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关爱高中学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4071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细微处关爱高中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细微处关爱高中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细微处关爱高中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细微处关爱高中学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细微处关爱高中学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细微处关爱高中学生.docx

《从细微处关爱高中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细微处关爱高中学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细微处关爱高中学生.docx

从细微处关爱高中学生

从细微处关爱高中学生

  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将来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管三年以后是否考取了理想的大学,三年的高中生活都将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为难忘的一段时光。

而学生高中阶段的生活无论从心情、生活、学习哪个方面来说,都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紧张。

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人生历程中紧张而又至关重要的三年呢?

总结多位家长的体会,以及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家有高中生》一文,仅供家长们参考。

  

  高一阶段:

梦开始阶段

  之所以把高一比做梦开始的阶段,是因为孩子们在读高中以前的那些时光,一提起大学可以说是遥不可及,因为自从孩子懂事开始,家长就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要考大学。

虽然这么说,其实家长和孩子的目标并不明确,等孩子一上高中,家长跟孩子都有一种感觉:

和大学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脑子里的那根弦立刻就绷紧了,上什么大学啊,学什么专业啊也提到了家庭生活的议事日程上来。

家长和孩子心目中的梦开始有了雏形。

为了这个梦,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奋斗三年。

  家长要转变角色,从指导孩子转到倾听孩子说。

上高中之前,当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会请教家长,家长的话孩子也听。

到了高中阶段,孩子已经有了相当的判断力,父母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会“反抗、抵触”。

所以,孩子进入高中阶段,家长要自觉转变角色:

指导少一点,倾听多一点。

  其实,我儿子上了高中以后,我也并没有马上转变角色,仍然以妈妈的口吻告诉孩子这,告诉孩子那。

可是我后来发现,儿子有好几次和我说话的时候,会说:

“妈,你先别说,听我给你说。

”然后他就开始告诉我他这段时间在学校里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怎样。

慢慢地,我就学会了听。

每次我都听得很认真。

渐渐地我就听出了学问。

比如有一次,儿子一见到我就皱着眉头说:

“妈,我这段时间郁闷极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数学成绩老上不去,总是倒数,心里特别烦,又不好意思跟同学说,就想等你来了帮我分析分析。

”“你和老师交流交流,听听老师的意见”。

结果呢儿子“嗯”着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就又开始说下一个话题。

原来,儿子跟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向我要主意,而是为了释放一下压抑的心情,晚上吃完饭,我看儿子整理数学作业的时候,心情好多了,也就没再跟儿子罗嗦。

整个高一,我们跟儿子之间的交流基本上就是“他说我们听”的方式。

他说得在理的地方,我们会点点头,示意孩子做得很好,不在理的地方,我们会很委婉地给他指出来,让他考虑考虑我们的看法,而不是硬要让他接受我们的想法。

  不要再给孩子讲大道理,就事论事效果更佳。

高中阶段的孩子,可以说基本的大道理他们都知道。

这个时候,跟他们讲道理,不但一点作用不起,而且他们还很反感。

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就事论事。

跟孩子一块儿讨论。

遇到有争执的问题,家长先听听孩子的看法,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亮明自己的态度,给孩子时间慢慢考虑。

不过家长要注意跟孩子沟通的方式,必须要诚恳、心平气和。

硬碰硬的方式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跟家长交流。

说到这里,我想起好多家长的抱怨:

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还不如小的时候懂事呢。

其实并不是如此。

孩子的年龄长一岁,孩子的心理也成熟一分。

家长的话,表面看起来好像孩子满不在乎,实际上,孩子已经听到了心里,因为他们这个年龄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可能家长说什么,他们就马上接受什么,但是过后,他们肯定会考虑家长的意思,就是家长认为再不听话的孩子,他们也会考虑的。

  

  高二阶段:

制造故事阶段

  进入高二,孩子们对紧张的高中生活已经逐渐适应,不管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孩子,普遍感到不再像高一那样吃力了。

相对于三年的高中生活而言,高二阶段可以说是比较“轻松”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制造的故事最多。

我们家长在这一阶段不但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

  注意孩子的心理动态。

高二这一年,学生情绪最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逆反心态也比较重。

我儿子在高二的时候也曾制造过不少“麻烦”,记得有一次是晚上8点多的时候,我们接到他班主任一个电话,说孩子跟他的数学老师闹矛盾了,让我们第二天去一趟。

那天我们一晚上也没怎么睡着,第二天早早就到了学校,孩子班主任就告诉我们:

孩子和他们班的四个同学一起去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个活动,回到教室,数学老师已经上课了,他们喊报告,老师没听到,结果儿子带头“闯”进教室坐到了自己座位上。

老师觉得他们太没礼貌,让他们几个站了一会儿。

老师一让他们站着,儿子不服气了。

不但没站起来,反而连老师的课也不听了。

班主任知道情况以后,先找他谈了谈,结果儿子就认自己的理儿:

我是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来晚的,为什么还让我们站着。

班主任看孩子老是转不过这个弯儿,怕儿子因为情绪不好耽误学习,所以才打电话让我们去的。

我们了解了情况以后,先跟儿子的数学老师交流,然后又跟儿子谈。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还觉得他们班主任工作“太认真”,这点小事怎么还让我们去解决啊。

见了儿子以后才理解他们班主任的良苦用心。

儿子见了我们,火气还不小呢,没等我们说话,他就说开了:

这次不是我的错,老师不应该让我们站着,班主任还说我们做的不对,太不公平了,刚才我们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净说我的不是了吧。

等他说完了,情绪平静下来,我们才慢慢跟他谈:

刚才你们班主任和数学老师都夸你,说你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平时也比较关心同学,他们把我们叫来是看着你这两天情绪不好,怕耽误了你的学习。

你可别误会了你老师,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在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先任罚,然后再跟老师解释清楚不就行了吗?

儿子,你看看,和老师之间有误会,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你也不能跟老师较劲,一来因为老师平时对你那么好,这么做不应该。

二来也耽误你自己的时间啊,你看,今天这两节课不就耽误了吗?

我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儿子一直听着,可能觉得我们说得有道理了吧。

过了一段时间,我给儿子寄去一首小诗,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拉雅德.吉卜林写给他12岁的儿子的赠言:

  

  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时

  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在被众人猜忌怀疑之日

  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枉加辩论

  如果你有梦想又不迷失自我

  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致走火入魔

  如果在成功之中能不妄形于色

  而在灾难之后也勇于咀嚼苦果

  如果听到自己说出的奥秘被无赖

  歪曲成面目全非的魔术而不生怨艾

  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受天灾

  破灭为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

  如果你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

  还是冒险一博哪怕功名成乌有

  即使惨遭失败也仍要从头开始

  如果你跟村夫交谈而不失恭敬之态

  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谀媚之颜

  如果他人的爱憎左右不了你的正气

  如果你和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

  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意志

  你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作答谢

  那么你的修养就如同天地般博大

  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汉了

  我的儿子

  

  我给好多家长推荐过这首小诗,建议他们送给自己的孩子,并且告诉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读懂父母的心。

  正确看待孩子早恋。

对于学生的早恋或者男女异性同学交往过密等,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

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或者因此而断定孩子是个坏孩子,而一味地阻止、再阻止。

这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相反,你越阻止,孩子就越和你对着干,假如一开始孩子还有可能跟家长说起他的早恋,在家长的一味阻止下,孩子就极有可能对家长关闭心扉。

我调查了好多高中生的家长,也调查过好多高中生,有过早恋情形的高中生特别多。

下面是我在网上认识的一个高二男孩和我的一段对话:

  高二男孩:

阿姨您好,我能问您个问题吗?

  我:

可以啊,什么问题?

  高二男孩:

我非常喜欢女孩子,自从我告诉我妈以后,我妈老说我是坏孩子,我都不愿意跟我妈说话了。

阿姨,我想问问您,我是坏孩子吗?

  我:

不是啊。

你们这个年龄喜欢异性很正常啊!

  高二男孩:

那我可以爱女孩子吗?

  我:

不可以。

  高二男孩:

为什么?

  我:

因为在你们这个年龄,只有喜欢异性的权利,没有喜欢异性的能力。

  高二男孩:

您的意思我不懂。

  我:

你还想继续上学吗?

  高二男孩:

当然想啊!

  我:

你上学为了什么?

  高二男孩:

将来有一个好工作啊?

  我:

如果你把心思都用在喜欢女孩子上,而因此耽误了学业,我说你非常不值得。

  高二男孩:

可我确实非常喜欢女孩子,有的时候不能自拔,怎么办啊!

  我:

你还是上学的目标不明确。

你们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喜欢异性就不正常了。

但是要看怎么喜欢。

我觉得你们这个年龄应该把喜欢异性改为欣赏异性更为确切。

任何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谁能控制住自己,把握住自己,谁就有可能成功,谁要是陷入感情的深渊,不能自拔,谁就要失败。

还有,什么年龄的人就做什么年龄的事儿,而你现在的年龄正是学习的年龄啊。

  高二男孩:

谢谢您阿姨,我明白了,我会把握好的。

  评论: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高二男孩,非常好的一个孩子,只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告诉了他的妈妈以后,本来孩子的目的是想得到妈妈的理解,同时也想得到妈妈的指导,可是他妈妈对孩子的真诚并没有表示理解,所以导致孩子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宁愿咨询一个陌生人,也不愿意跟妈妈交流。

  

  下面也是一个高二的男孩和他妈妈的一段对话:

  男孩:

妈,我有个秘密想告诉你。

  妈妈:

噢,什么秘密啊。

  男孩:

不好意思的抓着妈妈的手说,妈,我喜欢一个女孩。

  妈妈:

很平静地“噢”了一声,然后坐到孩子身边,表示出要听孩子接着讲下去。

  男孩:

妈,你不惊讶啊?

  妈妈:

这有什么可惊讶的,你们这个年龄男孩喜欢女孩不是很正常吗?

  男孩:

妈,我喜欢这个女孩有一段时间了,我觉得我必须把这个做法告诉咱家的一个大人,我想来想去就想告诉你,看来我今天没找错人。

其实,我的做法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也说不清楚,我告诉你,就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妈妈:

你能把你的秘密告诉我,我很高兴。

妈妈和爸爸也是从你这个年龄过来的,你的感受妈妈非常能理解。

你既然想征求我的意见,那我就说说我的看法。

喜欢一个女孩儿,可以,但必须把这份喜欢埋在心里,否则会因为这份喜欢导致你俩的成绩频频下滑,到高三毕业的时候,等着你俩的就只有后悔和眼泪了。

  男孩:

其实吧,妈,我也觉得你说的非常对,不过现在想让我一下子就不再想这件事儿了,做不到,我需要一段时间考虑。

  妈妈:

恩,妈觉得你能处理好的。

  评论:

这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对孩子的“朦胧的早恋”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非常温和的让儿子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都说出来,然后再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出谋划策。

  

  我觉得上面的两个男孩并不是特例,他们的想法可以说代表了大多数高二年级的孩子的内心。

这两个孩子的想法很正常,没有错,不但没错,反而我觉得他们都能主动跟家长沟通,这种做法很好。

其实,在孩子的内心里,他们也知道“早恋”不对,但是明知道不对,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这就是孩子想跟家长沟通的原因,极有可能孩子在决定把“这件事情告诉家长”之前,已经在心里思量了好多遍才鼓起勇气说出来的。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很复杂,他们非常希望得到爸爸或者妈妈来给他点拨一下。

  有句话我觉得说的非常好:

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以后才会懂得。

孩子们的早恋也是如此。

很有可能大多数家长都告诉过孩子早恋的危害吧,可再问问孩子们,有多少听了家长的告诫的,凡是早恋的孩子哪个不是自己经历了以后才慢慢懂得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

明明知道是错的,但还非要去实践。

这就是高中生,真实的高中生。

那我们家长做什么?

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为孩子指点迷津。

尽量将他们的“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关注孩子和同学之间的交往。

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最真诚的时候是在中学时期。

而经历了高一一年的接触,对同学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则是在高二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再满足于老师和父母的教导,甚至他们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受到同学的影响非常大。

同样,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当中,同学带来的影响也是父母难以比拟的。

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交往。

怎么关注?

从孩子的言谈话语中关注。

如果孩子经常跟家长提到的哪个同学很上进,很懂事,家长就要鼓励孩子的交往,怎么鼓励?

“你说的你们同学谁谁这么懂事,真好,你跟这样的孩子在一起,爸爸妈妈特别高兴,有时间你带他来咱家玩,让我们也认识认识”。

如果孩子提到哪个同学经常违反纪律,或者有喜欢上网等不好的习惯,家长就要提醒孩子:

这个孩子的做法可不对,等我给你们老师侧面反映一下,帮助这个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不过这段时间,你要把握好自己,别让他的坏毛病传染上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