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检测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711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江山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江山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江山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江山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江山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江山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检测题.docx

《浙江省江山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江山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检测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江山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检测题.docx

浙江省江山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检测题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必修

(一)的语文学习旅程不知不觉已过去一个多月了。

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这次旅行的收获吧。

请拿起你的笔,尽情释放自己的才智吧!

1、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磕(kē)绊颤(zhàn)抖巷(xiàng)道敷(fū)衍沉湎(miăn)

B、枯槁(găo)磨砺(lì)舟楫(jí)曝(bào)光迷惘(wăng)

C、镂(lòu)空跬(guĭ)步贻(yí)误虔(qián)诚锲(qì)而不舍

D、沉溺(nì)符箓(lù)熨(yùn)帖谀(yú)辞炽(zhì)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对杰作的深入了解,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将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B、少数人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

C、读书决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D、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震,生存于永恒之中。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的同时,千万别__________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__________他去的地方。

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__________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吝惜驱赶不日B、吝啬驱使翌日

C、吝啬驱赶翌日D、吝惜驱使不日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些专门揭人隐私的记者,见缝插针,如影随形地跟踪采访对象,常常让被采访者防不胜防。

B、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C、要在整个学校里树立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风气,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D、他在沿袭了父亲顺手牵羊的不好习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了拦路抢劫的地步,大有青出蓝胜于蓝的趋势。

5、下列各项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B.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C.如同拥有士兵的多寡不是判断将军英明与否的尺度一样,智商也不是衡量聪慧与否的标准。

D.“国宾导游”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

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

在对文学体裁进行分类时人们常常采用“四分法”,即将文学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类。

B.词,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

它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中国古代的豪放词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词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C.意境是诗词中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

“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境”,就是作家笔下的外部世界。

二者在艺术上和谐统一,就形成了诗词中的“意境”。

D.浪漫主义诗歌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神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表达热烈的情感。

《相信未来》就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新诗。

7、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齐己)

B、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D、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

8、假如你在下列不同场合里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A.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叫我茅塞顿开。

B.我们毕业三十年后,荣幸地莅临母校参加校庆,可谓感慨万千。

C.明天我一定准时到府上拜望,请务必在家恭候。

D.昨日偶逢令尊,见他老人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好生令人羡慕。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故木受绳则直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是故圣亦圣,愚亦愚D、小学而大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12、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揉以为轮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师不必贤于弟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3、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4分)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6字以内。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

请简要回答。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

(甲)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15题

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

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

与此同时,外交部也公开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其间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提醒本国公民出国时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如此等等。

 

关于中国人教养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

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是:

“请不要站在马桶上!

”这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如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

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但只是因为他们拒绝说英语而已,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教养,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

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

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

后发民族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习礼仪和音乐,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技术、制度和教养,于是,这两个民族最终都“脱胎换骨”,摇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养指数低下的负面样板。

问题的要害在于,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朴素,把暴力当革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恨当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

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

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

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

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远为重要。

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

毫无疑问,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更与所谓“资产阶级思想”无关,而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

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

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

只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

而对于无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

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

早在80年代,就已出现了“五讲四美”的口号,此后,以政治正确方式展开“精神文明”教育,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结果却收效甚微,相反,由于互联网的无名氏效应,粗鄙化正在变本加厉。

近年以来,第三代儒家崇尚恢复礼教,民俗学家号召保卫民俗,企图用磕头之类的礼仪来改造国民,提升国民的文明礼貌程度,却还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之举。

政治灌输方式,易于引发民众的逆反心理,而恢复磕头礼节,则只能滋养新的奴性。

此外,举止谈吐固然是灵魂的显现,但终究是教养的表皮,犹如那些华丽的衣物,可以脱卸和伪饰。

只有教养本身才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在GDP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哄抬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跌落,并有归零的危险。

我们应当感谢西方人,他们发现并警告了我们的疾病,我们必须努力挽救这濒死的教养。

西方人费了三百年才养成的事物,我们要耗费更多的年份去重构。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

时间,也许是摆脱这场文明噩梦的唯一道路。

14.下列对“教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教养是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

B.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捍卫主体自由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

C.教养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

D.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

只要是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就能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GDP指数保持高位,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动全民教养指数的同步上升。

B.中国人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法国人则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说明这两个国家都要花大力气去重构教养。

C.民族教养的低下是文明的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在世界文明中的形象,必须努力挽救文明“濒死的教养”。

D.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重构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形象,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的努力。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廖华歌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

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

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

现在不一样了。

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

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

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

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

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

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

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

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

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

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

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

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

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

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

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

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

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

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

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16.怎样理解作者在第3段说的,杨木桩和风“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篇写我将杨木桩“顺手捎回”任意一插的情形,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这样写矛盾吗?

为什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

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木桩和小枣树有着不同的生命行走方式,作者赞颂前者,也不愿苛责后者。

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行走呢?

请联系课文,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真实感受。

(100字左右)(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0—23题

喜雨亭记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②于野。

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可乎?

”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

”曰:

“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

歌曰: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③;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繄谁之力?

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

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扶风:

凤翔府的古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

②忭(biàn):

快乐。

③襦(rú):

短衣、短袄。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以雨名,志喜也       志:

表示

B.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治:

整修

C.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占:

占卜

D.使天而雨珠使:

假如

2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22.对《喜雨亭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记叙亭子命名缘由、建亭经过以及亭子落成恰逢甘雨等,表达了作者关心农事、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B.本文以“喜”字贯穿全篇。

以“喜”字开头,又以“喜”字结尾,前呼后应,结构严谨。

C.文章虽篇幅短小,但笔法多姿。

集记叙、抒情、对话、歌咏等多种写作方法于一体,在轻巧的行文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D.本文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但没有点明题旨的议论,写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2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补充下列诗句中不完整之处(10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4)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三、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青春有很多话题,而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年龄时段,对青春又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同学们现已是青春年龄,你们有什么感受?

是幸福、甜蜜,还是痛苦、悲哀?

还是诸多情感的混合物?

请把你的真实情感写出来。

注意: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杜绝套话写作,严禁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17题,共5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选项

题号

10

11

12

14

15

20

21

22

得分

选项

二、主观题

13、(4分)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6字以内。

(2分)

答:

(2)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

请简要回答。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怎样理解作者在第3段说的,杨木桩和风“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篇写我将杨木桩“顺手捎回”任意一插的情形,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这样写矛盾吗?

为什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

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木桩和小枣树有着不同的生命行走方式,作者赞颂前者,也不愿苛责后者。

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行走呢?

请联系课文,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真实感受。

(100字左右)(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补充下列诗句中不完整之处(每空1分,共10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4)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