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539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docx

《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docx

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

黄浦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考试

历史试卷

2014.1.8下午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第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般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下列与此相关,阐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B.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C.三大宗教均起源于非洲D.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圣经》

2.下列图片与漫画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集体执政               B.直接民主,陶片放逐

C.人民主权,抽签选举               D.公推直选,轮番而治

3.某历史学家认为:

“□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从小亚细亚的一块附庸领地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对有关地区和国家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应该指的是:

A.罗马帝国      B.蒙古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4.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分封制的破坏               B.已经进入战国时期

C.郡县制的出现          D.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5.某同学在《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这幅行政区划体系图最早应该出现在哪位君主在位时期:

 

A.周武王B.秦始皇C.汉高祖D.汉武帝

6.《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

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

A.《诗经》      B.《春秋》      C.《礼记》      D.《四书集注》

7.右图是某次展览中的一幅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垫于铜镜

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

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

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

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

A.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B.展品上的字体是草书

C.印刷术已经开始流传D.纸最早发明始于东汉

8.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因为文学作品具有史料价值,所以可以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传说远古时期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D.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专著,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9.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他这样说的依据应该是:

A.理学逐渐盛行B.商品经济繁荣C.儒学受到冲击D.中央集权加强

10.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等。

这其实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B.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C.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11.据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

“庶务丛集……

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皇帝下令: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12.观察右图,图上标有①、②、③、④四个地点。

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周公在②地辅政,“制礼作乐”

B.北魏孝文帝从③地迁都到②地

C.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分别在①地和④地

D.元朝的③地及周围地区被称为“腹里”

13.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

社会思潮。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14.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

其主张否定了:

A.宗教神学的价值B.世俗君主的作用C.罗马教皇的权威D.宗教仪式的意义

15.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

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

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

但连经济史学者也会偶尔遗漏这一点”。

这表明作者:

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从生态视角解释欧洲向美洲的殖民

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               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的航行

16.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斯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D.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17.“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

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B.卢梭和其社会契约学说

C.达尔文和其进化论学说D.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

1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下列与之对应最具代表性的是:

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

C.工场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

19.1900年世博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筹办此次世博会的法国工业部长儒尔·罗什曾感叹道: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邻居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他将面临危险。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的法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B.以法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已经形成

C.世界变小使得国与国之间都成为邻居D.法国可能对德国的迅速崛起存有戒心

20.下图是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其中在1929-1938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1第一次世界大战②世界经济危机③罗斯福新政④第二次世界大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1.有学者说,作为清政府对外交往体制的“广州体制”的内容至少包括这几个方面:

一口通商;“公行”垄断贸易;拒绝与外人平等交往;限制外人自由。

这一体制被打破始于:

A.乾隆年间       B.道光年间        C.咸丰年间        D.同治年间

22.2013年是上海开埠70周年。

下列条约与上海开埠有关的是:

1《南京条约》②《虎门条约》③《上海土地章程》④《北京条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某位人士自我评价说:

“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

”这位名人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康有为

24.“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试图改革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极大动摇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25.某历史学家认为:

“严格说来,□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的惨败是极自然的。

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清末“新政”

26.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

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有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7.中国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

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A.服饰的中西合璧B.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C.报刊杂志的创办D.交通与通讯工具的改变

28.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表述正确的是:

A.确定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纲领B.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C.确定建立独立、自由、富强新中国D.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方针政策

29.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在长沙会战中取得了长沙大捷,打死打伤日军约六万人。

英国《泰晤士报》称:

“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下列有关长沙大捷的表述正确的是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B.长沙会战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D.说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重要战场之一

3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从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共85篇,1959年共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

”,结合材料和所学,判断下列对“大跃进”认识准确的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21958年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普遍有所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以下第31-3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

“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

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

”他提倡该学说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天人感应维护君主统治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规劝统治者要施行“仁政”D.借助天意加强君权

32.上海纺织女工杨燕秀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庭的开支情况,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

这本普通百姓的“豆腐账”却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B.记录者是普通老百姓

C.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变迁D.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

33.阅读下列《欧洲移民表》,对此比较好的解释是: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年

3420万

俄国亚洲地区

1800-1939年

1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年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年

520万

A.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

34.右图为美国《时代周刊》1962年8月刊的封面,反映了柏林墙给

德国人民造成的苦难。

柏林墙有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

关于长城和柏林墙,下列说法比较贴切的是:

A.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设施,为抵御游牧民族的铁骑而建

B.柏林墙是现代德国分裂标志,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建

C.长城是中国古代国家分裂的标志,柏林墙是德意志民族的象征

D.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

35.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经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

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尼克松所说的“共同利益”主要是指:

A.结束朝鲜半岛的分裂B.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

C.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D.改善国际环境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历史上的法制文明成就。

阅读下列关键词一览表,从其中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并对这4个关键词进行简要解释。

(12分)

1

《汉穆拉比法典》

7

“人民主权”

2

雅典公民大会

8

《合众国宪法》

3

“十二铜表法”

9

美国国会

4

等级代表会议

10

日本1889年宪法

5

伏尔泰

11

《法国民法典》

6

《论法的精神》

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示例:

关键词:

雅典公民大会等级代表会议美国国会

主题:

立法机构补充关键词:

中华民国参议院

37.相权与君权。

著名学者唐德刚在其《袁氏当国》一书中提到: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传统中国古代的相权是制衡君权的法宝,比现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制还要完美。

你是否同意?

依据所学,阐述你的观点。

(12分)

38.世界经济贸易。

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4分)

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13、14世纪16世纪18世纪19世纪二战后

︱︱︱︱︱

边缘地位开始改变未达到根本改变贸易中心经济全球化

——据《白银资本》等整理

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应该是哪个地区?

请以其中一个国家为例,说明其对外贸易的途径和主要商品。

(5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4分)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5分)

39.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2006年5月25日《卫报》上撰文指出:

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

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

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

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同样值得我们铭记的是,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也许它将是我们所见证的最后一件由欧洲主宰的世界大事。

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依据所学,论证作者的观点。

(6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试分析为什么作者会将1989年视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

(6分)

40.赫德,执掌中国海关48年的英国人。

阅读赫德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25分)

一百年来,围绕赫德的评价中外各界褒贬不一:

有学者认为他是“最险恶最阴险的敌人”,教科书上曾给他下过“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定义,西方的汉学家说他是“中国坚定不渝的朋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倡导者”,“沟通中国和西方观点的桥梁”,《清史稿》上也说“赫德久总税务,兼司邮政,颇与闻交涉,号曰客卿,皆能不负所事”,是一个“食其俸禄者忠其事”的大忠臣……

1854年以优异成绩考取英国外交部赴中国人员,先后在香港、宁波、广州等地领事馆任职

注:

在此期间,赫德认真学习汉语,努力钻研及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1859年受巡抚劳崇光的邀请,辞去领事馆职务,担任广州粤海关副总税务司

注:

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后,英、法、美三国领事趁机攫取江海关(上海海关)征税行政权,清廷对此无所谓。

此后,中国各海关“邀请”洋人“帮办税务”成了惯例。

1861年北上见奕,得到赏识,任命为署理(代理)总税务司

注:

北上路途中赫德在日记中写到:

“我必须时刻牢记,海关是中国衙门,而非外国机关。

……必须围绕中国的利益开展工作,避免得罪中国……”。

奕对外人称呼他为“我们的赫德”。

1863年被总理衙门正式任命为总税务司,时年28岁

注:

随后的几年,赫德建立了一整套科学、严密、高效的管理制度。

他实现了按章征税、按律执法,改变了以往的随意性。

他还引进了“服务”和“公仆”的理念,要求各口税务司简化海关办事程序,顺畅海关和商人的交流。

他还实行全球公开招聘,高薪养廉,再加上各种监督制度,使海关成了大清国唯一没有贪污腐败的部门。

赫德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绝大部分文件都是亲自撰写,为了提高效率,都是站着办公。

1861年,海关税收为496万两,到1887年,海关税收达到2000万两,占清廷财政收入的24.35%。

关税成了清廷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源。

1865年向总理衙门递交《局外旁观论》

注:

赫德在文章中对清廷的积弱做出了一针见血的分析,并提出了效法西方以自强的建议。

总理衙门将《局外旁观论》抄录给东南沿海各督抚讨论,在晚清政坛引发震动。

可以说,《局外旁观论》成了洋务运动的号角和檄文。

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所办的众多近代洋务企业,都是海关出钱。

此外,建设航运设施、统一全国邮政、支持幼童出国留学、倡导中国派遣驻外使节、组织参加万国博览会等等都有赫德的身影。

1879年,又提交海防章程,建议增设总海防司署,由他担任总海防司,其弟赫政接任总税务司

注:

赫德的海军梦在李鸿章等人反对之下破灭,他们上书说,赫德不能又管钱又管兵,况且赫德又不熟悉军事。

1885年,清廷成立海军衙门,由亲王挂帅,封疆大吏辅佐,没赫德什么事。

1885年操纵中法谈判,6月被英国任命为驻华大使,不久辞职,11月回任总税务司

注:

赫德在给英国的一份电报中这样评价他的辞职:

“我认为这样对英国最为有利,当然对中国肯定也有利。

……外交部可以指望我的合作以进一步增进英国的利益。

1900年8月在总理衙门请求下,为停战谈判奔波

注:

被困使馆区的赫德曾经写下:

“今天的这段插曲不是没有意义的,那是一个要发生变革的世纪的序曲,是远东未来历史的主调,公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

当时,德国皇帝瓜分中国的建议,在西方引起了很大认同。

赫德则在英国杂志上连发6篇文章,综合分析三条出路:

第一条瓜分中国;第二条扶持新政府;第三条继续支持慈禧太后和光绪帝。

他认为只有第三条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好出路。

1908年4月离开中国,十几个西方国家的驻华使节、清朝官员及各界人士上千人为其送行

1911年9月在英国病逝,享年76岁

注:

20天后,武昌起义爆发,紧接着,赫德为之效力近半个世纪的大清王朝灭亡。

——摘编自《文史参考》2011年第18期同名文章

材料中提及对赫德的多种评价,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评价?

(4分)

赫德对于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建设有何作为?

(6分)

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赫德这个人?

(15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黄浦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30题,共75分)

1.C

2.B

3.D

4.A

5.C

6.D

7.A

8.B

9.A

10.B

11.C

12.D

13.B

14.C

15.B

16.C

17.D

18.A

19.D

20.B

21.B

22.A

23.C

24.C

25.C

26.D

27.D

28.A

29.D

30.B

三分题

3分

1分

1分

0分

31

A

C

D

B

32

C

A

D

B

33

D

A

C

B

34

D

A

B

C

35

B

C

D

A

二、非选择题:

(5题,共75分)

36.(12分)评分说明:

主题2分,补充关键词2分,在表中所选的3个关键词与补充的关键词必须符合主题要求才能得分。

每个关键词解释正确得2分。

《汉穆拉比法典》:

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雅典公民大会:

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

“十二铜表法”:

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等级代表会议:

13世纪下半叶,在英法出现的新的权力机构,与会者大多数为贵族与和市民。

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张君主立宪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提出了三权分立的主张,奠定了西方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

“人民主权”:

卢梭的重要思想主张,认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

《合众国宪法》:

1787年制定,确立美国的联邦体制,确立政府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

美国国会:

美国的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构成。

日本1885年宪法:

确立了日本君主立宪政体,但专制色彩浓厚。

《拿破仑法典》:

法国拿破仑当政时期颁布的法律文件,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规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学生补充关键词解释示例:

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37.有一定的开放性,答到要点即可。

(12分)

不同意:

必须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介绍现代西方三权分立制,(4分)中国古代相权与君权的关系。

(8分)参考:

两种制度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政治制度,不能简单比较。

中国古代丞相的设置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

丞相地位再尊崇,权限再大,也从属于君权之下。

秦设丞相,虽为百官之长,但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西汉武帝设内朝,由亲信参与军国大事讨论,以此抑制相权;唐设三省六部制,防止个别宰相专权,目的也是为了加强皇权;北宋设正、副相分割相权;明废宰相。

纵观相权与君权的发展演变,相权不断缩小直至消亡,虽然不排除个别朝代相权较大,但从本质上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权至高无上,相权从制度上无法制约君权。

而三权分立是近代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国家权力分配的理论,通过对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的分散,达到权力的平衡与制约,从而有效防止独裁与专制。

美国独立后采纳此理论设计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体,有效地实现了权力的平衡与制约,防止了权力的集中,防范了独裁与专制,保障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如果同意或某种程度的同意,看阐述的理由酌情给分。

例:

某种程度的同意:

可以唐代的政事堂为例说明相权对君权的限制;说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缺憾。

38.有一定的开放性,答到要点即可。

(14分)

地区:

亚洲;举例:

中国:

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丝绸、瓷器、茶叶等。

(5分)

原因: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4分)

变化:

地位上升,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原因:

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5分,提到中国地位下降的原因一点即可)

39.答到要点即可。

(12分)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