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评估检测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828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评估检测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评估检测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评估检测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评估检测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评估检测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评估检测七.docx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评估检测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评估检测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评估检测七.docx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评估检测七

单元评估检测(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时间:

40分钟 分值:

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9龙岩市期末)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发生了交叉互换B.乙图发生了基因重组

C.丙图发生了染色体易位D.丁图发生了基因突变

D 解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颜色判断可知,该图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A错误;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丙图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是因为发生了交叉互换,C错误;图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2.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

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丙三图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 解析:

分析甲图,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出现突起,可见另一条染色体出现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分析乙图,左边染色体为tt,另一端却不是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位于图中左边的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说明s或w在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基因转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甲、乙两图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都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所以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图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所以D项正确。

3.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不能引起的变化是(  )

①提高突变频率 ②获得无子果实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 ⑤获得单倍体植株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②⑤D.①③

C 解析:

秋水仙素可以使基因结构改变提高突变频率,极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形成,抑制有丝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4.(2018天津卷,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

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D 解析:

A错:

若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应含有Y染色体,该细胞中已无Y染色体,应是次级精母细胞,因含2条X染色体,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错: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核DNA数与体细胞相同。

C错:

由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可知,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上,A和a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

D对:

由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可知,其体内无Xb基因,而出现的变异细胞中含有Xb基因,故是有节律基因XB突变为无节律基因Xb。

5.(2019山东滨州一模)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

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B.F1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

C 解析:

甲和乙有性杂交产生的F1是不育的,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F1含有2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其中5条来自甲,5条来自乙;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利用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

6.(2019唐山模拟)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C 解析:

图a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有同源染色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如果图b生物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则图b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如果图b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图b代表的生物是三倍体,B项错误;图c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该细胞所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项正确;图d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可能是由雄性配子或雌性配子发育而成的,D项错误。

7.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

改善农作物的遗传性状,提高粮食产量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图示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E→F→G的育种方法

B.H→I、J→K都必须用到与G过程相同的技术操作

C.C→D和H→I过程都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图示的遗传育种途径中,A→B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B 解析:

图中A→B为诱变育种,C→D为基因工程育种,E→F→G为单倍体育种,H→I为细胞工程育种,J→K为多倍体育种。

要尽快获得新品种小麦,应该采用单倍体育种法,故A正确。

G过程是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H→I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需要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故B错误。

基因工程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都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故C正确。

诱变育种、杂交育种都具有不定向性,故D正确。

8.(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沟酸浆属植物中有两个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一种开粉红花,被红色的蜂鸟传粉,另一种开黄花,被大黄蜂传粉。

将两物种控制花色的一对基因互换,两物种的传粉者也会随之互换。

由此无法推断出的是(  )

A.花色与其传粉者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传粉者在传粉时被捕食的概率较低

C.传粉者不同是两种植物间隔离的形式之一

D.两物种的性状差异一定不是少数基因决定的

D 解析:

红色蜂鸟为开粉红花的植物传粉,大黄蜂为开黄花的植物传粉,在传粉时花的颜色为传粉者提供了“掩护”,因此在传粉时传粉者被捕食的概率较低;由题意无法推知两物种性状差异是由几对基因控制的。

9.美国白蛾是外来人侵物种,对果树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科学家利用某病毒防治该害虫,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年间,美国白蛾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

B.c年时,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b年时的相同

C.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D.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B 解析:

a→b年间,美国白娥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其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A正确。

c年时,由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b年时不同,B错误。

该病毒作用后,白娥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C正确。

引入病毒后,白蛾在病毒的影响下,数量减少,两者之间存在共同选择,因此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发生了共同进化,D正确。

10.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

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地理隔离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

B 解析:

由题意“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并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最终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因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b过程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C正确;d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因此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2分)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

种群b和种群c是不是同一物种?

________。

(2)在对植物b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变异、________和________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________的。

解析: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会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

(2)计算可知,两次调查种群中D的基因频率都为20%,a的基因频率都为80%,故尽管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

因此,没有发生进化。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答案:

(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不是

(2)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3)种群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隔离 共同进化

12.(12分)(2019龙岩市期末)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普通黄瓜果皮有刺、茎叶有毛,突变体黄瓜果皮无刺、茎叶无毛,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B、b和D、d基因控制(有刺、有毛为显性性状),都位于2号染色体。

黄瓜果皮绿色和黄色分别由A和a基因控制。

已知A或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异常时,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

现有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M,其细胞中控制果皮颜色的染色体异常,如图甲,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图可知,植株M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异。

若要确定植株M细胞中A基因是否在异常染色体上,可让该植株自花传粉。

若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A基因在异常染色体上。

(2)上述自交子代中,选择观察和统计________________的性状组合的比例,可判断A基因是否在2号染色体上。

(3)若植株M的A基因在异常染色体上,但不在2号染色体上,把该植物的花粉传给所有染色体都正常的黄皮突变体黄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请在下列方框内用遗传图解方式表示此次杂交过程及结果。

(用A-表示在异常染色体上的绿色果皮基因)。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图甲分析可知,细胞中控制果皮颜色的染色体异常,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其产生的花粉有一半不能完成受精;根据图乙分析可知,控制普通黄瓜果皮有刺、茎叶有毛,突变体黄瓜果皮无刺、茎叶无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能产生BD、bd两种配子。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植株M细胞相关基因型为Aa,若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雌配子A∶a=1∶1,而雄配子只有a可以完成受精,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1,因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果皮绿色∶黄色:

=1∶1。

(2)上述自交子代中,选择观察和统计果皮绿色、黄色与果皮有剌、无剌的性状组合的比例,可判断A基因是否在2号染色体上。

(3)若植株M的A基因在异常染色体上,但不在2号染色体上,则该植株可以受精的花粉为aBD、abd,把该植物的花粉传给所有染色体都正常的黄皮突变体(aabbdd)黄瓜,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Dd、aabbdd=1∶1,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果皮黄色有剌、茎叶有毛:

果皮黄色无剌、茎叶无毛=1∶1。

杂交图解如下图:

答案:

(1)染色体结构(或缺失) 果皮绿色∶黄色=1∶1

(2)果皮绿色、黄色与果皮有剌、无剌(或果皮绿色、黄色与茎叶有毛、无毛) (3)果皮黄色有剌、茎叶有毛∶果皮黄色无剌、茎叶无毛=1∶1

13.(12分)以下各项是产生新个体的几种方法,图中涉及小麦的两对相对性状均独立遗传。

请据图回答问题:

A.高秆白粒小麦×矮秆红粒小麦→F1→F2

稳定遗传的矮秆白粒小麦

B.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花粉

a

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小麦

C.普通小麦×黑麦―→F1―→小黑麦

 DNA  DNA  RNA 氨基酸

谷氨酸:

GAA 亮氨酸:

CUU 丙氨酸:

GCA 精氨酸:

CGU

(1)在A组的①处育种工作者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a代表的个体叫作________。

B组的育种方法

与A组的育种方法比较,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③处理后的个体基因型按理论计算共有______种。

(3)若⑤是转录的模板链,则⑦代表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_______。

(4)E组中丙个体的性状多数与________相似。

(5)D组的辐射引起组成生物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

(1)A表示杂交育种,其中①表示自交方法。

(2)B表示单倍体育种,②表示花粉离体培养成a单倍体植株③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若高秆(A)抗锈病(B),则B过程可图解为:

AABB×aabb→F1:

AaBb→花粉:

AB、Ab、aB、ab

单倍体植株AB、Ab、aB、ab

AABB、AAbb、aaBB、aabb四种稳定遗传的个体,筛选出aaBB矮秆抗锈病小麦。

(3)D表示射线引发的基因突变,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⑤上的碱基组成为CGT,转录产生的mRNA⑥链上密码子为GCA,翻译成的氨基酸⑦为丙氨酸。

(4)E图表示克隆:

丙的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亲本甲相似。

答案:

(1)自交 

(2)单倍体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4 (3)丙氨酸 (4)甲 (5)排列顺序 遗传信息

14.(14分)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

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最初该种群只有A和a基因)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用于检测该多样性的十分可靠方法是测定不同亚种、不同种群的________。

(2)在种群Ⅰ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

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

由此可知,种群Ⅰ和种群Ⅱ之间不存在________。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Ⅰ,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________作用。

解析:

(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甲虫的不同体色体现了基因多样性,检测方法是测定其基因组序列。

(2)新基因产生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新基因的出现,改变了种群基因库中相应的基因频率。

(3)由于

两地的种群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种群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4)环境对生物个体的存在起到选择作用。

答案:

(1)基因 基因组序列 

(2)基因突变 提供原材料 基因频率 (3)基因交流 生殖隔离 (4)选择

高考大题冲关(三)——遗传综合考查冲关集训

1.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易倒伏(H)对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右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方法Ⅰ、Ⅱ的育种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中难以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法Ⅱ中HhRr自交获得F2,假设只保留F2中抗倒伏抗病植株的雄蕊(其他雄蕊全部去除),所有植株雌蕊全部保留且都能成功受粉和发育,则所得F3中能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植株占________。

解析:

①方法Ⅰ是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Ⅱ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Ⅲ是诱变育种,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频率很低,因此运用方法Ⅲ难以获得优良品种。

②据题意可知,F2代抗倒伏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hhRR∶hhRr=1∶2,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R∶hr=2∶1,F2中其他能产生hR配子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4/16HhRr、2/16HhRR、1/16hhRR、2/16hhRr,这四种基因型的个体产生hR配子的概率之和为(4/16×1/4)+(2/16×1/2)+1/16+(2/16×1/2)=1/4,只有抗倒伏抗病植株产生的雄配子(hR)与其他个体产生的基因型为hR的雌配子随机结合,才会产生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植株,因此F3中能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植株占2/3×1/4=1/6。

答案:

①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Ⅲ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频率很低 ②1/6

2.小黑麦为二倍体生物,1个染色体组中含有7条染色体,分别记为1~7号,其中任何l条染色体缺失均会造成单体,即共有7种单体。

单体在减数分裂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产生的配子成活率相同且可以随机结合,后代出现二倍体、单体和缺体(即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三种类型。

利用单体遗传可以进行基因的定位。

(1)若需区分7种不同的单体,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判断。

(2)每一种单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

(3)已知小黑麦的抗病(B)与不抗病(b)是一对相对性状,但不知道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

若某品种小黑麦为抗病纯合子(无b基因即视为纯合子),且为7号染色体单体,将该抗病单体与________杂交,通过分析子一代的表现型可以判断抗病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

①若子一代表现为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一代表现为________,则该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

(4)若已确定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自交,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可以在有丝分裂中期时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等,并且一个染色体组的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均不同,因此若需区分7种不同的单体,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进行判断。

(2)单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4-1=13条,并且单体在减数分裂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每一种单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6或7条。

(3)要判断抗病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可将该抗病单体与不抗病的正常二倍体杂交,通过分析子一代的表现型可以。

①若该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0、bb,两者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Bb∶b0=1∶1,即子一代表现为抗病和不抗病两种类型;

②如果该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杂交后代基因型将全为Bb,即子一代均表现为抗病类型。

(4)若已确定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B0)自交,子一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BB、2B0、100,即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不抗病=3∶1。

答案:

(1)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

(2)6或7

(3)不抗病的正常二倍体 ①抗病和不抗病两种类型 ②均为抗病类型

(4)抗病∶不抗病=3∶1

3.(2018泰安市期末)某自花传粉植物(2n)的花有白色、黄色、橙红色三种类型,花色产生的机理是:

白色前体物质→黄色素→橙红色素。

已知基因A控制黄色素的合成,基因B控制橙红色素的合成。

用纯合橙红色植株甲与纯合白色植株乙杂交,F1全为橙红色植株,然后用F1进行了如下测交实验:

①♀F1×乙♂→橙红色∶黄色∶白色=1∶1∶2;②♀乙×F1♂→橙红色∶黄色∶白色=1∶2∶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会得到________种花色的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这些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

(2)分析测交实验,从配子的角度推测,产生上述测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依此推断F1自交产生F2,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F2纯合体中出现了一株某片花瓣有橙红色斑点的白花植株,试从基因突变特点的角度分析,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意可推出,黄色为A_bb,橙红色为A_B_,白色为aa__,用纯合橙红色植株甲(AABB)与纯合白色植株乙(aabb)杂交,F1全为橙红色植株(AaBb),测交实验①中♀F1(AaBb)×乙♂(aabb)→橙红色∶黄色∶白色=1∶1∶2,说明等位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将F1(AaBb)的花药(AB、Ab、aB、ab)进行离体培养会得到3种花色的植株,即AB(橙红色)、Ab(黄色)、aB(白色)、ab(白色)。

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

(2)分析测交实验,①♀F1×乙♂→橙红色∶黄色∶白色=1∶1∶2;②♀乙×F1♂→橙红色∶黄色∶白色=1∶2∶4。

第②组中当F1(AaBb)作父本时,后代性状分离比不是1∶1∶2,而是1∶2∶4,原因是F1(AaBb)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有50%不育,即雌配子为ab,而雄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