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阳谷县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6003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6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阳谷县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阳谷县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阳谷县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阳谷县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阳谷县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阳谷县项目实施方案.docx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阳谷县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阳谷县项目实施方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阳谷县项目实施方案.docx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阳谷县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名称: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山东省阳谷县项目实施方案

二、建设单位:

第一节阳谷县确定项目区的思路

根据《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我县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全县粮食的稳产高产,保障粮食供给,加快建立我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参照《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县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安排意见和《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县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的要求,阳谷县人民政府特制定2009-2012年为期4年的第一期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节项目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一、项目区地理位置

1、阳谷县位于东经115°39′--116°06′,北纬35°55′—36°19′之间。

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北,山东省聊城地区南端。

北接聊城市,西邻莘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接壤,东邻东阿县。

县境西起西湖乡西界之金钱线河,东止于阿城东境之黄河,东西长39.8公里;北起郭店屯乡北界之徒骇河,南至寿张镇南境之金堤外,南北宽32公里,总面积1048.5平方公里。

县委县政府驻阳谷镇,北偏东至聊城市驻地45公里,东北至省会济南市150公里。

阳谷县总面积1065平方千米。

辖区:

博济桥办事处、侨润办事处、狮子楼办事处、寿张镇、张秋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阎楼镇、石佛镇、定水镇、李台镇、十五里园镇、高庙王乡、金斗营乡、大布乡、郭店屯乡、西湖乡。

2、阳谷县地图

二、项目区范围

为落实国务院《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文件要求,我县为进一步提升我县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全县粮食的稳产高产,保障粮食供给,加快建立我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确定项目区位于十五里元镇、寿张镇、高庙王乡、李台镇、金斗营乡、西湖乡、大布乡、阿城镇、闫楼镇、石佛镇等十个乡镇。

其中高产稳产粮田建设工程主要安排在十五里元镇、寿张镇、高庙王乡、李台镇、金斗营乡五个乡镇,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安排在西湖乡、大布乡、阿城镇、闫楼镇四乡镇。

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工程集中在石佛镇实施。

第三节建设规模

根据国务院《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文件要求,阳谷县共安排94500亩。

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投资约7625万元,按每亩(2010年)900元测算,共安排84722亩。

第四节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为:

1、高产稳产粮田建设工程;2、中低产田改造工程;3、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工程。

第五节投资及效益等情况

高产稳产粮田建设工程投资约4725万元,按每亩500元测算,共安排94500亩。

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投资约7625万元,按每亩(2010年)900元测算,共安排84722亩。

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工程投资约333万元,按每亩1400元测算,共安排2379亩。

项共计安排181601亩。

(缺少效益)

第一节阳谷县基本概况

第一节阳谷县自然条件

阳谷县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北岸,东邻聊城市东阿县,西连莘县,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62.8-64.8,年干燥度为1.7-1.9。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步,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春旱多风,夏热多雨,晚秋多旱,冬季干寒”为四季气候的基本特征。

年日照平均时数为2463.0-2740.8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6-62%。

全县年平均气温12.8—13.4℃,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为-2.2—-3.3℃,7月最高为26.5—26.8℃,年均最低气温7.6-8.4℃,年均最高气温19.1—19.4℃;全年降水量为56.7—637.7毫米,年际间降水量差异较大,年降水量最多1004.7毫米,最少273.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56-68%,以8月份最大,为81-82%,5月份最小,为55-59%;阳谷县多南风和偏北风,出现频率为15-20%,风速年均为3.2-3.7米/秒,春季最大为4.1-4.6米/秒。

第二节阳谷县耕地、水资源条件

1、耕地条件

阳谷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34.5-35米之间,地下水与土壤理化关系较好,土壤多为壤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2%,碱解氮76ppm,速效磷含量80ppm,速效钾含量78ppm,部分地块微量元素缺乏。

全县耕地面积101万亩,中低产田71面积万亩,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阳谷县的东部、西部和南部。

2、水资源条件

阳谷县域以横亘于南端的金堤为界,分属于两个水系及流域。

金堤以南为金堤河水系,黄河流域。

金堤以北为徒骇河水系,海河流域。

有黄河、金堤河、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新金线河、徒骇河7条河流。

黄河流经县东南部,境内长度3.3公里,水量较大,为全县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金堤河流经县南部,境内长度37.5公里,为季节性排水河道。

因下游排水不畅,雨季时上游客水压力较大,故常于夏秋之间形成洪涝灾害,对两岸农田威胁较大;徒骇河流经县北部,夏秋季水量较大,可灌溉部分农田;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均为发源于本地,北流注入徒骇河的季节性排水河新金线河发源于莘县樱桃园,沿阳谷、莘县边界北流注入徒骇河。

全县河网密度为0.17公里/平方公里,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全县有效灌溉面积88.6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水质污染较轻,主要污染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阳谷县建设了一个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各污染企业也有自己的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染治理较好。

第三节阳谷县社会经济条件

一、阳谷县人口情况

阳谷县现有总人口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02万人。

男女性别比101:

100。

人口出生率8.99‰,死亡率4.75‰,人口自然增长率4.24‰。

有少数民族27个,3080人。

二、阳谷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7.35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8.85:

57.60:

23.55;境内单位和个人共完成税收14.9亿元,实现了由补贴县向税收贡献县的历史性转变,向国家做贡献5.9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73亿元,增长20%;地方可用财力达到9.8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31亿元和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58元,分别增长10.06%和8.76%。

阳谷县产业以农业为主、工业和第三产业为辅。

产业有:

凤祥集团,祥光铜业,日辉电缆,景阳岗酒业(均为中国名牌)。

阳谷农业资源丰富,是山东省主要产粮区之一,先后被国家和省确定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县、食品加工百强县和山东省畜牧强县、放心畜产品基地县。

现已形成肉鸡、蔬菜、林果、牧草等四大主导产业,其中肉鸡深加工能力处全国第二位。

先后有13种农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2009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6.23亿元,增长3.2%。

农业增加值14.61亿元,增长-0.01%。

粮食总产35.89万吨,比上年增长—13.02%;棉花总产0.39万吨,增长8.33%;油料总产3.07万吨,增长—30.70%;水果总产3.46万吨,增长-9.66%;蔬菜总产122.05万吨,增长12.29%。

肉类总产9.74万吨,禽蛋总产4.72万吨,奶类总产0.24万吨。

水产品总产0.51万吨,增长2%。

全年造林28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9.6%。

全市农机总动力118.04万千瓦,增长0.1%。

第四节阳谷县基础设施状况

一、阳谷县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情况

阳谷县现有耕地面积102.2万亩。

阳谷县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径流水和过境客水三个部分。

地下水总贮量为27.24亿m3,其中淡水23.90亿m3,咸水3.34亿m3。

过境客水主要源于黄河、金堤河、新金线河和徒骇河四条河流,径流总量为373.4亿m3。

年平均客水可供量为3.16亿m3,可用量2.05亿m3。

全县可供水资源总量为5.11亿m3,可利用量3.985亿m3。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状况及建设完成的水利骨干工程有:

1、陶城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五四渠衬砌5公里,新建桥涵闸8座,改造扬水站配电站1座,完成土石方16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300万元;完成了五四渠毛坊至孟洼段衬砌,全长6公里,完成土方5.1万立方米,砌石1.3万立方米,混凝土0.34万立方米,投资1100万元;完成了北干渠骆驼巷至东环段衬砌,全长6.4公里,完成土方4.8万立方米,砌石0.39万立方米,混凝土0.42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330万元。

2、七级大杨干渠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渠道衬砌2.3公里,新建维修建筑物12座,土石方6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59万元。

3、陶城铺灌区沉沙池年度清淤工程。

今冬共安排输沙渠及一、二、三级沉沙池清淤土方160万立方米,需完成投资900万元。

工程全长12公里,共组织泥浆泵等施工机械190余台套,挖掘机4台、施工人员900余人。

整个工程12月上旬全面完成。

二、阳谷县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田间工程

在抓好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我县还实施了一大批能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田间工程项目,包括:

1、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今年共建设标准粮田两处,其中定水镇标准粮田建设面积1.5万亩,新建维修桥涵42座,打井60眼,建防渗毛渠9.1千米,修路68千米。

七级镇标准粮田建设面积1.9万亩,疏挖沟渠70千米,新打机井80眼,新修防渗毛渠20千米,新建维修生产路80千米。

2、阳谷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粮食产业项目,实施深耕秸秆还田面积2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4000吨,建立万亩高产示范区4处,推广面积30万亩。

3、阳谷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实施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达4万亩,深耕和播后镇压面积达2万亩,推广配方施肥1600吨,推广有机肥6000吨,建立万亩核心示范区4处,圆满完成了阶段性实施任务目标。

4、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取农化土样1200个,安排试验示范20余处,建立了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开发推广面积达70万亩次。

以上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县的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节项目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粮食生产优势

阳谷县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选择在十五里元镇、寿张镇、高庙王乡、李台镇、金斗营乡、西湖乡、大布乡、阿城镇、闫楼镇、石佛镇等十个乡镇开发实施,历年来由于农业开发的进行和其他农业项目的配合实施,项目区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粮食生产体系,优势明显,具体有:

1、项目实施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配方肥以及完善项目区田间小型水利设施和灌溉末级渠系建设,达到了粮食高产条件的要求,使机械化水平和耕地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0.1-0.2%。

2、项目区产销衔接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项目区订单粮食面积达到40%以上,优质专用小麦商品率达到50%以上。

3、通过科技入户、示范户带动工程,项目区农民自觉运用各项农业集成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能力有了全面的提升。

4、项目区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堆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减少了小麦种子、农药、化肥用量,减轻了农用物资对农田和周边环境的污染,节约生产成本,为全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示范。

第二节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

随着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深入,现有的农业基础条件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存在农田基础措施不配套、中低产田亟需进一步改造、农民科技素质相对仍然较低等阻碍粮食生产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极大地制约着粮食生产的开展。

因此全面的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提升势在必行,阳谷县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改善我县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为我县粮食稳产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根据国务院《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县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要求,阳谷县项目区中的十五里元镇、寿张镇、高庙王乡、李台镇、金斗营乡等五乡镇是阳谷县重要的粮食高产稳产乡镇,粮食种植面积要占全乡镇耕地面积的90%以上,且单产总产要接近或超过全县平均单产水平。

西湖乡、大布乡、阿城镇、闫楼镇四乡镇为中低产田,亟需进行改造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经过改造可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石佛镇西部地块地势不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土地的平整和复垦成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瓶颈性因素,进行平整土地和复垦是在必行,项目实施后将极大改善当地的粮食生产条件,增产潜力巨大。

同时项目区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健全,各乡镇农技站有3-5名技术人员,各村有1-2名农民技术员。

项目区领导重视,基础工作好,农民科技意识强。

条件优越,粮食生产基础条件较好,加大农业投入能够大幅度提升当地的粮食生产条件,为保稳产、求增产、促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章项目实施方案的总体设想

 

第一节指导思想

按照“突出优势,重点突破,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的思路,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粮食产业以稳定粮食为平台,以科技为支撑,深入推动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和复垦、强化物质装备,推广应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健全完善公共与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影响全县粮食生产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区域布局,连片建设

各项目县根据分配的新增产能任务和投资规模,将新增产能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乡镇,并打破乡镇行政区域界线,按照集中连片、成片区规模化开发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区,优先安排水土资源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区域,尽快建成一批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根据项目区基础设施等工程现状,在与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新建工程类型、建设内容,做到片区内各类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互为补充、互不重复、查漏补缺。

各渠道建设资金要向确定的项目区集中投入,同步实施各类工程,确保区域内各项增产措施综合配套,建设一片,见效一片,避免建设任务和投资分散,杜绝重复建设。

3、先急后缓、分步实施。

根据各类工程建设要求,按照轻重缓急,排出建设项目先后顺序,合理安排建设进度,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方面建设,加快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第三节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项目建设共计投资13864万元,总计安排耕地181601亩,其中:

1、高产稳产粮田建设工程投资4725万元,共安排94500亩

2、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投资7625万元,共安排84722亩。

3、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工程投资333万元,共安排2379亩。

二、分阶段目标

1、高产稳产粮田建设工程9.45万亩

2009年度完成金斗营乡、李台镇22000亩高产稳产粮田建设。

2010年度完成十五里元镇32000亩高产稳产粮田建设。

2011年度完成寿张镇20500亩高产稳产粮田建设。

2012年度完成高庙王乡20000亩高产稳产粮田建设。

2、中低产田改造工程8.4722万亩

2009年度完成阎楼镇、阿城镇两乡镇3.1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

2011年度完成大布乡1.8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

2012年度完成西湖乡3.4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

3、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工程

2011年度完成石佛镇2379亩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

第四节技术路线

一、高产稳产粮田建设工程

建设高产稳产粮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植保工程建设,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统一机电配套,建设排灌渠系,输变电线路配套,修建机耕路、砂石路,建立道路林网,科学技术培训。

三、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工程

平整土地,开挖排水沟,修建石拱桥,打机井建井房,建设田间道和生产路。

第五章主要建设内容

第一节阳谷项目区介绍

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实施方案为阳谷县项目区,涉及到10个乡镇,150个行政村,人口138228人,耕地176879亩,建设地点分别在:

十五里元镇、寿张镇、高庙王乡、李台镇、金斗营乡、西湖乡、大布乡、阿城镇、阎楼镇和石佛镇。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高产稳产粮田及农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2、中低产田改造工程;3、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工程。

项目区内常年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区内沟井渠路相配套,粮食产量水平高,土壤质地优良,水浇条件基本完善,交通便利,便于辐射带动。

但是部分地块存在沟井渠路不配套,沟渠淤塞,道路老化,机井、井房缺少,节水灌溉设施缺乏等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不利因素。

阎楼、阿城、大布、西湖四个乡镇有中产田6万亩,低产田2万亩,亟需进行农田改造。

石佛镇青杨李等四村地势低洼,造成区域排水困难,灌水设施不完善,以至于春旱秋涝,需要进行土地整理。

阳谷县域以横亘于南端的金堤为界,分属于两个水系及流域。

金堤以南为金堤河水系,黄河流域。

金堤以北为徒骇河水系,海河流域。

有黄河、金堤河、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新金线河、徒骇河7条河流。

黄河流经县东南部,境内长度3.3公里,水量较大,为全县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金堤河流经县南部,境内长度37.5公里,为季节性排水河道。

因下游排水不畅,雨季时上游客水压力较大,故常于夏秋之间形成洪涝灾害,对两岸农田威胁较大;徒骇河流经县北部,夏秋季水量较大,可灌溉部分农田;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均为发源于本地,北流注入徒骇河的季节性排水河新金线河发源于莘县樱桃园,沿阳谷、莘县边界北流注入徒骇河。

全县河网密度为0.17公里/平方公里,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全县有效灌溉面积88.6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水质污染较轻,主要污染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阳谷县建设了一个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各污染企业也有自己的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染治理较好。

项目区的主管部门为阳谷县人民政府。

一、阳谷县十五里元镇

阳谷县十五里元镇位于阳谷县东南部,地处山东、河南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两省的重要通道。

辖区面积55.7平方公里,4.5万人,耕地4.8万亩。

本项目涉及到该乡镇的村庄有:

东汪村、党店村等80%的村庄。

该境内地势平坦,地层结构稳定,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日照2546小时,无霜期210天左右,适合种植及养殖国内大多数的农畜新品种。

镇现有冬暖式大棚2000个,大中小拱棚近万亩,植藕1800亩,养鱼1500亩,项目区内水资源情况同阳谷县水资源情况。

该乡镇目前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块存在沟井渠路不配套,沟渠淤塞,道路老化,机井、井房缺少,节水灌溉设施缺乏等现有的农业基础条件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存在农田基础措施不配套、中低产田亟需进一步改造、农民科技素质相对仍然较低等阻碍粮食生产的发展。

高产稳产粮田及农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高产稳产粮田建设。

十五里元镇疏挖斗级沟渠60.6km、农级沟渠14.4km,新打机井160眼,并配备独立泵160个,建设地上防渗毛渠17.65km,地下管道6.3km,建设田间生产路80km,平整土地1000亩,维修加固桥涵32座,新建桥涵82座,铺设地下电缆28千米,植树30000株。

二、阳谷县寿张镇

阳谷县寿张镇位于阳谷县城南部,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是山东省通往中原腹地的重要通道之一。

现辖67个行政村,7.1万人,5.6万亩耕地。

寿张镇现有机井155眼,沟渠18600米,生产路38700米,生产桥101座。

为了满足粮食生产发展要求需新打机井182眼,清挖沟渠11600米,整修、新建生产路38700米,新建桥90座,项目区内水资源情况同阳谷县水资源情况。

该项目区的主管部门为阳谷县人民政府。

该乡镇目前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块存在沟井渠路不配套,沟渠淤塞,道路老化,机井、井房缺少,节水灌溉设施缺乏等,现有的农业基础条件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存在农田基础措施不配套、中低产田亟需进一步改造、农民科技素质相对仍然较低等阻碍粮食生产的发展。

三、阳谷县高庙王乡

阳谷县高庙王乡位于阳谷县城西南九公里处,辖区总面积6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万亩,58个行政村,37000人。

乡属黄河冲积平原,是传统的农业大乡,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朝天椒、白皮大蒜等。

高庙王乡镇现有机井136眼,沟渠20000米,生产路50000米,生产桥102座。

为了满足粮食生产发展要求需新打机井180眼,清挖沟渠5000米,整修、新建生产路10000米,新建桥20座,项目区内水资源情况同阳谷县水资源情况。

该项目区的主管部门为阳谷县人民政府。

该乡镇目前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块存在沟井渠路不配套,沟渠淤塞,道路老化,机井、井房缺少,节水灌溉设施缺乏等,现有的农业基础条件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存在农田基础措施不配套、中低产田亟需进一步改造、农民科技素质相对仍然较低等阻碍粮食生产的发展。

四、阳谷县李台镇

阳谷县李台镇位于阳谷县城西南部,鲁豫两省交界外,距县城12公里,北距济聊馆高速公路50公里,南距濮台高速公路5公里。

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历史上就是阳谷县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为县城南中心镇。

镇总面积42.1平方公里,现辖7个管理区,54个行政村,人口37816人,42650亩耕地。

李台镇现有机井78眼,沟渠8000米,生产路20000米,生产桥10座。

为了满足粮食生产发展要求需新打机井120眼,清挖沟渠10000米,整修、新建生产路40000米,新建桥26座。

五、阳谷县金斗营乡

阳谷县金斗营乡位于阳谷县最西南部,北接高庙王乡,东邻李台镇,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搭界,西与莘县古城镇接壤,全县重要的县级道路阳金路(阳谷至金斗营)在乡域及驻地斜向经过,金堤河在驻地南部东西流过,乡政府驻金斗营,北距阳谷县城18公里。

辖27个行政村,人口2.7万人,3万亩耕地。

金斗营乡现有机井76眼,沟渠26600米,生产路20000米,生产桥46座。

为了满足粮食生产发展要求需新打机井166眼,清挖沟渠11600米,整修、新建生产路38700米,新建桥16座。

六、阳谷县西湖乡

阳谷县西湖乡位于阳谷县西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约8公里。

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2.8万。

辖孙庄、俞楼、杜庄、赵王楼、蒋墩、张岱、郑庄、孔桥、任老伍、马庄、辛庄、席庄、刘庄、庄海、白庙、关庄、范庄、崔王、曹集、皂角刘、东老董庄、西老董庄、东聂、西聂、胥庄、武海、邵楼、赵庄、张楼、王庄、大门、钟海、陈段俞、门坊、齐庄、岳庄、赵佰升、孙楼、尹洼、月堤、苏玉董41个村委会。

七、阳谷县大布乡

阳谷县大布乡位于阳谷县境西北部,位于阳谷县城北5公里,辖48个行政村,33000人,总面积48.8平方公里,耕地50000亩。

大布乡地处黄河泛滥平原,属温带暖湿性气候,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属温带暖湿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该乡地处黄河泛滥平原,中部、南部地势稍高,为沙质缓岗地带,东部、西部低洼,土壤类型以潮土、褐化潮土为主土壤质地多数为壤土和中壤土,浅层淡水资源丰富,补给条件较好。

境内沟渠纵横交错,75%以上的耕地能用上黄河水,机井拥有量达到1000眼以上,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丰”的目标。

八、阳谷县阿城镇

阳谷县阿城镇位于阳谷县东部,镇驻地西偏南距县城2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2′,北纬36°11′。

南与本县张秋镇、河南省吴坝乡为邻,西连闫楼镇,北接七级镇,东与东阿县关山乡、刘集镇毗连,东南隔黄河与东平县银山镇相望。

南北长12.3公里,东西宽10.6公里,辖区面积115.4平方公里。

全镇共有103个自然村,83个行政村,总人口68121人,人口密度为590人/平方公里。

九、阳谷县闫楼镇

阳谷县闫楼镇位于阳谷县中部,距县城9公里。

镇辖53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