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5272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

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令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令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令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

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

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

它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

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

辩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

“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

长久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

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很难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C.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D.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B.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乔布斯:

用“禅”改变世界

没有人可以选择命运,乔布斯同样如此。

他在生下不久就被父母送给别人收养,尽管养父母非常爱这个孩子,但是家境的困窘还是让乔布斯感到生存的压力。

由于他爱捣乱、不服从老师的管理、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课外作业,学校几次勒令他退学。

所幸的是,乔布斯对电子产品有着非凡的兴趣,而且他会非常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以至于母亲要叫醒他,必须要用铅笔戳他的脑袋。

乔布斯高中毕业后选择了一家自己喜欢的大学——俄勒冈的里德学院。

但是乔布斯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学校。

因为“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

他喜欢嬉皮士,喜欢听鲍勃·迪伦的民谣和披头士的摇滚,和狐朋狗友一起酗酒、吸大麻……乔布斯恣意放纵自己,以为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然而这些没能让他真正“解脱”。

最终乔布斯发现,有些东西永远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自己的出身,兴趣,生存的社会以及必然走向的死亡。

世界并不属于他,他需要学着去适应世界。

在里德大学,乔布斯接触到了汉传佛教里的禅宗,为之深深着迷。

禅宗认为“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禅宗哲学帮助乔布斯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并从中汲取力量。

2003年,乔布斯的事业正处于巅峰状态,却被检查出惠有胰腺癌。

面对死亡,乔布斯从禅宗中得到顿悟:

“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

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

”并因此告诫年轻人:

“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它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

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

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

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纵观乔布斯重回苹果之后推出的一系列产品,iMac、iPod、iPhone、iPad等,共同的也是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简约。

最直观的外观、最简单的操控方式、最直指人心的功能设计……这些都让苹果产品的用户为之疯狂。

而主宰这样的设计方案的,不是所谓的市场调研或者消费者的意见,而是乔布斯的精神世界。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点评乔布斯“做了经典的减法”,也证明了乔布斯从禅宗中得到的简约理念。

“我想乔布斯在做产品上有一种哲学的高度,他真的能够做取舍。

在内心里,乔布斯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每天清晨醒来,他总是会问自己:

“假如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应该做什么?

”是的,乔布斯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对他自己而言最有意义的事情,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他的态度简单而坚定“No”。

乔布斯在经历过死亡威胁之后,悟道:

“如果佛祖保佑我重获健康,我将用余生去从事造福世人的伟大工作。

”正是抱有如此热烈的理想,乔布斯才没有在禅中沉醉,他将参禅视为一种途径,通过禅找到造福世人的方法。

这又和佛教“慈悲”的说法不谋而合。

在事业上,乔布斯制造了无数的敌人。

在苹果公司,除现任CEO蒂姆·库克之外,历任CEO都是他的敌人。

他将自已视为苹果的拥有者,不允许其他人对他的决策提出异议。

乔布斯之前,苹果历史上有五位CEO,没有一位在苹果善终。

早年的乔布斯就是这样,他从来不是一个维持平衡的人,而都是打破平衡的人。

跟他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都难免会受到伤害,而这样的做法显然与“禅”背道而驰。

在被自己开创的公司赶出去之后,乔布斯在“荒野”之中整整待了15年,重新回来的时候,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转变。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赠给毕业生这样一句话: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显然,一向自命不凡的乔布斯也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局限性,而更愿意与其他人合作。

正是在新的开放理念下,乔布斯领导的苹果真正将影响力扩展到全世界。

乔布斯曾经有一句很著名的话: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是的,乔布斯的确改变了世界,不过不是用他的霸道和专横,而是合作与开放。

这也说明他对“禅”的领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早年的乔布斯蔑视规则,任情放纵,内心总是处于躁动不安迷茫之中,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接触禅宗以后,这一切发生了彻底改变。

B.乔布斯在里德大学接触到了禅宗,禅宗思想让乔布斯对生命有了深刻体认:

要听从本心,主宰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从俗从众则会迷失自我。

C.iMac、iPod、iPhone、iPad等一系列取得巨大成功的产品,都烙着乔布斯精神世界的印记,它们无论在外观、功能或操控上都体现着“大道至简”的设计理念。

D.本文通过记叙乔布斯对禅宗精神逐步深入的领悟和运用,展现了他人生中的多次重要转变,从独特角度揭示了乔布斯获取重大成功的原因。

5.文章要揭示的是乔布斯如何用“禅”改变世界,为什么还要花费不少笔墨叙述他在此之前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生涯?

(5分)

 

6.联系全文,分析乔布斯从“禅”中获取了哪些启示。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

黑夜里移动

陈思宏

漆黑的夜里,找光。

柏林有一家餐厅,名为NoctiVagus,此为拉丁文,Nocti为“黑夜”,Vagus为“移动”,意即“黑夜里移动”。

这是一家没有光的餐厅。

春夜微寒,我和T走进这家餐厅,室内明亮温暖,与一般餐厅无异。

服务生马上过来招呼,帮我们挂外套,问好,闲聊。

所有的服务生都是盲人。

我们坐在等候区看菜单,招呼我们的服务生是个年轻的女孩,她的脸一直朝向我们,笑容和煦。

她向我们推介海鲜,说自己是个爱吃鱼的人。

前莱、主菜、点心点妥,餐后还有咖啡跟甜点,服务生接着解说待会儿入座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首先,我们必须把身上所有的光源全部关掉,用餐时严禁拍照。

服务生开始给我们做心理建设,等会儿进入的用餐区是彻底黑暗的,但请不要惧怕,虽然餐厅里完全黑暗,但设有特殊的感应系统,安全逃生门也很齐全,让客人可安心用餐。

在服务生的带领下,我们和另外一组客人一起进入一个光线幽微的区域,这是一个过渡区,让我们从明亮走入幽暗,视觉慢慢习惯弱光源,准备迎接黑暗。

服务生请我抓住她的手臂,跟着她走。

我尾随着,连续掀开数个帘幕,终于走进了用餐区。

我身体突然静止,不敢迈出下一步,因为这里头,果真,完——全——没——有——光。

服务生轻声说:

“跟我来,左转,来,放心,直走,您不会撞到任何东西,右转,对,就是这里,正前方就是您的椅子,请慢慢坐下。

我坐下,没有光,就是没有光。

我把手放在面前,完全看不到我的手指。

T的声音从桌子的另一头传来,声音里有些许惊慌:

“你在哪里?

和我们一起进来的那组客人,因为其中一位女士完全无法忍受黑暗,尖叫抗拒。

她的呼喊很快消失在帘幕后,应该是被服务生带向光明了。

我被黑暗钉在座椅上,身体僵硬,不安开始在皮肤上逼出汗滴。

服务生突然发声,我被她的声音吓了一跳,原来,她一直站在我身旁。

“我来跟你解说,您的右手边是刀,左手边有叉,杯子在正前方,请您开始用手去寻找,慢慢来,饮料随后上桌。

我慢慢伸出手,碰触到桌、巾、刀、叉、匙、杯,还有,从对面伸过来的T的手。

我们在黑暗中握了彼此一下,“相濡以手汗”,给彼此打气。

身体稍微放松之后,我开始听到许多声音。

四周其实有许多客人,我看不到任何桌椅和身影,但有许多细碎的人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我听到刀锋撞上瓷盘的声音、饮料倒入杯子的声音、笑声、聊天声……当视觉失去作用,我的听觉逐渐开启,敏感度升高。

然后,我就明白,为何餐厅要叫“黑夜里移动”了。

黑暗中,宾客坐定,但服务生上菜上酒,必须移动。

他们都是视障者,黑暗对他们已属平常,把宾客们的座椅位置记熟,就可以在其中穿梭自如。

这些服务生在外面的世界里,是绝对的弱势,但在这个工作场所,他们身体的弱点就变成他们的强项了。

前菜沙拉、浓汤上桌,我在黑暗中进食,行动如树獭,生怕打翻水杯、把刀叉扫出桌面、把浓汤送进眼里。

黑暗果然有其分量,肢体被黑暗黏住,一切都迟滞缓慢,咀嚼慢,说话也慢。

看不到菜色,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我知道自己的主菜是海鲜,但有个东西我嚼了很久,就是无法正确说出它的名称,连续吃了三口,我才惊呼:

“这是虾啊!

”视觉功能消失,必须仰赖味觉与嗅觉,这是一次全新的就餐经历。

少了视觉,耳朵伸展成漏斗,四周各种细碎的声响都倒进听觉里。

隔壁桌一对男女的对话,让餐厅里所有用餐的宾客都忽然安静下来。

原来,大家的耳朵,都变成漏斗了。

男士说:

“你愿意嫁给我吗?

静。

这句话像一根绳索,勒住了所有人的喉咙,话语休止,吃食暂停。

女士没回答。

男士继续说:

“你看不到,但现在我手上,有个戒指。

寂静再度塞满黑暗。

我的刀又在空中悬浮,嘴巴微张,不敢动。

“你愿意嫁给我吗?

依然听不到女士的回答。

再试一次:

“你愿意嫁给我吗?

重复三次的问句,在黑暗里田荡,求婚的男士喉咙干渴,声线分又,问句的结尾很微弱。

“你愿意嫁给我吗?

我受不了了,黑暗我可以习惯,但这种悬疑,杀人哪。

“你……”

女士的声音,在此时,终于划破沉默。

她的声音,在黑暗里点燃了光。

在彻底的黑暗中,她哽咽着慢慢回答:

“我,一,直,在,点,头。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开头几段从名称、特点和内部设置等对餐厅进行介绍,交代了这家餐厅对就餐者细心的照顾和特殊的就餐环境,为情节的发展作丁铺垫。

B.小说中的T来到没有光的用餐区惊慌失措,用餐过程中还伸出手给“我”,说明他是个胆子比较小的人,与“我”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

C.“我”在用餐中听觉“敏感度升高”,“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这些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在没有视觉之后的特殊感受。

D.结尾处没有从其它感官角度,仅以哽咽的嗓音,一字一顿的语速来叙写女士的回答,表现其复杂难言的心理感受。

收到了引而不发,用语节制却富有张力的表达效果。

E.小说题材独特,发生在“黑夜里移动”餐厅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在这里的弱势群体的同情,这是小说的独到之处。

8.这篇小说在叙事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4分)

 

9.小说为什么以一个求婚的情节来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

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

皆不能以此道求荣,连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

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诗》云: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

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

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

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

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

古人云:

“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

“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

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令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

古人云: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C.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D.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秩”用以表示古代官员的俸禄品级。

古代官员的俸禄不是“铁饭碗”,而是根据年终考评确定,有功者俸禄增加,有罪者俸禄减少乃至取消。

B.《诗》即《诗经》,先秦时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武帝时尊为儒家经典,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在《四库全书》中归入集部。

C.“朕”为中国古代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

不过在先秦时期,一般人也可以用“朕”,如屈原的《离骚》中便有“回朕车以复路兮”的句子。

D.《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编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这部书不同于纪传、编年等传统史书体例,而是按照治国施政的专题内容归类编写,独具特色,具有珍贵的历史借鉴价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诚挚的口吻申明生命为重,钱财为轻,告诫人臣不可“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坦荡做人。

C.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D.全文采用喻证、例证、引证、对比等多种论证手法,形象而有力地警示人们要戒除贪鄙之念,否则,必然“规小得而大失”。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5分)

(2)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贞观政要·求谏》)(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宋】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难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

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目睹历史遗迹,念起民间传说,感伤崇徽公主远嫁异族这一悲剧,于是通过作此诗,表达对这个古代少女不幸命运的同情。

B.诗从对比起笔,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内心该是怎样的依恋难舍!

C.第三句以“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句意也与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句相同,表达对红颜薄命的慨叹。

D.颈联通过两对矛盾现象发出尖锐犀利的诘问。

议论深切痛快,语句对仗工整,完全当得朱熹的推崇——“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诗情波澜起伏,使读者的感情之流随着诗人的思绪和激情而曲折跌宕,很有感染力。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是如何表现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孔子认为“,”,道德修养完善的人,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内心泰然,反之,则常怀优惧。

(2)人们常认为中国的民族品性自古有安土重迁的特点,《老子》书中便有邻国相望,“,”的描述,而那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理想更是尽人皆知。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辛弃疾《青玉案》,表达经过多次周折、磨练之后,豁然领悟贯通的句子是“蓦然回首,”。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构成了一座博大、高深的文化殿堂。

面对这座神圣的思想宝库,我们必须登堂人室,才能领略祖先的智慧。

⑦《礼记》是古代影响最大的一部礼书,它具体而微她阐述了儒家的礼教思想,无论对国家治理还是对民众的道德修养与规范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

③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以

适应现实的需要,是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就这一点而言,今天的中学生可以说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④鲁迅等五四前辈痛恨传统的封建制度,为了国家的强盛,对传统文化持强烈批评的态度,几乎不赞一词。

但在社会制度已经发生巨变的今天,我们就不能再那么激进了。

⑤儒道思想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而已,这使得社会对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⑥李贽充分肯定人欲,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揭露道学家空谈天理的虚伪,在明朝中叶那样的时代,这种言论不啻于空谷足音,引领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春秋战国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在历史舞台上弛骋自己的聪明才智,著书立说,相互辩难,各种主张学说纷纷涌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B.《史记》《汉书》的相继出现,与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密不可分,它们以皇朝史的格局和纪传体通史的宏大规模,确立了以后持续约两千年的“正史”规范。

C.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D.《周易》、《论语》、《中庸》等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

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人是最擅长以吃采表达纪念的,①许多节日都与特定的食物结下不解之缘,②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③最个人化的节日——过生日,④吃一碗长寿面。

中国人是最有口福的民族,中国的烹调举世闻名,⑤中国人⑥敢于将饮食上升到文化的境界,并以本民族得天独厚的饮食文化为骄傲。

A

B

C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①?

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每个民族都不愿抛弃自己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