功能空间的适宜尺度,符合人的生活行为规律,注重室内外的绿色环保,确保居住的合理性、舒适性、安全性、私密性。

2.发挥本项目特点--突出健康、绿色、生态,采用回归自然的造园手法突出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主题,追求简洁的、自然美的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将园林景观纳入居住区整体环境中,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自成系统的绿化景观格局。

3.确定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想,分析居住群体的居住行为特征,强调社区环境对人的关爱及人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宗旨,创造适宜大众群体的社区居住环境,充分体现均好性、独特性、协调性和时代感。

4.住宅设计强调各功能空间的适宜尺度,符合人的生活行为规律,注重室内外的绿色环保,确保居住的合理性、舒适性、安全性、私密性。

5.大胆地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注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积极推广和运用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居住小区的科技含量。

6.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特殊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风格独特的居住小区。

7.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

四.总体规划设计

1.总体布局

整个小区与外部交通联系非常快捷方便,在该地块分别有贯穿东西、南北的两条区间道路,这样将建设用地自然由贯穿东西的城市支路分成南北两个地块,南地块为一期建设用地,北地块为二期建设用地,一期、二期均规划为26层的高层住宅,这样使建筑的间距较大,中心景观和组团绿化较大,提高整个小区的居住环境和品质,商业沿东西、南北的两条区间道路布置。

本方案充分地体现“均好性理念”。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让每个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资源,获得等同的价值回报,在小区规划中布置出多个景观“亮点”,实施均享理念,创造出美好、温馨的居住环境,满足居住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另外在小区的一期二期均设有垃圾收集点和公厕,方便小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一期入口两侧设有社区服务用房和卫生站,在二期中心景观处设有文化活动室,使整个小区的服务设施及娱乐设施更加完善。

2.绿化设计

一期、二期南北两个地块都有各自较大的中心景观,住宅建筑分布在中心景观周围,使每户均能享受中心景观。

在小区各个人行主入口处均正对着中心绿地或喷泉水景,启到了很好的门面效果,成为整个小区住户游玩休息的场所。

为了加强小区内部空间的连贯性和景观通透,各个院落均向生态绿化带敞开,利用贯穿小区始终的步行系统、生态绿化带,把小区院落空间及中心绿地的景观绿化连为一体,互相渗透,从而形成小区点、线、面组合起来的完整绿化景观环境体系,形成一个整体高雅脱俗,舒适方便,富有情趣的现代居住社区。

小区的中心绿化主要以水系、常绿灌木及乔木配以鲜艳花卉及草坪,并设置多样园林小品:

趣致的铺地、喷泉、雕塑及儿童和老人游乐场等。

本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原则,配以精美的硬质景观及时尚花卉灌木和植栽为主的绿化,力图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四季分明的景观环境,营造出有文化底蕴、动感、欢乐、温馨、优美的居住气氛。

注重人性化设计:

充分利用建造地下车库的大量土方,营造坡地景观,既节省造价,又使整个小区充满趣味性,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

小区的绿化尽量顺应自然,不求多,但求精,巧夺天工,使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

3.交通组织

小区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方式,车行道路主要是沿地块周边布置,利用建筑退地界的用地布置车行道路及外环地上停车,一期沿外环设置三层立体停车,使地块利用的更加充分,地下车库部分也设置三层立体停车,充分满足小区人们的停车需求,汽车可以在车行出入口处直接通过地下车库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

小区车行道路均为6米。

人行出入口主要设在贯穿东西的区间道路上,这条道路西侧均有商业建筑,人流量较大,在这道路上设置了人行出入口,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小区内部步行道路系统连续通畅,在紧急时可以兼做消防车道,尽量采用环形道路系统,在不能采用环形道路系统的尽端路都设有回车场地,满足消防的要求。

4.消防设计

区内消防车道沿住宅建筑周围设置,内庭院步行道路边缘地区以硬铺地装饰,允许消防车到达建筑每一处角落,登高面主要设于高层建筑沿车道正立面。

所有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4米,高层建筑登高面水平长度不小于其周长1/4。

5.环保设计

本工程设计以人为本,将环保要求作为设计质量的重要一环,并作为系统工程考虑。

·日照:

满足规划条件和相关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保证所有住户均有良好的南向日照。

·节能:

建筑形体力求规整,横墙对照;建筑户户朝阳,减少东西方向开窗,北向不采用飘窗,降低空调费用,提高舒适程度。

阳台局部封闭,减少能源消耗。

·通风:

建筑单体平面户型及门窗开洞,均经过仔细推敲,有着良好的通风条件。

·降噪:

建筑与道路之间种植树木,减少噪音污染。

环式道路及景观绿化设计,减轻了区内机动车带来的噪声。

外窗采用优质塑钢气密窗;保证分户墙体及户内隔墙的隔声指标。

·污染物处理:

居住区区不设集中的锅炉房,采用城市集中供暖;住宅采暖分户计量,以电和天然气为能源。

干净清洁,效率高,符合环保标准。

建材均采用健康无害材料。

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垃圾处理:

住宅楼前设有垃圾分类采集筒,分类收集垃圾。

同时,根据各区居住人口规模,在各区设置适宜规模的垃圾收集点,定时将垃圾集中收集,统一送出处理。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73391.7㎡(合110.09亩)

实用面积

69640.3㎡(合104.46亩)

代征道路面积

3753.4㎡(合5.63亩)

总建筑面积

194439.61㎡

地上总建筑面积

174053.02㎡

住宅建筑面积

168377.06㎡

商业建筑面积

3815.96㎡

公共设施建筑面积

1860㎡

90㎡以下住宅总建筑面积

119169.3(占住宅总建筑面积的71.07%)

地下总建筑面积

20386.59㎡

建筑基底面积

10444.03㎡

集中绿化面积

7800㎡

容积率

2.50

建筑密度

15.00%

绿地率

40.02%

户数

2381户(折算后户数为1911户)

停车位

1441个

地上停车位

516个

地下停车位

925个

五.建筑设计

1、单体总论

项目内建筑以高层为主要两形态,设计综合考虑了认知形态、经济效果及整体布局等各方面因素,争取把项目做到尽量完美。

该项目规模较大,采用了整体布局,分区处理的规划理念,结合建筑高度,通过多种造园手法营造了多层次的居住空间,为各类居住人群提供了多方位的选择,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很好的景观效果,成为该区域一道亮丽的景观。

住宅在满足日照间距、最大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建筑间距做到最大,为营造大公园大绿洲式的居住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邻街住宅结合底商,为居住区提供服务,完善了居住区的服务设施,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建筑的单体设计,由内及外,在推敲功能的基础上,完善建筑的外部形象,无论是在使用功能上还是在建筑形象上均能达到理想状态。

2、户型设计:

考虑到户型发展的趋势及生活质量与生活品味的提高,户型设置有景观阳台与生活阳台的双阳台,与公共景观一起营造独享的小环境。

户型做到南北通透,既取得了良好的通风的效果,保证每户均有南向采光,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本方案在户型进深与面宽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推敲,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保证了户型的良好使用功能,使每个户型至少都有两个主要房间南向,部分户型保证了三房间南向,创造出了阳光明媚、温馨舒适的生活居住空间,提高了生活的品质与档次。

户型比例分配合理、动静分区明确,空间层次丰富,局部采用大面积观景窗和落地玻璃,与自然一起呼吸,享受天人合一禅意空间。

4、平面设计:

1)体现“健康”“环保节能”的住宅主题,所有户型设计均动静分明、功能明确、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2)在平面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了建筑适宜的朝向、日照间距及组团布置。

3)户型完全为明厨明卫,且卫生间做到干湿分离。

主厅、主卧室朝南向,部分户型做到了主次卧室同时朝南。

4)客厅的落地窗以及卧室的飘窗,将室外优美的环境全方位地引入室内。

5)客厅完整且尺度适宜(大户型的开间为4.0m—4.2m,中小户型做到为3.6m—3.9m);主卧室开间不小于3.5m;其余各房间尺度均考虑了家俱的合理布置,适合现代起居习惯。

6)设计中,尽量节省交通面积,并使客厅、卧室、辅助用房的面积比例恰当合理。

5、立面及造型设计1)强调“明快、简洁、大方、文化品味浓厚、地域特点明确"的建筑形象,突出建筑的个性和与城市的共性。

2)对比鲜明的色彩,经典的灰、白搭配,动感而有韵律的线条,利落的形体穿插,形成了建筑活跃元素,使建筑的整体风格大方、明快,充满愉悦的气氛,线条组合具有现代感,透出淡淡的“小资”格调。

3)以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用简洁明朗的线条突出户内空间,标准层主要以横向构件结合富有变化的阳台,突出整个立面的横向张力,韵律感十足的阳台、飘窗等组成了竖向构图,形成了明快而又丰富多变的现代风格。

4)石材和涂料的综合运用,使建筑显得段落明显,细部精美,体现了生活的情趣。

尝试使用新的一些材料譬如环保木构及一些金属建材来丰富建筑本身的质感,让材质的表现力与空间变化相辅相成。

5)细部处理上注重对空调机位以及外露管线等杂乱元素的隐蔽设计,保证外立面整洁。

5、节能设计

为了响应国家有关建筑方面的发展政策,我们对建筑在环保节能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首先,建筑单体全部正南正北,利于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不仅大大改善了室内的舒适度,也节约了能源;第二,所有的住宅建筑都考虑设置了技术先进的太阳能热水器;第三,建筑体型尽量规整,减少建筑的外墙面,降低能耗的损失;第四,建筑外墙基本采用浅色材料,以降低太阳的辐射热;最后,在建筑的四周综合设置高低不等的植物,以降低建筑周边的温度。

6、应用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保证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型、耐久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支撑。

在安全防范方面采用对讲式电控总门和楼宇对讲可视系统、自动放水、防煤气泄漏、防盗报警系统、紧急求救系统,在节能供热方面应用设备管线集中化、组装经活化的供热系统、节电节能的自控系统,三表运转计量系统,家庭信息网系统以及电脑软件管理系统等。

 

六、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1)设计规范及标准

①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及规定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高层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程》JGJ6-9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②设计任务书及有关文件对土建的要求详见总说明。

③风、雪荷载取值

基本风压0.35kN/m2

地面粗糙类别B类。

基本雪压0.45kN/m2

④地震基本烈度:

7度。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2结构设计说明

1)建筑安全等级:

二级

2)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7度(0.10g)

3)设计使用年限50年

4)建筑抗震类别:

住宅的抗震类别为丙类。

5)结构选型:

本工程中高层住宅均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三级。

6)采用的主要结构材料及特殊材料:

混凝土:

C15,C25∽C40;

钢筋:

HPB235,HRB335,HRB400;

钢材:

Q235,Q345;防水剂等。

7)基础选型:

高层住宅拟采用筏板基础。

是否采用复合地基或桩基础根据地勘报告确定。

8)地下室的结构做法及防水等级:

地下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土壤及水接触混凝土均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等级S6。

3特殊说明的其他问题:

地下室施工时应注意施工作业场地及深基坑支护问题,地下水位较高时,还应考虑降水排水问题。

七.给排水设计

1.设计依据

国家及地方公布的设计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2.给排水工程规划

1).水源:

从周边市政道路各引入二根DN200的市政供水管,供应本小区的生活、消防用水用水。

管网常年水压暂定为0.28Mpa(具体以甲方提供数据为准)。

2).用水量

用水量标准如下:

序号

用水点

用水量标准

最高日用水量(T)

小时变化系数

备注

1

住宅

150L/人

825

2.5

5500人

2

浇洒绿化

2L/平方米.次

14.26

每天1次

7132m2

3

未预见水量

按总用水量10%

83.93

10%

合计

923.19

3)室外给水系统

室外给水管网为消防、生活合用制,围绕本小区建筑物四周布置成环状管网,并与市政预留的进水管相连接。

4)室外排水设计

室外排水采用雨、污水完全分流制,部分雨水流于绿化带,被植物和土壤汲取,部分接入市政雨水检查井。

雨水量重现期按1年计算,暴雨强度公式参照当地数据。

污水量按给水量的90%计算(不包括绿化用水及景观补水用水)即830.87m3/d,污水在小区内收集,并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检查井。

5)室内给水设计

本小区内生活用水,高层的5层及以下直接用市政水供给,高层分高区、中区和低区,经变频泵组二次加压供水。

6)室内排水设计

室内生活粪便污水和生活洗涤废水合流,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屋面雨水和空调冷凝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排至室外,排至散水或用于绿化用水或径流至雨水口。

7)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

消防用水量:

室内高层消防栓用水量:

30L/S,室外消防栓用水量:

20L/S,火灾延续时间室外消防栓用水为2h。

地下车库喷淋用水量:

30L/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延续时间为1h。

在本工程地下室设324m3消防水池一座、2台消火栓系统加压泵和2台自动喷水系统加压泵,供车库喷淋用水与高层消火栓用水。

火灾初期18m3消防水量拟设于26层楼屋顶消防水箱贮存。

室内均按各危险等级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本小区室外消防取水利用市政管网绕建筑物布置给水环状管网,并设置地下式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着火时由消防车从室外消防栓抽水进行扑救。

8)管材选用及敷设方式:

室外埋地给水管给水塑料类管材;室外雨水及污水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室内生活给水管住户内采用PP-R管;消防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接、卡箍或法兰连接。

室内管道敷设除地下室及屋顶水箱层内为明敷,其余均敷设在管道井、管笼、墙角或吊顶内。

9)环境保护

本小区排水需经过化粪池消化处理,方可排入市政预留的污水检查井。

生活水池(水箱)的溢流管不直接与排水管道接通,并安装防虫网罩。

10)节能降耗

设计采用管网叠压供水装置,充分利用市政供水以利,降低二次供水能耗。

在整个小区绿地设计方面,采用下凹式绿地设计,利于涵养地下水,降低暴雨径流。

加大雨水入渗,雨水经合理设置排放后用于景观绿化用水,节约用水。

 

八.暖通设计篇

1.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01 )

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

2.设计范围:

地下汽车库的通风、排烟设计;住宅采暖与通风设计。

3.通风、防排烟设计:

1)、本工程的地下汽车库按防火分区设排风(兼排烟)系统,风量按6次/时换气计算;尾气经由竖井于主楼或辅楼屋面排放;平时补风由车道自然补入或设补风机补入;消防补风设补风机补入。

2)、地下换热站、变配电间、电梯机房设机械通风,通风量换热站按8次/时、变配电按12次/时、电梯机房按15次/时计算,废气于室外隐蔽处排放。

3)、无窗楼梯间、消防电梯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有窗楼梯间及前室采用自然排烟。

正压送风机放置于屋面。

4)卫生间预留通风竖井,由用户自行安装天花板式换气扇进行通风。

4.采暖: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冬季:

采暖计算温度:

-1.8℃,通风计算温度-1.8℃。

夏季:

空气调节计算干球温度:

34.4℃,空气调节计算湿球温度:

27.9℃。

2)、冬季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卧室、客厅、餐厅:

20℃,厨房:

15℃,卫生间23℃。

3)采暖热负荷估算:

冬季采暖热负荷:

∑Q=8.4*103kW

4)采暖系统热源及参数

小区住宅由市政热网作为一次热源,经换热站换取85/60oC的的热水作为采暖热源,换热站设于地下车库,为本工程所有需要采暖的建筑物供热。

采暖水系统采用闭式机械循环,落地膨胀水箱定压,循环系统为一次泵变流量双管制系统。

5)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热水管道采用钢管,其中管径DN≤100mm者采用镀锌钢管,管径DN>100mm采用无缝钢管;通风管道采用镀锌钢板。

室外热力管线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脂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

室内管道保温材料选超细离心玻璃棉,耐火等级不低于难燃B1级。

6)采暖系统介绍

采暖系统采用分户计量系统,户内设双管下分式同程系统,采用钢制柱形散热器采暖,在散热器进水管上设自动温控阀,根据设定温度调节散热器水量进而调节房间内温度,各户在暖井中设热量表,根据实际使用热量收费。

九、电气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河南南阳市,均为26层,总建筑面积为199935.24㎡(其中住宅建筑面积:

167877.06㎡,商业建筑面积:

6175.96㎡,地下建筑面积:

25882.22㎡)。

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

2).有关规范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没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设计范围:

10/0.4kv变配电系统;

电力配电系统;

照明系统;

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本设计提出弱电设计的要求,具体实施由专业公司完成

3.供电设计:

1).负荷等级

本工程为高层住宅楼,均为26层,其中26层住宅的库消防负荷、应急照明、安防系统用电、航空障碍灯、消防及客用电梯、消防电梯及普通排污泵、生活水泵用电等为一级负荷。

2).供电电源及电压

本工程供电要求有二路10KV双电源为本小区的供电电源。

10KV电源由小区或市政10KV开闭所供给。

两路10KV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

3).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

本工程根据建筑规模拟在地下室设十台室内干式变压器组成的变电所,为住宅、商业及配套公建供电。

4).负荷计算:

本设计的负荷计算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

住宅按提高型考虑:

75W每平方米;商业按一般商业考虑:

80W每平方米;商业、地下车库及住宅公共部分按2台1000KVA变压器估算。

用电负荷估算

序号用电名称用电量(kW)

住宅167877.06㎡167877.06×75W=12590.78kW

商业6175.96㎡6175.9×80W=494.08kW

商业、地下车库及住宅公共部分2×1000kVA

住宅总计算功率:

12590.78×0.4=5036.31kVA

住宅总视在功率5036.31/0.90=5595.90kVA

选用4台1000kVA和4台800kVA干式变压器

总变压器负荷率约80.6%

4.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本设计拟在地下层设置十座室内干式变压器。

变电所内采用高压柜、变压器、低配屏集中布置的形式,高压环网柜采用SN6型;变压器采用干式变压器带外客;低压配电柜采用GCK型抽出式。

变压器保护采用熔断器+负荷开关。

两路lOkV电源常供,低压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中间设联络柜。

为了减少无功损耗,节约电能,本设计采用变压器0.4KV侧低压电容器集中补偿,补偿后低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0。

对高层住宅的地下层、商场及各单元住宅的供电采用由变电所放射式供电,对住宅电梯、消控中心用电、生活泵等设备、各层疏散楼梯,通道等公共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