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docx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钱成君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
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
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有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二)过程和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二)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四、教学方法
(一)先学后教
利用自学指导开展学习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后继教育打下基础。
(二)情境教学法
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三)诵读品味
理解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
(一)板题导入
1.谈话导入。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课件出示:
傣族的民族特色及泼水节的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
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
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二)出示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前5个字。
(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第一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
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词。
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直到读熟练。
5分钟后交流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
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篇课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3)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和他一起读,如果他读的不对,大家帮他指正后,再齐读。
泼度敲龙驶
容盛碗健康
寿铺踩祝福
2.指名读,去拼音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进行拼读。
(1)课件出示:
易读错的字
泼水一度敲鼓龙船
笑容盛满银碗祝福
健康长寿铺成踩着
(2)课件出示:
多音字
铺盛
3.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凤凰花:
凤凰木为热带植物。
植株高大,可达20米以上。
凤凰木因鲜红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鲜绿色的羽状复叶,被誉为世上最色彩鲜艳的树木之一。
象脚鼓:
傣族击乐器,因形似象脚而得名。
上端较粗,下端呈喇叭状。
木制鼓身,羊皮蒙面,形状大小不等,大者长约130厘米。
鼓声宏壮深沉,有独特音色。
演奏时,斜挂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舞蹈伴奏。
四面八方:
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笑容满面:
满脸呈现着欢笑的容颜。
形容内心欣喜,满脸和悦的神态。
健康长寿:
“健康”指的是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长寿就是指寿命长。
3、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第二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课文,尝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课文,互说课文主要内容,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错。
2.教师重点指导攻克难读的长句子。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明确:
“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四、识记生字,描摹临写(第三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和笔画,注意易错笔画、笔顺。
2.完成课后题“用铅笔描红”。
(一)自学自测
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等,自主书写生字,老师强调书写姿势。
(二)小组纠错
同桌互相评议生字,指出优缺点。
(3)质疑拓展
出示生字:
忘泼度龙炮
1.师生交流易错字和易错笔画笔顺。
“忘”:
上下右结构,下面稍微宽一点,注意字的结构,上面是个“亡”,不要多写一点。
“泼”:
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为“发”,不要写成“友”多一点。
“龙”独体字结构,最易写错,别忘了第四笔撇,不能写成“尤”。
2.出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比较好差。
重点评不规范的字,激励书写水平高的同学,教师可范写。
3.让学生每个字再练写一遍,同桌互批,订正。
4.师生共同评议。
五、归纳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了解了他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
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六、达标训练
1.根据拼音写词语。
lónɡchuánnánwànɡpōshuǐfēilónɡ
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仿照加点词写两个。
( )( )满面 健康( )( )
( )年( )度( )面( )方
七、日清作业,拓展延伸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穴()()()火()()()
心()()()氵()()()
2.抄写本课会写字,各四个。
3.搜集傣族的泼水节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板题导入
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学生读),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一起说。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出示目标
(1)会写后3个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二、精读感悟,感情朗读(第四次先学后教)
(一)个人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
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看能分为几个部分并思考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
2.生自学。
(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
(二)小组纠错
小组内交流:
互相讨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了凤凰花开迎泼水节的到来。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人们激动盼望总理。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主要写了总理与傣族人民同欢乐。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主要写幸福回忆,永远难忘。
(三)班内质疑——课文内容分析
学生提出不会的或不清楚的问题,老师予以解决。
1.第一部分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思考:
从哪一词语可以看出“泼水节”每年都有?
但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
有什么人参加?
明确:
从“一年一度”可以看出“泼水节”每年都有。
2.第二部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思考:
这一句话交代了什么?
这一句话交代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特别”高兴的原因。
为什么呢?
明确:
因为有周总理来参加。
“敬爱”表现了周总理深受人们爱戴。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起来:
“周总理来了!
”
思考:
一个“赶”字写出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
“四面八方”表明了什么?
明确:
一个“赶”字写出了当时人们盼望见到总理的焦急、兴奋的心情。
“四面八方”表明了来的人很多。
思考: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明确:
“一条条”说明龙船很多;“一串串”说明了放花炮的景象。
3.第三部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思考:
哪一句是对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描写?
从他的穿着体现了周总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
从他的穿着体现了周总理是一个平易近人和尊重傣族人民的人。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思考:
从“一手……一手……””一边……一边……“写出了一个什么场面?
从而体现了什么?
明确:
从“一手……一手……””一边……一边……“写出了一个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场面。
从而体现了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清清的水,泼呀,洒啊!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
思考:
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了什么?
明确:
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之中。
4.第四部分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
思考:
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幸福难忘的思想感情。
“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是傣族人民对1961年泼水节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感受。
三、识记生字,描摹临写(第五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和笔画,注意易错笔画、笔顺。
2.完成课后题“用铅笔描红”。
(一)自学自测
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等,自主书写生字,老师强调书写姿势。
(二)小组纠错
同桌互相评议生字,指出优缺点。
(4)质疑拓展
出示生字:
穿向令
1.师生交流易错字和易错笔画笔顺。
“穿”:
上下右结构,上面稍微宽一点,注意字的结构,上面是个“穴字头”,不要少写一点。
“令”与“今”一点之差,要区分。
2.出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比较好差。
重点评不规范的字,激励书写水平高的同学,教师可范写。
3.让学生每个字再练写一遍,同桌互批,订正。
四、归纳总结:
小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表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五、达标训练
1.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傣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广西的广大地区。
( )
(2)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泼水节。
( )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总理笑容满面地来到欢乐的人群中。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日清作业,拓展延伸
百字练笔。
这篇课文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场面写得非常热闹。
想想生活中的一些场面,如劳动、运动会等,选择一个写一写。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 热烈欢迎高声欢呼
泼水祝福健康长寿
难忘的泼水节 共度幸福
难忘节日
周总理 笑容满面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教学反思】
本文又是一篇讲伟人故事的课文。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
“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
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
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
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
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
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最后三个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
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