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学年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708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学年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石家庄市学年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石家庄市学年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石家庄市学年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石家庄市学年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庄市学年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B卷.docx

《石家庄市学年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学年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B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家庄市学年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B卷.docx

石家庄市学年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B卷

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在第3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2min是物质处于液态

2.某中学生骑着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骑车人相对于自行车是运动的

B.自行车加速前进时,它的惯性变大

C.自行车刹车时,闸皮车圈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D.自行车匀速转弯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3.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4.如图所示,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

D.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5.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不能揭示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A.

用吸管从瓶中吸饮料

B.

 口吹硬币跳栏杆

C.

吹气时纸片向下凹陷

D.

吹气时a管中水面上升

6.如图所示的y-x图象,它可以表示

A.做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B.同一液体,温度变化量与用同一热源加热的加热时间的关系

C.某一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产生的弹力大小和弹簧长度的关系

D.电流通过某一导体产生的电热与流经这一导体的电流的关系

7.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融化——凝固(放热)

B.雾生成——液化(放热)

C.露产生——汽化(吸热)

D.霜形成——升华(放热)

8.某一物体的温度升高了,那么

A.单个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某个分子的内能增加

C.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

D.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其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物体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物体内能越大

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物体内能越大

D.两个物体相比较,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10.下列有关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大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11.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汽油机的能量流向,对照此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废气的排放所占比例最大,减少该部分能量损失是提高热机效率的有效手段

B.冷却水能量的二次利用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C.该汽油机的热机效率为76%

D.该汽油机的能量利用率为30%

12.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表明分子间可能不存在斥力

B.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大

D.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1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

14.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15.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6.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如图所示,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液化

B.熔化

C.升华

D.汽化

二、填空题

17.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是2400r/min,该汽油机每秒做功_____次,每秒钟完成_____个冲程.太阳能清洁无污染,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太阳能属于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研发太阳能汽车已是当今发展的趋势,它将太阳能最终转化成汽车的_____.

18.花生从田中收获后要晒干,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该怎么晾晒会干的比较快,并解释。

19.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由于_____电子而带负电;油罐车的下面拖着一条铁链是因为铁是_____.

20.雾是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__形成的小水滴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填物态变化名称);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今年冬季以来,苏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PM2.5是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__(填单位名称)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对人体有害,所以雾霾天气应减少开窗通风并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就你所知,提出一条减少这种雾霾天气的可行性办法__.

21.测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

,其中有明显错误的读数是_______

,测量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

.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内能________第8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比在AB段的比热容________。

汽油机产生2.3×107J的热量需要完全燃烧________kg的汽油(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23.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负电,B不带电。

若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的瞬间,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从______

选填“A到B”或“B到A”

;若用橡胶棒连接两验电器,验电器B的金属箔片将不会张开,是因为橡胶棒是______体,它不易导电。

24.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包括打印钛合金机身骨架及高强钢起落架等.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这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金属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5.在用天然气灶烧水的过程中,燃气燃烧时会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能。

在1标准大气压下,如果要使2kg、初温为50℃的水加热到沸腾,水需要吸收__________J的内能。

[c水=4.2×103J/(kg·℃)]

26.小刚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但刻度标记不准确,小红同学为了检测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显示为4℃,将它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显示为96℃,那么用此温度计测量某一物体温度显示为34℃,则该物体的真实温度是____________

27.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判断对错)

三、实验题

28.小明同学用某种物质做熔化实验,当物体温度达到75℃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得到下面的一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75

77

79

80

80

80

80

82

84

86

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1)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

(3)在第4min内该物质处于____状态。

29.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0.如图甲所示,小明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初温和质量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给它们加热,比较它们吸热的情况。

(1)在此实验中,由于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可通过测量_____来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

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_____。

(2)经过思考,小明想到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两种方法:

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_____;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_____。

(以上两空均选填“强或弱”)在物理学中,用_____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的差别。

(3)由图乙可知,食用油的比热容与水的比热容相比较,_____的比热容大。

四、计算题

31.在冬天为了使房间里保持一定的温度,每小时需要供给4.2×106J的热量,若进入散热器的水的温度是80℃,从散热器流出的水的温度是72℃,问每小时要供给散热器多少80℃的水?

[c水=4.2×103J/(kg·℃)]

32.用煤气灶将50kg、20℃的水加热到60℃,需要燃烧热值为q=4.2×107J/kg的煤气0.8kg.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求

(1)0.8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将50kg、20℃的水加热到60℃需要的煤气的质量.

(3)煤气灶烧水的效率.

五、综合题

33.请阅读《古代对电的认识》,回答问题

古代对电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

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

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

《淮南子·坠形训》认为:

“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

“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

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

《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

“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

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

“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电荷发生转移,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__________。

(2)“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属于________,强大的放电电流通过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

“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__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样。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3)“随梳”是指(头发)随着梳子(飘起),“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二者带上_____电荷而相互吸引。

(选填“同种”或“异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实验题

1、

2、

3、

四、计算题

1、

2、

五、综合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