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整理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7194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植物生理学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植物生理学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植物生理学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植物生理学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整理版.docx

《植物生理学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整理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生理学整理版.docx

植物生理学整理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

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

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

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

植物体内原生质以外的部分,是离子可自由扩散的区域,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部分。

●共质体:

指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各细胞间的原生质通过胞间连丝互相串连着,故称共质体。

●渗透作用: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

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

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

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内聚力学说:

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

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

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

水,孕育了生命。

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

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

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

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

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

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

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答: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

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

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

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

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

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跨膜途径:

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

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

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

造成的原因是:

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答:

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

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答:

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

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8.在栽培作物时,如何做到合理灌溉?

答:

1.根据土壤湿度决定灌溉时期。

2.根据植物水分临界期事先拟定灌溉方案。

但因不同年份的气象条件不同、不同地块植物生长不同而常会有所变动。

3.根据灌溉形态指标确定灌溉时期。

4.依据灌溉生理指标确定灌溉时期。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

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大量元素:

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

●微量元素:

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溶液培养:

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选择透性:

细胞膜质对不同物质的透性不同。

●胞饮作用:

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被动运输:

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主动运输:

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单向运输载体:

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跨质膜运输。

●生物固氮:

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诱导酶:

是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生成的酶。

●载体蛋白:

跨膜的内在蛋白,形成不明显的通道,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转运物质。

●生物膜:

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离子通道:

1.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哪些矿质元素?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植物生长需这些元素

答:

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种:

大量元素:

CHONPSKCaMgSi,微量元素:

FeMnZnCuNaMoPClNi,实验的方法:

使用溶液培养法或砂基培养法证明:

通过加入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观察植物是否能够正常的生长。

如果能正常生长,则证明缺少的元素不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如果不能正常生长,则证明缺少的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

3.生物膜有哪些特点?

生物膜中有哪些类型的运输蛋白?

4.植物细胞通过哪些方式来吸收溶质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答:

1、① 简单扩散:

溶质从高浓度的区域跨膜移向浓度较低的邻近区域的物理过程。

 ②易化扩散:

又称协助扩散,指膜转运蛋白易让溶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2、离子通道:

细胞膜中,由通道蛋白构成的孔道,控制离子通过细胞膜。

 

3、载体:

跨膜运输的内在蛋白,在跨膜区域不形成明显的孔道结构。

 1.单向运输载体:

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跨质膜运输。

 2.同向运输器:

(指运输器与质膜外的H 结合的同时,又与另一分子或离子结合,同一方向运输。

 3.反向运输器:

指运输器与质膜外侧的H 结合的同时,又与质膜内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两者朝相反的方向运输。

 

4、离子泵:

膜内在蛋白,是质膜上的ATP 酶,通过活化ATP 释放能量推动离子逆化学 势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5、胞饮作用:

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9.根部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通过什么途径和动力运输到叶片?

答:

根部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途径是:

1. 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2. 离

子进入根的内部。

3. 离子通过被动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导管或管胞。

矿质元素同样通过根压和蒸腾拉力,随着水分运输到叶片。

10.在作物栽培时,为什么不能施用过量的化肥,怎样施肥才比较合理?

答:

过量施肥时,可使植物的水势降低,根系吸水困难,烧伤作物,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过程。

同时,根部也吸收不了,造成浪费。

合理施肥的依据:

根据形态指标、相貌和叶色确定植物所缺少的营养元素。

通过对叶片营养元素的诊断,结合施肥,使营养元素的浓度尽量位于临界浓度的周围。

测土配方,确定土壤的成分,从而确定缺少的肥料,按一定的比例施肥。

12.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有什么关系?

有什么异同?

答:

关系:

水分在通过集流作用吸收时,会同时运输少量的离子和小溶质调节渗透势。

相同点:

①都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来吸收。

②都可以经过通道来吸收。

不同点:

①水分可以通过集流的方式来吸收。

②水分经过的是水通道,矿质元素经过的是离子通道。

③矿质元素还可以通过载体、离子泵和胞饮的形式来运输。

14.植株矮小,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

缺氮:

氮元素是合成多种生命物质所需的必要元素。

缺磷:

缺少磷元素时,蛋白质的合成受阻,新细胞质和新细胞核形成较少,影响细胞分裂,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缺硫:

硫元素是某些蛋白质或生物素、酸类的重要组成物质。

缺锌:

锌元素是叶绿素合成所需,生长素合成所需,且是酶的活化剂。

缺水:

水参与了植物体内大多数的反应。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单位:

由聚光色素系统和反应中心组成。

●聚光色素:

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将光能聚集起来传给反应中心色素。

包括绝大多数的色素。

●原初反应:

指光和作用中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反应中心:

是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膜蛋白复合体。

包括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光合速率: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或者积累干物质的量。

●同化力:

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CO2的同化,把这两种物质合称为同化力。

●卡尔文循环:

CO2的受体是一种戊糖,CO2的固定的出产物是一种三碳化合物。

●C4途径:

CO2固定最初的稳定产物是四碳化合物。

●景天酸代谢途径:

植物在夜间气孔开放,利用C4途径固定CO2,形成苹果酸,贮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将夜间固定的CO2释放出来,再经C3途径固定CO2的过程。

●光呼吸:

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

●表观光合作用:

没有把叶子的线粒体呼吸和光呼吸考虑在内的光和速率。

●真正光和作用:

表观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光呼吸。

●光饱和点:

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光和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强。

●CO2补偿点:

当光和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放出的CO2量,这时外界CO2含量。

●光补偿点:

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和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光能利用率:

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是在细胞的哪些部位进行的?

为什么?

答:

光反应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上进行的,碳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

原因:

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是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类囊体膜是光合膜,为光反应提供了光的条件;碳反应是在暗处或光处都能进行的,由若干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基质中有大量的碳反应需要的酶。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和NADPH是如何形成的?

又是怎样被利用的?

答:

形成过程是在光反应的过程中。

1)非循环电子传递形成了NADPH:

PSII和PSI共同受光的激发,串联起来推动电子传递,从水中夺电子并将电子最终传递给NADP+,产生氧气和NADPH,是开放式的通路。

2)循环光和磷酸化形成了ATP:

PSI产生的电子经过一些传递体传递后,伴随形成腔内外H浓度差,只引起ATP的形成。

3)非循环光和磷酸化时两者都可以形成:

放氧复合体处水裂解后,吧H释放到类囊体腔内,把电子传递给PSII,电子在光和电子传递链中传递时,伴随着类囊体外侧的H转移到腔内,由此形成了跨膜的H浓度差,引起ATP的形成;与此同时把电子传递到PSI,进一步提高了能位,形成NADPH,此外,放出氧气。

是开放的通路。

利用的过程是在碳反应的过程中进行的。

C3途径:

甘油酸-3-磷酸被ATP磷酸化,在甘油酸-3-磷酸激酶催化下,形成甘油酸-1,3-二磷酸,然后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用下被NADPH还原,形成甘油醛-3-磷酸。

C4途径: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草酰乙酸经过NADP-苹果酸脱氢酶作用,被还原为苹果酸。

C4酸脱羧形成的C3酸再运回叶肉细胞,在叶绿体中,经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催化和ATP作用,生成CO2受体PEP,使反应循环进行。

6.光合作用的碳同化有哪些途径?

试述水稻、玉米、菠萝的光合碳同化途径有什么不同?

答:

有三种途径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酸代谢途径。

途径

C3

C4

CAM

植物种类

温带植物(水稻)

热带植物(玉米)

干旱植物(菠萝)

固定酶

Rubisco

PEPcase/Rubisco

PEPcase/Rubisco

CO2受体

RUBP

RUBP/PEP

RUBP/PEP

初产物

PGA

OAA

OAA

4.光和作用的氧气是怎样产生的?

答:

水裂解放氧是水在光照下经过PSII的放氧复合体作用,释放氧气,产生电子,释放质子到类囊体腔内。

放氧复合体位于PSII类囊体膜腔表面。

当PSII反应中心色素P680受激发后,把电子传递到脱镁叶绿色。

脱镁叶绿素就是原初电子受体,而Tyr是原初电子供体。

失去电子的Tyr又通过锰簇从水分子中获得电子,使水分子裂解,同时放出氧气和质子。

7.一般来说,C4植物比C3植物的光合产量要高,试从它们各自的光合特征以及生理特征比较分析。

16.为什么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更高的光合速率。

C3

C4

叶结构

无“花环型”结构,只有一种叶绿体

有“花环型”结构,常具有两种叶绿体

光呼吸

CO2的受体

RuBP

PEP

CO2固定酶

Rubisco

PEP羧化酶,Rubisco

羧化酶的活性

0.30士0.35

16士18

CO2补偿点

30~70

<10

CO2的固定途径

只有卡尔文循环

在不同空间分别进行C4途径和卡尔文循环

光合最适温度

15~25

30~47

总体的结论是,C4植物的光合效率大于C3植物的光合效率。

11.C3植物、C4植物和CAM在固定CO2方面的异同。

C3

C4

CAM

受体

RUBP

PEP

PEP

固定酶

Rubisco

PEPcase/Rubisco

PEPcase/Rubisco

进行的阶段

CO2羧化、CO2还原、更新

CO2羧化、转变、脱羧与还原、再生

羧化、还原、脱羧、C3途径

初产物

PGA

OAA

OAA

能量使用

先NADPH后ATP

8.从光呼吸的代谢途径来看,光呼吸有什么意义?

答:

①参与光保护机制:

光呼吸释放CO2,消耗过剩的同化力,对光合器官起保护作用,避免产生光抑制;  ②持光合作用的正常代谢:

Rubisco同时具有羧化和加氧的功能,在有氧条件下,光呼吸消耗了CO2之后,降低了O2/CO2之比,可提高RuBP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碳素同化作用的进行。

虽然损失一些有机碳,但通过C2循环还可收回75%的碳,避免损失过多。

 ③消除了乙醇酸的累积所造成的毒害。

 ④此过程可以作为丙糖和氨基酸的补充途径。

第五章植物体同化物的运输

●压力流学说:

筛管中溶液流运输是由源和库端之间渗透产生的压力梯度推动的。

●韧皮部装载:

指光和产物从叶肉细胞到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韧皮部卸出:

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产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的过程。

●配置:

指源叶中新形成同化产物的代谢转化。

●分配:

指新形成同化产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

●代谢源:

指制造并输送有机物质到其他器官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如成熟的叶片。

●代谢库:

指植物接受有机物质用于生长、消耗或贮藏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如正在发育的种子、果实等。

5.木本植物怕剥皮而不怕空心,这是什么道理?

答:

叶片是植物有机物合成的地方,合成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向双向运输,供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剥皮即是破坏了植物的韧皮部,使有机物的运输收到阻碍。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长物质: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植物激素:

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多肽激素:

具有调节生理过程和传递细胞信号功能的活性多肽。

●植物生长调节剂:

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三重反应:

乙烯可抑制黄化豌豆幼苗上胚轴的伸长生长,促进其加粗生长,地上部分失去负向地性生长(偏上生长)。

8.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在农业生产上有何作用?

植物激素

生理作用与应用

生长素

1)促进插枝生根

2)防止果实脱落

3)促进单性结实

4)促进凤梨开花

5)除草

赤霉素

1)促进营养生长(植物茎叶伸长,高度增加)

2)打破休眠,促进萌发

3)促进单性结实

4)诱导-淀粉酶产生,促进啤酒生产

细胞分裂素

1)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

2)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生长发育

3)延缓衰老

脱落酸

1)促进脱落

2)促进休眠

3)提高抗逆性

4)抑制生长

乙烯

1)促进次生物质排出(橡胶,漆树)

2)促进菠萝开花

3)解除休眠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光形态建成:

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

●光敏色素:

吸收红光-远红光可逆转换的光受体。

●分化:

分生组织的幼嫩细胞发育成具有各种形态结构和生理代谢功能的成形细胞过程。

●脱分化:

具高度分化能力的细胞和组织,在培养条件下丧失其特有的分化能力的过程。

●再分化:

已经脱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经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酸-生长假说:

生长素诱导细胞壁酸化并使其可塑性增大而导致细胞伸长的理论。

●细胞全能性:

指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组织培养:

指在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培养的技术。

●生长大周期:

开始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然后生长速率又减慢至停止。

●顶端优势:

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相关性:

植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的现象。

●向性运动:

由外界刺激而产生,运动方向取决于外界的刺激方向。

●向光性:

植物随光照入射的方向而弯曲的反应。

●向重力性:

植物在重力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特性。

●感性运动:

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运动方向。

●生理钟:

生物对昼夜的适应而产生生理上有周期性波动的内在节奏。

●细胞周期:

新生的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至下一次再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为止所经历的过程。

1.水稻种子或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吸水过程和种子内有机物是如何变化的?

答:

吸水过程分为三个过程:

首先是急剧吸水,是由于细胞内容物中亲水物质所引起的吸胀作用;其次是停止吸水,细胞利用已吸收的水分进行代谢作用;最后是再重新迅速吸水,由于胚迅速长大和细胞体积加大,重新大量吸水,这时的吸水是与代谢作用相连的渗透性吸水。

种子内有机物变化:

淀粉被水解为葡萄糖;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为小肽,再被水解为氨基酸。

2.下列哪些种子在萌发时需要较多的水分?

哪些种子需水较少?

为什么?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绿豆花生油菜芝麻

答:

需水量最多的是蛋白质种子(大豆、绿豆),其次是油料种子(花生、油菜和芝麻)最后是淀粉种子(水稻、小麦和玉米)

6.为什么植物具有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生长?

答:

向光性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面向光的那侧生长素会较背光测的生长素少,且还处于适合生长的浓度范围,所以背光侧长得快,植物就向光生长了。

向重力性是因为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在下部分比较多,且超过了适合生长的浓度范围,变成了抑制生长,那么上侧的就生长的较快,所以就向下生长了

10.将发芽后的谷种随意播于秧田,几天后根总是向下生长,茎总是向上生长,为什么?

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答:

植物有向性运动。

向光性的意义:

叶子具有向光性的特点,可以尽量的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

向重力性的意义:

种子播到土中,不管胚的方位如何,总是根向下长,茎向上长,方位合理,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

第十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春化作用:

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作用。

●光周期:

在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光周期诱导:

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开花。

●长日植物:

是指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每天光照时间必须长于一定时数并经过一定天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如:

小麦、胡萝卜、油菜。

●短日植物:

是指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每天光照时间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如:

大豆、水稻、棉花。

●日中性植物:

是指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

番茄、黄瓜、辣椒。

●临界日长:

是指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能忍受的最长日照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必须的最短日照。

●临界暗期:

是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长暗期长度。

6.有什么办法可使菊花在春节开花而且花多?

又有什么办法使其在夏季开花而且花多?

答:

菊花是短日照植物,经过遮光形成短日照,在夏季就可以开花;若延长光照或晚上闪光使暗间断,则可使花期延后。

同时,要采用摘心的方法,增加花数。

所谓摘心,就是用手指掐去或剪去植株主枝或侧枝上的顶芽。

9.春化理论和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

答:

 1、春化处理:

从冬至那天起,将冬小麦种浸在井水中,次晨取出风干,每九天处理一次,共处理七次,,春播也能在夏季正常抽穗。

2、控制开花:

利用解除春化控制开花,贮藏的洋葱鳞茎,高温处理以解除春化,防止开花,达到增产。

 3、引种:

如北方品种引种到南方,须首先了解该品种对低温的要求以及当地气候条件能否满足它,不然将给生产带来损失。

 

第十一章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

●呼吸跃变:

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先是降低,后突然升高,后又下降的现象。

●单性结实:

不经受精而雌蕊的子房形成无子果实的现象。

●休眠:

成熟种子、鳞茎和芽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

●程序性细胞死亡:

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生长素梯度学说:

决定脱落的不是生长素的绝对含量,而是相对浓度,即离层两侧生长素浓度梯度起了调节脱落的作用。

当远基(轴)端浓度高于近基(轴)端时,器官不脱落;当两端浓度差异小或不存在时,器官脱落;当远基(轴)端浓度低于近基(轴)端时,加速脱落。

1.小麦种子和香蕉实在成熟期间发生了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

①小麦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

营养器官的有机物运往种子,有机物主要向合成部位进行运输,把可溶性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的高分子有机物,积累在胚乳中。

呼吸速率与有机物积累速率成平行关系。

种子中的内源激素也在不断变化。

成熟时含水量减少,干物质增加。

 

②香蕉:

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有机酸转变为糖或盐,部分被消耗;单宁被过氧化物酶氧化,或凝结成不溶的盐,一部分转化为葡萄糖,涩味消失;果实软化,香味产生,叶绿素破坏而退绿。

 

2.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