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调研情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4031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业调研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畜牧业调研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畜牧业调研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畜牧业调研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畜牧业调研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畜牧业调研情况.docx

《畜牧业调研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业调研情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畜牧业调研情况.docx

畜牧业调研情况

 

哈尔滨市“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五”回顾及畜牧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全市以建设牧业强市为中心,创立并完善了以国家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繁育体系、疫病防治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科技推广体系、依法管理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加强;畜牧产业化生产基地、加工龙头企业和流通网络发展速度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传统的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奠定了基础;畜牧业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和畜产品市场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在已经形成的以农业、畜牧业和乡村企业为主的农村多元化经济格局中,畜牧业已发展成为中轴和支柱产业。

(一)畜牧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

1、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4年末,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80.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2%。

预计2005年末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9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比“九、五”末增加89.6亿元,增加了8.2个百分点。

2、畜产品总量快速增长

预计2005年末肉类总产量71万吨,鲜蛋总产量31万吨,鲜奶总产量10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2%、3.3%和12.1%;分别比“九、五”末增加了25.1万吨、3.4万吨、56万吨。

其中主要畜禽产量:

肉牛出栏89万头,比“九.五”末增长58.9%;

奶牛饲养量35万头,比“九.五”末增长125%;

生猪出栏440万头,比“九.五”末增长45.6%;

蛋鸡饲养量6471万只,比“九.五”末增长40.6%;

肉鸡出栏6060万只,比“九.五”末增长55.3%;

山绵羊饲养量125万只,比“九.五”末增长58.2%。

(二)基础设施得到巩固加强

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我市繁育体系建设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加快推进畜禽良种化,现以建成各级种畜禽场152个(其中国家级良种奶牛场1个)畜禽配种站点达到了821个,奶牛和肉牛全面开展冻精配种,奶牛在实现100%冻配的基础上,以扩大特优级冻精配种为重点,启动实施了高产奶牛核心群建设计划,制定了《高产奶牛核心群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从北京、上海引进特优级奶牛冻精2.2万枚。

奶牛采用特级冻精配种的比重由31%上升到42.5%。

黄牛冻精配种面达到了65%以上。

奶牛胚胎移植、生猪鲜精配种和良种引进的步伐加快,畜禽良种化率达到65%。

2、科技研究和应用力度进一步加大。

“十、五”以来,重点开展了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免疫促进素提高免疫效果、生猪鲜精配种、奶牛重大疫病防治等课题研究,其中奶牛重大疫病防治列为国家科研攻关课题;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奶牛、肉牛、生猪等七项品种的绿色畜禽生产技术规程;以实施“丰收计划”为载体,开展了奶牛群体高产、肉牛快速育肥等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工作。

以“丰收计划”为载体,全面推广了奶牛群体高产、肉羊快速育肥、商品猪四元杂交等八项畜禽生产综合技术,重点开展了生猪鲜精配种、奶牛重大疫病防治、禽流感综合防治、青贮饲料开发等科研课题。

3、防疫灭病和检疫体系进一步加强

制定实施了《哈尔滨市实施产地检疫免疫标识制度工作方案》、《哈尔滨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加强了屠宰检疫、产地检疫和监控措施,畜禽疫源得到有效控制。

动物防疫注射密度有了提高,生猪、家禽免疫注射率达到96%,牛羊免疫注射率达到了100%;加强了无规定疫病区项目建设、疫情报告、免疫监测、检疫监督和19种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产加销各环节的防疫、检疫工作得到加强。

畜产品的标准化、检验检测等质量保证体系初步成型,动物防疫体系检疫体系日趋完善。

4、饲草、饲料业发展加快。

“十、五”期间累计草原改良30万亩。

收割、揉铡、打包等草业机械的配备水平有了提高,牧草的科学化种植、机械化收割、精细化加工、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成为潜力较大的新兴产业。

饲料工业企业发展到400家,产销总量超过146万吨,产值超过23亿元,已经发展成为服务于畜牧业、拉动城乡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5、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乡镇畜牧发展中心作为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力量,“十、五”期间投入资金400余万元,逐步配套发展中心设备、器材和基础设施,提高技术手段,扩展服务功能。

乡镇畜牧发展中心的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畜禽疫病防治、繁育改良等服务手段进一步提高,服务功能向产前、产后扩展。

畜禽专业协会发展到34个,中介组织发展到300多个,经纪人发展到13000多人。

进一步拓宽了服务功能,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法制建设取得很大进展

贯彻实施国家和省的畜牧业两法八条例,建设完善了动物防检疫、饲料、种畜禽、兽药、草原五个方面的执法队伍;开展了执法监督,保证了执法工作的公正、规范和廉洁。

(三)、畜牧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

1、畜牧生产规模结构升级,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时期,我市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的数量和能力不断扩大,培育建设了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品种优良、饲养规范、管理科学的标准化家庭牧场、示范园区。

目前全市各类牧业小区达到213个,专业户发展到12万户。

规模化饲养量达到饲养总量的50%。

形成了以双城、郊区、呼兰为主体的奶牛基地带;以宾县、阿城、尚志、五常、木兰为主体的黄牛基地带;以巴彦、呼兰、双城、五常为主体的生猪基地带;以郊区、双城、呼兰为主体的蛋、肉鸡基地带和以方正、通河、依兰、延寿、尚志特种养殖基地带。

使我市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得到更高发挥。

2、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良好

兴建了一批大规模、高水平的龙头企业,全市建成投产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40余家(其中饲料加工企业400家)。

规模较大的畜牧业加工龙头企业150多个,年创产值达到140多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的有9户,超10亿元的2户。

以双城雀巢、农垦完达山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业鲜奶日加工能力达3200吨;以金锣、大众、东鹏、义利等为龙头的生猪产业链,年屠宰加工能力达400万头;以呼兰正大、宏伟为重点的肉鸡产业链,年加工能力8000余万只;以新胜为代表的禽蛋批发市场日外销量700余吨,年销售收入11.5亿元。

这些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了产业的组织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但满足了全市市场需求,并开始大批量走向国内外市场。

3、流通结构向立体化发展

由畜牧龙头企业、乡镇畜牧发展中心、各类养殖协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等组成的多种流通组织,以不同方式发挥了加快畜产品进入市场的作用。

产地市场、城镇集贸市场、副食品商场等市场建设全方位起步,建成牲畜交易市场和畜产品批发市场180余处,城镇综合类农畜产品集贸市场185个,经营畜产品的副食品商场500余处。

4、畜产品走向外埠市场,各类畜产品外销量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生猪、鲜蛋销往外埠的比重大幅度增加,生猪外销量达到40万头,占生猪出栏的10%。

鲜蛋外销量达15万吨,占鲜蛋总产量的50%。

乳制品、肉牛、肉鸡、肉羊等畜产品外销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思路及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突出主导品种、优势区域和生态、质量、效益并举的原则,以畜牧业五大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奶牛、生猪、肉蛋鸡为重点,采取超常规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率先把哈尔滨畜牧业建设成为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产业,进而为全省建设现代畜牧业提供示范,当好龙头。

(二)建设目标,

1、利用5年时间,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到304亿元,年均递增11%,占农业总产值的55%;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6万吨、37万吨、164万吨,分别年均递增8%、3%和13%。

2、生产水平:

奶牛和蛋鸡单产分别达到7吨和290枚以上,生猪、肉鸡料重比分别达到2.9和2比1。

规模化饲养的生产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3、饲养规模比例达到60%以上

4、质量安全:

产品合格率95%,绿色畜产品比重60%。

5、产业化经营:

精深加工比重70%,

6、组织化程度水平达到60%以上。

7、农村居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8、畜产品加工企业利税超过10亿元。

(三)、基本原则:

一是效益优先的原则。

把提高畜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走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突出重点、非均衡发展的原则。

以优势品种、优势产区为重点,尽快整合资源,形成规模化产业格局,创建优势特色产业带。

三是注重单产水平的原则。

加快生产全过程的科学化、标准化,追求以提高单产为主的总量扩张,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

四是确保安全的原则。

通过强化执法监督,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疫病防控技术体系建设和环境治理,确保产业安全、产品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

五是统筹协调的原则。

统筹供、产、加、销关系,形成协调顺畅的产业环流。

(四)、效益分析

实现上述目标,对哈尔滨和全省农村经济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一是率先实现主辅换位目标,全市牧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40%,对全省主辅换位目标的实现产生决定性的拉动作用。

二是成为全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在现代养殖方式、科技手段、设施装备、管理方法、营销方式、疫病防治等方面提供产业示范,引领和加速全省现代畜牧业建设。

三是成为全省畜牧业的科技研发中心、产品加工中心、产销经贸中心,可以有效地带动周遍地区乃至全省的畜产品加工和外销,发挥强大的龙头作用。

四是创造就业机会40万人,转化增值粮食数量70亿公斤,实现农民人均牧业增收1000元,推进全省“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目标的实现。

五是大规模地带动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上千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够高,龙头企业的规模、产品精深加工的程度以及开拓市场的能力不足,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够平衡,竞争力不强;执法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防疫、检疫、检测、监督等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重点工程

(一)畜禽良种工程

1、扩建市家畜繁育站,基层繁育站点。

实行政府投资建设,计划三年内,市家畜繁育站冻精、冷冻胚胎贮存调配能力分别达到100万剂和2万剂,具备冻精、冷冻胚胎鉴定、实施批量胚胎移植、组织社会化育种能力。

双城、郊区、宾县等重点养牛县、市家畜繁育站冻精存贮调配能力达到30万剂。

乡镇基层繁育站点达到1000个,标准化站点占50%,形成全覆盖、全天候的繁育配种网络。

2、实施DHI奶牛社会化改良计划,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

实行政府组织实施,补贴冻精资金的办法,全面启动普及奶牛特级冻精配种,奶牛特级冻精单产标准18吨以上,实施良种谱系登记、性能测定、后裔鉴定等技术措施,预期奶牛单产每年改良提高0.3吨以上,到2010年建立单产8吨以上高产奶牛核心群5万头。

全市奶牛单产水平结构达到:

6-7吨占40%;7-8吨占40%;8-9吨占15%,9吨以上占5%。

3、加快原种猪场和种猪扩繁场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级繁育体系。

采取政府政策支持、招引社会投资的方式,3年内建成一处国家级原种猪场,原种猪存栏达到1万头,饲养种猪生产水平分别达到:

产仔数12头、瘦肉率65%日、增重700克、料肉比2.9:

1。

巴彦、郊区等重点县(市)种猪扩繁场达到3-4处,全市百头以上种猪扩繁场达到100家,优良种猪饲养规模达到4万头以上;大力推广多元杂交和配套系生产优质商品猪技术,生猪多元杂交和配套系生产覆盖面达到95%,瘦肉率由55%提高到64%。

4、加强种鸡三级繁育体系建设。

扩大优良祖、父母代种鸡饲养规模,鼓励社会化投资,对原有种鸡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扩建标准化祖代种鸡场4家、父母代种鸡场10家,祖代种鸡达到10万套,父母代种鸡达到100万套。

(二)养殖园区、规模牧场、专业大户建设工程

突出优势区域和主导品种,科学规划和布局,以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基地为带动,以家庭畜牧场和专业养殖小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兴建大规模、高水平、现代化的养殖场(园区)、规模牧场、专业大户。

形成以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基地为带动,规模牧场、养殖园区、专业大户齐头并进,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精深加工货源基地、出口外销基地全面发展的生产格局。

1、区域重点与发展规模

奶牛围绕雀巢、完达山等龙头企业,以双城、郊区为重点,每年发展饲养奶牛400头以上养殖园区10个、100头以上牧场100个、20头以上大户1000个。

到2010年,园区、牧场、大户奶牛饲养比重达到30%以上。

生猪围绕大众、金锣等龙头企业以巴彦、郊区、宾县为重点,每年发展养猪5000头以上养殖园区10个、千头头猪场100个、百头以上养猪大户2000个。

到2010年,养猪园区、牧场、大户饲养比重达到40%以上。

蛋鸡、肉鸡围绕正大、宏伟、新胜禽蛋批发市场等龙头,以郊区、宾县、双城为重点,每年发展万只以上养鸡场20个、2000只以上大户1000个。

到2010年,养鸡场、大户饲养比重达到70以上%。

到2010年建成标准化养殖园区100个、牧场2000个、大户35000个。

养奶牛超万头、养猪超5万头、养鸡超50万只的专业乡镇或养殖合作社分别达到20个。

规模化养殖的比重达到70%,其中:

园区占5%、规模牧场占15%、专业大户占30%、专业户占20%。

专业乡镇、专业村或专业养殖合作社的饲养规模不断壮大,管理科学、布局合理的经营格局基本形成。

2、推进方法与建设标准

推进方法:

2年内培育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10个、示范牧场100个、示范大户1000个、绿色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10个。

示范基地在畜禽生产能力、生产设施配套、生产环境治理、科学饲养管理和先进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建设标准:

新建园区、牧场、大户,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防疫和统一治理”的要求,实行人畜分离、相对封闭、集约生产、安全高效的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推行生产区与居民生活区相分离,普遍建立畜禽粪便处理场,实现无污染处理、排放。

防止出现品种混杂、环境脏乱、各自防疫及无统一管理组织的问题。

积极建设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发展都市生态型畜牧业。

(三)实施青贮饲料工程

按照农民筹资为主,政府给予政策补贴的办法,实行新增机械补助30%,青贮贷款实行贴息,青贮种子给予良种补助。

大力推进青贮饲料工程,三年内每年每头奶牛增加1吨青贮饲料,到2007年,实现一头奶牛6吨青贮饲料,增加产量1.5吨,增加效益2000元。

奶业增加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元。

1、以郊区、双城、宾县为重点,全面推广优质青贮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建立青贮牧草种子基地面积1万亩。

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产量达到370万吨。

2、大力培育专业化青贮公司。

采取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实行规范化栽培、机械化收割、精细化制作、专业化经营。

到2010年,建设5000吨以上规模的专业公司50家,实行专业化经营的比重达到35%。

3、配套完善青贮机械化收割、窖贮设施,解决机械不足造成的延误收割问题。

完善收割、窖贮、铡切机械,发展青贮机械化收割专业户,2年内基本实现户户有机械,家家有永久性青贮窖。

今明两年,每年配备青贮机械3000台套,使全市青贮机械达到13000台套,保证青贮收贮作业期在20日内完成。

(四)现代畜牧业产业化组织体系

1、全面发展各类畜牧生产协会、合作社。

通过政府引导扶持、组织推进,以各类养殖园区、规模牧场、专业大户和农户为主体,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商品生产专业场、户普遍加入各类畜牧生产协会、合作社,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主动参与政府决策、利益分配和产销协调,使广大入会农牧民树立守法经营、诚信履约意识,并真正享有平等的权利,发挥计划生产、产销连接、产业运作、信息服务、利益协调的功能,提高畜牧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实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

每年发展市、县、乡各级养殖合作组织100个以上,2010年达到1000个。

到2010年,全市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由目前的10%提高到60%以上。

2、完善“龙头公司十合作社(协会)”为主的产业化组织体系。

发展产加销联席会议等行业合作组织,建立农民、科教、加工、商贸等各类涉牧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和产销对等平衡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提高整体产业效益,保护农民利益。

到2010年,重点养殖区域基本形成奶业、生猪、肉鸡、蛋鸡联席会议机制,畜产品产、加、销初步走上,以制度为约束、以契约为保证,以销定产、产销均衡的非政府性的计划生产轨道。

(五)畜产品加工和市场体系建设

1、创造优越政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产品新、外向型、牵动强的龙头企业。

围绕鲜奶、生猪、肉牛和禽蛋加工,实施1+1+1工程,建设一片生产基地,突出一个品种,培强一个加工企业。

重点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

加快技术和装备更新,加速资源、品牌、市场的优化重组和集团化经营步伐,打造优势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奶业产业带,以郊区、双城、为核心,尚志、阿城、五常北部为发展带,引建日处理能力200吨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形成200万吨鲜奶的加工能力,建设标准化榨奶站200个。

养猪产业带,以巴彦、郊区、宾县为核心,肇东、绥化为辐射带,重点引建年屠宰加工能力100万头以上的加工企业,形成500万头以上的屠宰加工能力。

养鸡产业带,以郊区、双城、宾县、巴彦为核心,重点引建年肉鸡屠宰加工能力200万只以上的加工企业,形成1亿只以上的屠宰加工能力。

到2010年,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0家,全市肉、蛋、奶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00万吨、10万吨、200万吨以上。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市场网络体系。

采取优惠政策扶持措施,逐年在重点城镇、主要干道建设10个规模较大、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知名度高的畜产品批发和牲畜交易市场,50个重点乡镇批发市场,形成完善的交易、结算、储运基础设施,提高信息、食宿等配套水平服务,培育市场品牌,发展期货和合约交易,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干、以卫星城镇为基础的市、县、乡三级网络体系。

积极发展市场联网,发展现代物流营销,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全省乃至东北亚汇集畜产贸易、信息技术、兽医药械、牧业机械于一体的商贸中心。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服务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乡镇畜牧发展中心为骨干,以防疫灭病、繁育改良、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为重点,3年内,建成全天候、全方位、全功能、一体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为现代畜牧业建设提供强大的服务保证。

1、强化市、县、乡、村四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建成无规定疫病区,动物疫病监测、检疫、测报、防控水平达到国际标准。

市、县两级建立疫病防治中心。

市级具备重大动物疫病、国家一类、二类动物疫病的研究、确诊、监测和突发疫情的控制、扑灭能力;县级防治中心具备国家一类、二类动物疫病的确诊、监测和突发疫情的控制、扑灭能力;乡镇畜牧中心具备国家规定的19种动物疫病、常见多发病的诊断、测报能力。

村畜牧兽医服务室具备免疫预防、初步诊断、疫情报告和常见多发病治疗能力。

实行注册兽医师制度,推广村畜牧兽医服务室市场化。

到2010年免疫标识加戴率、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奶牛健康合格认证率达到100%;重点动物疫病达到净化或消灭标准;猪(羊)、禽和大牲畜病死率分别控制在3%、8%、0.5%以下。

2、加强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

建立市、县两级兽药、饲料、畜产品监督检测机构,配齐技术人员和先进仪器设备,全面开展兽药、饲料、畜产品的检验监测,市级兽药、饲料、畜产品监督检测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行市场准入和质量认证制度。

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手段,严格管理投入品使用,规范兽药、饲料市场,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3、建设市、县、乡三级培训基地,形成三级畜牧科技培训推广体系。

建立各级畜牧专项培训经费,全面发展远程教育、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大力培训各级畜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围绕良法、良料、先进设施、防疫灭病,广泛利用科技光盘、科技图书、科技挂图等形式,大力普及推广科学饲养管理规程,现代畜牧技术,为全面实现科学化饲养、标准化管理、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4、加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建设哈尔滨畜牧信息网,建立具有专业化、权威性、准确性的市场信息平台和系统,实现生产基地、规模牧场、养殖园区、专业大户联网,提供市场信息,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

(二)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实行政府投入为导向,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实行阶段性、区域性的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对哈尔滨现代畜牧业建设的资金支持,保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保证哈尔滨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资金需要。

1、设立哈尔滨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专项支持资金。

未来五年内实现现代畜牧业建设目标,初步测算,需要年投入规模超过10亿元的资金支撑。

其中:

90%的生产性投资,需要通过招商引资,引导社会投入、发动农民投资解决;属于防疫、监测、繁育、环保、信息网络、培训基地、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投资每年在6000万元以上;重点良种场、示范园区、规模牧场、专业大户、交易市场、加工企业的通车、通电、通水,青贮工程补助、引进国外良种补助等生产性基础建设,也需要给予必要的资金引导扶持,预计每年需要9000万元以上。

满足以上需要,哈尔滨市财力有一定的困难,为支持哈尔滨率先实现现代畜牧业发展目标,需请省政府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支持比例以省、市、县6:

2:

2为宜。

同时建立各级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调整各级政府支出结构,提高各项支农资金用于畜牧业的比重,使专项资金的规模达到与产值结构和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的比例。

重点向标准化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配套,标准化饲养小区、专业化牧场建设,环境治理和人员培训等领域投入。

特别是重点支持畜牧业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市县两级疫病防治中心、兽药饲料和畜产品监测中心、畜牧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三级培训基地、龙头企业等重点项目建设。

2、完善支持政策。

一是针对产业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在土地、资金、服务、利益协调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支持政策。

二是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大型龙头企业,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三是对养殖园区、规模牧场、专业大户建设用地,在农业用地内部调整的范围内放宽审批政策,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四是增加畜牧业中长期贷款,积极开展畜禽保险业务。

五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向牧业主产区和主导项目配置资源,形成农转牧的生产格局,支持产业发展,防止出现新的资源约束。

六是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各类资本向牧业集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