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洲公交枢纽站结构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565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洲公交枢纽站结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洲公交枢纽站结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洲公交枢纽站结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洲公交枢纽站结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洲公交枢纽站结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洲公交枢纽站结构设计.docx

《南洲公交枢纽站结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洲公交枢纽站结构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洲公交枢纽站结构设计.docx

南洲公交枢纽站结构设计

南洲公交枢纽站结构设计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路板块中心地带,工程为一幢三层综合枢纽大楼,总建筑面积约

2.3万平方米,场地内布置有1层地下室,其使用功能为停车场和附属用房,由于使用上的要求,地下室要与地铁二号线南洲站IV号出入口对接。

2.设计依据

2.1国家及地方主要设计规范、规程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2选用通用图及标准图库

2.2.1公司内网结构部文件

2.2.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1

2.2.3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

2.3业主要求

详细了解工程设计合同,特别是有关结构专业的附加条款。

2.4第三方审核单位的调研

暂无

2.5替代性依据文件

收集替代性依据文件。

2.6已建工程的总结

2.7主要设计资料

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等(初设时参考海珠客运站勘察报告设计桩基础)

2.8主要结构分析计算软件

《SATWE(墙元模型)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和设计软件》

3.设计基本标准

3.1设计基本标准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3.2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防类别:

乙类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0g

3.3基本风压

 

计算阶段

承载能力

风荷载作用下,

基本风压

2(KN/m)

^算阶_

结构高度

极限状态计算

结构水平位移计算

结构高度v60m时

0.5

0.5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3.4场地地下水及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341地下工程防水等级:

二级

342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

-1.450m

3.4.3场地地下水腐蚀性:

对混凝土及混泥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3.4.4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二a类

3.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

3.6±0.000的绝对标高

相对标高土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8.200(黄海高程)。

4.结构形式及结构抗震等级

4.1结构形式

本工程地上主体三层,四层为构架,结构高度20.000m,地下室一层,层高5.750m,均采用框架

结构体系。

计算嵌固端取至地下室底板顶。

4.2结构抗震等级

公交枢纽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纯地下室的抗震等级为四级。

4.3轴压比限值

柱轴压比限值为:

0.8

5•结构构件

5.1混凝土强度等级

分部

层次

夕卜墙

承台及底板

框架柱

梁板

地下

-1层

C30(P6)

C30(P6)

C40

C30

上部

1层

C40

C30

2层

C30

C30

3层

C30

C30

5.2钢筋

5.2.1HPB235级(I级)

(1)0&用于次梁、主梁、板及柱的箍筋。

(2)06:

分布筋、拉筋、拉结筋。

5.2.2HRB335级(H级)

最大直径:

①25;最小直径:

①10。

5.2.3HRB400级(川级)

最大直径:

①25;最小直径:

①10。

5.3钢材

采用Q235-B•F(热轧普通型钢)。

5.4填充墙

砌块名称:

所有砌块墙体采用灰砂砖,容重19.0KN/m3

沉池回填材料采用容重:

10.0KN/m3

6.荷载

6.1主要活载

类别

标准值(kN/m2)

停车库

及通道

单向板楼盖

(板跨不小于2m)

4.0(客车)

21.0(公交车)

35.0(消防车)

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

(柱网不小于6x6m)

2.5(客车)

12.0(公交车)

20.0(消防车)

设备房

风机房

7.0

电梯机房

7.0

电话网络机房

10.0

消防水泵房

10.0

空调配电房

7.0

变配电房

10.0

发电机房

15.0

地下室

顶板

室外

非消防车道

12.0(公交车)

10.0(施工荷载不含覆土荷载)

消防车道

20X0.8=16(考虑活荷载的折减)

20.0

室内

按使用功能取值

辅助用房

4.0

电梯门厅

2.5

调度室

2.0

消防控制室

5.0

卫生间(含填料、隔墙)

7.0

办公室

2.0

司机休息室

2.0

楼梯

2.5

与地铁相接楼梯及自动扶梯

3.5

乘客等候厅

3.5

上人屋面

2.0

不上人屋面

0.5

自由分隔的隔墙

2.5

吊顶

0.5

6.2主要恒荷

 

类别

标准值

灰砂砖(120/180,h=4.0m)

12.3/19.2(kN/m)

车道栏杆(含1m高200厚混凝土拦板式栏)

7.5(kN/m)

0.5(kN/m2)

玻璃幕墙

1.5(kN/m2)

玻璃窗

0.5(kN/m2)

建筑面层(含吊顶)

1.5(kN/m2)

砼女儿墙(高度1.5m,厚度150mm

7.0(kN/m)

地下室顶板覆土容重

18(kN/m3)

备注:

A外墙180厚+20厚抹灰和挂50厚石材(瓷砖)

(0.18X19+0.02X20+0.05X20)=4.82kN/m

B内墙180厚+40厚抹灰

(0.18X19+0.04X20)=4.22kN/m

C内墙120厚+40厚抹灰

(0.12X19+0.04X20)=3.08kN/m

D、外墙开窗处按0.7折减

E、落地玻璃门处按0.5折减6.3主要恒面荷

类别(包括建筑饰面,覆土另计)

2

标准值(kN/m2)

100mm楼面板

4.0

120mm楼面板

4.5

150mm楼面板

5.3

180mm首层楼面板

6.0

200mm首层人防楼面板

6.5

100mm卫生间楼面板(350陶粒混凝土

垫层,陶粒容重w8.0kN/m3)

7.0

主要疏散楼梯间

8.5

120mm屋面板(计入防水保温找坡

2

3.5~4.0(kN/m),根据建筑做法复核))

6.8

 

6.4核6(5)级人防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按不计入上部建筑物影响的等效静荷载标准)

项目

等效静荷载

(kPa)

Pc

qe

Kd/Kdf

地下室顶板

55(100

FC1=KFh

qe=Kd1Pc1

1.05~1.20

地下室底板

25

Fc3=nFc1

qe3=Kd3Pc3

1.00

地下室外墙

50(95)

FC2=Uzh

qe2=Kd2Pc2

1.05~1.34

室外出入口门框墻<30)

240(550

Fc=2・4XPm

Ce=KdfPc

2.00

室内出入口门框墙>30)

200(480)

Fc=2・QXPm

qe=KdfPc

2.00

室外竖井门框墙

200(400)

Pc=2.(hPm

qe=KdfPc

2.00

室外出入口临空墙<30)

160(370

Pc=2・4XPm

Ce=KdfPc

1.34

室内出入口临空墙>30)

130(320

Pc=2・QXPm

Ce=KdfPc

1.34

室外竖井临空墙

130(270)

Pc=2.(hPm

Ce=KdfPc

1.34

室外出入口楼梯板板厚200mm)

50

室外出入口防倒塌棚架竖向)

50

室外出入口防倒塌棚架(水平)

15

相邻防护单元隔墙、门框墙

50(100)

相邻单元普通地下室侧隔墙

90(180

Pc=2.4XPm

Ce=KdfPc

0.85x1.34

出入口通道封堵构件

140(330

出入口通道封堵构件

120(290

室外竖井、穿廊封堵构件

120(240)

首层楼梯间钢筋混凝土墙

70

首层至二层楼梯踏步与休息平台

70

附注:

括号内的数据用于核5级人防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7.结构计算

7.1电算主要输入参数

计算参数信息

总信息:

结构材料信息:

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容重(kN/m3):

Gc=28.00

钢材容重(kN/m3):

Gs=78.00

水平力的夹角(Rad):

ARF=0.00

地下室层数:

MBASE=1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

(1)加荷计算方式

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

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

特殊何载计算信息:

不计算

结构类别:

框架结构

裙房层数:

MANNEX=

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

墙兀细分取大控制长度(m)

DMAX=2.00

墙兀侧向节点信息:

内部节点

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

是(用于计算位移比)否(用于计算配筋)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

风荷载信息: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

WO=0.50

地面粗糙程度:

C类

结构基本周期(秒):

T1=0.25

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2

各段最高层号:

NSTi=1、4

各段体形系数:

USi=0、1.3

地震信息:

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

CQC

计算振型数:

NM0DE=9

地震烈度:

NAF=7.00

场地类别:

KD=2

设计地震分组:

一组

特征周期

TG=0.35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1=0.08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2=0.50

框架的抗震等级:

NF=2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

活荷质量折减系数:

RMC=0.50

周期折减系数:

TC=0.85

结构的阻尼比(%):

DAMP=5.00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

0

活何载信息: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

4

柱、墙活何载是否折减

不折算

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

折算

调整信息: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BK=1.50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0.85

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

BM=1.0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BLZ=0.80

梁扭矩折减系数:

TB=0.40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RSF=1.00

0.2QO调整起始层号:

KQ1=

0.2QO调整终止层号:

KQ2=

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

NTL=0

顶塔楼内力放大:

RTL=1.00

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

IAUTO525=1(是)

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IREGU_KZZB=0(否)

配筋信息:

梁主筋强度(N/mm2):

IB=360

柱主筋强度(N/mm2):

IC=300

墙主筋强度(N/mm2):

IW=

梁箍筋强度(N/mm2):

JB=210

柱箍筋强度(N/mm2):

JC=210

墙分布筋强度(N/mm2):

JWH=

梁箍筋最大间距(mm):

SB=200

柱箍筋最大间距(mm):

SC=100

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mm):

SWH=

墙竖向筋分布最小配筋率(%):

RWV=

设计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RWO=1.00

钢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无侧移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作为刚域

是否考虑P-Delt效应:

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单偏压计算(角柱指定)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RN=

0.85

梁保护层厚度(mm):

BCB=

25.00

柱保护层厚度(mm):

ACA=

30.00

是否按砼规范(7.3.11-3)计算砼柱计算长度系数:

地下室信息:

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

Esol=

3.00

外墙分布筋保护厚度(mm):

WCW

=35.00

室外地坪标高(m)

Hout=

-0.300

地下水位标高(m)

Hwat=

-0.300

室外地面附加何载(kN/m2):

Qgrd=

10.00

回填土容重(kN/m3):

Gsol=

18.00

回填土侧压力系数:

Rsol=

0.50

人防设计等级:

Mars=

6

人防地下室层数:

Mair=

1

地下室顶板竖向等效何载(kN/m2)

QE1=

60.00

地下室外围墙的人防水平人防等效(kN/m2)

QE2=

45.00

输入参数说明:

1、活载折减

(1)、柱、墙活荷不折减、基础考虑活荷折减,折减方式按GB50009-2001表4.1.2折减系数取。

(2)、楼面梁计算: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地下室~三层,统一按“梁从属面积超过25m2时,折减系

数取0.9”。

对地下车库,单独按“双向板折减0.8”计算一次。

注意:

梁折减系数与柱、墙、基础按层折减系数会连折,需分开计算。

2、程序没有自动计算屋面女儿墙的风荷载,可根据女儿墙高度与层高比值关系适当对顶层体型系

数进行修正或按特殊荷载输入(体型系数可按1.6~2.0取)。

3、所有抗震设计均应考虑扭转藕连的影响。

4、角柱必须逐层定义,不得遗漏。

5、多层建筑计算时,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扭转位移比中的位移平均值指楼层两端。

6、楼板大开洞,配筋时应按弹性楼板计算。

7.2计算参数的选择

2、本层与相邻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不宜小于80%。

3、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及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1/500。

4、剪重比不小于1.6%

8.结构构件设计

应满足《广东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要求。

8.1梁

1、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

梁截面高度取(1/10~1/18)梁的计算跨度(荷载较重处另计),且不宜大于1/4梁的净跨。

2、框架梁上集中荷载处,一般只设附加箍筋,当附加箍筋不足时,应对照剪力图再设吊筋。

3、框架梁二级时箍筋最小直径为①8,当梁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寸,二级时不小于①10。

4、多跨框架梁的通长筋一般为同一直径,二级不应少于2①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

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配筋时钢筋直径相差一般不宜超过二级,不应超过三

级。

当为四肢箍时,(梁宽》350)跨中设2①12架立筋。

梁端加密区箍筋肢距,二级不宜大

于250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5、框架梁跨中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

此项注意验算标准层大跨度梁。

6、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二级不应小于0.3。

7、框架梁梁宽大于等于350时,其跨中采用两根主筋+架立钢筋212的配筋形式,框架梁梁

宽小于350时其跨中采用两根214通长筋的配筋形式。

8、次梁无箍筋加密区,一般不设通长筋,当梁净跨w5.0m,采用架立筋210,当梁净跨>5.0m,

采用架立筋212,当次梁跨度w2m时,且上筋数量不多时,可设通长筋。

9、次梁边支座为铰支时,一般不设构造面筋;当设置时,面筋取底筋的1/4,该纵向构造钢筋

应注明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小于L。

/5。

并应验算由于设置构造面筋对主梁产生

的扭矩,按计算配置受扭钢筋。

10、主梁面筋贯通筋尽量选用小直径钢筋,支座附加,连续梁各跨底筋尽量采用相同直径和不同根数配置,底筋亦应尽量减少钢筋排数,尽量避免三排钢筋。

11、梁侧按总说明设置构造腰筋。

12、悬挑梁及跨度大于5m的梁或跨高比过大应验算挠度及裂缝宽度。

(悬挑梁wL。

/125,其余

wL。

/250)。

13、悬挑梁支座面筋放大1.2~1.5倍。

14、次梁边支座为梁或次梁垂直于200厚的柱时为铰支。

15、次梁的第二排底筋可不全部伸入支座锚或不拉通。

(按03G101-1)

8.2现浇板

1、板厚:

单向板取L/35,双向板取L/40(荷载较重处另计);现浇受力板最小板厚取100。

(1)悬挑板应适当加强,厚度不小于悬挑长度的1/10,且不小于100。

(2)混凝土栏板、女儿墙高w600做成100厚,女儿墙高>600取h/10且大于120。

2、计算方法:

弹性算法。

3、板开洞尺寸w300(设备专业提出的留洞尺寸)时,可不在图中注明,填充说明设备管井后板开洞尺寸〉300、且w800时可不加梁,洞边加强筋详见总说明。

4、楼板配筋采用分离式配筋,负筋的长度为从支座边伸出1/4短边计算跨度,最小500mm。

5、当板短跨跨度大于5.0m时,板上筋的50%应拉通。

6、异形板按有限元程序进行核算,角部附加放射筋详见总说明。

7、对相邻板跨相差较大的情况,相邻板相交的边界条件,对大跨度板应根据相邻板的线刚度确定为固支或简支,对小跨度板可按固支。

板厚分别单独确定。

相邻边界处支座负筋不小大跨板底筋的2/3,同时不小于小跨板支座按固端计算时的配筋。

8、板四边固支时跨中弯矩不应小于周边简支时跨中弯矩的一半。

9、楼板阴角和外墙阳角应设附加钢筋(见总说明)。

10、转角凸窗处楼板宜双层双向配筋(见总说明)。

11、板受力筋间距,一般取100mm、125mm、150mm、180mm、200mm。

8.3柱

1、注意察看柱的轴压比和配筋率,角柱需在特殊构件中指定。

2、仔细核查柱顶部易出现大偏拉受力位置的计算结果。

3、剪跨比不大于2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箍筋加密。

4、柱纵筋直径选择原则是,在四角放置最大限度的直径(钢筋直径相差不得大于2级)。

8.4楼梯

1、板式楼梯的板厚可取水平投影净跨的1/20~1/30。

注意要满足挠度要求,并注意消防楼梯的活载为3.5。

2、板式楼梯梯板配筋计算按两端弹性固端考虑,板跨中弯矩均按M=qL2/10计算配筋,楼梯板支座配筋同跨中。

3、楼梯梯段水平投影跨度L>6000mmB寸,宜采用梁式楼梯。

9.地下室

地梁、底板、外墙按照砼规范要控制裂缝:

强度计算寸地梁保护层取50,底板、外墙保护层取

50;裂缝计算时地梁保护层取30,底板、外墙保护层取20,裂缝宽度限值0.2mm但图纸中保护层

厚度应写为50mm。

9.1地下室输入模型

1、地下室外墙在框架梁处,不设置壁柱,算基础内力时按墙输入。

2、计算时,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计算。

9.2基础类型及计算方法

1、根据岩土工程勘查报告,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以中~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为桩端力层。

2、场地地下水埋藏浅,根据本建筑实际情况,地下室设计须考虑地下室底板的抗浮问题。

地下

水对砼及砼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

3、计算方法:

a.当基础埋深满足规范要求时,在地震作用下可不验算基础水平承载力。

b.单桩竖向承载力在桩身承载力满足的前提下应满足:

(1)竖向荷载标准组合(不含风及地震):

竖向力Gkw桩承载力特征值Ra(轴心受压)

Gkmaxc1.2Ra(偏心受压)

(2)验算竖向荷载与风荷载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值:

Gkw1.2Ra(轴心受压)

Gkmaxc1.3Ra(偏心受压)

(3)验算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值:

Gkw1.25Ra(轴心受压)

Gkmaxc1.5Ra(偏心受压)

(4)承台强度计算按基本组合(弯,剪,冲切)

9.3地下室外墙

1、强度等级C30;地下室外墙厚度取300mm

2、外墙荷载为土体的侧压力,水的侧压力。

地面荷载取10kN/mt不考虑外墙附近回填土不易

充分夯实而可产生少许压缩变形的有利因素,土体侧向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

当回填土无确

切物理指标供设计参考时,静止土压力系数可近似取0.50。

土容重取18kN/m3。

浮容重取

10kN/m3。

3、外墙截面强度设计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2,水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2。

算简图可取底部固定端、楼板处为铰支座的单向受力板。

4、外墙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5、内外竖向配筋应按弯矩包络图及构造要求设置:

尽量配置间隔放置的拉通钢筋和附加短筋,

单面最小配筋率0.30%,竖向钢筋放在水平筋的内侧。

水平钢筋的单面配筋率不小于0.20%

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15%间距不大于150,拉筋可取£@600

9.4地下室底板

1、强度等级C30;底板取400厚,局部加深处取500厚,按无梁楼盖设计。

底板底筋砼保护层

厚度50mm上部钢筋砼保护层厚度20即可。

2、底板按向上荷载计算并取最不利情况为设计依据。

底板上的垂直荷载直接由底板下的地基土

承受,不再传递到基础梁及承台(淤泥质土或扰动时,换填500厚中粗砂或好素土密实处理)。

底板反向计算时向下荷载为底板自重、建筑面层重量的1.0倍,向上荷载为水浮力,并按照

规范取用相应荷载组合。

3、底板与地下室外墙连接处应充分考虑外墙底部固端弯矩对底板的影响,伸出外墙边400mm

4、底板最小配筋率取0.3%。

跨中钢筋按计算全部拉通,支座钢筋除计算要求外尚须有不少于0.2%的钢筋通长设置。

9.5地下室顶板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板厚200mm(人防地下室范围内),板筋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个方向

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5%。

板厚180mm(纯地下室及多层结构),板筋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Pmin。

计算需要附加钢筋时,考虑附加钢筋与通长钢筋间隔放置,间

距宜相同。

10.提供需要手算或其他辅助软件验算的计算书

1、荷载统计:

包括楼面恒、活载、梁上荷载、其他特殊荷载。

2、承台计算。

3、地下室外墙、底板强度及裂缝计算。

4、各层楼板板配筋计算。

5、悬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