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工程工程部管理制度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6641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工程工程部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速铁路工程工程部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速铁路工程工程部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速铁路工程工程部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速铁路工程工程部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工程工程部管理制度汇编.docx

《高速铁路工程工程部管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工程工程部管理制度汇编.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铁路工程工程部管理制度汇编.docx

高速铁路工程工程部管理制度汇编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工程

 

工程部管理制度汇编

 

编制:

审核:

签发:

 

------工程局有限公司

 

施工测量复核制度………………………………………………..2

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5

施工技术交底制度………………………………………………..7

开工报告申请制度……………………………………………….11

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15

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18

质量信息管理制度……………………………………………….21

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27

设计变更管理制度……………………………………………….31

施工日志填写制度……………………………………………...4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制度………………………………………….44

 

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确保结构物位置和几何尺寸无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此制度。

一、测量人员应发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现行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学习、推广应用测量新技术。

二、明确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

1、按照设计文件和有关规范要求,对建筑物的位置、方向、标高、结构尺寸进行测定和控制,保证工程项目准确无误地按设计意图施工;

2、通过对工程量的测量复核,为工程概预算和竣工决算提供依据;

3、承担本单位临时性施工设施、便道的选线、测设,以及工程数量的计算及变更资料的测绘计算等工作。

三、测量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经理部测量队长应具有助工以上职称,具有精通的测量业务水平和一定的实践经验;测量人员应具有熟练的测量业务水平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2、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未经培训、考核的人员,不得正式上岗操作;

3、熟悉掌握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操作程序和方法。

四、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有关规定定期送具有资质的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做到经常对测量仪器维修保养,确保仪器不耽误工地工作顺利的进行。

五、测量仪器、设备应建立台帐,专人管理。

精密、贵重测量仪器应专人使用、专人保管,未经许可,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动用。

测量工作中应爱护测量仪器、设备,操作轻、稳、柔,避免仪器受日晒雨淋,仪器移站时,应装箱移站,不允许坐、踏仪器箱。

仪器使用后应擦拭干净,采用专门仪器柜存放并保持干燥、通风。

六、测量原始资料、原始观测数据和记事项目,必须严格按测量规定的内容及格式统一填写,现场记录清晰、完整,不得事后补记。

记录手薄必须填列页次,注明日期、起止时间、地点、测量项目、观测者、记录者、天气情况及使用仪器等。

七、执行测绘保密相关法规,根据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对测绘资料进行分类、分等级管理,并建立台帐,分周期保存、销毁。

八、测量计算成果和图表,必须标注清楚、计算过程清晰并签署完备。

在做接口工作的衔接时,放样结束后必须和现场工程师或者负责人交代清楚,放样的位置和尺寸,防止因交底不明确,而出现的错误。

未经复核、检算和签署不完备的测量资料不得使用。

成果交接时需填写测量成果交接书,测量交接书必须填写工程名称、测量日期、交接时间、交接内容、交接单位,交接双方负责人签字。

测量成果移交后,接受单位需对成果资料和现场桩点进行复测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及时处理。

九、为确保测量成果质量,对工程项目的关键测量科目必须实行彻底换手测量,一般测量科目应实行一般换手测量。

彻底换手测量,须更换全部测量人员、仪器及计算资料。

一般换手测量,须更换观测和计算人员,项目经理部换手测量在人员、设备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外部具有相应资格的测量单位进行。

当换手测量成果与原测量成果有较大差异时,应再次换手复测,直至确认测量成果准确可靠。

各测量单位必须将换手测量成果资料与初始测量成果资料一并保存;委托外部单位测量的,还应将其测量资格证明和委托测量协议复印件留存备查。

所有测量成果(现场桩厥和内业资料)经测量计算,确认无误后,办理移交签字手续。

十、坚持复核抽检制。

各作业队对所施工范围内的导线点和水准点必须复核后方可使用。

十一、测量延伸:

管段内测量应向相邻两端标段延伸测量不少于两个桩点并闭合。

工点控制测量应向两端延伸不少于两个桩点并闭合。

曲线测量从两端向曲中闭合时,每方向应超过曲中(不含曲中)1个桩点并闭合。

 

施工图纸现场核对制度

1、为了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满足业主施工部署要求,制定本制度。

2、施工图现场核对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工程部具体实施,项目全体技术人员参加,各作业队技术人员积极配合。

3、审核范围包括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测量资料及其它技术资料;审核依据包括设计规范,批准的设计原则,现场地形、地貌,投标文件涉及的标准、规程、文件等。

4、职责

4.1、工程部负责组织审核,各技术人员对所有施工图逐一进行核对,测量队对重要地形地貌进行测绘并报工程部形成测绘书面资料。

4.2、核对的结果形成书面记录,填写“施工图现场核对记录”。

4.3、核对结果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查后,工程部形成书面报告报监理机构,填写“施工图现场核对报告单”。

4.4、工程部负责追踪意见反馈结果。

5、施工图现场核对工作程序

5.1、项目部收到施工图后,专人进行登记管理。

同时送总工程师后立即组织施工图现场核对工作。

5.2、项目总工程师根据施工图涉及的专业、核图工作量的大小等,确定参加核对工作的具体人员。

5.3、进行现场及室内核对。

5.4、将存在问题或优化设计内容或建议形成书面“施工图现场核对记录”。

5.5、工程部形成“施工图现场核对报告单”书面报告经总工程师同意后报监理机构。

5.6、工程部跟踪审核意见反馈情况。

6、施工图审核内容

6.1、根据现场实地勘察的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对桥涵平面布置、隧道(洞)洞口位置、纵横断面等进行核对。

6.2、对照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设计鉴定说明等对设计参数、结构尺寸、设计说明等进行核对。

6.3、对设计施工建议方案进行核对。

6.4、对设计工程数量的项目和量进行核对。

7、对施工图核对工作中形成的审核等资料必须进行登记并保管备查。

 

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技术交底(含补充图纸,作业指导书)一般是指施工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及设计意图的交底;或是施工方案、工作程序、工艺流程、施工准备要求、施工注意事项(安全、质量、环保)、文明施工等和其它一般性技术交底。

2、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管理人员了解项目工程的概况、技术方针、质量目标、计划安排和采取的各种重大措施;使施工人员了解其施工项目的工程概况、内容和特点、重点、难点、施工目的,明确施工工序、施工过程、施工办法、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成本控制措施和工期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

3、施工技术交底是工程质量事前控制的重要保证,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是施工工序中的首要环节,必须认真执行,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工程部对各技术人员技术交底,技术人员对各作业队及班组技术交底,也可以在项目部的统一安排下对各技术人员和作业队同时技术交底。

  

4、技术交底内容应充实,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其真正发挥生产技术指导和施工技术准备的职能。

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环境条件、季节变化等情况确定具体办法和方式,交底应注重实效。

5、技术交底必须形成交底记录。

交底人和被交底人要履行全员签字手续。

6、进行技术交底必要时应请设计、监理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并认真讨论,消化交底内容。

必要时对内容作补充修改,涉及已经批准的方案、措施的变动,应按有关程序审批。

7、技术交底的内容:

在项目施工开工前,工程部要根据施工组织专业设计、工程设计文件、设备说明书和上级交底内容等资料拟定技术交底大纲,对本项目的生产负责人、技术管理人员、作业队班组长及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是本项目施工和技术管理的整体性安排,一般包括:

7.1、本项目施工范围内主要单位工程概况及各作业队施工任务、范围划分;

7.2、本项目施工设计意图、特殊施工过程和关键工序,施工平面布置的具体计划安排;

7.3、具体的质量、安全、工期、责任成本、环境、文明施工目标以及具体的措施;

7.4、施工进度计划要求,节点工期要求,相关施工项目的配合计划,所有资源需求计划及到场时间要求;

7.5、施工方案、分项项目工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关键工序及特殊施工过程作业指导书,重大施工方案(如钢围堰、深挖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灌等);

8、技术交底注意事项

8.1、技术交底要具有科学性 

8.2、技术交底要具有针对性

8.3、技术交底要具备操作性,包括:

①、具体性对施工结构的具体尺寸进行交底,建立施工图翻样制度,保证无论施工到何位置,现场施工班组手里都有标注清楚、通俗易懂的施工大样图;

②、全面性技术交底要以"现场干的,就是交底中写的、画的"为指导思想,不能发生班组施工自由发挥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生漏项情况,班组立即通过一定的程序反馈得到解决。

③、实用性技术交底中不允许使用"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及"宜按…"等词语,要在大样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的控制要点写清楚,把规范的重点条文体现在大样图和控制要点里,同时把要达到的具体质量标准写清楚,作为班组自检的依据,使施工人员在开始施工时就是按照验收标准来施工,体现过程管理的思路,使施工人员变被动为主动。

9、技术交底的方式:

采用书面交底、会议交底和现场交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0、技术交底的责任

10.1、技术交底工作工程部组织,各级技术负责人交底。

重大和关键施工项目必要时可请上级技术负责人参加,或由上一级技术负责人交底。

各级技术负责人和技术管理部门应督促检查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情况。

10.2、施工人员应按交底要求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

施工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安全、质量、环保管理人员发现施工人员不按交底要求施工时应立即劝止,劝止无效则有权停止其施工,必要时报上级处理。

必须更改时,应先经交底人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施。

10.3、施工中发生质量、设备、人身安全、环保事故时,事故原因如属于交底错误由交底人负责;属于违反交底要求者由施工负责人和施工人员负责;属于是施工人员“应知应会”要求者由施工人员本人负责;属于无证上岗或越岗参与施工者除本人应负责任外,班组长和班组专职安全工程师(或专职技术员)亦应负责。

 

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为了加强建设项目开工管理,严格开工条件,规范单位工程开工(复工)的报告制度,保证工程建设能连续、有序地进行,根据《铁路基本建设开工报告审批办法》(【80】铁基665号)和《关于发布铁道部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开工条件和办理程序的通知》(铁计函【2004】554号),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开工报告的范围

1.1.单位工程的开工(复工)报告制度,是严格基建程序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划分为单位工程的开工或停建后的复工,都必须在正式开工或停建后复工之前,办理开工复工报告审批手续。

1.2、单位工程的开工是指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永久性工程第一次开始施工的时间,在此之前的准备工作,如平整场地、拆迁建筑物、架设临时通信、电力线路、修建临时道路等不属于正式开工。

2.开工报告的填报制度要求:

2.1开工报告的编制和上报由工程部主控,安质部、物设部、试验室、测量队配合进行。

2.2在接到施工任务后应组织人员按照设计图纸及业主、监理的有关要求将本段内施工任务进行质量控制单元划分,批准后遵照执行。

2.3按照批准的质量控制单元和业主、监理的有关要求列出管段内的开工报告清单,包括单位工程、项目工程、分项工程、清单审核无误后,分发到各相关部门,使其在每次开工前做好准备工作。

2.4标段工程开工报告由指挥部负责上报,单位、项目、分项及试验段工程开工报告由项目部负责按程序上报,同时报指挥部存档。

2.5单位工程开工条件为:

,需完善、优化的项目变更设计图已到齐,并经核对无误。

,施工场地清理、平整、硬化达到规定要求。

,满足施工需要,并已安装调试就绪。

,且完成了检验、水质化验、配合比选定等必要的试验工作。

 

①、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附件应齐全,重要测量资料、试验资料、施工组织设计等均应作为开工申请报告的附件。

②、在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单中必须说明施工图现场核对情况,未完成施工图现场核对的项目不得申请开工。

③、工程开工申请报告要求做到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无错别字,签字盖章齐全,争取一次通过,避免耽误时间。

统一采用A4纸,除签字栏可打印,字体不限,若手写,应用碳素笔签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文面整洁不得涂改。

2.6单位开工报告审批要求:

,报工程管理部、业主现场指挥部及咨询单位备案。

,驻地监理在收到报告2个工作日审核,工程总监在收到开工报告3个工作日批复。

2.7分部、分项、试验段开工报告说明

,应附有相应的施工方案、人员组织、设备及测量放样等附件。

,试验段开工报告可参照相应监表进行修改。

,还应考虑备份和报指挥部存档的需要。

2.8开工报告的报送应严格执行来往文件制度,编号、时间、部门、内容、份数、人员签字等内容必须完整、真实。

正上报的要留档备份,以应急需,批复回来的应按正式文件妥善保存。

2.9开工报告的清单应上墙并做好标示工作,包括正上报的、已批复的、急需上报的等相关内容。

2.10负责人员应考虑施工进度和按照开工报告时限,及时通知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准备资料,及时上报。

开工报告未批复同意前,通知作业班组和相关部门不得擅自开工,以免造成损失或者引起矛盾。

开工报告由申请开工的施工单位按规定的期限,在开工前填报一式6份报批,批复件施工单位存4份,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各存1份。

3本办法颁布后,各相关部门要遵照本办法严格执行。

 

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

成品、半成品的管理是项目部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成品和半成品使用和保护程序,保证工程产品的完整性和工程质量,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成品保护制度》。

(一)、成品保护范围

按放样加工的断料弯曲成型钢筋、预埋件及其它进场物品、混凝土构件等。

(二)、成品保护的分工

1、工序产品在验收之前,由该工序的班组负责保护,验收后下道工序班组负责人负责保护。

2、成品、半成品交库由安质部负责。

成品、半成品交库后由工程部负责管理,未经工程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在库内提取产品。

3、工程部应详细记录入库产品的生产日期、规格、每次产品发出量及产品库存量等情况。

4、工程部根据发运计划及时向作业班组下达发运通知。

(三)、成品保护措施

1、场地堆放要求

①钢筋制品、混凝土构件、预埋件等可堆放在室外,但必须做好防雨、防潮措施。

钢筋成品、半成品的支垫高度大于20cm,并对其进行覆盖防止生锈。

②场地要求:

平整、干净、牢固、干燥、排水通风良好、无污染。

③所有成品应按方案指定位置进行堆放,运输方便。

2、成品堆放控制

①分类、分规格,堆放整齐、平直、下垫木,叠层堆放,上、下垫木,水平位置上下应一致,防止变形损坏,侧向堆放除垫木外应加撑脚,防止倾覆。

②成品应做好防霉、防污染、防锈蚀措施。

③成品上不得堆放其它物件。

3、钢筋混凝土工程成品保护

(1)钢筋绑扎成型的成品质量保护

①钢筋按图纸绑扎成型完工后,应将多余钢筋,扎丝及垃圾清理干净。

②混凝土浇筑时,不得随意弯曲、拆除钢筋。

③桥梁绑扎成型完工的钢筋工,模板工、混凝土工不能任意踩踏或重物堆置,以免钢筋弯曲变形。

④模板隔离剂不得污染钢筋,如发现污染应及时清理干净。

(2)模板保护

①模板支模成型后应及时将全部多余材料及垃圾清理干净。

②安装预埋件应在支模时配合进行,不得任意拆除模板及重锤敲打模板、支撑,以免模板变形。

③模板侧模不得堆靠钢筋等重物,以免倾斜、偏位,影响模板质量。

④禁止平台模板面上集中堆放重物。

⑤混凝土浇筑时,不准用振动棒等,撬动模板及埋件,以免模板因局部荷载过大造成模板受压变形。

⑥模板安装成型后,应派专人值班保护,进行检查、校正,以确保模板:

安装质量。

(3)混凝土成品保护

①混凝土浇筑完成应将散落在模板上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并按方案要求进行覆盖保护。

雨期要求进行覆盖保护。

②混凝土终凝前,不得上人作业,应按方案规定确保间隔时间和养护期。

③混凝土承重结构模板应达到规定强度方可拆除。

4、桥梁成品保护

①对于生产出来的混凝土桥梁,应加以保护,不得在其表面上堆放带有污染或腐蚀性的物品。

②定期对已完成的混凝土桥梁进行检查。

若发现损伤或经污染的混凝土产品,应及时修复。

 

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

为了保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下简称“四新”技术)有效应用推广,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创优水平,保证工程质量达标,特制定本制度。

一、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1、施工工艺流程设计依据和标准必须符合设计和相关有效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

2、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必须为施工服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具有可操作性、经济性。

3、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适用于工程中采用“四新”技术的项目,传统成熟的施工工艺在施工时采用已颁布或审定的标准执行。

二、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步骤

1、对一般的结构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可以借鉴以往的成功的经验,分析比较本工程与其他工程的异同点,设计出一套可行的适合本工程的施工工艺并优化施工工艺;

2、施工工艺流程设计,由工程部牵头,安质部、物设部、试验室及各作业队相关人员参加,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批;审批通过后召集所有技术人员、工人、协力队伍对其进行技术交底,实行交底到工班制度,使每一个人都领会其中细节;严格按照交底内容和施工工艺指导施工。

3、对一些“四新”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应化整为零,应对其一步一步地进行反复研究、反复比较,从以往的成功的经验中找出共同点,并邀请相关专家召开方案讨论会,集思广益。

4、工艺试验在其施工工艺的指导下施工,在工艺试验的过程中不断的收集资料,同时不断的分析、总结工艺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工艺试验完成后,及时写出工艺试验总结报告,根据工艺试验总结报告成果完善原施工工艺,再履行审批手续。

三、施工工艺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1、审批通过后的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必须经编制人、复核人、审批人分别在工艺上签字,方可生效。

2、按规定批准和技术交底会后的施工工艺,项目部必须严格执行,实施中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更改须经原审批者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对违反工艺规定、造成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将视情节冀影响程度追究责任。

3、施工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监控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制止违纪指挥、纠正违章作业。

4、施工工艺和作业指导书的持有人应注意保守技术秘密,不得随意复制和对外借出,因外借造成关键技术泄密损失的,将视情节及影响程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由项目部向全体员工和施工人员宣布工艺纪律管理制度的规定,宣传严格执行工艺纪律的重要性,增强工艺纪律意识,促进施工工艺和作业指导书的贯彻执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与验收标准要求,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

 

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质量信息管理的宗旨是:

真实、准确、全面。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部的质量信息管理。

3制度内容

反映各部门在施工建设中的质量情况,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警示,对工程质量做全程跟踪,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转提供全面的信息,为咨询和监理单位提供准确的工程质量信息。

⑴质量信息的主要内容:

①进入工地的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产品合格证及质量检查验收情况;制定以下制度供执行:

②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变更、隐蔽工程和有关质量记录情况;

③历次质量检查、各种验收检查记录情况,质量事故调查记录和处理;

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信息的收集整理情况;

⑤机械设备、计量测试仪器、人员素质等其它影响工程质量的调查记录和处理情况;

⑥同行业有关工程质量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以及发展方向等概况。

⑦“月(季)工程质量情况报表”实行逐级上报制度,即作业队报项目分部,项目分部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向集团公司报。

项目经理部将各项目分部的“月工程质量情况报表”每季度汇总一次,报集团公司。

⑧分部应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按业主和监理单位的要求按时提交各种报表。

⑨分部应于每年七月五日前写出“半年工程质量小结”,十二月二十五日前写出“年度工程质量总结”上报经理部。

⑵工程例会

局项目经理部每半月(或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一次生产例会,各分部每周召开一次工程例会,各专业施工队每周举行二次工程碰头会。

工程例会由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主持,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

每次会议要有会议签到表,并由安质部和办公室同时记录,由办公室整理形成纪要,相关部门会审,项目经理签发,由相关部门和作业队组织实施,项目经理部负责跟踪验证。

⑶公司、指挥部和各分部均实行网上办公,专人负责网络质量信息收发,及时传达信息。

⑷各分部指定专人负责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保证工程施工所用技术资料文本的有效性。

同时,负责建立所有文件、资料的帐目及明细,并保存有效文件的发放清单,防止使用失效的文件,并使下发的文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接到文件后应进行登记,做好收文标识,按文件要求,拟处理意见,填写《文件呈(传)阅卡》,呈有关领导、部门人员签阅批准。

主管部门根据要求进行实施并将实施记录分类存放。

文件的发放应填写文件发放记录,收件人应签字确认。

⑸.检测报告

中心试验室根据《来样/报告发放登记表》的内容,按照试验规程的要求,及时检测及时填写检测报告,并及时将检测报告发放现场试验室三份。

中心试验室保存电子版本和一份原件,现场试验室存档一份原件,并根据工程技术部门要求提交检测报告。

如遇检验材料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物资部门并对不合格材料进行封闭、标识。

4各部门的职责

(1)、安全质量部

①、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和实施情况的检查。

②、负责体系方面的信息采集、加工、受理和传递,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③、负责体系相关方的沟通,并将处理结果形成文件向相关方做出答复。

(2)、工程部

工程部负责收集施工生产过程中有关技术方面的信息,并向主管领导报告。

(3)、其它部门

①、办公室负责汇总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②、工会组织设劳动保护监督,负责收集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汇总和处理。

③、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责任(业务)范围内的内、外信息的收集、受理和传递。

5工作程序

(1)、外部交流

①、外部信息的主管部门: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向外部传递——安全质量部;

有关法律、法规的变化——调度室;

来自工程技术规范规程信息——工程部;

来自环保技术、规范规程信息——办公室

来自市场相关信息——物设部;

业主投诉、施工现场周围社区抱怨——各分部;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各类检查结果——指挥部。

其他外部相关方信息和要求——各相关部门。

(2)、交流方式

局经理部、各分部接收到外部有关信息后及时做好记录并传递给安全质量部,安全质量部将重要信息向管理者代表报告,管理者代表做出处理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