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浪涛刑法冲刺8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978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柏浪涛刑法冲刺8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柏浪涛刑法冲刺8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柏浪涛刑法冲刺8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柏浪涛刑法冲刺8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柏浪涛刑法冲刺8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柏浪涛刑法冲刺80.docx

《柏浪涛刑法冲刺8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柏浪涛刑法冲刺80.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柏浪涛刑法冲刺80.docx

柏浪涛刑法冲刺80

2015刑法冲刺80题(2015.8.28)

柏浪涛

【提示】80题背后的100个本年度考点,请扎实掌握。

下列选择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

1.王某下岗后开“黑车”拉活,车上安装了某个公司的打车软件。

许多乘客根据打车软件约到王某的车辆。

王某从事这种道路运输经营活动,获利较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考虑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维护正常和谐的道路运输经营秩序,应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予以严惩。

B.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是否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应当以乘客的满意度来判断。

C.只要不是合法经营,就是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经营”。

例如,餐馆没有取得卫生许可证,就属于这种“非法经营”。

D.对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经营”的含义应当根据同类解释规则来解释,不是泛指一切不合法的经营。

2.李某(警察)在执勤时,所携带枪支被歹徒田某抢夺去。

李某担心被处分,没有向单位报告。

田某某天在楼顶喝酒时,不慎致枪支掉落,将一位行人砸成重伤。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由于丢失枪支不报罪要求“丢失”枪支,而李某不是丢失枪支,基于此原因,不构成该罪

B.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丢失”可以解释为“非自愿而导致枪支脱离控制”,这是一种扩大解释。

因此,李某的枪支属于丢失枪支

C.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成立要求“造成严重后果”。

行人重伤的结果属于严重后果,所以李某构成该罪

D.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造成严重后果”仅指不法分子用枪支作为违法犯罪工具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这是一种缩小解释。

因此,李某不构成该罪

3.《刑法》第3条规定: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关于该规定的理解,有以下观点:

1第一句话旨在明确刑法的法益保护原则。

第二句话旨在明确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2两句话均在明确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3第二句话的目的是保障人权。

4罪刑法定原则的目的是保护法益。

关于上述观点的正误,表述正确的是(  )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C.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

D.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确

4.

关于刑法的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甲在我国国内犯贪污罪,逃到国外,根据属人管辖,我国可以管辖

B.从我国驶往国外的列车,即使进入外国境内,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我国有管辖权

C.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国外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如果是轻罪,可以不予追究

D.刑法溯及力既适用于未决犯,也适用于已决犯

5.刑法第277条(妨害公务罪)第4款规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妨害公务罪)处罚。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该款规定了妨害公务罪的一种行为类型

B.该款中“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属于真正的构成要件要素

C.该款中“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属于表面的、虚假的构成要件要素

D.该款中“造成严重后果”属于真正的构成要件要素

6.甲的轿车丢失,警察在乙的住所找到。

现有证据能够证明的程度是:

乙要么亲自盗窃了该车,要么替盗窃犯窝藏了该车。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可以认定乙构成盗窃罪

B.可以认定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C.既可以认定乙构成盗窃罪,也可以认定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D.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既不能认定乙构成盗窃罪,也不能认定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7.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以单位名义犯罪,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应以个人犯罪论处

B.乙(单位领导)组织管理层开会,集体决策盗窃电力,共盗窃电力计费为10万元。

由于单位不能构成盗窃罪,所以本案应作无罪处理

C.丙欲实施贷款诈骗,请求星星公司帮助提供虚假担保,星星公司答应。

丙因此诈骗成功。

由于贷款诈骗罪不能由单位构成,所以本案中不存在帮助犯的行为主体

D.单位涉嫌犯罪后,若被其主管部门宣告破产,此时直接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8.王某是某天天公司董事长,集体决策,以单位名义实施了两件事:

第一,实施有价证券诈骗,骗得100万元。

第二,帮助王某的表弟李某实施信用卡诈骗,李某骗得100万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第一件事应作无罪处理,因为有价证券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B.第一件事应作有罪处理,王某构成有价证券诈骗罪

C.第二件事中不存在帮助犯,因为信用卡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D.第二件事中存在帮助犯,王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帮助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六岁幼女甲看到邻居大叔乙在院子里洗澡,因为年幼无知,对乙身体实施了“猥亵”举动。

乙任其“猥亵”并不制止,时间很久。

乙构成不作为的猥亵儿童罪。

B.甲开车不慎重伤乙,甲欲抢救,但乙的家属多人拿着凶器赶来要教训甲。

甲逃跑。

乙因未得到及时救助死亡。

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殴打家中保姆致其腿骨折,因担心被人发现,不带保姆就医,只是用家中药物止痛,保姆因骨折无法动弹,最终伤势加重,导致死亡。

甲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

D.故意的不作为犯存在未遂形态。

例如,甲欺骗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乙,在寒冷的夜晚,将其带到人迹罕见的山谷,抢走其钱财,不顾其返回困难和生命危险,独自离开。

后一个猎人偶然看到,将奄奄一息的乙救活。

甲的不作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未遂。

10. 关于不作为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生甲在医院值班时接到病人求救电话,基于泄愤心理,拒不出诊。

病人因未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甲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乙由于过失将朋友反锁在车里,随后发现,但基于报复心理,不予释放。

乙构成不作为的非法拘禁罪

C.王某开车不小心撞伤李某,打车送李某去医院,途中谎称要买烟便下车,出租车司机丙等不到王某,担心自己被认作肇事者,便悄悄将李某抛弃在市区马路边,然后开车离去。

后李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丙构成不作为犯罪

D.张某在岸边看到一个人在河中快要被洪水冲走,用绳子绑着一个救生圈,扔过去。

这个人抓住救生圈,张某用力往岸上拉。

快到岸边时,张某发现这个人是自己的昔日情敌杨某,便没有继续往岸上拉,放开绳子。

杨某被洪水冲走。

张某构成不作为犯罪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发现钱包被王某偷了,便追赶王某。

王某情急之下跑上结冰的湖面,掉进冰窟窿死亡。

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B.乙赠送李某(成年,精神正常)一斤摇头丸,告知是摇头丸,暗中希望李某大量吸食死亡。

李某在歌厅吸食过量死亡。

乙构成故意杀人罪

C.丙是生物学博士,在某餐厅做服务员,发现自己端的饭菜中有剧毒蘑菇。

一般人难以认出这种剧毒蘑菇。

丙认为自己只负责端菜,仍然端给客人,客人服用后中毒死亡。

丙不构成犯罪

D.紧急避险能够成为先行行为产生作为义务

12.关于行为对象,说法错误的有( )

A.所有的犯罪都有行为对象

B.伪造货币罪的行为对象是假币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所获得的销售金额五万元是行为对象

D.飞车抢夺中的所使用的摩托车是行为对象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甲(女)一直怀疑乙(女)是丈夫的小三。

某日,甲在大街上撞见乙,便伸手想打乙,乙赶紧躲避。

在躲避过程中,乙闯红灯逃向马路对面,被一辆越野车撞倒,撞成重伤。

甲应对乙的重伤负责

B.在暴风雨中,乘客甲欲让摆渡工乙把自己渡过河。

乙劝阻甲,指出此时渡河危险性很大。

但甲因为有急事要办,执意要过河。

乙只好冒险摆渡。

船在河中被风浪掀翻。

甲溺死,乙获救。

乙应对甲的死亡负责

C.甲(男)与乙(女)喝完酒后,乙要求甲开车送自己回家。

甲声称自己喝酒了,不能开车,有危险。

但乙执意要求甲开车送自己回家,骂甲不够勇敢。

甲无奈便驾车送乙。

途中,由于甲酒后判断力减弱,导致车祸,车祸导致乙受到重伤,行人丙死亡。

事后鉴定,甲属于醉酒驾车。

甲应对乙的重伤负责

D.乙以伤害故意将李某打成重伤,然后离开现场。

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乙的哥哥来到现场。

李某的哥哥也来到现场欲抢救李某,但乙的哥哥不许进入抢救,导致李某死亡。

乙应对李某的死亡负责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重伤乙,乙在治疗期间,没有遵照医嘱卧床充分休息,多次接打电话,导致伤情恶化死亡。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B.在野外旅途中,甲重伤乙,乙为了得到更好治疗,要求回到宿营地,因路途上的时间,治疗延误导致伤情恶化死亡。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C.甲将炸弹扔到乙身边,乙立即踢开,炸弹落到丙身边,丙被炸死。

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D.甲以伤害故意将王某打得重伤昏迷,离开现场时出于习惯随手扔掉烟头,未料到竟引起火灾,烧死了王某。

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15.甲乙因琐事相互斗殴,可能发生以下情形,说法正确的有( )

A.期间甲停止并求饶,乙继续侵害。

此时甲可以正当防卫

B.期间乙突然掏出手枪欲杀害甲。

此时甲可以正当防卫

C.甲致乙轻伤。

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轻伤)

D.甲致乙重伤。

甲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张某误将一个小孩的身影当作野兔,准备开枪射击。

李某见此情景,情况紧急,朝张某大腿开一枪,救了小孩。

李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B.重婚罪属于不法侵害,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正当防卫

C.对正当防卫不能正当防卫,但对紧急避险可以正当防卫

D.对假想防卫不能正当防卫,但对事后防卫可以正当防卫

17.乙欲杀害丙,正要开枪时,被甲的枪打死。

原来,在距乙十米的地方,甲(猎人)正在擦枪,不慎触动扳机,打死了乙。

甲当时看到旁边有乙及其他人,但没有发现乙在悄悄杀人。

事后查明,若甲不打死乙,乙便会打死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如果认为成立正当防卫要求具有防卫意思,那么甲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

B.如果认为成立正当防卫不要求具有防卫意思,那么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C.客观上,甲的行为本身对他人的生命法益具有一定危险性

D.客观上,甲的行为制造的结果(打死乙、救了丙)不是刑法禁止发生的危害结果

18.甲拿起丙的花瓶(价值一万元)砸向乙,欲伤害乙。

乙急忙用手臂抵挡,导致花瓶损毁。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乙的行为对甲构成正当防卫

B.乙的行为对丙构成紧急避险

C.甲的行为对丙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甲的行为对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19.

关于犯罪主观要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开车寻找仇人王某,不慎撞死一个行人,发现竟是仇人王某。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乙下飞机时错拿他人行李箱,事后发现不是自己的行李箱,但仍继续占有,不予归还。

乙构成盗窃罪

C.丙是盲人,拄着拐杖在人行道上摸索行走,不慎撞倒了走路的幼儿,并使幼儿负伤。

这属于意外事件

D.丁欲杀死王某看见王某走进小屋,便用炸弹炸毁小屋,事后发现炸死的是李某。

丁对李某的死亡是过失

20.下列情形中,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的有()

A.甲欲毒杀王某,给王某邮寄毒药,误将李某家的地址当作王某家的地址,邮寄给了李某,导致李某中毒死亡

B.甲欲毒杀王某,给王某邮寄毒药,地址正确,但邮递员疏忽,误将李某家的地址当作王某家的地址,投递给了李某,导致李某中毒死亡

C.甲欲炸死王某,准备给王某的轿车安装炸弹,误将李某的轿车当作王某的轿车,炸弹安装到了李某的车上,炸死了李某

D.甲欲开枪打死王某,由于没有瞄准,子弹没有击中王某,而是打死了旁边树上的麻雀

21.15周岁的行为人,实施下列哪些行为负刑事责任(  )

A.积极参加聚众斗殴,过失致人死亡

B.聚众打砸抢中致人死亡

C.强迫他人捐献器官,致人死亡

D.寻衅滋事时,将对方打成重伤

22.关于犯罪中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欲强奸过路妇女,将一个妇女打晕在地,发现奇丑无比,感觉实在无法下手,便离去。

甲构成犯罪中止

B.乙欲强奸过路妇女,将一个妇女打倒在地,忽然发现是老同学刘某,担心被认出,赶紧离去。

乙成立犯罪中止

C.丙欲强奸老同学刘某,看到刘某走在前方,从身后将其打晕,仔细一看不是刘某而是李某,便离去。

丙成立犯罪中止

D.丁欲强奸老同学刘某,刘某手持剪刀:

“你如果乱来,我就死给你看!

”丁见状离去。

丁成立犯罪中止

23.甲欲放火烧毁单位的仓库,点燃后一个小角落已经在燃烧。

甲此时又后悔,想灭火,看到旁边一个水桶,便浇上去,未料是汽油桶。

汽油瞬间导致火势蔓延,酿成重大财产损失。

甲的行为()

A.构成放火罪中止

B.构成放火罪既遂

C.构成失火罪

D.择一重罪论处

24.

关于犯罪既遂,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对于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只要一实施组织行为就既遂

B.对于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只要一实施煽动行为就既遂

C.对于颠覆国家政权罪,只要一实施颠覆活动就既遂

D.对于危险驾驶罪,只要醉酒驾车一上路就既遂

25.强奸罪规定,“强奸罪致人重伤的”适用升格的法定刑。

赵某为了强奸妇女,刚将妇女打成重伤,还未下手奸淫,就被赶到的警察抓捕。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赵某构成强奸罪未遂

B.赵某构成故意伤害罪既遂,与强奸罪并罚

C.对赵某不能适用“强奸致人重伤”的规定,也即不能适用升格的法定刑

D.对赵某一方面适用强奸罪未遂的规定,另一方面适用“强奸致人重伤”的规定(适用升格的法定刑)

26.拐卖妇女罪规定,拐卖妇女过程中强奸被拐卖的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论处,适用升格法定刑(十年到死刑)。

赵某拐到妇女,在卖往外地途中,使用暴力强奸妇女,但未能得逞,却被妇女打晕,妇女趁机逃跑。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赵某构成拐卖妇女罪未遂

B.赵某构成强奸罪未遂,与拐卖妇女罪并罚

C.对赵某不能适用“拐卖妇女过程中强奸被拐卖的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论处,适用升格法定刑”的规定,因为赵某强奸妇女没有既遂

D.对赵某一方面适用“拐卖妇女过程中强奸被拐卖的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论处,适用升格法定刑”的规定,另一方面适用未遂犯的规定

27.甲意图杀死张某,捅了十刀,认为张某三分钟后必死无疑,然后离开现场。

两小时后回来取遗忘的刀,发现张某未死,可怜他,送往医院救活(事实一)。

甲意图杀死赵某,捅了十刀,认为赵某三十分钟后必死无疑,不忍心看到赵某的痛苦状,便出门抽烟,二十多分钟后回到现场查验,发现赵某仍未死,可怜他,送往医院救活(事实二)。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事实一中,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

B.事实一中,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事实二中,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

D.事实二中,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28.下列案件均存在无法查明死因的问题:

案件一:

甲乙一起共同杀死了丙,乙是精神病患者,甲对此不知情。

无法查明谁实施了致命行为。

案件二:

甲乙一起共同对丙女实施暴力,甲具有抢劫意图,乙具有强奸意图,但各自隐瞒该意图。

丙女死亡。

无法查明谁实施了致命行为。

案件三:

甲乙一起共同朝野熊开枪,由于疏忽大意,实际上打死了丙。

无法查明谁实施了致命行为。

案件四:

甲乙互不知情,同时朝野熊开枪,由于疏忽大意,实际上打死了丙。

无法查明谁实施了致命行为。

上述案件,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甲乙不需要对丙的死亡结果负责的是()

A.案件一B.案件二C.案件三D.案件四

29.甲乙共谋入户抢劫,甲在外望风,乙入户抢劫。

乙进入后发现户内无人,便拿走了贵重财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乙构成抢劫罪(预备)和盗窃罪(既遂),以盗窃罪(既遂)论处

B.甲构成抢劫罪的帮助犯(预备)和盗窃罪的帮助犯(既遂),以盗窃罪的帮助犯(既遂)论处

C.乙只构成盗窃罪(既遂)

D.甲只构成抢劫罪的帮助犯(预备)

30.甲乙共谋入户盗窃,甲在外望风,乙入户盗窃。

乙刚进门被主人发现,乙使用暴力将主人打倒,然后进屋取走财物。

乙出来后将赃物分给甲,但没告知打人一事。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乙先触犯盗窃罪(预备),后触犯抢劫罪(既遂),以抢劫罪(既遂)论处

B.甲先触犯盗窃罪的帮助犯(预备),后触犯盗窃罪的帮助犯(既遂),以盗窃罪的帮助犯(既遂)论处

C.乙构成抢劫罪,属于刑法第269条的事后转化抢劫

D.乙构成抢劫罪,属于入户抢劫

31.甲明知乙进入丙家盗窃,便在墙外为乙望风,但乙对此不知情。

此时,甲看到丙回家,便拉住丙聊天。

乙顺利窃到财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乙单独构成盗窃罪既遂

B.甲不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因为乙对其帮助行为不知情

C.甲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

D.甲构成窝藏罪

32.甲(警察)指使乙(不具有司法工作人员身份)对嫌疑人丙实施刑讯逼供。

乙在刑讯时将丙打成重伤。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构成刑讯逼供罪的教唆犯,乙构成刑讯逼供罪的实行犯

B.甲构成刑讯逼供罪的间接正犯

C.乙构成刑讯逼供罪的帮助犯,与甲构成刑讯逼供罪的共同犯罪

D.乙同时触犯故意伤害罪,择一重罪论处

33.咖啡店店主甲欲杀害老顾客乙,将毒药交给店员丙保管,并告知真相,要求丙在乙下次来临时将毒药交给自己。

几周后乙来到,丙将毒药交给甲。

但甲已经忘记要杀乙,不知是毒药,递给乙,致乙死亡。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应负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B.甲将毒药递给丙、让丙帮助自己杀人的行为,在客观上具有危害性

C.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D.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方式

B.社区矫正适用于管制、缓刑、假释

C.被社区矫正的人逃跑的,构成脱逃罪

D.禁止令可适用于管制、缓刑、假释

35.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这里的审判时仅指审判期间

B.犯罪时不满75周岁,审判时已满75周岁,可以适用死刑

C.犯罪时的手段特别残忍致人死亡,审判时已满75周岁,可以适用死刑

D.刑法第49条第2款:

“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其中的“致人死亡”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但不包括过失致人死亡罪。

36.关于死缓制度,说法正确的有()

A.判处死缓的,如果没有故意犯罪并且有重大立功,二年期满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B.对属于累犯以及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的死缓犯,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减刑后的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25年,死缓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20年

C.死缓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D.死缓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缓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37.以下情形中,不能成立累犯的有(   )

A.甲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满释放后的第四年,又犯交通肇事罪,并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

B.乙犯诈骗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刑满释放后的第三年,又犯诈骗罪,并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

C.丙犯盗窃罪时16周岁,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刑满释放后第三年又犯抢夺罪,并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

D.丁犯恐怖活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满释放后第7年,又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在该组织中又实施抢劫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38.关于自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犯罪后主动报案,虽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交代了自己罪行,成立自首

B.罪行未被司法机关发现,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后,主动交代罪行的,视为自动投案。

但是,司法机关在其驾乘的汽车上发现赃物的,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C.司法机关尚未确定犯罪嫌疑人,尚在一般性排查时主动交代自己罪行,成立自首

D.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报案且不逃逸,成立自首

E.犯罪人被亲友采取捆绑手段送到司法机关,不能成立自首

39.关于如实供述,说法正确的有()

A.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除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外,还包括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前科等情况

B.甲因贩卖毒品罪被捕,又主动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自己运输毒品的罪行,成立准自首

C.乙因组织卖淫罪被捕,又主动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自己强迫卖淫的罪行,成立准自首

D.丙因受贿罪被捕后,又主动交代因受贿为他人谋取利益而实施了滥用职权罪,该罪行是司法机关没有掌握的。

丙成立准自首

40.

关于“揭发他人犯罪”这种类型的立功,说法正确的有()

A.甲揭发乙实施了强奸罪。

事后查明,乙有强奸事实,但当时只有十三岁。

甲属于立功

B.甲揭发乙犯了交通肇事罪。

事后查明,乙存在交通事故的事实,轧死了人,但乙没有过失,属于意外事件。

甲属于立功

C.甲揭发乙犯盗窃罪。

事后查明,乙有盗窃事实,但数额未达到定罪数额。

甲属于立功

D.甲揭发乙犯抢劫罪。

事后查明,乙有抢劫事实,但发现时乙已经死亡或已过追诉时效。

甲属于立功

E.甲揭发乙犯故意伤害罪。

事后查明,乙是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

甲属于立功

F.甲揭发乙犯了侵占罪。

甲属于立功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犯有A、B、C三项罪,分别被判处15年、14年、8年有期徒刑。

法院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15年。

B.乙犯有A、B两项罪,分别被判处13年、10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20年有期徒刑。

在执行5年后,发现乙还有漏罪,应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法院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25年,已经执行的刑期计算在25年内。

C.丙犯有A、B、C三项罪,分别被判处13年、10年、15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25年有期徒刑。

在执行5年后,发现丙还有漏罪,应被判处15年。

法院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25年,已经执行的刑期计算在25年内。

D.丁犯有A、B、C三项罪,分别被判处13年、10年、15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25年有期徒刑。

在执行5年后,丙又犯新罪,应被判处15年。

法院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25年,已经执行的刑期不计算在25年内。

注意结论:

发现漏罪,实际执行刑期不会超过25年。

又犯新罪,有可能超过25年。

42.关于假释,说法正确的有()

A.对犯罪分子的假释,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意见书,由人民法院审理裁定是否假释

B.对累犯以及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如果判处死缓,可以限制减刑;如果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不得假释

C.李某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减刑后减到10年以下,便可以假释

D.王某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7年,犯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5五年,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1年,对王某可以假释

43.关于缓刑和假释,说法正确的有()

A.在缓刑或假释考验期内发现漏罪,撤销缓刑或假释,根据先并后减实行数罪并罚

B.在缓刑或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漏罪,不能撤销缓刑或假释,另行起诉

C.在缓刑或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在考验期满后才发现,撤销缓刑或假释

D.在缓刑或假释考验期满后又犯新罪,不能撤销缓刑或假释,但可能构成累犯

44.甲以杀人故意、乙以伤害故意共同攻击丙,导致丙死亡。

事后发现,丙身上只有一处致命伤,但无法查明是甲还是乙的行为导致。

观点①:

杀人与伤害是对立排斥关系,前者不能包容评价为后者。

观点②:

杀人与伤害是包容关系,前者可以包容评价为后者。

根据上述观点,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根据观点①,甲、乙不成立共犯,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乙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