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护理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738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docx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疗护理操作规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docx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一、内科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湿温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

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

并通知医师。

5.新入院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

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

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执行。

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

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危重患者按医嘱须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

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好发药到口。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

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

并向患者作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妇科护理常规

4.⒈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有无感染送至指定的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有关制度,介绍主管的医师、护士。

三、新入院及手术后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及危重患者,每4小时1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观察卵巢排卵功能的患者每日测量基础体温。

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

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

四、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五、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六、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

七、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体温、脉象、呼吸、舌象、皮肤、汗出、二便、月经周期、阴道排出物及其流出量等情况,发现病情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并配合处理。

八、腹痛患者在未明确诊断时,禁用镇痛剂。

大出血或疼痛剧烈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血、急救及手术等准备工作。

九、指导阴道分泌物多的患者每日清洁会阴;对不能自理者或留置导尿者,每日应予会阴部清洁消毒1~2次。

十、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掌握饮食宜忌。

急诊手术及呕吐频繁者,无医嘱前,暂禁食。

十一、加强情志护理,消除忧郁、焦虑、恐惧心理,怡情悦志,配合治疗。

十二、按医嘱准确给药,观察药后效果和反应。

十三、有传染病者,执行传染病隔离常规。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根据具体疾病,给予相应的有关知识的宣传和指导。

注意结合实际、通俗易懂。

三、外科护理常规

⒌⒈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新鲜,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相宜的温湿度。

二、根据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三、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四、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师。

五、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

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4次;体温39℃

以上者及危重患者,每4小时1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手术患者每日测量体温3次,连续3日。

每日记录二便次数。

六、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并测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配合医师作好各项检查。

七、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重危、大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九、中重危及大手术患者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十、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方面的护理问题,认真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十一、按医嘱给予饮食,严格掌握饮食宜忌。

急诊入院手术患者在无医嘱前,暂不给予任何饮食。

十二、除特殊要求处置的伤口,一般伤口应保持敷料干燥,引流通畅,若浸湿、脱落等应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敷料按消毒隔离制度及时处理。

十三、各种引流管应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

十四、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服药后效果和反应。

十五、急性腹痛患者,诊断不明时,禁用止痛剂或热敷。

十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⒈按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⒉详细了解病史,观察全身情况及患肢情况,包括疼痛、肿胀、出血等,并做好记录。

密切观察患肢指(趾)端的血循环,皮肤感觉及运动状况;开放性骨折患者,应注意观察出血量的多少,伤口大小,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

若发现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

⑴面色苍白、气短、出冷汗、四只厥冷等。

⑵患者疼痛、麻木、肿胀、皮肤苍白或青紫,皮温较健侧低甚至冰冷等。

⒊协助医师进行各种必要的牵引、复位、固定术。

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得到患者的配合,术后按各种牵引固定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⒋保持患者的四肢关节摆放于功能位,防止畸形发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其重要性并进行具体指导

⒌尽量减少患肢移动,如必须移动患者时,应事先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移动患者时动作宜轻柔,扶托患肢时,必须双手同时扶托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

⒍临证(症)施护

⑴疼痛剧烈且诊断明确者,按医嘱给予止痛剂,以减轻痛苦及焦虑、恐惧心理。

⑵患肢疼痛按医嘱用针刺止痛可取合谷、外关等穴;或外敷止痛药物,注意观察局部反应和药物作用。

⑶患肢淤血肿胀可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熏洗。

注意温度适宜,防止烫伤。

⒎饮食调节:

骨伤科患者宜高热量和高营养饮食,避免食用过量肉类。

气滞血瘀型饮食宜清淡,待舌象正常、大便通畅,再进清补食品,忌生冷、酸辣及发物。

肝肾亏虚型宜用补肝肾的食品,如枸杞

山药、蘑菇等,忌辛辣、香燥之物,戒烟酒。

⒏指导并帮助患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参照骨折功能锻炼方法)。

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以防止发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⒐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

嘱患者加强饮食调节,合理的功能锻炼,定期来院复查。

上肢骨折

上肢常见的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尺桡骨干骨折等。

其中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多发生于儿童。

⒈按骨折护理常规。

⒉密切观察患肢肢端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状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⒊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肢体应保持的功能位置,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

⑴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

⑵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肩胛间区应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

⑶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投不应少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前曲或后伸。

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即用力不当而影响患肢的固定。

⒋对儿童患者要亲切、和蔼、耐心,使患儿尽快熟悉新环境。

患儿表述能力有限,要细心观察患儿的表情及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做好患儿家长的工作,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下肢骨折

下肢常见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膑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等。

其中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⒈按骨折护理常规。

⒉经常督促、指导患者保持功能体位,下肢髋关节屈曲15度,外展20度,膝关节屈曲15度,踝关节背伸90度,足尖向上。

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⒊如病情许可,应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⒋鼓励患者进行除患肢以外的全身活动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

⒌去处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学会使用拐杖,并注意保护,以防摔倒。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是由各种不同的外力作用而引起的临床上较常见的损伤。

病情较复杂,可并发脊髓损伤。

⒈按骨折护理常规。

⒉患者应平卧硬板床,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

床尾用护足架,防止足下垂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后,腰下垫一薄枕,以维持复位角度。

⒊协助患者翻身时,保持其躯干上下一致,切忌使脊柱旋转、扭曲加重损伤。

⒋对严重胸、腰椎骨折和骨折脱位需用手术切开复位者,应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需牵引复位者,按牵引术护理。

⒌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活动,做好情志护理,尤其是合并截瘫的患者,要多加安慰、鼓励,解除其悲观、失望心理,增强信心。

⒍合并高位截瘫的患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躯干麻痹平面的变化。

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⒎合并尿潴留患者,按癃闭常规护理。

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时开放导尿管,注意预防上行感

染。

便秘者,可按摩腹部或遵医嘱服用缓泻药物。

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多有暴力造成,常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盆腔内血管、神经损伤而引起出血、休克等症状

⒈按骨折护理常规。

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以及神志、尿量等全身情况。

如有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及做好术前准备:

⑴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脉微细、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⑵尿道口滴血、尿血、膀胱膨胀、排尿障碍、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或导尿不成功等尿道膀胱损伤症状。

⑶肛门疼痛、出血、触痛等直肠损伤症状。

⑷骶神经、坐骨神经痛、下肢某些部位感觉消退或消失等神经损伤症状。

⒊骨盆单处骨折且骨盆环保持完整者,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仅需卧床休息3~4周。

使患者处于舒适位,髋部屈曲,以减少疼痛。

⒋骨盆多处骨折并移位明显,需牵引复位者,按牵引护理常规。

⒌采用骨盆托带悬吊牵引者,应保持仰卧位,托带离床面约5cm。

大小便时,可将便盆置于托带与臀部之间,注意不要使之污染。

⒍尿道损伤,不全撕裂时,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应注意防止尿管脱出。

留置导尿管时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免逆行感染。

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量及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⒎出现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法,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

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⒍⒋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功能锻炼是全身各关节、肌肉等通过合理的运动,起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以加速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

⒈四肢骨折功能锻炼法

⑴骨折早期:

伤后2周以内,此期患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

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

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可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

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骨折稳定。

①上肢:

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作握拳、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作轻度背伸掌屈动作。

根76

据骨折部位,作肘关节伸屈和提肩活动。

②下肢:

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作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伸和跖屈,骨四头肌舒缩活动,髌骨按摩每日3~4次。

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作抬臀动作。

⑵骨折中期:

伤后3~6周,骨痂已逐步形成并成熟,局部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已较稳定,骨痂开始生长。

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

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作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但仍应注意限制不利于骨折连接和固定的活动。

①上肢:

鼓励患者握紧拳头,作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

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

②下肢:

鼓励患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举动作。

牵引患者,可练习手拉吊环,健肢蹬床等活动等活动。

小夹板外固定患者,可鼓励并协助患者扶双拐下床,作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骨折后期:

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的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此期上肢可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

下肢扶双拐者,应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摆腿动作,蹲下起立及旋转摇膝动作。

⒉腰椎压缩性骨折功能锻炼法

⑴五点支撑法:

仰卧硬板床,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支撑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以促进血肿吸收,减轻局部水肿,防止损伤后的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化。

一般无休克等合并症的单纯压缩性骨折,复位后第二天即可锻炼。

⑵三点支撑法:

仰卧硬板床,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背部腾空后伸。

此法根据患者的体力,于伤后3周开始,逐渐增加练习次数。

⑶飞燕点水法:

患者俯卧,上肢后伸,抬起头肩部,下肢伸直抬起,全身仅让腹部着床,成一弧形伸展松弛反复进行,适用于伤后3~4周开始练习。

⒊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⑴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主动配合、坚持锻炼。

⑵要求患者在锻炼时思想集中,呼吸均匀,动作准确,切忌粗暴过猛。

⑶要做到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

患者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恢复锻炼。

如疼痛肿胀逐渐加重,或骨折部位突发疼痛时,应警惕发生新的损伤,停止锻炼并及时作进一步的检查处理。

⑷应严格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如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上1/3骨折的内收活动等。

腰椎骨折不可作弯腰动作,3个月后方可练习弯腰动作。

⑸下肢骨折锻炼肢体负重时,应保护患者,防止滑到、碰伤、扭转等。

⑹指导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七、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及生活自理能力,由医生以医嘱形式下达的护理级别。

护理级别可分为

一、二、三级护理。

各级护理均应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应用“护理程序”,使患者得到全身心的护理。

⒈特级护理

⑴原则:

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

⑵适应症:

①严重的脏腑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神昏、脱证、厥证等危重患者。

②特殊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③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等患者。

⑶护理要求:

⑴除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外,必须在抢救室或监护室由特护人员或监护室护士护理。

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道及各种导管的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③备齐急救器械、药品,随时准备抢救。

用物定期更换、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④建立危重患者特护记录单,必要时设“中医整体护理病历”,及时准确填写各项海里记录。

⑤ 作好基础护理,患者及床单做到“六洁”、“四无”,即:

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清洁;无褥疮、坠床、烫伤、交叉感染的发生。

预防并发症。

⑥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做好情志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树立治愈的信心。

⒉一级护理

⑴原则:

病情危重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⑵适应症:

①危重证或大手术后需卧床休息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②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⑶护理要求:

①需卧床休息,生活上主动给予全面细心的护理。

②密切观察病情,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30~60分钟巡视一次,发现异常变化,立即报告医师,采取有效措施。

③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及床单位“六洁”,必要时建立“中医整体护理病历”,并做好准确的纪录。

④做好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疑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⒊二级护理

⑴原则:

病情较稳定,需要休息或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

⑵适应症:

①危重期已过,病情稳定(如出血已止,高热已退,神昏已转清醒的患者),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

②慢性病及老年病限止活动或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的患者。

③特殊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已趋稳定,而身体仍较虚弱者,或行牵引、卧石膏床等生活不能完全

自理的患者。

⑶护理要求:

①卧床休息,可在床上或室内、外作较轻的活动。

协助并指导患者保持“六洁”,提高生活自理能

力。

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按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1~2小时巡视一次,发现异常变化

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③向患者宣讲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饮食调理、情志调节、活动锻炼等养生保健知识,使患者密

切配合,早日恢复。

④切实做好具体的出院指导。

⒋三级护理

⑴原则: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生活能自理的患者。

⑵适应症:

①各种病症的恢复期患者。

②轻症慢性病患者。

③一般手术前准备阶段,术后恢复期,正常产妇等。

⑶护理要求

①可指导患者下地活动。

生活自理。

78

②每日至少巡视患者2~3次,按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

取相应措施。

③向患者宣讲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饮食调理、情志调节、活动锻炼等养生保健知识,指导患者

做到“六洁”,使患者密切配合,早日恢复。

四、口腔护理操作标准 

一、【目的】 

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预防或减轻口腔异味,清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

 

3.评估口腔内的变化(如粘膜、舌苔及牙龈等)提供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的信息。

 二、【操作前准备】 

1.评估:

持手电筒和压舌板到病人床前进行评估 

(1)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配合程度。

 

(2)观察口唇、口腔粘膜、牙龈、舌苔有无异常;口腔有无异味;牙齿有无松动,有无活动性义齿。

 

(3)向病人解释操作方法、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4)为病人准备一杯温开水(漱口用)。

 

2.患者准备  排空大小便 

3.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一次性口腔护理包(内有:

弯盘两个,垫巾1块,弯血管钳1把,镊子1把,压舌板1个,生理盐水棉球数个,石蜡油棉球2个,吸水管1个,纱布2块),棉签1包,压舌板1个(评估用),手电筒,水杯1个,必要时备开口器。

根据病情需要准备漱口液,手消剂,污物盒。

检查物品有效期,备齐用物置治疗车上。

 

5.环境准备  宽敞,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

 

三、【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和姓名。

 

2.协助患者侧卧或仰卧,头偏向一侧,面向护士。

 

3.手消毒,打开口腔护理包,将垫巾铺于病人颌下。

将吸水管放入水杯中。

 

4.用血管钳、镊子一边挤棉球一边清点棉球数量。

挤干棉球方法正确,棉球干湿适宜。

 

5.将弯盘放于病人口角旁,盛有棉球的弯盘放于空弯盘的外侧。

 

6.棉签蘸取温水湿润口唇。

持手电筒及压舌板观察口腔情况,昏迷患者或牙关紧闭者可用开口器协助张口。

用后压舌板放于弯盘内,有活动义齿者纱布包裹取下并刷洗干净浸泡冷水中。

 

7.协助清醒病人用温水漱口。

用纱布擦净口唇。

 

8.嘱患者咬合上下齿,用压舌板轻轻撑开患者颊部,用血管钳夹住湿棉球(使棉球包裹尖段)。

先纵向擦洗对侧牙齿外侧面,由内向外擦至门齿,(上牙向下擦,下牙向上擦)同法擦洗近侧外侧面。

 

9.嘱病人张开上下齿,纵向擦洗对侧上内侧面、横向擦洗对侧上咬合面、对侧下内侧面、对侧下咬合面,以弧形擦洗对侧颊部。

以同法擦洗另一侧。

 

10.之字形擦洗硬腭、舌面及舌下口腔底。

(每个棉球只擦一面,棉球以不滴水为宜。

擦洗舌面时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观察患者反应)。

 

11.擦洗完毕,帮助病人用吸水管漱口,擦净口周部位,用压舌板、手电筒检查口腔情况(口腔内没有遗留棉球)。

 

12.口唇干裂涂石蜡油,口腔黏膜如有溃疡,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撒于溃疡处。

 

13.浸泡后的义齿给病人戴上。

 

14.清点棉球数量,撤去弯盘及垫巾。

 

15.操作后查对患者姓名、床号,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16.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动作应轻柔,避免钳端触及牙龈或口腔黏膜,血小板减少患者,有牙龈出血者禁止操作,应嘱病人含漱口腔护理液或止血药液 。

 

2.昏迷或意识模糊的患者棉球不能过湿,操作中注意夹紧棉球,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禁止漱口。

 

3.使用开口器时应从磨牙处放入,有活动性义齿的患者协助清洗义齿。

 

4.观察口腔时,对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口腔内有无真菌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