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楼工程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6035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楼工程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12#楼工程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12#楼工程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12#楼工程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12#楼工程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楼工程应急预案.docx

《12#楼工程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楼工程应急预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楼工程应急预案.docx

12#楼工程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简介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11#、12#楼及地下车库工程组成,基本概况如下:

1)项目名称:

范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新福兴.面孔公社)11#楼、12#楼;

2)建设单位:

陕西省新福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

西安市北郊,纬28街北侧,原范南村旧址。

4)建筑面积:

11#楼:

27334.76m2(地上:

23318.86m2,地下4015.90m2);12#楼28575.43m2(地上24559.53m2,地下4015.90m2)

5)建筑工程等级:

一级;

6)设计使用年限:

3类,50年;

7)建筑层数:

11#楼地上33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

96.15m;

8)防水等级:

屋面Ⅰ级、地下室Ⅱ级(局部配电设备用房:

一级)。

9)建筑结构类:

剪力墙结构;

10)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

8度;

11)本工程住宅部分:

11#楼两单元,各为两梯三户的塔楼组成,住宅套数:

198套;12#楼两单元,为两梯七户的塔楼组成(其中西单元为三户),住宅套数231套。

12)基本设施:

住宅设生活给排水系统;设备低温热水地板辐射热采暖系统、预留天然气管位;供电设生活照明、电话、网络、楼宇对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预留夏季降温分体空调机位电源。

消防设消防栓系统。

13)设计范围:

建筑、结构、水、暖、电。

外装修、保温层设计一次到位,室内普通装修设计一次到位。

天然气的设计安装由专业设计施工企业配合本图另行完成。

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陕西新福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陕西中兴国防工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陕西方圆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施工单位:

福建省九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

二、目的:

通过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成立应急救援小组,通过事件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

三、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向上级汇报;

2、向突发事件所在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调动人员、物资、设备、技术力量;

四、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责任承包人、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环境/安全负责人、质量员、施工员、设备材料负责人、班组长等组成;

2、负责调动突发事件所在单位人员、物资、设备、技术力量及求助相邻可依托的救援力量;

3、立即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4、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5、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6、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7、总结推广有关“应急预案演练”方面好的经验,定期评审和更新预案,使得预案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五、范围:

本施工现场内所发生的一切火灾、爆炸、危险品、安全事故、医疗急救等一切突发事件。

第二部分定义

一、预警:

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和环境

在受到以下事故和环境下启动应急预案:

1、物体打击——指落物、锤击、碰伤等伤害上,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2、机具伤害——包括绞、碾、碰、割等;

3、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或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

4、触电,包括雷击伤害;

5、火灾;

6、高处坠落;

7、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土石方倒塌等;

8、爆炸事故;

9、中毒事故;

二、应急反应预案:

1、当现场发生人员伤害时,项目经理应及时抢救受伤害人员。

2、现场能抢救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防止在危害因素未排除时盲目抢救,以免造成他人伤害。

3、如有人员触电时,必须先切断电源,方可接触受伤者,否则会造成多人连续触电伤亡,如受害人出血时,要尽可能先止血。

4、当现场发生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时,项目部主管首先要判断是否有事态进一步发的可能,并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保护、抢救、控制事态的发展,努力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5、在抢救伤员时,还必须保护现场,为了救人可以移动现场的材料设备,但要立即恢复原状,以便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

6、按照我国伤亡事故报告规程的要求,发生事故以后,项目部应迅速向(分)公司汇报,(分)公司马上向上级部门汇报,并且要全力配合有关部门了解事故情况,提出有关资料和情况,接受检查。

7、接当地劳动部门和监察部门的正式通知后,方可撤离事故现场的保护。

8、现场发生事故后,还应特别注意稳定职工的情绪,对全体员工进行事故防范教育。

9、对全工地进行安全防护的全面检检查,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复工。

三、应急人员: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由22人组成,项目经理任组长,设副组长3人,组员18人。

四、

应急领导小组管理网络:

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及各组员责任和相应岗位工作

职务

姓名

岗位

应急职责

联系电话

组长

闵翰

项目经理

应急急救抢险总指挥

庄林

商务副经理

具体安排现场急救工作

张星

主任工程师

实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

林妙弟

生产副经理

实施人员创伤急救工作

 

谢明

安全总负责

具体实施现场急救、抢险工作

李铁锤

安全员

具体实施现场急救、抢险工作

陈文清

材料部长

及时采购急救工具、材料

陈炎金

安全员

具体实施消防水、电抢险工作

汪孝杰

生产组长

现场消防水路保障

钱平

现场电工

现场电路故障抢险

林锦锋

生产组长

现场急救、抢险材料转移工作

刘海洋

生产组长

现场急救、抢险材料转移工作

柯增涛

混凝土班长

实施现场急救、抢险挖掘工作

唐远明

钢筋工长

现场急救、抢险登高作业

何枫

后勤部长

保管、发放急救材料、工具

五、现场意外事件紧急处理程序

1、工地如突发因工重伤、死亡事故,项目部必须立即组织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以最快方式向项目部直接领导和公司、安全监督部站报告简要情况。

2、认定重伤或死亡事故,由项目部负责保护事故现场。

3、项目部安全科填写事故报告。

4、组织人员认真配合上级和政府主管部门勘测现场,开展事故调查。

5、调查重伤事故由项目经理部组织事故调查组,并在10天内提出事故报告报公司工程管理部门。

6、机械事故报公司工程管理部,因机械事故伤亡及人员的,报公司工程管理部的同时报机械部门。

7、项目部发生重伤事故,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要采取组织会议等多种方法通报事故经过、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汲取教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或其它事故的再发生。

8、如事故发生在夜间,项目部夜间值班人员必须紧急上报项目部有关领导及有关人员。

第三部分重大危险源:

1.现场危险物质清单:

危险品仓库储存物资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状态

数量

入库

日期

入库人

放置方式

出库

时间

领用人

数量

使用部位

1

黄油漆

正常

平地放置

现场围护防护栏杆

2

黑油漆

正常

平地放置

现场围护防护栏杆

3

松香水

正常

平地放置

现场围护防护栏杆

4

白油漆

正常

平地放置

生活区临建

5

6

7

8

记录人:

郭引龙

第四部分操作概念

一、应急反应行动的管理:

当发生事故时,应以项目部自救为主。

项目部应急抢险小组和医院在进行救助的同时,上报上一级救援指挥中心(部门)及政府;救援能力不足以有效抢险救灾时,上报上一级救援指挥中心(部门)及政府部门。

因工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需采取的紧急处理

1、发生人身意外伤害时需采取的相应事项;

A、如现场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如当事人没有自觉症状,不要轻易放走当事人,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并留观24小时,确认没有症状时才能视为正常。

B、当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停止时要就地抢救,进行心脏复苏,直至急救医务人员到场进一步抢救。

C、现场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不要慌乱,派专人守在伤员前进行临时救护,另派人与急救中心或医院进行联系,说明伤员所在地点、伤害部位、行车路线及到达地点的明显标志。

D、对骨折伤员特别是怀疑颈、胸、腰椎骨折伤员要做好固定,用硬板搬运,不得随意拉扯扭曲身体处理。

3、急救首选医院具体方案

A、项目经理部在得到因工伤害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指导现场急救或送专门医院抢救,并组织人员救险,防止险情扩大。

B、必须根据具体受伤部位需送相应医院,其指导原则为尽最大努力减少拖延时间,保证抢救及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根据表中所列医院顺序选出最佳急救方案。

D、根据表中所列电话与急救医院进行联系。

E、如现场无应急车辆,需拨打“120”请急救车。

F、如医院路线不清,可要求“120”急救车送往指定医院。

伤员运送医院过程中,必须由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相陪(夜间施工由值班人员相陪)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并保护好现场,及时通报项目部有关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

第五部分应急分级

一、预警:

事故险擎发生后,迅速向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二、现场应急:

接到应急情况,应急领导小组按各自职责迅速组织人员、领取各自安全防护用品,到办公室集中,由各小组组长部署抢险、救护、现场保卫等工作。

三、全体应急: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用快速办法分别报告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当地劳动、公安部门,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各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转报各自的上级管理部门。

重伤事故在逐级报告同时,项目部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并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工种、受伤程度、发生事故经过和发生事故的简要原因等)快速电话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

第六部分指挥与控制

一、最初应急反应组织及行动:

事故险擎发生后,迅速向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发生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早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领导。

轻伤事故由发现者报告班组长,班组长报告项目部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一式三份,报公司安全技术部门一份,项目部自存一份,填写时间最迟不得晚于事故发生后48小时。

二、全体应急反应组织及行动:

正确进行事故处理

建筑施工现场在发生事故后,往往由于采取的各项措施不力,破坏了事故现场,导致不能正确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延误了伤员的救护时间,导致伤员死亡。

因此建筑施工现场在发生事故后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紧急救护伤员

当发生有伤亡事故发生时,要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将伤员脱离危险区,防止事故扩大。

有必要现场采取紧急救护方法的,要现场实施,同时要迅速报告上级部门和领导,并迅速备车送往医院或急救中心抢救。

抢救时选送医院应该注意到伤害部位,尽可能送往专科医院。

2、正确保护现场

当发生事故后,要迅速保护现场。

因为保护事故现场是进行伤亡事故调查、分析的首要环节。

现场的原始状态以及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损失、后果的客观反映,它同造成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有着内在的联系,分清事故的责任,制定预防事故的措施。

从事故发生到有关部门的人员赶到事故现场前,一般都有一段间隔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要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防止受到自然条件或人为有意无意的破坏。

事故现场范围应设警戒,派人看守,或用绳索、撒白灰等方法标示出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保护范围;更不允许其它部门人员擅自进入现场勘察。

采取抢险、急救措施时要做好现场变动记录和拍照、录像。

三、伤亡事故与紧急救护

1、伤亡事故的分类

建筑施工现场复杂又变换不定,在有限的场所集中了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进行作业,这样就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容易导致多种伤亡事故的发生,主要的伤亡类别有如下几种:

(1)、高处坠落:

由于建筑施工

2、伤亡事故的预防

(1)临边、洞口防护措施。

a.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

b.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cm但大于2.5cm的孔口(如卫生间、厨房间管道井处),设置牢固的盖板(采用竹胶板)。

盖板应能防止挪动移位,并漆以安全色标。

c.对邻近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性的其它竖向孔、洞口,均应予以盖设或加以防护,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d.施工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

地面通道上部应设安全防护棚。

e.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

上杆离地高度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6m。

防护栏杆必须用绿色安全网封闭。

(2)高处作业防护措施

1、对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登高操作。

凡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宜高处作业的禁止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环境,通道必须经常保持畅通,不得堆放与操作无关的物件。

3、超过2米的高处或悬空作业时如无稳固的立足点或可靠的防护措施,均应扣挂好安全带,安全带使用全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安全带应绑好挂好、,并防止带子与锋利的部位接触。

4、同一垂直面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有效的安全隔离和安全网,下方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5、高处作业衣着灵便,禁止穿拖鞋、高跟鞋和带钉易滑的鞋或光脚,所用材料要堆放整齐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

6、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禁止在屋架和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高处作业与地面的通信设备有专人负责。

7、凡遇恶劣气候,大雾,下雪、暴雨、雷电和六级以上的大风时,停止露天和高处作业。

(3)防火防爆防毒

5.1消防管理

消防器材按规定配置齐全、有效。

在不同区域配备不同的消防器材,由专人管理,标明使用期限及保管人,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和补充,保证消防器材有效使用,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5..2仓库

工地仓库根据材料分别设置物资仓库、易燃易爆材料专库及有毒材料专库。

且要保证仓库的干燥通风,做好防鼠工作,重点防止仓库内材料自燃与电气起火。

仓库内严禁明火与吸烟,并设置禁令标牌;按要求配置灭火器,定时检验、换药。

5.3.1其它防火防爆管理

a.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需进行审批,动火场所设置动火作业许可证,并指定专人作业与专人监护。

动火作业审批有效期为7天。

b.钢材电焊气割场地周围设置有效的隔离防护设施,防止火星乱溅,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并设置消防器材。

c.木材堆放在木工棚内,设专人管理,分厚度堆放整齐,离木工房10M内不得有明火,并设置灭火器与“严禁烟火”的警告牌。

d.做好电气防火防爆工作。

在总配电室中,设置干粉灭火器与干砂备用;在使用过程中应保证线路的完好,严禁使用破皮老化的电线或电缆;应保证漏电保护器的完好,严禁以铜丝代替保险丝。

5.4生活区防火

5.41职工宿舍

a.宿舍内严禁使用电炉、电热器、自制电热气、电饭锅等电器,如使用燃气灶等应经项目部审批后方可使用;

b.严禁私拉电线、严禁使用破皮老化的电线,防止电气失火;

c.冬季采暖严禁在宿舍内烧火。

5.5.2食堂

食堂防火工作重点做好燃油的防火。

燃油堆放处不得有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并配置消防器材。

在燃油的使用中注意燃油的自燃。

5.6有毒材料

a.有专门库房堆放,专人保管,建立保管制度。

b.有明显的有毒标志。

c.材料使用、移放有专人管理。

需要通风的有毒材料库房应设在生活区、办公区的下风口地带。

(5)季节性施工安全措施

一、冬季施工安全措施

参加冬季施工作业的工人都应进行冬季施工安全教育,并进行安全交底。

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雪,应停止高处作业和吊装作业,搞好防滑措施。

对斜边、通行边、爬梯等作业面上的霜冻、冰块和雪要及时清除,要加强检查和维修,防止火灾和触电,加强用火申请和管理,遵守消防规定,防止火灾发生,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第七部分防护行动

一、施工现场内防护行动:

1、应急警报:

事故发生后,应向应急领导小组指挥部报告,以便及时与公司、公安、消防、医疗等各部门及时取得联系。

2、人员清点:

清点救援人员,并有计划、有组织,划分责任,明确分工,并指定监护人员;

清点被救人员,将及时救出的人员及时救治,并通过他们了解其他被困人员的方位、受伤情况、周围环境等。

3、搜寻和营救:

获取被困人员资料后,由抢险作战组组长统一部署,检查搜救人员安全防护装备,向搜救人员进行现场环境、危险源、伤员被困地点、伤势程度分析交底,有计划、有组织的分批搜救,每搜救小组不得少于3人。

4、重新进入:

每次搜索不超过10分钟,第一轮搜救完毕后,所有搜救人员撤离现场,同时向抢险作战组组长汇报已搜寻方位、地点、现场情况,以便及时部署,更换第二轮搜救人员到未搜索到的范围进行搜救。

第八部分重特大事故、突发事故的

应急措施和现场急救措施

(一)、发生事故及时报告

1、发生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早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领导。

轻伤事故由发现者报告班组长,班组长报告项目部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一式三份,报公司安全技术部门一份,项目部自存一份,填写时间最迟不得晚于事故发生后48小时。

2、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用快速办法分别报告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当地劳动、公安部门,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各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转报各自的上级管理部门。

重伤事故在逐级报告同时,项目部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并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工种、受伤程度、发生事故经过和发生事故的简要原因等)快速电话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

3、死亡事故应用立即快速方法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及当地劳动部门。

并应在短时间内调查处理完毕,将调查处理结案材料(含调查报告书)分别报主管部门,同时还应报人民检察院。

4、一项死亡三人的重大事故必须立即报主管部门、劳动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等。

5、对于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出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

(二)、发生事故要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现场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不要惊慌失措,要有组织、有指挥、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故再次蔓延扩大。

同时,为了事故调查分析需要,都有责任保护好事故现场。

因抢救伤员和排险,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好标记。

因为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所以要严加保护。

要求现场各种物件的位置、颜色、型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事故结束时的原来状态。

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2、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取证完毕,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

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

3、当工地发生意外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或碰伤、划伤时,根据伤势情况,如伤势较重,伤口较大、流血不止时,由其他职工陪同,赶紧到医务室做简单止血处理后,由管理人员陪同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

4、当工地发生高空坠落时,抢救人员应注意受伤人的受伤部位是否骨折,在抬运时应采用担架,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并立即叫救护车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5、当工地发生触电事故时,急救人员立即拉闸断电或用木棍等绝缘材料,使带电体迅速脱离受伤人,抢救时急救人员必须注意自身安全。

然后在现场实施人工急救,可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或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迅速向工地负责人汇报,就近送医院进行抢救。

6、当工地发生急性食物中毒时,有关人员及时向负责人汇报,由负责人组织人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并先打电话让医院做好急救准备。

7、当工地发生坍塌事故时,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并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向就近单位求援进行抢救工作,因坍塌事故突然发生,人员被埋其中,或因挤压而窒息,或因落物被砸伤,后果非常危险。

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救治。

8、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采取了急救措施之后,要根据病情轻重,及时把伤员送往医院治疗。

在转送医院的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并密切注意伤员的呼吸、脉搏及伤口等情况。

(三)、事故调查取证

1、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帮助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

调查组必须立即到现场进行勘查及调查取证。

2、做出笔录:

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等;现场勘查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现场勘查起止时间、勘查进程;能量逸散所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程度等;设备损坏或异常情况及事故前后的位置;事故发生前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位置和行动;散落情况;重要物证的特征、位置及检验情况等。

3、现场拍照:

方位拍照,反映事故现场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全面拍照,反映事故现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中心拍照,反映事故现场中心情况;细目拍照,揭示事故直接原因的痕迹物、致害物等;人体拍照,反映伤亡者主要受伤和造成死亡伤害部位。

4、重大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组织技术鉴定;

(2)、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3)、查明事故的性质、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者;

(4)、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5)、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6)、写事故调查报告。

(四)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1、查明事故经过,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经过认真、客观、全面、细致、准确地分析,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2、事故分析步骤,首先整理和仔细阅读和调查材料,按国家标准,对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法、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等起项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者。

3、分析事故原因时,应根据调查所确定的事实,从直接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

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4、事故性质通常分为三类:

(1)、责任事故,就是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

(2)、非责任事故,即由于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所造成的事故。

(3)、破坏性事故,即为达到即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对已确定性事故的,应由公安机关和企业保卫部门认真追查破案,依法处理。

(五)、事故报告

调查应着重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以及本次事故的教训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等写成文字报告,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后报批。

如调查组内部意见有分歧,应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对照政策法规反复研究,统一认识。

对于个别同志仍持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保留,并在签字时写明自己的意见。

重大事故书面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因抢救伤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好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和录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