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一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4126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一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一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一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一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一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一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一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一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一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一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一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的

A.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

B.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C.使用环保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

2.“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葙D.蜡烛燃烧

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B.闻气体气味

C.移走蒸发皿

D.稀释浓硫酸

4.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不锈钢和金刚石都属于合金

C.尿素[CONH2)2]和硝酸钾(KNO3)都属于复合肥料

D.乙醇和干冰都属于有机物

5.如图是铁元素和氧元素常见化合价的坐标图,试判断a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FeB.FeOC.Fe2O3D.Fe3O4

6.毒品有害人类健康,危害社会稳定.“摇头丸”是国家严令禁止的毒品之一,其化学式为C9H13N.有关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为9:

13:

1

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

C.该物质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D.该物质是属于有机物

7.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三种物质中只有一种氧化物

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D.丙的化学式为CH2

8.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并进行如图2的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乙>丙>甲

B.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乙

C.t3℃,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均有溶质析出

D.图2中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的溶质为对应图1溶解度曲线中的丙

9.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加物质或方法

A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B

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

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

C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

A.AB.BC.CD.D

10.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

B.

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

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

将足量的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二、填空题

1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表为自热米饭的营养成分

营养素

每份含量

油脂

23.5g

糖类

104.7g

维生素

3.5g

814mg

130mg

小于210g

(1)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请根据下图及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表中“自热米饭的营养成分”看,没有标出的人体必须的营养素是_____。

②图1、图2的包装材料一般是符合卫生标准的铝箔。

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_____。

③该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良好的家居环境带来美好的生活。

①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

②如图3,“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烧气体,使火焰熄灭。

“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__(填字母标号)。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实验题

1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

B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C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3)氢能是现在最环保的能源,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3.现有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下同),仪器⑥是____。

(2)图一中,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A与B组合后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气体时导管c应该与导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相连接。

四、简答题

14.水是生命之源。

(1)空气制水机能充分利用大气中的水分制出饮用水,主要过程如下:

①能被过滤装置除去的有害物质的直径____(填“大于”或“小于”)滤孔直径,紫外消毒后得到的饮用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压缩冷凝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液态水,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水实验如图2所示,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

15.【最新】12月8日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1)月球中含有丰富氦-3原子(其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在航天飞机和火箭上用到了稀罕的钪钛合金。

钪(S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

①钪属于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图2所表示的四种粒子中,与钪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达到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很久之前运载火箭使用有毒的联氨(N2H4)和四氧化二氮作为火箭动力,下图是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16.中美贸易战,华为成为焦点之一。

芯片的制造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我国华为公司在5G及芯片的开发上正在努力开拓,其中5G技术领先全球2-3年。

芯片的主要成分是高纯硅,如图是工业上以某种石英砂(主要成分:

SiO2、Li2O、Fe2O3)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和金属锂的一种方法。

请回答以下问题。

已知:

LiCl的熔点是605°C、沸点是1350°C;NH4Cl在100°C开始挥发,337.8°C分解完全,NH3和HCl在常温下又能反应生成NH4Cl固体。

当溶液pH=5时,Fe3+和Al3+已沉淀完全。

(1)“酸浸”步骤中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粗硅中常含有副产物SiC,请写出①中生成SiC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操作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剂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得到较纯净的LiCI和NH4Cl固体,在第二个操作a之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7.一中“大豪阳”项目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

氯化钙溶于水后形成自由移动的CI-和Ca2+。

②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③鸡蛋壳与牙齿和含氟牙膏反应的化学原理相似。

[实验一]鸡蛋沉浮。

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1)检验上述反应产生的气泡成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鸡蛋壳溶解。

在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加入蛋壳粉,搅拌,测得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2)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a-b段电导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鸡蛋壳代替牙齿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查资料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蛋壳反应在表面生成氟化钙保护层。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先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再称取0.50g“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于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20mL3.5%的盐酸(模拟形成龋齿的酸境),连接好装置,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

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5)图3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

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实验三的数据分析,含氟牙膏___(填“能”或“不能”)预防龋齿,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18.实验室中有一瓶未知浓度的硫酸铜熔液,为了测定其定量组成,小宇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探究实验,图二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B点对应溶液里所含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2)试计算:

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

B、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

C、大量使用塑料袋和塑料餐具,会造成白色污染,使用环保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

D、人走不关灯,保持夜间常明,浪费电能,不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

故选:

D。

2.C

【详解】

A、稻草造纸过程中稻草变成了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使用火药过程中火药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蚕丝织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与氧气反应,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3.D

【详解】

A、验证氢气的可燃性,不能产生氢气就立刻验证,可能会产生爆炸,故A不正确;

B、闻气体气味不能直接将鼻子靠近瓶口,故B不正确;

C、移走蒸发皿不能用手,应该用坩埚钳夹取,故C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

实验操作

4.A

【详解】

A、人体中微量元素有:

铁、锌、碘、硒,故A正确;

B、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不属于合金,故B错;

C、尿素属于氮肥,故C错;

D、干冰属于无机物,故D错。

故选:

A。

5.B

【详解】

a点所示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a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O。

故选B。

【点睛】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6.A

【详解】

A.组成该物质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8:

13:

14,不是9:

13:

1,选项错误;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13+14=135,选项正确;C.由该物质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D.该物质的组成元素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属于有机物,选项正确。

故选A。

7.C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上述物质中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固碳酶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属于无机物,C2H4属于有机物,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故正确;

D.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丙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丙的化学式为C2H4,故错误。

故选:

C。

8.D

【详解】

A、由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乙>丙>甲,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则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3℃,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有溶质析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丙的饱和溶液降温没有溶质析出,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2中烧杯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溶解在水中放出热量,烧杯中溶液温度升高,试管内所盛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析出晶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该溶质为对应图1溶解度曲线中的丙,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

A、CaCO3高温煅烧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选项正确;

B、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消耗了欲保留的物质,又引入新杂质氯化钠,选项错误;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把杂质HCl转化为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加水溶解可以区分两种固体,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

除杂的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

10.C

【详解】

A、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氧化铁粉末生成单质铁,固体质量减小,最终固体质量不变,且不为0,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起始时溶液的pH值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跟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无沉淀生成,稀盐酸反应完之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将足量的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于镁的活泼性强于铁,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大于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金属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蛋白质延展性CaO+H2O=Ca(OH)2吸附B

【分析】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方面的性质;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

【详解】

(1)①从表中“自热米饭的营养成分”看,没有标出的人体必须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故填:

蛋白质。

②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填:

延展性。

③生石灰与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故填:

CaO+H2O=Ca(OH)2。

(2)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有毒的气体,故填:

吸附。

②灭火的方法有:

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烧气体,这些都能够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另外该过程中,可燃物没有被清除,可燃物的着火点也没有改变。

故“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B。

12.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AB化学CH4+2O2

CO2+2H2O

【详解】

(1)在实验中,没有直接加热火柴头,只是加热了铜片,一段时间后发现b处火柴头燃烧,这一现象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故填:

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

(2)铜片上的火柴头、火柴梗均匀氧气接触,但是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这两个现象均能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填:

AB;

(3)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化学;CH4+2O2

CO2+2H2O。

13.药匙长颈漏斗④⑥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CaCO3+2HCl=CaCl2+H2O+CO2↑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a

【详解】

(1)图一中,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药匙,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

药匙;长颈漏斗;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选的仪器是④⑥⑦;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故答案为:

④⑥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装置A与B组合后具有的优点是: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收集气体时导管c应该与导管a相连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

CaCO3+2HCl=CaCl2+H2O+CO2↑;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a;

【点睛】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14.大于混合物分子间隔2H2O

2H2↑+O2↑氧气

【详解】

(1)①能被过滤装置除去的有害物质的直径大于滤孔直径,紫外消毒后得到的饮用水是混合物;

②压缩冷凝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液态水属于物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间隔;

(2)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

2,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氧气。

故答案为:

(1)①大于;混合物;②分子间隔;

(2)2H2O

2H2↑+O2↑;氧气。

【点睛】

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

2。

15.2金属44.96BADN2O4+2N2H4

3N2+4H2O

【详解】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氦-3原子(其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核外电子数为2;故填:

2;

(2)①由元素的汉字名称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故填:

金属;44.96;

②在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钪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铝原子(B)的最外层也是3个电子,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所以微粒AD属于稳定结构;故填:

B;AD;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故填:

N2O4+2N2H4

3N2+4H2O。

16.Li2O、Fe2O3SiO2+3C

SiC+2CO↑置换反应过滤蒸发氨水控制溶液的pH为5

【详解】

(1)金属氧化物会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酸浸”步骤中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Li2O、Fe2O3;

(2)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碳化硅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SiO2+3C

SiC+2CO↑;

(3)反应②是四氯化硅和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硅和氯化氢,属于置换反应;

(4)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蒸发可以将可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5)滤液和X反应生成了氯化铵,所以X是氨水;

(6)溶液pH=5时,Fe3+和Al3+已沉淀完全,所以在第二个操作a之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控制溶液的pH为5。

故答案为:

(1)Li2O、Fe2O3;

(2)SiO2+3C

SiC+2CO↑;

(3)置换反应;

(4)过滤;蒸发;

(5)氨水;

(6)控制溶液的pH为5。

17.Ca(OH)2+CO2=CaCO3↓+H2O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蛋壳中部分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增强打开开关,拉动(或“推动”也可)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关闭开关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对比能相同条件下,使用含氟牙膏处理后的鸡蛋壳,反应能产生的气体更少,压强更小,消耗的鸡蛋壳更少

【详解】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2)搅拌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图1中,a-b段电导率变化的原因:

蛋壳中部分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增强;

(4)检验装置气密性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检验,所以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方法:

打开开关,拉动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连接好装置,接下来的操作是:

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关闭开关,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

(5)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对比图3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的作用是对比;

(6)根据图3的数据分析,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这是因为单位时间内用牙膏处理过的蛋壳产生二氧化碳较少。

故答案为:

(1)Ca(OH)2+CO2=CaCO3↓+H2O;

(2)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3)蛋壳中部分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增强;

(4)打开开关,拉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