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八中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4370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八中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大连八中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八中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八中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八中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八中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八中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

大连八中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文科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

C.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

2.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

“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领事裁判权

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C.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

下表评论是针对

题目

所刊载的期数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第49期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第52期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第57期

排外平议

第68期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4.19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

这反映出

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

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5.1949年9月,周恩来说:

“我们对它不得不更加谨慎。

首先要扩大参加政协的成分、单位和名额”,“总之,决定全部代表人选是根据了人民民主革命的原则……使这次政治协商会议成为集中代表全国人民力量的大会”。

该言论的主旨是

A.扩展政协代表的广泛性B.尽可能增加政协的名额

C.继续强化政协的革命性D.呼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6.周恩来总理强调:

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7.欧洲中世纪“商人法”中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

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8.在希波战争中,雅典军队列成方阵,这种军阵由十二列步兵密集组成,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就自动补位,直到全部阵亡。

结果此战雅典以一万步兵战胜了十万波斯军队。

从中可以体会到的雅典政治特色是

A.法律至上B.直接民主C.公民意识D.轮番而治

9.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者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

材料充分体现了

A.民主共和的原则  B.联邦制的原则C.自由平等的原则D.分权制衡的原则

10.下列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其内容与结论完全一致的是

檄文内容

结论

A

《权利法案》: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实现了美国人民的真正平等。

C

《人权宣言》:

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

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体现了总统制的政体特点。

11.起义后彼得格勒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说“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后来有调查说当晚共伤亡6人。

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坦言:

“当时只死了一个人”,米高扬则说:

“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

”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包围农村战略的胜利B.临时政府失去社会的支持

C.两个政权并存有利于革命D.列宁准确判断了俄国形势

12.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表执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才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

“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14.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

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

这一变化表明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15.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16.彭泽益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记载:

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是

A.洋布完全占领中国的棉布市场            B.西方的商品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

C.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获取利益            D.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

17.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

材料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与运行所起的作用是

A.极大增强了中国的海军力量                B.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改变了驿站马匹的通讯方式                D.抵制了列强的一些经济侵略

18.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

“1905年—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

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9.“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对材料信息归纳最为完整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法令            B.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风俗变革具有政治色彩              D.维新变法主张断发易服

20.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

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

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

这一事例说明

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1.下列关于下面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增强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对民营企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C.为抗战大后方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D.加速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的进程

22.《全球通史》中描述:

“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

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

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

”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

A.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

23.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

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24.“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资产阶级——由平民出身、从事贸易或其他资本主义冒险事业的人组成的中产阶级——的相应发展。

到l9世纪末,资产阶级政治家在西欧很多国家中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同贵族分享权力,因为出身不再能保证贵族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垄断。

富有的资产阶级花钱买大地产,模仿贵族的习惯和爱好,成了遍及欧洲各地的寻常事。

”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B.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房地产业迅速发展D.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改变

25.西门子是德国电气工程行业重要的成员,公司于1897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03年合并舒克特公司,组建西门子一舒克特公司。

1897年购买一块绿地作为工业园区,新址上建成的第一座工厂西区电缆厂于1899年8月正式投产。

后续的建筑包括1905年峻工的维尔纳工厂(公司的通讯工程中心),1906年建成的诺嫩丹的重型号机械厂和发电机厂,以及1913年建成的管理办公大楼。

这块地方于1914年正式由官方命名为西门子城。

这主要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垄断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联合经营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城市与王权、宗教和安全密不可分。

……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而现代城市则建立在以交换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之上。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所谓“消费者城市”类似于“君侯城市”,指的是城市居民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宫廷及其他大家的购买力维生……定居在那儿的工匠及商人的经济机会主要也得看城里大消费者——即“坐食者”(Rentier)——的购买力而定。

相反地,下列的城市则可称为“生产者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里,人口的增加以及他们的购买力是取决于——如埃森(Essen)或波洪姆(Bochum)(都位于德国鲁尔区)——建于当地的工厂、制造场或销售企业而定。

在亚洲、西洋上古、中古的此类城市则依赖当地的手工业,它们将产品运销外地市场。

我们还可另外再区分出一种“商人城市”,在这种城市里,大消费者的购买力是来自下列几种收益:

(一)转运外地产品至当地市场零售,例如中世纪时的毛料商;

(二)转售当地产品——或者至少是当地制造者所得之产品——至外地,例如汉撒同盟的城镇(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结盟);(三)转售外地产品至另一地区,不管在此一过程中是否有在当地交易,即所谓“中继商业城”。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城市》

材料三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主义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

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

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

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

 

材料四就整个欧洲而言,工业革命之初的1800年,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23个,城市人口总数只有550万,而到1900年,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则达到了135个,城市人口总数达到了4600万。

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15%。

如果放宽尺度,把有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作为真正的城市化的总标志,那么英国和荷兰就是欧洲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1946年,欧洲各国居住在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英国和荷兰为70%,意大利为53%,德国为47%,比利时为45%,而法国只占33%。

——都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杜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并列举中国明清时期与之相符的典型城市。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东西方社会出现“商人城市”的原因。

(6分)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近代欧洲城市发展的最终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为题(12分)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寄望中兴的张居正改革

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

第三节 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二、海禁与“倭寇”

……

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

(要求:

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历史选修——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朱熹认为,“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隋唐遂专以文词取士,而尚德之举,不复见矣。

积之于今,流弊已极,其势不可以不变。

”“其所以教者,既不本于德行之实;而所谓艺者,又皆无用之空言。

至于甚弊。

则其所谓空言者。

又皆怪妄无稽,而适足以败坏学者之心志,是以人材日衰,风俗日薄”。

因此,他“尝思之,必欲乘时改制”,“尽革其末流之弊”。

材料二针对当时科举考试的情况,朱熹提出学习的内容,应该主要是“明人伦”,“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学者,学此而已”。

而不是记诵词章;应该是“求治世之道”,而不是只为科举取士。

他说:

“圣朝教育人才之意,凡使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于区区课试之间”;而是要学习与懂得修身治己的做人道理。

朱熹还认为,“学经以探圣人之心,考史以验时事之变”,历史上的“古今兴亡治乱得失”,“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亦皆当所须而不可阙,皆不可以不之习也”,从而使“士无不通之经,无不习之史,皆可为当世之用矣”。

——均摘编自张全明《论朱熹对科举态度的三次转变及其改革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存在的问题。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教育改革方案的主张。

(7分)

 

29.【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第十四条:

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十五条:

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

第十八条:

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

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

大总统任免文武百官。

第二十三条:

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

第三十九条:

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

第四十四条:

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

第四十九条:

参议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

——《中华民国约法》

(1)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是什么?

这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8分)

(2)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认识。

(7分)

 

30.【世界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

……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

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

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

……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

(10分)

(2)结合史实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

(5)

 

3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未须理会相发,且各项做将去。

若知有未至,则就知上理会,行有未至,则就行上理会,少间自是互相发。

今人知不得,便推说我行未到,行得不是,便说我知未至,只管相推,没长进。

”——摘编自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

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

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闇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

知之真切笃实处。

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

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摘编自明代王阳明《传习录》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王阳明对于“知行”的不同理解。

(10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知行说的历史影响。

(5分)

 

大连八中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文科答案

CBCCACCCBCBDBCCBDCCBCDBBB

26.【答案】

(1)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

北京(或京师等);(2分)

“消费者城市”:

北京(或京师等);(2分)

“生产者城市”:

景德镇(松江;宣州;湖州等);(2分)

“商人城市”:

广州(苏州、杭州等)。

(2分)

(2)原因:

都以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交换为基础;(2分)

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2分)

交通枢纽作用突出,辐射范围广;(2分)

商人聚集,基于商业收益形成高消费能力。

(2分)(答对任意三点,6分)

(3)趋势:

中国古代城市衰落,西方城市化进程加速。

(3分)

原因:

①中国君主专制加强,欧洲民主政治确立;

②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欧洲重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

④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开辟新航路,对外殖民扩张。

(答对三点即可,共6分)

27.【答案】

增加内容一:

明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2分)理由:

朱元璋明朝建立后,相权严重威胁皇权(皇权受到制约),为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制度,都折射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4分)

增加内容二: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理由:

明朝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在此条件下稀疏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商品货币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4分)

增加内容三:

明朝活跃的思想和科技成就(2分)理由:

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早期民主思想产生,代表人物为李贽;明朝中后期,陆王心学得到发展和传播。

明朝总结性科技成就突出,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

(4分)

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8.【答案】(15分)

(1)存在的问题:

为追求高官厚禄而参加科举,过于功利;重视文章写作,忽视对德行的考察;学习内容空洞无用;败坏社会风气;选才质量下降。

(8分,一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

(2)主要主张:

学习与修身相结合;提倡务实,反对空言;注重治世之道,轻视诗词格律;重视全面学习。

(7分)

29.【答案】(15分)

(1)规定了“主权在民”的立国原则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

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8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它体现了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一手炮制的。

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否定,它为袁世凯独裁提供了法律依据。

(7分)

30.【答案】(15分)

(1)一战后:

强调容忍,不顾后果;不区分战争的性质和根源,认为通过谈判和妥协就能制止战争。

二战后:

强调大国在维护和平中的主导作用;以反核为核心;以维护人类的发展为宗旨。

(10分)

(2)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想无法制止战争,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的绥靖妥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5分)

二战后的和平思想推动和平主义运动在全球的进行,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31.【答案】(15分)

(1)朱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