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详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971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8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详解.docx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详解.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详解.docx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详解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读书时要进入文字所描述的意境,掌握如何读书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描述事物的特征。

“书写提示”是让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在书写时要写好每一个字以及注意字、标点符号的间距。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

四年级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但“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的内容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点拨,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玩的过程当中温故而知新,给孩子以自信心,让孩子有成功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重点

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

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导入:

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

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

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

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

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

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

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

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从读到赏,再到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遵从了教学应循序渐进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将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如何去想象,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魅力。

学生在感知、体验,思索,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学习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学习难点:

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交流学

(一)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课件】

A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B.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别描绘出了什么地方的风景画?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

第一个片段写了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画。

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

(板书:

田园风景画海边风景图)

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

【出示课件】

示例:

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

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石子,激起的浪追逐着夕阳的余辉。

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绸,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

柳树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课件】《卜算子·咏梅》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

卜算子.咏梅)【出示课件】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这句意思: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意思是说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写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4.简介毛泽东【出示课件】。

5.把这些诗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6.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二、反思学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通过本学习园地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积累了一些描写城市和乡下的词语,并学会运用,积累了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学会积累和利用词语、诗句。

课下请同学们多积累一些本单元有关的词语,诗句。

三、实践学

背诵并默写《卜算子.咏梅》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城市生活农村生活

田园风景画海边风景图

《卜算子.咏梅》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

2.学习12组形近字,会认12个生字。

3.积累8个新词,交流词义。

4.学习例句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此法介绍一个事物。

5.积累和理解一组对联。

学习重点:

词句段运用(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个事物,仿照例段写片段)

学习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对联。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学

(一)交流平台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板书:

遇到不懂的问题)

2.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几个同学的话,把表示解决不会问题的方法,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出示课件】

(1)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2)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问题。

(3)以上方法都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教别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板书: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

5. 小练习: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文章中回顾当时是如何解决不懂的问题的?

示例:

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中理解“演化”一词,我们就可以联系下文,就会明白“一部分恐龙为了躲避敌害或者寻找食物而逐渐变成了鸟的样子。

在学习《琥珀》一文时,解决为什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就可以查资料,明确琥珀的形成需要几千万年。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蓝线内的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师生相机正音。

3.学习怎样填写汇款单。

填写汇款单上的金额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练习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5.练习。

大写这些金额:

5042元349.85元1947.60元

(三)词句段运用

下面这些词语,有的是近年新出现的,有的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

选一两个你知道的,和同学交流。

(板书:

新词含义)

出示:

【出示课件】

1.认读词语:

指名读,齐读。

教师小结。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词语的了解。

3.教师小结,指导: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新词的含义。

二、反思学

本堂课我们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了解了怎样填汇款单,知道填汇款单时金额要大写,积累8个新词,交流了词义。

三、实践学

1.练习写从壹到玖以及佰仟。

2.搜集一些新词并了解它们的意思。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读书时要进入文字所描述的意境,掌握如何读书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描述事物的特征。

“书写提示”是让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在书写时要写好每一个字以及注意字、标点符号的间距。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

四年级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但“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的内容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点拨,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玩的过程当中温故而知新,给孩子以自信心,让孩子有成功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重点

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

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导入:

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

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

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

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

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

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

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

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从读到赏,再到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遵从了教学应循序渐进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将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如何去想象,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魅力。

学生在感知、体验,思索,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学

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学

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引入,进入学习

这一单元学完了,我们有了许多收获。

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二,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阅读的方法:

①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②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③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④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板书设计:

阅读的方法)

(2)学以致用

爸爸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虎背熊腰,在家里威风凛凛,牢牢地统治着我和弟弟。

放学后,我们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在旁边巡视,虎视眈眈,不放过我们的一举一动。

谁要是胆敢溜出去玩,准被他的虎爪抓回来,狠狠地教训一顿。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爸爸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

(虎背熊腰、虎视眈眈)

②这个小片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爸爸的?

(外貌、神情、动作)

2.识字加油站

驻扎蛀虫拄拐

捐款娟秀手绢

花苞冰雹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是同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

(板书:

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3)结合偏旁,讲解汉字的含义

“驻”的偏旁是:

马,应读“zhù”;字义是:

(车马等)停止,泛指停止或停留。

“蛀”的偏旁是:

虫;字义是:

蛀虫,咬木器、谷物或衣物的小虫。

“拄”的偏旁是:

提手旁,应读“zhǔ”;字义是:

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

“捐”的偏旁是:

提手旁;字义是:

捐助或献出。

“绢”的偏旁是:

绞丝旁;字义是:

一种薄的丝织物。

“苞”的偏旁是:

草字头;字义是:

花苞,苞片,花或花序下面像叶的小片。

“雹”的偏旁是:

雨字头,应读“báo”;字义是:

冰雹,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降下。

“鲍”的偏旁是:

鱼,应读“bào”;字义是:

软体动物,俗叫鲍鱼,古称鳆,肉味鲜美。

(4)让学生列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3.词句段运用

(1)你知道这些说法吗?

选一两个说句子。

a.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第一句重复运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表达了当时的条件很差。

第一句重复运用“……的时候”,表达出这条狗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叫。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c.照样子,你也写一写吧。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

当然不是。

师: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师小结:

设问句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

设问句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板书:

设问句自问自答)

4.日积月累。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唐】韩愈

(1)朗读这些语句。

(2)说说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说说句子的意思)

a.意思是:

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b.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c.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d.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3)学生读读背背。

(4)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激发运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阅读的许多方法,明白了形声字的特点,学习了什么是设问句,还学习了文言文里面的句子,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内容

阅读方法

形声字

语文园地

设问句自问自答

说说句子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词句段运用”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成语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并让学生们运用,加以巩固。

3.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句子“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君子忧道不忧贫。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学习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学习难点:

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交流学

(一)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课件】

A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B.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别描绘出了什么地方的风景画?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

第一个片段写了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画。

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

(板书:

田园风景画海边风景图)

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

【出示课件】

示例:

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

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石子,激起的浪追逐着夕阳的余辉。

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绸,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

柳树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课件】《卜算子·咏梅》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

卜算子.咏梅)【出示课件】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这句意思: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意思是说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写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4.简介毛泽东【出示课件】。

5.把这些诗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6.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二、反思学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通过本学习园地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积累了一些描写城市和乡下的词语,并学会运用,积累了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学会积累和利用词语、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