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学年高二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5411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学年高二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学年高二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学年高二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学年高二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学年高二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学年高二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学年高二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学年高二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学年高二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学年高二联考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时量:

150分钟分值: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合同法颁布至今不过20年,但合同制度在我国则是历史悠久。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

如今存世的传统契约文书,是中国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

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合同的看法。

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

《周礼》记录了先秦时期使用竹木制作傅别、书契和质剂三种契约券书的方法,这些古老的契约应用于当时买卖、借贷等交易行为。

汉晋时期,人们依然以竹木制作交易券书,内容简单直接。

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

吐鲁番出土和敦煌发现的纸质契约跨越了我国北朝、唐和五代时期,记录了近600年间买卖、借贷、租佃等丰富的契约行为。

历史还记载,北宋时曾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

从徽州等地发现的数以万计的传统契约来看,南宋以来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

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个方面。

法律方面,唐代及其后各代法典对不同类别契约所需要满足的交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

社会习惯方面,历代官箴、村规民约以及家法族规对传统契约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此外,传统契约制度还直接体现在流传下来的契约文本中。

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

代书人为了方便,会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结合缔约习惯制定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

在缔约时,交易者会要求一并移交上手老契,并将其与新订契约、纳税凭证等相关文书粘附在一起。

久而久之,一份契约可能长达数米甚至十几米。

契约越长,记录的交易越多,经历的时段越久,保留的制度信息就越丰富。

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

一是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

“署名为信”“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贯穿于传统社会契约的订立过程。

二是注重书面形式契约。

为了使契约能够被信守,传统社会中人们对“白纸黑字”“立字为据”十分倚重。

三是注重通过调解手段解决契约争议。

我国传统契约涉及的对象一般为“户婚田土”,如果发生争议,由于诉讼成本高以及人们“息讼”意识深厚,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

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中也积累了大量对契约争议进行调解的习惯。

今天,我们对合同法实践进行研究,可以吸收借鉴传统契约制度与实践的精华,学习传统契约制定和纠纷解决的智慧,以更好完善相关合同规则。

(《人民日报》2019年2月11日09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传统契约实践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契约就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B.铭刻在青铜礼器上记录西周贵族间进行土地等财产交易的契约是目前能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

C.传统契约有其规范格式和内容要求,有的是官方提供契约样例,有的是民间根据具体情况编辑契约范式。

D.我国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的契约观念,体现为崇尚守信的精神和注重调解的智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运用将文献资料和实物印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我国传统契约给我们今天的启示。

B.文章中间依次从契约制度、契约实践和契约观念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我国传统契约文化遗产。

C.文章从国家法律、社会习惯和契约文本三个角度,说明我国传统社会中有着深厚的契约制度沉淀。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行文结构谋篇,论述如何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以更好完善相关合同规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合同法,研究如今存世的传统契约文书和相关文献资料,可以获得法治的启示。

B.契约上保留的制度信息是否丰富与契约记录的交易量多少、经历的时段情况以及契约的长度有关。

C.在合同法颁布之前,当事双方若对契约所涉对象发生争执,须根据乡规民约由乡邻或家族调解处理。

D.今天人们心中的合同依旧是那份签名盖章的“白纸黑字”协议书,可见诚实守信的精神已深人民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海亮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

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

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

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

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

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开,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

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子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

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

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

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

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

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

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

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

几百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

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

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送死。

他说,我当兵。

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

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

他说,我当兵。

老兵说,真不怕死?

他说,怕死,但我当兵。

他怕死,更怕奴役。

他没有枪。

没有枪的新兵很多。

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

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

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

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就该阵亡了。

他猜得很准。

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

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

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

一波儿人填进去,一波儿人又填进去,一波儿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畜。

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

他懂。

在乡下,冬夜长,想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

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

他怕死,更怕熄灭。

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

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里,不敢出来。

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

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

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

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

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

他说我打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

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

这样,挺好,挺知足。

很多年过去。

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

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

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

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

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曾经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

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

他不怕死,他更怕遗忘。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3期)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主人公树下休憩饮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他”对平静美好生活的迷恋,为下文“怕别离”做铺垫。

B.通过老兵与“他”的对话以及对老兵(阵亡)经历的叙述,说明战争的危险残酷,反衬出“他”投身革命、视死如归的果敢。

C.“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此句中“竟然”“真的”说明战争进程出乎意料,“他”对此难以置信,同时也暗示了抗战的惨烈漫长。

D.文章弱化战争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甚至“他”连名字都未提及,借此突出故事的普遍性及其主题的共识性。

5.小说第一段和倒数第三段有几乎相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6.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意蕴丰富,设置巧妙。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节选自王勃《滕王阁序》)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川泽纡其骇瞩   纡:

纡回曲折。

B.云销雨霁霁:

雨过天晴。

C.俨骖騑于上路俨:

整齐的样子。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

偏僻荒凉。

8.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以突出滕王阁的恢弘气势。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秋水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水天相接,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9.对文中运用的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嫉俗而放任自流。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

祖煦,即墨令。

父保裔,兴平令。

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

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

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注],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

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

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

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

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

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

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

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

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

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

上顾谓中正曰:

“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

”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

上曰:

“朕乐在时平民安。

”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

“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

”中正曰:

“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

”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

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

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

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滕中正传》,有删减)

【注】夺情:

古时宫员遭父母丧,须去职在家守制。

但朝廷对大臣要员,可命其不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称夺情。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

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考课:

文中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C.伶官:

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D.出:

文中指出官。

指由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1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

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

B.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

太祖在两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皇帝喝酒都征询他的意见。

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

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

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

D.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度支员外郎候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膝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部郎中。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上目中正曰:

“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7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

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借鸟雀之声传递了思乡之情。

下列哪句诗与此如出一辙?

()(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一文中,作者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设想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

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

文中对天空的颜色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

  

(2)《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倦鸟归林的诗句是:

          ,           。

  

(3)《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文章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今年的央视春晚、观照时代,以欢娱、激扬的节目来表现70年来新中国的,激发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豪迈情怀。

这其中,歌舞节目最为凸显。

这些节目中,满怀深情的歌唱与欢乐动感的舞蹈构成了节目的主体,后景的渲染画面也是的元素,()。

由于新中国70周年主轴设计,使春晚不再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成为获得文化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在娱乐功能之外,今年的央视春晚有着更强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

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轴设计而获得了文化深度,因小品等节目的丰富创新而获得了娱乐维度,这形成了己亥年央视春晚两大亮点。

今年春晚已过,明年的春晚又将出发。

继往开来,获得文化价值与娱乐价值的统一,将是央视春晚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选择的最佳路径。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拾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务空名天翻地覆举足轻重陈陈相因

B.脚踏实地日新月异不可或缺推陈出新

C.脚踏实地天翻地覆不可或缺陈陈相因

D.不务空名日新月异举足轻重推陈出新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后景的渲染画面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感染力

B.节目的艺术感染力因为后景的渲染画面得以增强

C.这些元素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感染力

D.歌舞节目有了这些元素而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新中国70周年主轴设计,春晚不再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成为获得文化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B.新中国70周年主轴设计,使得春晚不再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是获得文化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C.由于新中国70周年主轴设计,使得春晚不再仅仅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是获得文化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D.新中国70周年主轴设计,使得春晚不再仅仅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成为获得文化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22.下面是某刊物的《版权声明》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5分)

本刊登出的一切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及为读者提供的其他东西,仅供读者阅读,未经本刊书面答应,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利用这些内容打商业广告。

要不然,本刊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3.近年,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民众最关心的项目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选项

比例

票数

价格

33.5%

1177

品牌

2.02%

72

质量

43.81%

1560

服务

7.5%

267

补贴数额

20.38%

726

能耗

3.32%

118

(1)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

(4分)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什么是祖国?

一位俄罗斯作家说:

“祖国,就是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那亮着灯的窗户……”201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70周年华诞。

面对日新月异的祖国,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你有着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

 

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A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契约就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曲解文意。

选文第2段是说“从徽州等地发现的数以万计的传统契约来看,南宋以来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故选A。

2.B

【解析】B项,“依次从契约制度、契约实践和契约观念三方面入手”颠倒顺序。

结合“史料表明,我国侉统契约实践有200多年以上的历史。

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

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个方面”等分析可知,文中先谈契约实践,后谈契约制度。

故选B。

3.B

【解析】A项,“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合同法”错,选文第3段开头说的是“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

C项,“须根据乡规民约由乡邻或家族调解处理”以偏概全,说法绝对。

根据文意可知,解决契约纠纷问题,民间调停并非唯一途径。

可以诉之公堂,但打官司费用高,加上人们“息讼”意识深厚,所以“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

D项,“可见诚实守信的精神已深人民心”牵强附会,于文无据。

根据文意可知,“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其中的确包括诚实守信的精神,但并不能说“诚实守信的精神已深入民心”。

故选B。

4.B

5.①营造一种幸福安宁的生活气息,与下文描写的战争的残酷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这是主人公追求的生活的具体体现,是主人公的精神支撑,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心境,丰富人物形象。

③宁静的田园生活是战争的背景和结局,是和平的象征,在首尾重复出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战争是无奈的插曲,和平是人心所向,是永恒的主题。

6.意蕴:

第一个句子“怕别离”意在强调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挚爱甚于自己的生命;第二个句子,意在强调他面对侵略,奋起反抗,追求自由,不甘心被奴役的精神品质;第三个句子“怕熄灭”,表现他坚持信仰勇于牺牲,以死抗争的民族大义;第四个句子“怕遗忘”表现他渴望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的强烈愿望。

作用:

①四个句子以“怕”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紧凑,文脉贯通。

②四个句子,“他怕死,更怕……”,间隔反复,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③四个句子,层层递进,分层点明原因,升华主旨。

7.D【解析】赊:

远。

8.D【解析】D项为虚实结合,“渔舟”“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