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7单元范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875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7单元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五年级第7单元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五年级第7单元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五年级第7单元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五年级第7单元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第7单元范文.docx

《五年级第7单元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7单元范文.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第7单元范文.docx

五年级第7单元范文

小学语文学科(第十册第七单元)集体研讨设计

单元课题

第七单元

主备人

褚震

课时划分

12课时

研讨时间

参加人员

焦华、王卫琴

具体内容(包括每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作业设计等)

2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精读两首古诗,补充略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精读,能正确朗读古诗,理解“四时”“无穷碧”“别样红”“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风”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够想象、描述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2、整体入手,在境中诵读、比较,感受两首诗的异同,咀嚼品味诗句的意蕴,体会《晓出净慈寺》中晴日西湖静态的明艳的美以及《望湖楼醉书》中暴雨西湖动态的风云变幻的美,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古诗,理解“四时”“无穷碧”“别样红”“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风”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够想象、描述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2、境中诵读、比较,感受两首诗的异同,咀嚼品味诗句的意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能用“知诗人,解诗题、明词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六月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手段:

精读,能正确朗读古诗,理解“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风”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够想象、描述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感受诗人苏轼豪迈奔放的作品风格。

2、积累苏轼描写西湖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手段:

整体入手,在境中诵读、比较,感受两首诗的异同,咀嚼品味诗句的意蕴,体会《晓出净慈寺》中晴日西湖静态的明艳的美以及《望湖楼醉书》中暴雨西湖动态的风云变幻的美,并能熟读成诵。

25.望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根据不同结构的段落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望月的乐趣。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使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过程中,以品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商讨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同时,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根据不同结构的段落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望月的乐趣。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中,以品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商讨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同时,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26、灰椋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

2.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人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人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教学手段与方法:

首先,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灰椋鸟的兴趣,为下面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其次学习生字时,让学生自己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老师抽查,并让学生介绍自己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字形的。

最后帮学生理清脉络,并尝试分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人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3.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人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

教学手段与方法:

精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抓住关键词,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通过反复品味语言文字,尤其是课文第3--5自然段作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句子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拓展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品质的可贵,激发学生对鸟类的爱护。

27.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水的珍贵。

4.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5.体会细节描写和反衬的好处,并练习仿写。

6.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朗读,感受水的珍贵。

3.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4.体会细节描写和反衬的好处,并练习仿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水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朗读,感受水的珍贵。

教学手段与方法: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学生自学生字词,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检查自学情况。

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缺水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水的珍贵。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体会细节描写和反衬的好处,并练习仿写。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2.体会细节描写和反衬的好处,并练习仿写。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要从关键字词句入手,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节约用水(可设计广告语、宣传语,升华情感,加深学生对水的节约。

习作7

教学目标:

1.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妙的遐想。

2.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关于月夜的插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1.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你们还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学生交流谈话)

2.描述,激发想象:

美好的情景总能激起人无限的遐想,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啊飞……

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感:

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飞想象:

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

教学手段与方法:

创设情境—激趣;阅读材料—自行整理;合作交流—完成初稿;多项评价—及时反馈;例文点评—修改完成。

练习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保情况,增强环保的意识。

5.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做到说得清楚明白、具体生动、引人入胜;

6.指导学生学会提出建议,条理清楚,态度诚恳,文明得体。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做到说得清楚明白、具体生动、引人入胜。

2.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3.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

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

小芳日记。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军旗、军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一、谈话交流,引出话题

二、虚拟现场,创设情境

1.谈话节目: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电视节目的现场录制吗?

说说感受。

老师没有参加过。

今天,有摄影师给我们拍摄,我们也来过把瘾,做一期谈话的电视节目,有兴趣吗?

2.介绍嘉宾:

播放“七嘴八舌话环保”的节目片头,营造做电视节目的氛围。

教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介绍嘉宾:

“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欢迎你们进入今天的谈话节目!

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坐在前面的方阵是……坐在后面的是……

教学手段与方法:

“处处留心”是要求学生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某一种花作介绍,其他同学据此找出相应的花并连线;猜谜语时也请猜中的同学说说自己猜谜语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读读背背”先让学生自由练读,借助字典或词典读准字音,对不常见的词语,可形象性的讲解,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反复诵读。

以求熟记。

“写好钢笔字”安排有两个捺的3个字,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字形,讨论如何将字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再阅读“我的发现”然后让学生描红体会总结。

“口语交际”可让学生从家中选出一张最喜欢的照片,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推荐代表在班级交流,要引导学生说清是在什么情况下照的相,说说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情,并说说照片背后隐藏的故事,要说得明白、通顺、有趣。

“写好毛笔字”在教学中可采用示范书写法,让学生根据运笔示意图比较这两个笔画的异同等方法,多作具体指导。

参与研讨人员的发言记录:

褚震:

《古诗两首》这首诗诗人是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把“黑云”比作翻墨,把“白雨”比作跳珠。

但是古诗句的语言是学生不能理解的。

怎样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悟诗意,而不借助繁琐的字词分析?

我分别在诗中加了“如”“似”等词,学生一下子悟出了诗句的含义,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课开始时,引导学生把古诗读准确,读流利,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质疑。

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翻”“跳”“乱”“忽”“水如天”去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或配乐诵读,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读出诗所表达的意境。

最后,整体感知诗歌描述的画面,带着想象吟诵这首诗。

王伟琴:

《望月》教师应分别以“江上之月、诗人之月、想象之月”三部分展开教学,由“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背颂月古诗、小外甥对月亮独特的想象即月亮像什么。

同时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

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

如第二部分“诗人之月”,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背诵的古诗,然后去反复诵读,思考诗句的内在含义,并结合整首诗让学生整体感悟,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人眼中的月亮也是不同的。

努力引导反复朗读。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作者眼中的江上月色,月光安详、静谧,又是跳跃的,还是隐隐约约的,仿佛一首优雅的月光曲。

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努力让学生融入这迷人的月光。

焦华:

《灰椋鸟》教学这课时,突破的方法主要通过读、画、悟、读的阅读方法与本文真切对话。

如;教学第4自然段,感悟归林时壮观场面,我先让学生默读划分层次按照先写、再写、最后写的顺序划成3部分。

然后再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排空而至、数百米长、巨大、浩浩荡荡’等词,反复朗读,读出壮观气势,后进行交流。

接下来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引读第3自然段,男生读第4自然段第一句,其余同学读‘大部队’。

反复朗读让学生理解体现壮观场面。

感悟归林之后热闹之情。

让学生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自己与本文真切对话。

找出自己喜欢的写鸟的句子反复朗读,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全班交流,老师相机出示句子‘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少女在翩翩起舞。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夕阳下,少女般美丽的灰椋鸟,对灰椋鸟充满喜爱之情,最后升华主题,让学生永远记住徐秀娟说的一句话‘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褚震:

《水》朗读重形式轻效果,孤立了教法与写法的结合。

本课的最后一段是全文最感人的一段,作者把那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细到每一个毛孔,每一根血管。

品读本段,不由得为作者出色的细节描写深深打动。

作者抓住一个“滑”字把一勺水从脸到胸和背再到大腿和膝盖最后到脚板的美妙体验一一传达,这份美妙激发了身体里的每一个毛孔,每一根血管。

这种感觉是越来越强烈的,因为身体实在太需要水了。

如果在朗读时能通过分层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这份对水的强烈渴望,教学目的在朗读中得到了强化,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在朗读中教师应及时质疑:

为什么“滑”这个动作会重复出现三次呢?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从而在课堂上,将教法与写法巧妙融合,让学生明白:

在写作时,我们一般是不重复用词的,但有时为了强调自己某种特别的情感时往往会进行重复用词。

而文中的作者,则是在强调这一勺水的珍贵所带给他的难以描述的舒畅感受。

写法也在潜移默化得到强化。

最终形成的集体备课简案(红字)

2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两首古诗,补充略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精读,能正确朗读古诗,理解“四时”“无穷碧”“别样红”“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风”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够想象、描述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2、整体入手,在境中诵读、比较,感受两首诗的异同,咀嚼品味诗句的意蕴,体会《晓出净慈寺》中晴日西湖静态的明艳的美以及《望湖楼醉书》中暴雨西湖动态的风云变幻的美,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意境导入,寻相同处

播放课件:

(西湖十景)看出来了?

这是哪里的风光?

这就是著名的西湖十景。

的确,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杭州的西湖,是一个梦,一个在心底萦回了千年的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驻足,留下了数不尽的诗篇,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北宋文学家苏轼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两首诗中去,诵读、品味,用心感受西湖的韵味。

(出示)

(一)请你们先自由读读这两首诗,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二)交流:

(1)谁再读这首。

(2)“遮”是个生字,齐读——

(3)诗题也很长,什么意思?

二、扣住诗眼,品味诗情

(一)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过渡:

同是写六月西湖的风光,两首诗读来,感觉却大不相同。

我们先随杨万里走进大约八百年前,六月的那个清晨,诗人步出西湖西南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蓦然间,晨曦一片中,满湖的莲叶映入眼帘,诗人不禁脱口而出——(出示《晓出净慈寺》)

(二)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过渡:

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苏轼《望湖楼醉书》中,看看暴雨时的西湖,又是怎样的景象!

(出示诗)。

1、这首诗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先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想想每行分别描绘什么景物?

(生读、解、议,师巡视)

2、交流:

这是怎样的场面——(看课件图)看着图,谁能读出这种迅猛气势!

——“黑云翻墨”

(天色骤变,像泼翻的墨汁似的,黑云一下子堆积到空中,但远处的群山却还未

不同朝代的诗人,也许他们描写的角度不同,也许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他们描绘的西湖给我们相同的感受是——美(板书),一种新鲜的独特的美。

苏东坡说:

“西湖天下景。

游者无贤愚。

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建议同学们课后再读读这几篇描写西湖的诗文,下节课交流阅读的体会。

板书:

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

云雨风水无穷碧

翻墨跳珠卷地如天别样红

 

25.《望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根据不同结构的段落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望月的乐趣。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板书:

21望月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明确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4、学生质疑,理解词义:

清辉凝望瞳仁绘声绘色云絮剪影不假思索晶莹隐隐约约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

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我们怎么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

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教师进行指导。

3、用钢笔描红。

4、写出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5、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根据不同结构的段落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望月的乐趣。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

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

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

学生思考:

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

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指导读诗,背诵。

4、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5、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6、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1)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

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后词语。

2、搜集有关山水的古诗,举办班级赛诗会。

26.灰椋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5、灰椋鸟

2、点明:

灰椋鸟,鸟的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2、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

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

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

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1.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人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