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082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

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

核心梳理·固根基

一 近义成语辨析

【识记点拨】

结合语境、语法功能、感情色彩辨析,分清其细微差别。

  

(一)根据语境辨析

语境就是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所以需要我们仔细辨析。

【例1】(2016·江苏卷改编)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与众不同 标新立异),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敏锐,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浮躁,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点拨】“与众不同”指和大家不一样,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而“标新立异”则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重在表示主观行为。

语境义是说人对自己的期望,所以应用“与众不同”。

(二)根据语法功能辨析

成语的语法功能一般包括其使用对象、使用范围、固定搭配等,辨析近义成语不容忽视。

【例2】(2016·天津卷改编)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

墨迹浓淡枯腴,运笔__________(抑扬顿挫 顿挫缓急),或者凝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波澜,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涌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

【点拨】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顿挫缓急:

停顿转折,和缓和急迫。

由于填入的词语用于形容运笔,故应选“顿挫缓急”。

(三)根据感情色彩辨析

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方面,其中对“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要重点辨析。

【例3】(2015·天津卷改编)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情趣。

阅读散文,我们能体味到鲁迅的________(冷峻深沉 冷峭阴沉),冰心的温和娴雅,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

【点拨】冷峻深沉:

冷酷严峻,沉着而严肃。

冷峭阴沉:

形容寒气逼人或态度严峻,话语尖刻。

“冷峭阴沉”带有贬义色彩,此处应选“冷峻深沉”。

【积累卡片】

高考常考的近义成语辨析

成 语

相同点

不同点

①爱憎分明

②泾渭分明

界限清楚

①专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

②多指人或事的好坏分得很清楚

①安分守己

②循规蹈矩

规矩老实

①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

②偏重于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变通

①安之若素

②随遇而安

对任何遭遇都毫不在意

①多指处于困境,仍能像平常一样对待;

②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①按部就班

②循序渐进

遵循一定程序

①强调按一定条理;

②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①暗箭伤人

②含沙射影

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①使用范围包括语言、行动,程度较后者重;

②使用范围只包括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①八面玲珑

②面面俱到

对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

①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世圆滑;

②中性,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①半斤八两

②势均力敌

彼此一样,不分上下

①强调水平相当,多含贬义;

②偏重于势力相等

①抱残守缺

②敝帚自珍

守着旧东西

①贬义,形容思想守旧,不肯改进;

②褒义,谦辞,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①本末倒置

②舍本逐末

主次关系处理不当

①强调把主次关系弄颠倒了;

②偏重在舍弃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①标新立异

②独树一帜

自成一家,与众不同

①偏重在提出新奇的主张;

②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①别具一格

②别开生面

给人以新的印象、新的感觉

①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多用于文学创作和某些事物;

②偏重在“生面”,表示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①病入膏肓

②不可救药

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①偏重在“病重”,比喻病情严重到无法医治的地步;

②偏重在“救药”,强调无药可救

①博闻强识

②见多识广

见识广

①偏重在见闻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只用于书面语;

②偏重于阅历深,经验丰富,多用于口语

①捕风捉影

②无中生有

凭空捏造

①偏重在没有事实依据;

②偏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①不刊之论

②不易之论

不能改变

①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

②偏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①不堪设想

②不可思议

指不能想象

①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

②一般适用于奇妙的、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①不求甚解

②囫囵吞枣

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

不够了解的意思

①表示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

②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①不闻不问

②漠不关心

冷漠、不关心

①偏重在行动;

②偏重在态度

①不翼而飞

②不胫而走

比喻流传迅速

①通常指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可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②多指消息传布迅速

①不由自主

②情不自禁

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①可形容人体的某一部分,指身体的反应,形容震惊、慌张以及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由不得自己;

②形容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①陈词滥调

②老生常谈

指讲惯听厌了的话

①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滥:

空泛,不合实际),含贬义;

②谈的虽然是老话,但不一定没有现实意义,属中性

①出尔反尔

②反复无常

经常变卦

①偏重语言上前后矛盾;

②偏重表现上变化无常

①出神入化

②炉火纯青

指达到的境界很高

①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②还可用于学术、修养方面

①处心积虑

②殚精竭虑

费尽心思

①强调蓄谋已久,含贬义;

②强调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偏褒义

①唇齿相依

②唇亡齿寒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①强调相互依存;

②强调利害相关,一方遭难,另一方也跟着遭难

①大庭广众

②众目睽睽

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

①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②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睽睽:

睁大眼睛注视的样子)

①颠扑不破

②牢不可破

表示很坚固,不易打破

①比喻理论、道理等正确,无法推翻,如真理;

②多指抽象事物坚固不可摧毁,如友谊

①顶礼膜拜

②五体投地

表示崇拜之意

①偏重在崇拜;

②偏重在敬佩

①东山再起

②死灰复燃

重新开始

①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②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

①咄咄逼人

②盛气凌人

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

①应用范围广,不限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

②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①阿谀奉承

②趋炎附势

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①偏重在“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含贬义;

②偏重在“趋炎”,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炎、势:

指权势)

①耳闻目睹

②耳濡目染

耳朵听到、眼睛看到

①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

②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

①防患未然

②未雨绸缪

表示事前做好准备

①偏重在预防;

②偏重在准备

①匪夷所思

②不可思议

不可理解

①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②指难以想象,不能理解

①风言风语

②流言蜚语

表示没有根据的话

①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

②多指有意,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①锋芒毕露

②崭露头角

才能显露出来

①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②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不含骄傲自负之意

①浮光掠影

②走马观花

表示印象不深

①比喻事物留下的印象不深刻;

②多指粗略地观察事物

①改邪归正

②弃暗投明

从坏的方面转向好的方面

①偏重不再做坏事;

②偏重在政治上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①苟且偷生

②得过且过

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

①偏重在只贪图眼前的安逸;

②偏重在胸无大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

①狗尾续貂

②画蛇添足

所做事情不当

①指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②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①孤注一掷

②破釜沉舟

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

①偏重在危急时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②偏重在下决心决一胜负,含褒义

①故步自封

②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都含贬义

①偏重在不求上进;

②偏重在固执守旧,不肯改进

①光明磊落

②光明正大

心地光明的意思,用于人及其言行

①偏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襟怀坦荡,没有私心;

②指人的行为正当,正派

①骇人听闻

②耸人听闻

使人吃惊

①结果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②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①含糊其词

②闪烁其词

说话不清楚、不明确

①偏重在说得不明确,不清晰;

②偏重在说话故意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不肯说出事情的真相和要害

①花天酒地

②醉生梦死

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

①偏重在迷恋酒色;

②偏重在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活着

①画饼充饥

②望梅止渴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以通用

①有“画饼”的行动;

②只表示“空等”“空望”

①涣然冰释

②烟消云散

消失

①指消除嫌隙、疑虑、误会等;

②指事物消失净尽

①挥金如土

②一掷千金

形容极度挥霍

①偏重在对钱财的轻视;

②偏重在任意挥霍钱财

①回味无穷

②耐人寻味

形容意味深长

①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很深的意趣;

②不仅指事后,也可指当时

①魂不守舍

②失魂落魄

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

①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②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行为失常,语意较重

①火中取栗

②渔翁得利

都指一方没有得到好处

①指受人利用,自己冒风险却未得到好处;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②指双方争斗,第三者坐享其成

①疾恶如仇

②深恶痛绝

厌恶、憎恨

①偏重在“如仇”,如同仇敌;

②偏重在“痛绝”,厌恶、憎恨到了极点,语意较重

①见利忘义

②利令智昏

表示为私利而做坏事

①偏重在“忘义”,不顾道义;

②偏重在“智昏”,头脑发昏

①洁白无瑕

②完美无缺

指没有一丁点缺点和错误

①适用于人和物,不适用于事情;

②多指人和事

①洁身自好

②明哲保身

指怕招惹是非

①用作褒义时,偏重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作贬义时,多指怕招惹是非;

②用作褒义时,偏重指处世待人十分明智;用作贬义时,多指怕犯错误或怕得罪人

①空前绝后

②凤毛麟角

稀少、少有

①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

②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①口蜜腹剑

②笑里藏刀

形容阴险狡诈

①偏重在嘴甜;

②偏重在外表和气

①理所当然

②天经地义

按道理应该如此

①偏重在应当如此,适用范围更广;

②偏重在合乎道理,语气重,色彩庄重;还可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①历历在目

②记忆犹新

表示清楚地记得往事

①偏重在过去情景的再现;

②偏重在记忆像新的一样

①恋恋不舍

②流连忘返

舍不得离开

①语意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景物;

②偏重对景物的留恋

①两全其美

②一举两得

做一件事情在两方面有好处

①指做一件事情,顾及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做事情之前就考虑到的);

②指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主要是说收获)

①另眼相看

②刮目相看

都指在看待对方上发生了变化

①强调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表示特别重视;

②强调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跟过去不一样

①六神无主

②心惊肉跳

形容惊惧不安

①偏重在心情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

②偏重在心神不宁、不安,害怕不好的事临头

①络绎不绝

②川流不息

连续不断

①形容行人、车、马、船等往来不绝;

②形容像水流那样流个不停,多用以形容行人、车马等来往不断

①美不胜收

②琳琅满目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①偏重在来不及看,来不及一一欣赏;

②偏重在满眼都是

①莫衷一是

②无所适从

不知道

①指不能判断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有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②指不知道依从谁好,形容不知怎么办才好

①秣马厉兵

②严阵以待

做好战斗准备

①偏重在人员的行动;

②偏重在整个军队排好阵势,等待敌人的来临

①目不暇接

②应接不暇

形容东西很多

①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②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来不及应付

①目光如豆

②鼠目寸光

比喻目光短浅,看不到远处、大处

①偏重在眼光小,强调看不到全局;

②偏重在眼光近,看不到将来

①恰到好处

②恰如其分

表示说话、做事达到适当的程度,可通用

①偏重在恰巧达到最好的地步;

②偏重在正合分寸

①轻车熟路

②得心应手

做起来容易

①侧重指对情况熟悉;

②侧重指行动上运用自如

①丧尽天良

②丧心病狂

心肠坏、做事凶狠

①偏重于心肠坏;

②偏重于言行荒谬、凶狠残忍

①殊途同归

②异曲同工

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①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不强调结果的好坏,偏重于收到相同的结果;

②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偏重于收到好的效果

①谈笑风生

②谈笑自若

谈话时有说有笑

①表示谈话时兴致勃勃,气氛活跃,多指平时说话;

②表示不变常态,多用于紧张、情势严重时的讲话

①外强中干

②色厉内荏

表面看起来厉害,

内在其实不是这样

①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可以形容人的体质、经济能力或国家实力等,适用范围较广;

②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于形容人的态度

①妄自尊大

②夜郎自大

骄傲自大

①侧重指狂妄;

②侧重指无知

①望风而逃

②闻风丧胆

听到一点风声就害怕

①偏重在吓得连忙逃跑;

②偏重在吓破了胆,丧失了勇气

①无微不至

②无所不至

没有一处不到

①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体贴入微,含褒义;

②除了“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之外,还可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多含贬义

①瑕不掩瑜

②瑕瑜互见

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

①表示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②表示有优点也有缺点,没有主次之分

①休戚与共

②休戚相关

利害一致

①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有同甘共苦的意思;

②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但无同甘共苦的意思

①徇私舞弊

②营私舞弊

指为私利而玩弄手段,

干违法乱纪的事

①指为了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

②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①洋洋洒洒

②纷纷扬扬

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状态

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②一般用来形容雪、花、叶等具体事物飘洒得多而杂乱的样子

①咬文嚼字

②字斟句酌

重视字句

①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略带贬义;

②指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也可以用于形容读文章时对语言的仔细品味

①一笔勾销

②一笔抹杀

全部销去

①勾销,全部取消,抹掉;

②一概不计,完全勾销,表示全盘否定,多指优点、成绩等被轻率地全盘否定

①义不容辞

②责无旁贷

应当承担、不能推辞

①偏重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②偏重在责任上不可推卸(贷:

推卸)

①鱼龙混杂

②鱼目混珠

两种东西混杂,难以分辨

①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②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①置若罔闻

②熟视无睹

不重视,不关心

①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②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强调的是看,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

 二 成语误用辨析

【识记点拨】

成语的误用类型主要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重复赘余、谦敬错位等。

  

(一)“明似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切忌望文生义

理解成语时要注意其意义的整体性,不要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

【例】(2016·全国卷Ⅲ改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点拨】涣然冰释:

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此处望文生义。

【积累卡片】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安土重迁:

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不能理解为“喜欢和重视迁移”。

2.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不能理解为“没有长处”。

3.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不能只关注“赞”。

4.不足为训:

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训,准则。

◇不能将“训”理解为“教训”。

5.不刊之论:

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指不可更改。

◇不能将“刊”理解为“刊登”。

6.不名一文:

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

也说一文不名、不名一钱。

◇不能理解为“不值一文”。

7.侧目而视:

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不能只关注“侧目”。

8.曾几何时:

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能理解为“过去很长时间”。

9.尘埃落定:

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不能只关注“尘埃”。

10.城下之盟:

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不能只关注“盟”。

11.大方之家:

指专家学者;内行人。

◇不能将“大方”理解为“不吝啬”。

12.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也说“升堂入室”。

◇不能理解为“走进房间里”。

13.耳提面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

形容恳切地教导。

◇不能理解为“当面诉说”。

14.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后用“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不能理解为“瓜田边李子树下”。

15.毫厘不爽:

一点没有差错。

毫厘,指一毫一厘,形容极少的数量。

爽,差错。

◇不能将“爽”理解为“爽快”。

16.河东狮吼:

比喻嫉妒而泼悍的妻子发怒撒泼。

◇不能只关注“吼”。

17.呼之欲出:

①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②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不能理解为“叫他,他就会出来”。

18.画虎类犬:

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不能只关注“类”。

19.涣然冰释:

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不能只关注“冰”。

20.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不能只关注“微”。

21.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

◇不能将“假”理解为“放假”。

22.具体而微:

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不能理解为“事物具体而细小”。

23.可圈可点:

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不能只关注“圈”“点”。

24.良莠不齐:

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

◇不能只关注“不齐”。

25.令行禁止: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不能只关注“禁止”。

26.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

◇不能将“爽”理解为“爽快”。

27.洛阳纸贵:

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见于《晋书·文苑传》)。

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不能只关注“纸贵”。

28.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不能理解为“死得悲惨,连棺材和坟地都没有”。

29.明日黄花:

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不能理解为“未来的花”。

30.片言只语:

个别的词句;片段的话语。

◇不能理解为“语言简洁”。

31.七月流火:

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火,星宿名,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此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不能理解为“天气热”。

32.求全责备:

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不能只关注“责备”。

33.期期艾艾:

汉代周昌口吃,有一次跟汉高祖争论一件事,说: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见于《史记·张丞相列传》)。

又三国魏邓艾口吃,说到自己的时候连说“艾艾”(见于《世说新语·言语》)。

后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不能理解为“焦急期盼”。

34.三人成虎: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不能理解为“人多力量大”。

35.铩羽而归:

失败归来。

铩羽,翅膀被摧残,比喻失意或失败。

◇不能只关注“归”。

36.首当其冲:

指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冲,要冲。

◇不能理解为“冲在最前面的或首要的”。

37.首鼠两端:

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首鼠,踌躇。

◇不能理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38.叹为观止:

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不能只关注“叹”。

39.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不能只关注“空”。

40.危言危行: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危,正直。

◇不能将“危”理解为“危险”。

41.五风十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不能理解为“多灾多难”。

42.细大不捐: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不能只关注“捐”。

43.下里巴人: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不能理解为“乡下人”。

44.薪尽火传:

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不能理解为“传递火把”。

45.休戚相关:

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休,喜悦;戚,忧愁。

◇不能只关注“相关”。

46.一言九鼎:

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不能理解为“守信用”。

47.罪不容诛:

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不能只关注“不容”。

(二)上错花轿嫁错郎——切忌用错对象

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使用的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出现用错对象的现象,造成误用。

【例】(2013·大纲版全国卷)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点拨】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

此处用错对象。

【积累卡片】

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1.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2.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3.春风化雨: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4.出神入化:

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5.蠢蠢欲动:

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6.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7.东山再起:

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

后用来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8.耳鬓厮磨:

指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小儿女)。

9.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10.含英咀华:

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