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6027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生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生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生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生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1.docx

《《小学生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1.docx

《小学生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1

“小学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课题结题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大部分学生是农村的。

平常,在办公室与老师们沟通交流,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

A、这个学生作业书写好差,根本看不清他写的什么……B、今天早上,我收双休日的作业,又有好几个学生交不出来……C、你看,这个学生的作业本才发给他几天,就皱得不成样子了……有时,也会听到某些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

哎,要是我仔细点、要是我认真检查就好了,这分就不会被扣掉了……有时与家长交流,他们也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家的作业习惯:

写作业时三心二意,心总是静不下来;作业马虎,不认真检查;回家不主动写作业;过分依赖家长,很难独立完成……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2011年3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我校低年级学生52.8%的学生在作业习惯上存在着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我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表一:

(从1-2年级随机抽样1个班调查学生作业习惯)

黄家小学一二班学生作业习惯调查统计表

调查人数:

67人2011年9月

项目名称

人数

百分比(%)

作业完成情况

能完成

43

64.2

不能完成

24

35.8

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情况

23

34.3

一般

38

56.7

6

9.0

纠错情况

自觉纠错

10

14.9

需要督促

37

55.2

不纠错

20

29.9

我们课题组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一次一,二年级作业大检查,涉及了全校1—2年级的8个班学生,调查结果显示低段学生作业主要呈现以下不良状况:

1.大部分学生的书写不规范;

2.不少学生不能完成作业;

3.很多孩子不能纠错;

学生作业出现以上不良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方面的意识淡薄。

有的教师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意识比较淡薄,不注意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培养,作业拖拉、字迹潦草的没受到严厉批评;有的老师在作业批改中只注意对错,不太在意学生的书写状况,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的习惯。

②家长对培养孩子良好作业习惯的意识匮乏。

家长们对孩子平时的学习关心得很少,特别是对孩子作业习惯的培养较为忽视,只要孩子按数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行了。

大人一般不过问孩子的作业书写情况,孩子在家里缺乏指导,逐渐形成了不良的作业书写习惯。

③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要求不严。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表现出:

一是浮躁。

二是懒散。

三是依赖心理。

④教师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过多。

一些教师让学生反复做练习题提高成绩,从而造成作业负担过重。

由于作业过多,学生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就乱写乱画。

另外学生执笔时间久,就不自觉地改变执笔方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持久性、自制力差,很难坚持正确的执笔姿势,慢慢养成了不良的书写姿势。

《新课标》明确指出:

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教育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开始,而良好的作业习惯又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手段,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

通过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把“小学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作为研究课题。

我们想通过科研实验,寻求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为突破口,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设计作业,以反馈作用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后学习,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质量,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促进其他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和依据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要有自主意识、独立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完成作业。

通过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质量效益观念,培养他们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让学生养成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习惯。

培养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纠错的良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而“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

俗话说:

“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我们主要以以下理论为科研研究基础:

  

1、素质教育的理论: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新课程的理论:

《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科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等阐述都为作业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黄家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内容

1、学生书写规范的培养。

2、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

3、学生的纠错习惯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3—2011.6)

1.调查学生课内外作业完成情况,统计出相关数据,初步确立研究方向。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请教导主任现场指导。

  第二阶段:

实践研究阶段(2011.9—2013.1)

(1)实施研究计划,开展良好作业习惯的研究与实践。

(2)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对课题进行反思、深化。

(3)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定期分析对比,撰写阶段小结。

(4)组织教师撰写教育随笔、个案分析等。

(5)召开家长会议,协助检查督促。

第三阶段:

总结提高阶段(2013.3——2013.6)

(1)在实验过程中,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定期开展实验研究课,研究交流实验计划、实施办法,定期进行形成性检测和阶段性总结。

(3)对研究的内容、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形成个案分析,进行研究总结。

第四阶段:

结题阶段(2013.12)

(1)做好实验对象的作业习惯的后测及进行评估实验效果。

(2)完成课题实验和各项资料分析,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3)形成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收集教师个案及学生作品。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第四部分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途径。

1、加强学习,明确良好作业习惯的要求。

(1)做作业姿势要端正,作业字迹要工整,格式要正确。

(2)作业要按时完成并及时上交。

(3)作业要纠错。

2、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教师从周二的主题班队课以及每周一次的写字课,对学生良好作业习惯要求、写字、书写、纠错等进行专项的指导和培养。

课后多个时间段,对学生采取全班性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多样化的作业习惯培养。

3、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1)让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完成作业;

(2)科学地安排作业的时间;

(3)在作业的量上多加些弹性,让学生自己去决定。

4、作业设计进行改革创新。

(1)作业设计应变繁琐为简明,变机械为灵活;

(2)作业设计应变封闭为开放,可拓展延伸,在时间空间上有更大的弹性;

(3)在作业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分层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留有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5、改变作业评价方式。

1、对课堂练习,先生自查,再分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并督促改正错误。

2、对优秀的书写作业进行展览,激发学生认真书写的热情,逐步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班主任进行总结,并与家长建立联系。

6、加强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学校教师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好与家长的沟通。

二、课题研究实验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习惯的观察、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作业习惯的现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

搜集、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借鉴别人的经验应用于自己的课题实验。

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哲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标准》,寻找理论依据,获取理论支持。

3、行动研究法

用理论指导实践。

找准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经过自己的反思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展示、阶段性经验交流等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经验总结法

把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5、个案研究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加强了对个案的追踪、研究、分析,探索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矫正不良习惯的方式、方法。

6、榜样激励法

我们通过让学生了解书法家的学习故事以及评比“每周作业之星”、“学科作业标兵”等形式,来激励学生重视作业书写,从而自觉改正不良的书写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

  

7、自我调控法

就是靠自身的力量,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毛病和不协调因素,并及时采取各种补救措施,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改善内部环境,达到自我完善,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第五部分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措施

一、确定研究主题

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我们于2011年3月把《小学低段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实践研究》申报为校级课题。

我们确定了一,二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

为了便于研究,在实验前对学生的作业习惯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调查研究,采用了测验、调查、谈话、分析等手段,摸清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基本情况,我们发现,平时作业习惯良好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作业习惯不好的学生。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研究的能力

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

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课题研究内容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了多次的深入学习。

1、组织年级老师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的书籍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2、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为课题的全面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组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三、更新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促使学生愿意完成并喜欢做作业。

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做作业的热情,喜欢上做作业。

课题组教师通过学习、实践、讨论、研究,总结出了有效作业的设计方法:

1、做到目的明确,作业有针对性。

布置作业时,教师首先考虑,本次训练的目的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作业的题型以“双基”为主,让学生掌握基本功,做到知识与技能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培养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案例1:

周世明老师在教学完认识图形后,为了训练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特意布置了一项作业,利用一节课师生合作在学校里找学过的图形,孩子们积极参与,取得较好效果。

2、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

因每个班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自然会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教师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

案例2;向垣锋老师在教学完方程问题后,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留下一份作业,A类题:

自编2——3个方程应用题,自己解答;B类题:

选择书上3——4个方程应用题解答;C类题:

完成5——8个方程计算题。

要求孩子们自己选择一类题完成,书写必须工整,第二天收作业时,居然一份也没少!

这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内容和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注意空间的开放、形式的多样、层次的多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案例3:

如罗耀银老师在教学完《长度单位》后,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的身高、床长、门宽等,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又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作用。

这样设计作业,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交流、合作、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通过对作业设计的改革和优化,从真正意义上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激发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增强了完成作业的信心,极大地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使他们真正的喜欢上了做作业。

四、日常教学注重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1、让学生明确良好作业习惯的要求

教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班级目标。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分小组找出自己作业习惯中最突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在全班汇报交流,并指导全体学生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良好作业习惯要求。

2、将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培养落实到每一天。

①课前两分钟,各教师对上一次作业的情况进行小结,对作业书写规范、完成作业的、纠错作业的学生予以表扬,号召全班学生向他学习,让作业习惯不够良好的学生进行反思,及时改正。

②课堂上,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作业习惯的培养和指导。

数学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作业书写及格式的规范和作业纠错习惯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先重点示范作业格式,再进行巡视指导,对书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的学生,及时纠正。

作业完成后由组长及时清点上交人数,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杜绝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对不完成作业学生进行谈话,指导,并适当减轻学困生的作业量。

③课后,一、二年级教师充分利用上午第四节课对学生作业进行专项指导和训练,要求学生坐姿正确,字迹工整,字体美观,完成当天上午的各项作业,及时纠错。

④下午放学后,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完成部分家庭作业,提出作业书写要求,并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表扬书写工整、规范的学生,促进其他学生认真书写。

⑤学生离校后,通过校讯通告知家长学生的作业内容和要求,并请家长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与教师交流。

五、狠抓作业批改,采用人性化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1)教师对作业实行“两查”

教师坚持对学生的作业实行“两查”。

课堂作业全部由教师亲自检查;对学生的课外练习,由学习小组长负责检查,并督促小组成员改正错误,每天一查。

(2)教师分类批改作业,及时指导学生纠错。

老师每天及时批改作业,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将作业分类,再有针对性地去反馈和解决。

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对那些作业书写态度认真,字迹工整,并没有错误的,作业书写有进步的同学,在全班进行点名表扬,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对内容没有错误,但那些书写不够认真的、没按作业要求做,格式错误的,把他们集中起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下次作业要有改进;对那些书写不认真及错误较多的学生,要求学生改错。

教师指导学生纠错的具体做法是:

教师指导学生在当天课堂作业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题后注明“改”字,并纠错;练习册在错题旁边,用不同颜色的笔注明“改”字,并纠错;试卷上的错题纠正在专用纠错本上;对那些书写不认真及错误较多的学生,要求学生先改错,再认真地重写一遍,而且必须是当天完成。

(3)作业批改下评语

教师每天批改作业要及时、要规范,批改符号统一,采用等级评价加语言激励的方式,在学生的作业下方,根据他的作业情况写上一两句简短的评语,如“加油,继续努力”;“有进步,我为你高兴”等等。

虽然写评语会增加批改作业的时间,但评语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兴趣。

(4)对不完成作业学生的转化

每天对没有上交作业的,教师及时与他们进行谈话,交流、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分析未完成作业的原因,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有针对性的降低学困生的作业难度、作业量,教师当面批改学困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学生的作业下方,根据他的作业情况写上一两句简短的评语,教师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在班上进行大力的表扬,让学困生找到成功的体验,逐步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和促进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书写的乐趣,逐步认识书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学生努力用各科的作业书写标准要求自己,从而逐步提高作业书写的质量。

课题组老师们针对学生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培养,围绕书写训练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达到了使学生自愿强化的目的。

1、举办故事会,激发学生书写兴趣。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课题组教师利用班队活动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了解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事迹,激发学生重视作业书写,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

2、设立写字课,规范学生书写。

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书写,学校每周专门设立一节写字课,旨在通过老师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通过写字课,训练书写姿势,规范书写,悉心指导学困生。

案例4: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书写的兴趣,向垣锋老师在学生每次写完字后,要求学生将作品贴在墙壁上。

第二次上课前,排成队去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并作出评价,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3、开展结对帮扶,培养学困生作业习惯。

实验过程中,教师们发挥优等生的优势资源,把班级分成若干组,成员由成绩优异的同学任组长,每组均分有学困生,成立了班级“一对一”的辅导小组,帮助学困生有效学习,运用最能让学困生学习的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优带差,以便学困生的转变与进步。

4、开展各种评比活动。

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那就是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

在作业中适当地采取竞赛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这种心理特点,提高他们的练习积极性。

课题组老师平时通过“一周作业之星”、“学科作业标兵”、“硬笔书法比赛”、“写字能手”等评比,使孩子由“要我”成长,转变为“我要”成长,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更多的孩子注重规范的、美观的作业书写。

以此激发学生认真书写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5举行优秀作业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规范学生作业,班级每期举行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通过参观作业展评,教师和学生都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促进全体师生明确了努力方向,起到了互相学习,整体提高的作用。

七、加强家校合作,让好习惯扎根学生心田。

1、召开家长会,获得家长的支持。

每期召开一次以上家长会,做好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的认识。

让家长明确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具体做法,并积极参与;并让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来学校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掌握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让家长们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巩固在校教育成果。

第一、要教育子女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对孩子做作业约法三章:

1、练习中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出来的,不要问别人。

2、练习时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复习概念,再看例题,接着自己思考,争取独立完成。

3、对于自己实在难以独立完成的题也要认真思考,在请家长讲解时先说清自己对题的理解,说清自己在哪个具体地方不理解。

第二、帮助孩子改掉学习上的坏毛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放学回家后贪玩,作业马虎,不检查等。

八开展好个案跟踪研究

针对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等个别学生,课题组成员每人从班里确定一到两名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跟踪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详细记录该生在本研究周期内的不同表现,包括其对作业的兴趣、态度,每次做作业所需的时间及完成作业的有效手段,以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发展动势、家长的反馈意见等等,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反思,在此期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

怎样的作业才能有效地激发这类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怎样才能真正有利于这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素养,进而进行实践——反思——实践。

学生姓名

研究前情况

采取的措施

研究后情况

彭玉兰

作业拖拉

加强家校联系

能及时完成作业

李莹惠

不完成家庭作业

家校联系

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

彭俊

不完成作业

学生帮扶,家校配合

基本能完成作业

罗薛彬

书写潦草

家访、面谈、指导书写

书写基本规范

陈星

作业潦草

教师指导、同桌帮扶

作业基本规范

第六部分研究的成效

经过两年半的时间,通过课题实践,转化了学生不良的作业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良好的作业习惯已逐步养成。

一、学生方面

(一)改变了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前,完成作业对好多学生来说,是一件无奈甚至是可怕的事情,但课题实施后,不少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完成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完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实验老师所带的班级中有80.5%的学生在这样的作业中感到快乐,85.6%的学生认为这样能使他们更加喜欢数学。

1、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规范、端正、整洁书写的习惯。

实验前,多数学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作一种负担,对完成作业极不情愿,总是敷衍了事,书写很不规范,具体表现在:

字迹潦草、粗心大意、涂改、错别字普遍、书写格式不正确、作业本不整洁、作业拖拉等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学生养成规范的作业书写习惯。

通过实验,学生不再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而是真正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数学作业方面,口算题、计算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格式及书写都比较规范、正确率提高了。

如今,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养成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习惯。

案例5:

一年级三班学生胡文,他以前的作业书写潦草,很多字都无法辨认,老师根本没法进行批改。

多次找他谈话交流,但收效不大。

后来,经过教师多次家访,与家长一起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其作业书写。

通过教师、家长、孩子三方多次沟通,学生为老师的行为所感动,表示愿意配合老师改正缺点,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后,该生的字变得工整了,各项作业的书写都有明显的进步,他对学习也更有信心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多数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保质保量。

实验前,每班学生的作业都存在着各种问题:

有的拖拉磨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的依赖心理强,不爱开动脑筋,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有的不重视口头作业,贪玩偷懒;还有的干脆不完成作业,很多孩子没有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原因不完成作业的,教师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懂得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帮助他们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对由于家长监管不到位、无辅导能力导致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教师经常与这部分家长沟通,督促他们加大对子女的监管力度,同时交给他们管理孩子作业的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在试验结束后,多数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有了很多的转变。

3、学生逐步养成了纠错的良好习惯。

实验前,学生只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多数学生不愿纠错,更谈不上主动纠错。

导致一些知识点屡次出错,久而久之,不纠错的恶习就养成了。

实验过程中,教师对每天已批改完的作业注重分类指导:

课堂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题后注明“改”字,并纠错;练习册上的错误就改在错题旁边,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注明“改”字;试卷上的错题除在试卷上纠错外,还让学生改正在纠错本上;对那些书写不认真及错误较多的学生,要求学生先改错,再认真地写一遍,而且必须是当天完成。

实验后,学生的纠错意识增强了,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能及时纠正,纠错时对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