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550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docx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docx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绥阳中学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人们之间的合作。

我国从古代起在教育中就很重视个体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合作不仅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也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与风采,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加上现在中学生身心成长较快和信息接受来源广泛、快捷的特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渐呈人文化、多元化和难控化的发展态势,在历史课堂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对于全面完整地感知历史、理解历史、分析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多层次的有效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习惯,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Group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倡导和实施的。

它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的交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将班级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向导,以设疑、尝试、引导、体验、比较、探究、讨论为基本方式,讲究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机制,增加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班级集体授课制的不足,使课堂活动形成多边互动,信息交流多向化,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追求“问题解决”的思维氛围,达到“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合作”的理想的课堂教学景观。

在一堂短短45分钟的课堂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争辩、汇报,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增加,使有限的时空增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还使他们由原来的听讲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参与者,激发了学生内在动力,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最终各有所获。

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能与不同性格的人共同进行各种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独特性和社会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立、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和合作的关系。

要注意在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前与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三、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我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组建合作小组、设计合作任务、学生的地位、教师角色定位、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

  科学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

  1、合作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每小组的成员一般以好、中、差的程度搭配,再根据每人的特点分配任务,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避免优生以自我为中心,又避免学困生在合作中产生依赖之心。

我在历史教学中是采用6人合作小组制:

一般以两个优等生(一名为组长,主要负责召集和组织讨论活动)、两个中等生(一名为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成员的观点)和两个学困生(一名为发言人,讨论结束后,代表本组成员负责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介绍)为主要构成原则。

  2、小组成员的分工一般以周为单位进行阶段性调整,依次轮流担任,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在这样的合作小组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有高低,学习方法有异同,学习交流时可以做到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优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们在学习中各有所得,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二)科学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是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

  一个好的学习任务是合作学习赖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

  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不同的条件下,合作学习的开展与它所能起到的辅助教学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两个切忌:

一是切忌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二是切忌处处进行合作学习,什么问题都由合作学习讨论来解决。

我们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构建出贴近学生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创设合适的合作情境进行合作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在讲“清朝历史”这部分时,我做了这样的处理:

课前先布置给学生交互任务,每组选一两个他们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及他们的贡献进行资料的搜集,以引发他们合作学习。

我在讲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节当中,设计了一个问题:

“假如你要从长安出发到波斯湾作一次商贸旅行,你们交易的物品有哪些?

你需要作哪些旅行准备?

走哪一条路线?

”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各司其职,组内成员各有分工,我要求学生按搜集到的材料共同整理,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探究。

学生们面对这些问题普遍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浓厚,大家都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因此,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设计有深层次、探索性、激励性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才能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协作探究是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

  教师确定合作内容后,要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其分配合作任务。

所有的合作组内都需要任务分配,还有些合作需要组间的任务分配,合作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在共同目标下,学生个人独立活动和小组成员协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人人参与、智慧共享和共同发展是合作学习的目的。

设定问题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互相辩论,形成一定共识,也形成有争议的分歧点,并推选出发言代表,然后再进行课堂辩论。

如上到《商鞅变法》这课时,我的设计是:

课前,抽部分同学分两组收集商鞅的有关生平事迹及变法的有关内容。

课中,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商鞅生平的事迹,比赛谁搜集得多,还采用讲故事等形式,展示商鞅的个人魅力并对所收集到的变法内容逐条评价。

在合作收集相关资料的学习中,凸显了学生们的主体参与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互助意识,形成了学习与交往的合作技能。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定位教师的角色是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才能牢固、准确地把握知识的内涵。

但如果没有教师的合作参与、有效指导,它又将成为一种盲目低效的劳动。

因此,积极聆听,适时点拨,将成为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恰当的角色体现。

  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如在讨论“你喜欢三国中哪个历史人物的理由是什么”时,我发现有一组学生对曹操的评价与从不同,就让他们反思他们的思维过程,记录在笔记本上,准备到全班交流。

对于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点拨,排除学生的障碍,使他们顺利地与其他同学继续交流。

在上《三国鼎立》这课时,我就“如何评价曹操”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我发现有一组的学生对曹操的评价不够客观,就提示他们评价人物要公正、客观,应该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评价古人,这样就使学生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能够更全面、更深刻。

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过多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所以,在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设计者,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又是一个激励者。

  (五)科学评价、反思延伸是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动力源泉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

如果说组织工作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科学评价可以称得上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中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如何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评价非常重要。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双慧眼、一对聪耳和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及时捕捉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并及时进行指导、点拨和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要重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让学生懂得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要多肯定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赞赏他们独到的见解,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前者的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学习讲究的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创新学习的一种高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在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给学生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 的追求与探索中去,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进入历史,探索历史,感悟历史,构建历史,从中获取基本的历史知识,形成学习历史的能力,使历史课堂教学真正迸射出生动、真实和多彩的生命光芒,从而使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

 

2013-2014(上)工作总结

绥阳中学:

赵伟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的历史教学任务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即将完成高三年级历史的教学任务。

回顾这一学期文科班的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现就分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备课——认真细致,紧抓重点、难点

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学校历史教研组和年级历史备课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认真备课,虚心请教,仔细听课,认真记录,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到三天备好课,写好教案。

平时也坚持做到提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师傅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紧抓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高三文科班的每一节课,培养学生对历史学学科的兴趣,我经常上网查阅一些最新的资料补充教学,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不断的再借鉴和创新教学。

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感受知识的能力。

二、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

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

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

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吴忠中学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2014-1-4

 

2013-2014(上)教学反思

绥阳中学赵伟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级两个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以及全心投入地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科知识的教授和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时促进了优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在前半学期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和不足,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个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教历史课。

课时和备课量有所增加。

本人觉得有些压力。

还有就是经验不足,所以授课过程中很多存在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纠正。

学生也反映了一些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普遍是觉得课堂较无聊。

有些时候觉得相当困惑,因为这个问题也请教了本科组的老师和其中它科组的老师,他们对于历史课堂的沉闷也表示可以理解。

也给我提出了些很好的建议。

前辈们的细心指导令我倍感温暖。

他们平和的心态也让我认识到有了困难不要紧,关键是迎难而上。

于是自己认真地把过去观摩过学习过的其它老师的做法思考了一下。

那么只能课堂上适当穿插课外知识。

但总的来说,理科基础只考基础性的知识,不可能提一些难道深的问题要他们花时间探究。

所以课堂上经常强调的是注意基础知识。

文科学得较慢,如何让学生更感兴趣。

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文科班相对要求较高,总要讲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所以课堂上还是以知识结构为主。

把重点难点讲清楚。

然后每一单元出些练习给同学们做。

评讲练习的时候看到同学们的反应还是可以的。

可能讲解知识结构的时候就没什么兴趣。

因为大部分都是我在讲。

看来以后再上时这个要改一改。

应该把讲授和练习结合起来,也可以即时反馈学习效果。

学生估计也更积极些。

这一学期除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外,教学工作中我也倍加努力,向科组老师讨教,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教学中得到的体会: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

“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

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

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

总的来说,缺点有,优点也有。

为克服缺点也一直在努力过程中。

2014-1-4

 

2013-2014(上)教学设计

绥阳中学赵伟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

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

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ⅠⅡⅢ

获取和

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

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

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全面掌握

教材=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目录+正文+黑体字+小字+图表+注释+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考纲要求+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

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

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

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

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1.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1.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

限时、限量、限分值;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结论:

无论是2010年,还是2011年的高考,在高考题型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最佳的应考方法仍然是“以不变应万变”。

第一单元先秦(教案部分)

导入新课

奴隶社会的兴衰过程

夏朝——奴隶社会形成————————————————前2070年—前1600年

商朝——奴隶社会发展————————————————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奴隶社会强盛————————————————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年—前476年

东周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瓦解

(前770—前256)战国(前475—前256)——封建制度确立大变革时期

一、古代史整体知识结构

(1)政治:

中央统治、地方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2)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城市;

(3)文化:

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书法、雕刻等)、哲学、科学。

二、本单元在教材、高考中的地位

本单元共有7小节,约占中国古代史课程的6.1%。

其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空跨度大,内容较简单。

原始社会是通过对典型的古人类遗址和家喻户晓的传说的介绍来描述人类早期劳动生活、社会演进历程的,纵观近几年高考考纲,原始社会这一部分一直没有列入其中。

奴隶社会的夏、商、西周三代主要介绍了王朝更替、重要制度以及经济文化成就。

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春秋战国历史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作了全面介绍,应当被视为本单元学习的重中之重。

本单元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年年有题,分值不高,以选择题形式为主,且与课本依托关系较密切。

主要考查了封建城市的位置和作用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思想及其实践效果问题。

今后高考中很有可能考查:

①是最新考古成就对已有成果、结论的补充和修正;②是突出的经济成就;③是以新情景、新材料来考查对春秋战国思想的认识;④是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内容。

三、备考指南

考纲展示复习向导

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1)夏朝的建立;

(2)商朝的兴衰;(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5)井田制和分封制。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了解其重要制度。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①农业和畜牧业;②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③商业交通和城市。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救济发展状况,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①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②民族融合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原因、性质和作用;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及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②土地所有制的变迁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运动,理解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原因

5、先秦时期的文化

①老子和孔子②百家争鸣③文学和艺术④天文和物理⑤扁鹊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及科技成就;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四、知识归纳

考点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导读】此考点近年命题不多,大多知识点略作了解即可,建议重点掌握夏朝建立的意义、盘庚迁都的影响、武王伐纣的性质以及分封制。

知识点1、夏朝的建立(重点)

(1)建立:

①时间:

约公元前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