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解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673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解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化生活解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化生活解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化生活解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化生活解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解题1.docx

《文化生活解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解题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解题1.docx

文化生活解题1

《文化生活》主观题题型归类及解法

一、体现型:

例题1、(2009年·浙江·文综·41)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

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

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

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

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

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

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

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解读】本题以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背景,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并进一步完善这一政策,综合考查了中学政治相关必修模块的相关知识,角度新颖,紧跟社会热点,时代性强。

本问考查模块界定为《文化生活》,体现类型的题目。

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答案】“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

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例题2、某校高三

(2)班学生围绕“感知低碳经济、感悟低碳文化、参与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实地调查等获得了以下信息:

低碳文化正逐渐变成影响我们发展的一种战略。

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活动宣传低碳的重要性,让人们感悟和自觉践行低碳生活。

企业主动采用低碳战略,创造低碳品牌,将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分析上述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9分)

答案:

①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体现了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分)

②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活动宣传低碳的重要性,让人们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体现了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3分)

③企业主动采用低碳战略,创造低碳品牌,将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体现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3分)

 

二、意义、原因型:

例题1、(2009年·山东·文综·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

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解读】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

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例题2.(2007年·宁夏·文综·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

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

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解读】此题以宁夏自治区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从而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例为考查背景,考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对人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上述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文化的特性即相对独立性人手谈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特别是要联系材料中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例题3.(2008年·宁夏·文综·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

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解读】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是我国目前许多地方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题运用我国对圆明园保护和重建工作的争论,巧妙设置问题,符合能力立意的要求。

(1)问,从内容上看,此题以圆明园的保护和重建争论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承等知识;从形式上看,此题将几个方案一一列出,由考生选择自己认同的方案进行说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对能力的考查。

材料中的几种方案都有一定的道理,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必须围绕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文化传承两个方面论述其理由。

文化对人的影响按照教材中的知识回答即可。

保护重建方案还必须有利于文化传承,这一点必须结合教材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知识回答。

【答案】

(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注:

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

例题4.“百德孝为先”,孝敬老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前,不少学校把”孝心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对青年学生进行孝心教育有何意义?

(6分)

答案:

①有利于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帮助他们塑造美好的人生;(2分)②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分)③有利于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分)

例题5、厦门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进“教育之城”建设,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增强了我市教育综合实力,促进了厦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相继出台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破解就学难等相关政策;厦门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双高普九”,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教育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根据信息,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重视教育的必要性。

(6分)

答案:

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③发展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三、措施类

例题1、(2011年厦门市期末质检卷)2006—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年份

总量

比上年增长

占GDP比重

2006

5129亿元

21.5%

2.45%

2007

6412亿元

25.2%

2.6%

2008

7600亿元

18.5%

2.75%

2009

8400亿元

10%

2.5%

注:

美、日、英、意、法、韩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0%左右。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1)请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

(2分)

答案:

从2006-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总量逐年增加,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但08、09年增速有所放缓;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较低、差距较大。

2分)

(2)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有人认为“只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才能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5分)

【解读】此题是以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作为背景,通过评析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辩证的分析,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考查的知识内容为如何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措施)。

【答案】上述观点看到推进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对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作用(1分).但要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必须:

①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断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产业,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②发展文化产业要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③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④加快培养各类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⑤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⑥振兴我国文化产业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

(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措施只要写出两点,既可得4分,每点2分)

【拓展】本题也可作为“如何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

”问题掌握.

 

四、认识、分析、评价、看法类

(一)、主要设问方式:

设问有“如何认识xxx”、“如何看待xxx”、“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对xxxx进行分析说明”(没有明确分析说明什么)、“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

1、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角度(注意具体知识范围)

高考政治主观题当中,有这样一类题目:

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就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谈自己的看法、认识等。

这类试题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设问的指向范围大,没有告诉我们明确的答题方向和范围,不少同学对这类题目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

针对这类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应运用层次分析法——联系材料,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影响、作用、意义等)、怎么办(对策、措施等)四个不同的层次展开分析,层层挖掘,最终把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谈清楚、谈深刻。

例题1: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

灾情发生后,人民子弟兵来了,用没日没夜的救援撑起生命的希望;志愿者来了,用充满爱心的双手传递对生命的关爱;街头市民来了,捐钱、捐物、献血……人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公民的涵义。

当那位在废墟中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小女孩被救出来的时候,她的从容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更使人们坚定了重建家园的信念。

越是巨大的挑战我们越要坚强!

加油,中国,挺起不屈的脊梁!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挺起不屈的脊梁”的认识。

思路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把问题分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四个层次的小问题来逐一进行分析。

就本题而言,第一个问题是“是什么”,即“挺起不屈的脊梁”是指什么——弘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挺起不屈的脊梁”,即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第三个问题是“怎么办”,即如何来弘扬民族精神——要坚持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心骨”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成果;弘扬时代精神。

这样分析之后,本题的答案也就不难组织了。

参考答案:

①“挺起不屈的脊梁”是指要弘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我们要坚持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心骨”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成果;弘扬时代精神。

例2、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直接体现。

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征税,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问:

试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本题出题角度从有利方面出题,答题步骤为:

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

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的结果“怎么样”?

即答有什么意义、作用。

①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

②其原因有三:

A、我国国民收入稳定增长是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

B、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征税,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C、我国广大公民依法纳税、自觉纳税意识的增强,是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

③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使财政收入得到了切实保证,为国家职能行使奠定了物质基础。

(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结果“怎么样”?

即答有什么意义。

例3、2010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

当前在收入分配领域内出现了一种偏向,表现在: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同行业收入差距,不同地区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有些问题已经到了危险警戒线。

试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本题题干从不利方面出题,答题步骤为:

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

实质是什么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

④“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

应该怎么做?

①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地区、行业存在不可忽略的收入差距问题。

(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

②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参与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

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

③这种差距的出现将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出现这种经济现象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

④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缩小差距的根本措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就业和在就业工作;通过税收政策、分配政策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

例4、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

“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

本题题干从不全面方面出题,答题步骤为:

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

③、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有什么作用④解决此问题还有那些途径,或者需要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①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政府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承诺,是加强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的有力措施,②取消农业税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充分体现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除了取消农业税外,还应该降低、甚至取消农民负担的各种费用。

此外,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不仅仅只是税费改革问题,还必须采取其他各种有力的措施。

(注:

如考生提出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其他措施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帮助农民工进城等,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

例5、某市一些企业超标排放工业污水,居民乱扔乱倒生活垃圾,煤矿烟尘和汽车尾气造成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群众呼声强烈。

该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指示法院对造成重大污染的企业法人代表绳之以法;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评价该市政府的行为。

本题是分析或认识材料中的现象、行为、措施。

而且有多个现象、行为或措施。

答题步骤为①分别找出材料中的每一项现象、行为、措施。

②分别阐明每项正确的现象、行为、措施符合了什么原理、每项错误的现象、行为、措施违背了什么原理,应该怎么做。

答题模式为:

题中的现象、行为、措施符合或违背了什么原理,要求。

参考答案:

⑴该市政府采取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是在行使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表明政府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和利益,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⑵该市政府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

⑶该市政府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是在履行文化职能,即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⑷该市政府指示法院对造成重大污染的企业法人代表绳之以法,违背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政府应该严格依法行政。

2、哲学常识角度

哲学常识题虽不同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题,哲学类题答题一般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三步法,哲学中的“谈认识”题大致相同,即:

①材料体现“是什么”哲学道理?

②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

③“怎么样”进行材料分析?

例6、2009年8月1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把握好“分类指导”这一原则。

更好地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

要因地制宜,因政施策,该抑制的坚决抑制,该支持的切实支持好。

在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更加重视缓解微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问:

试用有关哲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①上述要求表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材料体现“是什么”哲学道理?

②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因此我们做工作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而且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

③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分类指导”这一原则,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方面的工作,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不同的指导。

该抑制的坚决抑制,该支持的切实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协调健康地发展。

(“怎么样”进行材料分析?

注意:

评价类的试题在回答中,首先要做出判断或先分析后下结论。

 

《文化生活》主观题解题技法

★一、材料分析法

提供一定的材料作为背景,在具体的背景下设置问题,这是文化生活试题命制的一种常用策略。

试题给出的背景材料中,往往蕴含着回答试题所需要的丰富信息。

此类试题,分析材料是正确快速解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我们在答题过程中有必要对材料高度重视,进行仔细阅读、甚至逐句分析,充分提取出材料中每一个有效信息点,再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归纳、提炼,便不难组织起完整的答案了。

例题:

浙江省某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出了“四室一场一园”(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和村落小公园)为内容的“村落文化宫”建设目标和标准,并且每年从市财政中拨出专项基金加以扶持。

经过多年的努力,“村落文化宫”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带来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改变了农民的落后观念,而且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社会风气、公共卫生和人际关系。

该市“村落文化宫”建设以及所产生的变化蕴涵《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思路解析:

此题要求从村落文化宫的“建设”和所产生的“变化”两个方面分析。

从“建设”的角度看,材料表明其主要内容是“四室一场一园”(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和村落小公园)。

那么为什么要建设这些东西呢?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得出,因为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需要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从“变化”的角度看,材料表明主要发生了三大变化:

一是农民的观念转变,二是农村文化的繁荣、社会风气和公共卫生的改善,三是人际关系的改善。

第一点变化体现了文化能够塑造人生;第二点变化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三点变化则体现了文化能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此题的答案就不难组织了。

参考答案:

文化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法点拨:

材料分析法的运用,关键有两步:

首先是材料分析,做到全面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不遗漏;再次是学科解读,通过学科解读把材料信息转换成学科道理、学科观点、学科方法等。

通过材料分析,要实现材料与知识的有机结合,避免只简单“复制”材料,或单纯“照搬”书本知识的现象。

★二、设问解剖法

解题的第一步是审题,而审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审清设问,明确题目在问什么,要求答什么。

文化生活的很多试题,在题目的设问作中就蕴藏着很多机巧,如果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对设问进行细细的剖析,充分挖掘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