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说课稿.docx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类与整理》说课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新密市市直第三小学张慧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向大家交流的课题是《分类与整理》,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学习目标的叙写、评价方案设计和教学流程的预设三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的叙写
【课程标准】
《分类与整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统计”这部分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目标是: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教材分析】
1、《标准2011》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
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基础。
2、例1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么分呢”引入,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去进行探索,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依据教材,我把本节课学习重点确定为:
学生能够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因为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千差万别。
依据学情,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
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依据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按照目标细化的四要素,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细化为: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第二部分:
评价设计
基于“学习目标导引教学,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评价设计促进教学”的基本理念,针对各个学习目标我将采取如下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任务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接下来,我将针对3个目标的内容说说我是如何进行评价设计的。
目标1: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针对目标1,主要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方式,通过以下3个问题来进行评价。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摆一摆
(2)同桌两人交流自己分类计数的结果。
(3)完成练习七第1题。
目标2: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针对目标2,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
从以下3个问题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1)全班交流展示自己收集的数据。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和观察情况,检测学生是否能叙述清晰,表述正确。
是否会独立正确地完成习题
目标3:
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针对目标3,采用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和评价样题进行评价。
(1)课件展示分类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练习七第2、3题。
评价样题设计:
练习七第1、2、3题。
(第1题检测学生对目标1的达成度,第2、3题检测学生对目标2、3的达成度。
)
第三部分:
教学流程的预设
一、创境激趣
1、课件出示:
整理前和整理后的书架
2、问题:
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可以在孩子们心里为分类和整理作下铺垫,整理后的书架更容易找到我们需要的书籍。
)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1、借助情境进行分类出示例1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
(2)同桌两人交流自己分类的结果。
(设计意图:
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
即目标1。
)
2、选定标准分类计数按形状进行分类
3、动手操作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探究,并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实现目标2,同时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教学活动经验。
)
4、课件呈现学生的3种分类计数方法。
(设计意图:
一是让学生明白在单一标准下有不同的呈现结果,①先分类再计数;②边分类边计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③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
二是体现目标3中的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5、认识象形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回答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设计意图:
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体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
6、研讨其他标准按颜色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
加强对比交流,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和单一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即目标3。
同时起到“做一做”的巩固作用。
)
三、反馈矫正:
练习七第2题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既可让学生独立按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组卡片进行分类,又可继续熟悉用象形统计图呈现计数结果的方式,同时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即检验目标2、3的达成度。
)
四、总结激励: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把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整合、梳理,突出了重点、难点部分。
再次体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及方法。
)
五、当堂检测:
练习七第1、3题
(设计意图:
习题1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并进行简单的计数。
习题3是按单一标准分类的,但题目中的叶子杂乱无章地摆放,分类计数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
做题的同时,既检测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考察了学生的做题技巧。
)
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为了突出学习重点、难点我设计板书如下: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以上是我对《分类与整理》一课关于目标叙写、教学评价及教学流程预设的一己之见,有不当之处,望各位提出宝贵建议。
谢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淮滨县王店一小王璐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例题1,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课件、一些铅笔、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
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礼物
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看看一共有多少件礼物?
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师:
那老师有一个疑问,同样都是为了解决一共有几个礼物的问题?
为什么方法都不一样啊?
其实不管是按大小来分,还是颜色来分,你们都是把这些礼物进行分类?
(板书:
分类)
二、教学互动。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
你知道3月8日是什么节日?
一年级的小朋友决定为我们亲爱的女老师举行一场联欢会。
看他们准备了什么来布置教室。
师:
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气球呢?
(颜色和形状)
引出问题:
是啊!
这些各式各样的气球可真漂亮啊!
可老师想知道每种气球都有几个?
该怎么办呢?
(分类)可以怎么分类呢?
生答略(按形状,按颜色)
师:
真了不起!
你们有这么多分类的方法。
(在黑板上板书:
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整理、分析数据
师:
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
接下来你们要完成三件事,请看这是老师对你们的要求。
(读要求)
师:
听清楚了吗,那气球呢?
现在陈老师就来变个魔术,闭上眼睛,一、二、三,它们已经在你的抽屉里的1号信封里,快动手分一分吧!
(多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
① 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
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整理的特别好,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都是怎么做的。
生:
我先把圆形的放在一起,它有5个……
师:
他是按形状把气球分成3堆,你数了吗?
这样摆成一堆一堆的,好数吗?
(贴出作品)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
还有一位同学的方法和他的不太一样,请你上来给我们摆一摆,(直接在黑板上摆)老师特别想问你一个问题:
刚才的同学它是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列的呢?
生:
整齐、清楚
生:
这种方法(第一种)它们容易叠在一起,数的时候不是特别方便,而排成一列一列的清楚的多?
师:
说的可真好!
那你数出每种形状的有几个了吗?
快给大家数数吧!
师:
为了让这个图更清晰一些,我还想给它再加上一些东西。
你真棒!
可以用图来表示你整理的结果。
(这里要板书:
图)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
还有一些同学的记录方法很有创意,比如这位同学的作品。
大伙能看明白吗?
请你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师:
你能告诉大家你3表示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
师:
同样老师给他画上几条线。
(在投影仪上画)
师:
现在看它特别像什么?
这样的记录真清楚。
(这里要板书:
表)
看下面的数字就知道,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请认真看图,告诉我你能一眼看出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最少吗?
你是怎么看的?
(突出看图时,哪一类最长就最多,最短就最少,重点放在一一对应上。
看表时,直接看数据)
师:
看老师这儿,移动葫芦形的气球,现在呢你还觉得是葫芦形的最少吗?
我分明看到他们两列是一样长的啊!
这是为什么啊?
所以我们在摆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个一个对齐,这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清楚最长的就是最多,最短的就是最少。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展示一两个其他的作品)
师:
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什么方法?
为什么?
虽然大家的方法可能不相同,但从结果看,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是按形状来分,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
糟了,老师这还有一个气球(蓝色的葫芦形的气球)刚才忘了分,你们快帮我出出主意该摆在哪?
生:
放葫芦形的那列。
师:
不对啊,它是蓝色的啊,也能放这列吗?
(因为是按形状来分的,所以只要是这个形状的就应该放在这)
这边放好了,这个表又该怎样改变?
师:
那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
又该怎么摆?
生:
答
师:
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心形的增加一个,种类并没有增加,所以在心形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
4、探究其他的分类方法。
师:
刚才我们是按形状来分,你们完成得很棒.现在我们试着按颜色来分,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
请从2号信封里拿出小气球和原来的放在一起,按颜色分一分,再数一数,这回不用记录!
生动手实践
请一生上台展示
小结:
同样是这几个气球,不仅可以按形状来分,还可以按颜色分,也就是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
你们还把他们整理成图或者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
三、巩固练习
师:
你们太了不起了!
现在老师数一、二、三,把你们桌上的气球全收在一起,压在课本下面。
我决定带你们去参加智慧乐园的闯关游戏。
第一关:
分一分、涂一涂
完成课本练习七的第一题
第二关:
给水果排排队
完成练习七第二题(先按种类来分一分,再按形状分)展台展示
第三关:
分铅笔
师:
你们胜利闯过了智慧乐园的层层考验。
你们的智慧让老师感到很自豪。
四、课堂小结
1、师:
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
学会了什么?
2、师: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分类的现象,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汇报
师:
看来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真大!
(课件出示垃圾分类)
师:
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垃圾分类的图片一起来看看
师:
爱护环境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
小小的垃圾分类,一定会让我们的校园更整洁、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3、看书。
现在请打开课本P27,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题
放学后,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把自己的书桌上的物品也分类整理一下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着手,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数学的快乐,在快乐中去学数学。
《分类与整理》是新教材的一节融合《分类》与《统计》的一节新课。
本章内容分为两节课,第一课时《象形统计图》,第二节是《简单统计表》。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逛超市开始,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问: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然后请学生摆一摆(提示:
可以画一画、写一写),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紧接着向学生提问:
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好?
然后加深难度问:
怎样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少?
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解决的方法,从而介绍象形统计图这个概念,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摆,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无结构到有结构,学生们就更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
紧接着,我让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分类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这样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分完后,就请两位学生上台合作摆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将他们所摆出的结果进行说明。
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马上对于所摆出的结果进行反馈,谁最多,谁最少?
然后让学生提问。
通过这样的过程,又将用数学纳入到了分类与整理中,让学生学会从分类与整理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用生活中的现成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分类整理的好处的基础上,提出对孩子今后的要求。
让学生真正的将数学纳入到了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去探究生活中数学的美,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可惜本节课学生讨论画法时用的时间偏长一些,导致了我处理的练习量偏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