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过关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978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过关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过关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过关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过关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过关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过关卷.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过关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过关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过关卷.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过关卷

第三单元过关卷

时间:

100分钟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陌生(mò)宿儒(sù)秕谷(bǐ)暂时(zàn)

B.确凿(záo)绽开(dìng)惭愧(kuì)赠送(zēng)

C.菜畦(qí)浸满(qìng)不惑(huò)尴尬(gà)

D.蝉蜕(duì)搓捻(niǎn)笃志(dǔ)不愠(wē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模模糊糊疲倦不堪小心翼翼

B.混为一谈花团绵簇美不胜收

C.人迹罕致油然而生不求甚解

D.截然不同搏学笃志恍然大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6年3月,浙江的一位老医生为给患者看病废寝忘食的照片被传上网络,获得众多网友点赞。

B.在2016年4月中旬的云南万人捉鱼狂欢活动中,捉鱼大军浩浩荡荡涌入南垒河,顿时河岸上下人声鼎沸,人欢鱼跃。

C.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D.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给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5.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3分)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

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我们精神的导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

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6.古诗文默写。

(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十二章》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为大家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

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5分)

亲爱的同学们: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中,有描述“我”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____;有表现“我”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_____;也有反映“我”的家乡的赛会风俗的③____________。

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作者④________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每处两个)(3分)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

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H.《琐记》

I.《藤野先生》J.《范爱农》

(2)在④、⑤两处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2分)

8.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

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5分)

(1)下图是该活动的宣传标志,请结合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不超过60个字。

(3分)

 

(2)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内容方面有两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通 知

本周五下午三点,特邀知名作家来我校作报告,与广大师生分享读书心得。

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报告会。

学校办公室2017年4月19日

①格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内容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探究(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运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

(2分)

10.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地融为一体,景、情、理结合。

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6分)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3.与成语“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一则语录是第________则;在学习文言文时只注重朗读背诵而忽视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迷惑无所得,如果让你针对这种情况从上述语录中选取合适的句子来劝勉自己,应选第________则。

(4分)

14.旧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这样说有什么目的?

(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8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 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

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

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5.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

(5分)

 

16.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4分)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17.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道“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18.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5分)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三、作文(50分)

19.请以《给老师点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叙事完整;②围绕中心;③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过关卷

一、1.A 点拨:

B项“绽”应读zhàn,“赠”应读zèng;C项“浸”应读jìn;D项“蜕”应读tuì,“愠”应读yùn。

2.A 点拨:

B项“花团绵簇”应为“花团锦簇”;C项“人迹罕致”应为“人迹罕至”;D项“搏学笃志”应为“博学笃志”。

3.D 点拨: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A 点拨:

B项搭配不当,“加快”和“质量”不搭配;C项语序不当“解决、分析、观察问题”应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D项成分残缺,可删去“由于”。

5.示例一:

朋友 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

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

示例二:

读书 不只是知识的积累

更是心灵的远足

示例三:

成长 不只是年龄的增长

更是心智的成熟

6.

(1)峨眉山月半轮秋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

(1)①AB ②IJ ③DE

(2)④深沉的情感 ⑤理性的批判

8.

(1)毛笔书写的“人”字像打开的书,三本打开的书形成“众”字,刻有繁体“書”字的印章点缀其间,寓意人人读书,开卷有益。

(2)①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两行写在右下方。

②正文应指出报告会的地点

二、

(一)9.凄凉地 弃置身

10.示例一:

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

示例二:

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现在更好。

示例三: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11.

(1)诚信。

(2)能忍受。

(3)吃。

(4)好的方面,优点。

12.

(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13.五 二

14.意思:

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目的:

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

(三)15.去别人家读“报纸墙”;借小人书读;捡包鞭炮的纸读;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来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

16.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17.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

18.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三、19.思路点拨:

首先明确写作对象是“老师”,当然这位“老师”可以理解为学校中为我们传授知识的老师,也可以理解为“能给予自己知识的人”“对自己有积极影响的人”。

“点赞”表明这位老师的行为传递了正能量。

写作时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

例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