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朗诵发声技巧》书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820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朗诵发声技巧》书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普通话朗诵发声技巧》书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普通话朗诵发声技巧》书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普通话朗诵发声技巧》书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普通话朗诵发声技巧》书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话朗诵发声技巧》书摘.docx

《《普通话朗诵发声技巧》书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朗诵发声技巧》书摘.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话朗诵发声技巧》书摘.docx

《普通话朗诵发声技巧》书摘

书摘《普通话朗诵发声技巧》书摘

  目录

  第一章普通话朗诵概说

  一、朗诵的性质

  二、朗诵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区别

  三、朗诵训练的意义和要求

  四、朗诵前的准备

  五、朗诵要避免出现的问题

  六、朗诵的正确发声状态与感觉

  第二章发音器官及其机能状态

  一、呼吸器官

  二、振动器官

  三、共鸣器官

  四、咬字吐字器官

  第三章语音概述

  一、什么是普通话语音

  二、语音的物理、生理、心理和社会性质

  三、音节、音素、音系、音位

  四、元音与辅音0

  五、舌位和舌位图

  六、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七、声母、韵母和声调

  第四章声母

  一、声母的性质

  二、声母的分类

  三、声母的发音分析及技巧要领

  四、声母发音综合练习

  第五章韵母

  一、韵母的性质

  二、韵母的分类

  三、韵母的发音分析及技巧要领

  四、韵母发音综合训练0

  第六章声调

  一、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二、调值、调类、五度标记法、调号

  三、声调的发音与辨正

  四、声调综合训练

  第七章语流音变0

  一、什么叫语流音变0

  二、轻声0

  三、儿化

  四、变调0

  五、词的轻重格式

  第八章普通话与方言难点辨正

  一、难点声母辨正发音训练

  二、难点韵母辨正发音训练

  第九章朗诵的表现技巧

  一、重音

  二、停顿

  三、语调

  四、语速

  五、把握重音、停顿、语调、语速之间的关系

  六、语调色彩综合训练

  第十章朗诵发声技巧及训练0

  一、朗诵发声技巧训练的意义及目的0

  二、朗诵发声气息的控制与训练0

  三、喉部放松--发声(位置)的控制与训练

  四、共鸣的控制与训练

  五、朗诵的咬字吐字技巧

  第十一章朗诵作品综合训练

  一、古诗

  二、词

  三、自由诗

  四、散文

  五、寓言

  六、小说

  七、戏剧台词

  八、电影台词

正文

第一章普通话朗诵概说

一、朗诵的性质

什么叫朗诵?

朗诵是指充分运用语言的各种因素和发声技巧,清晰亮丽诵读作品、准确地把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艺术活动。

朗诵具有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特点。

朗诵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朗诵者必须进行艺术语言的有关训练,学会掌握艺术语言的各种技巧。

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朗诵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会说普通话就能朗诵;或者认为朗诵无非是提高嗓音、加大音量罢了。

他们不了解艺术语言需要讲究高度的技巧,不重视艺术语言技巧的学习与基本功的训练,结果是拿到一篇作品,朗诵得口齿不清、逻辑混乱、内心空虚、情感苍白……由此可见,一个人在生活中会说话,并不等于能够朗诵好一篇作品。

研究朗诵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艺术语言和生活语言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学习和训练方法。

二、朗诵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区别

生活语言是自己说的话,艺术语言是作家的作品通过艺术家之口说出来的话。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而说出某一时刻自己所需要说出的话;而朗诵则是表现作家作品中所要表现的规定情感和事物,表现作家在特定的环境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写出来的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

生活语言具有随意性,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可以重复,不受时间限制,而艺术语言则不同,会受到很多条件限制。

因为朗诵者表现的是作家早已写下来的固定文字,不能随意更改。

而且,它要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朗诵一个作品,不能随意加以重复。

同时,朗诵又受到一定空间的制约,朗诵者要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与听众实现交流,感染他们。

因此,朗诵必须使每个听众都能听得清、听得懂,并且还要以情动人,具有感染力。

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话都不用事先准备,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认真听取别人的话,并根据别人的话进行回答,这种交流是真实自然的。

而艺术语言既是以生活语言为依据,但又是经过加工、创造、提炼,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朗诵者的创作是根据作家提供的以书面语言形式出现的文学作品,要想把这种书面语言变成生动形象、赋予强烈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吸引和打动听众,这绝不仅仅是大声地、清楚地把作品朗读下来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朗诵者进行艰苦的再创造,这个二度创造的过程,就是朗诵语言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

朗诵语言作为一门艺术语言,在艺术上就应该有它的标准和要求。

朗诵语言应该是既真实又有艺术夸张;既自然又有所修饰;既有内心体验又有外在表现;既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犹如真实的生活,又给人一种引人入胜的美的艺术享受。

三、朗诵训练的意义和要求

朗诵技能的培养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通过朗诵的专门训练,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促进口语交际、提高阅读能力、增加艺术鉴赏修养,在准确表达作品思想并以此传情于听众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个性魅力,促进教学效果高效发展。

根据朗诵语言特点的要求,朗诵者必须进行三大基本功训练:

一是普通话语音面貌的基本功训练;二是艺术语言表现手段的技巧训练;三是要有较为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

这三大部分密切相连、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不能设想一个缺乏起码的语音面貌和发声技巧基本功的朗诵者,能够在朗诵上自然取得成效;也不能设想一个只有良好发声技巧而缺乏对作家作品深入了解的人,能在朗诵作品的表现力上取得巨大成功。

因此,一个优秀的朗诵者应该是既要有扎实的语音基本功,熟练掌握朗诵语言的内部与外部表现技巧,又能准确把握作家作品的主题思想与艺术风格,这样才能为朗诵各种不同作品创造必要条件,并且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艺术活动。

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

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是具备良好的普通话语音面貌。

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言,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使用不同方言的人理解接受。

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熟练掌握普通话声、韵、调及语流音变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是精心选择朗诵文字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为了很好地传情于听众,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朗诵材料的选择。

朗诵者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强烈感受能力的朗诵者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

三是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深入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准确地把握作品主题思想和情感的基调,是朗诵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主题这个前提,艺术技巧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于听众,使听众动情了。

四是扫除生字僻字文字障碍。

要准确把握成语典故的含义,不囫囵吞枣、望文生义,避免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造成“跑调”。

五是具有细致的内心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

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煽情作秀”。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还要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犹如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自己动情,从而打动听众。

五、朗诵要避免出现的问题

朗诵不同于朗读。

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有感情的声音把作品表现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

朗诵也不同于演戏。

朗诵虽然也常常伴随手势、姿态等体态语言,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是不能过多、过火的。

毕竟,朗诵不是演戏。

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他只和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

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助性工具,因此,姿态动作不宜过多、过火、过于夸张。

六、朗诵的正确发声状态与感觉

朗诵发声与人的精神状态和感觉有着紧密的联系,最佳的精神状态才能产生最佳的声音效果。

什么是最佳的精神状态?

首先是积极兴奋。

因为,积极兴奋的精神状态,能使人的神经传导作用敏锐而迅速,发出的声音感觉像从心底流出,自然流畅,充满生命力。

如果以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发声,神经的传导作用迟钝呆滞,声音就会疲沓冷漠;第二是自然放松。

从精神到肌肉都是放松的,毫无紧张僵硬之感。

因为精神状态与全身肌肉状态也是互为影响的。

精神状态紧张会导致肌肉的僵硬,在发声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气息上浮、喉咙发紧、“声音不听使唤”;第三是统一集中。

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精神应集中于作品内容,防止混入杂念。

在进行发声练习时,精力应统一到要解决的问题上,二是表现在对发声训练的要求上。

这样自我灵敏反馈、及时调整,才能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

朗诵练声正确的状态与感觉应该是:

情绪积极振奋而放松自然,精力集中而情感投入;身体的表现是:

两肩放松自然下垂,腰部挺立、目光平视,从容地深呼吸。

积极、放松、集中三者是有机的结合,不能顾此失彼。

积极、集中而不松弛,容易造成僵硬;松弛而不积极、集中,便造成松懈垮塌;这都是不利于发声的状态。

而且切忌懒散漫无目的地练声,不要以为多练几遍一定会收效,漫无目的或目的不集中都会影响练习效果,有时甚至会把错误的方法巩固起来,收到的效果恰恰相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训练朗诵发声要有一个正确的身体姿势。

因为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发声质量,应该从学习阶段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果长期用不正确的姿式发声,不仅影响发声能力的扩展,甚至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对呼吸和健康带来不利。

练习的姿势分为坐姿与站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两肩自然下垂,头顶有向上提升之感,两肩骨下垂自然打开,颈背松而直,注意腰腹不能前挺,躯体略微前倾,横膈膜有敦实下坐之感,目光有神,下巴内收、直视前方、两脚自然着地。

正确的站立的姿势应该是自然站立、双脚略略分开、与肩宽距离大约相同,立腰收腹、注意腰腹不能前挺,两肩下垂、颈背松而直,在正前方找一个具体的焦点,并把它看成是可以进行交流的对象。

身体的各部位松紧有度,该紧则紧,但紧而不僵。

比如腰、背、颈则紧,这样可使气息通畅;但其他部位,如双肩、胸腔、喉部则应该放松,但松而不懈。

这种姿势优美健康,有利于胸部的扩展,可以自如地移动身体重心及活动上肢,使声音共鸣体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第二章发音器官及其机能状态

图1发音器官示意图

朗诵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它所依赖的创造形象的工具,就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

俗话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朗诵要发出美妙动人的声音,就必须了解与掌握发音器官的构造与运动功能。

人的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个性和特色,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声音优美,使其产生诱人的魅力?

一件精良的乐器之所以发出动人的乐曲,在于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一副好的歌喉唱出优美的歌曲,在于歌唱演员对嗓音的发挥和掌握,一篇美文或者诗歌之所以震撼听众,同样在于擅长发挥嗓音表现作品的朗诵者,因此,掌握发声、呼吸、共鸣及其与发声有关器官的基本构造与性能,对朗诵的发音训练和学习创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与发声运动的主要器官分为四个部分:

动力部分,指肺和气管,它是使发音体得以颤动的动力。

振动部分,指喉部和声带,主要是声带,颤动的声带可以发出声音。

共鸣部分,指胸腔、口腔、咽腔、口腔、鼻腔等,可以使发出来的声音得到调节、美化。

咬字部分,指唇、齿、舌、牙、腭等,是语言产生的关键部分。

(如图1所示)

一、呼吸器官

图2呼吸器官示意图

呼吸器官也叫动力器官,是由肺、胸腔、横膈膜等部分组成的呼吸运动的联合体,它是人类说话发声的原动力。

肺在胸腔内,由许多弹性纤维的上皮组织组成,其中是空的肺泡,形状如海绵,具有明显的伸展性和弹性。

吸气时,肺扩大;呼气时,肺缩小,而肺的扩大、缩小的呼吸运动,主要靠胸腔扩大缩小的运动维持。

(如图2所示)

胸腔像是肺的保护腔,由十二对弓形的肋骨组成,构成胸廓。

肋骨间有肋间内肌和外肌,外肌收缩可以把肋骨提起使胸腔增大,帮助吸气;内肌收缩可以让肋骨下降而使胸腔缩小,帮助呼气。

横膈膜是肺下端的一层有弹性的膜,横膈膜的隔肌收缩时,横膈膜就拉下去,胸腔就扩大,可以帮助吸入气息;它一松弛,横膈膜又缩上去,胸腔就缩小,可以帮助呼出气息。

呼出的气息冲击声带,产生音波,音波再到咽腔、口腔、鼻腔等产生共鸣,扩大音响,随着口腔中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的变化,就产生了千变万化的声音。

(如图3所示)

图3呼吸器官示意图

呼吸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理机能,而且也是说话、朗诵发声的原动力。

为了适应朗诵艺术语言的特殊要求,就必须进行呼吸训练。

呼吸的训练对于声音的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声带的震动、共鸣的发挥、声音的变化、情感的表达等全有赖于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二、振动器官

振动器官也叫声源器官。

是人类的发音器官,主要指喉头和声带。

由肺呼出的气流经过气管通过喉部时,处于喉部的声带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声带作为人类发音的振动体,是两条具有弹性的薄薄的肌肉韧带,又叫声带肌。

它的运动取决于喉内肌和喉外肌的收缩。

在发音前,声带进入发音准备状态。

开始发音时,拉紧声带的肌肉和起着不同作用的喉肌收缩,使两侧声带达到必要的紧张度并相互靠拢、闭合。

由于声带有节律的运动,气流通过声带时,造成空气振动而形成音波,音波经喉、咽、口、鼻等共鸣腔的扩大和美化,就形成了人的嗓音。

(如图4、图5所示)

图4发声时声带形态图图5呼吸时声带形态图

图6喉软骨示意图

喉头实际上是由一些软骨和肌肉构成的,其中主要的软骨是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及会厌软骨。

它的作用像个“音盒”,声带这个最美妙最娇嫩的发音体就固定在其中。

(如图6所示)

甲状软骨:

它像一块盾甲一样竖立在喉头的前面,呈两面扇形,声带的前端就固定在这块软骨上。

在甲状软骨的下面是环状软骨,它是喉的基础软骨,形状像一枚戒指,前侧窄部是环状软骨弓,后方宽部是环状软骨板,它高而扁,是喉头的后壁。

杓状软骨又叫披裂软骨,位于环状软骨的后上方,是一对小三角锥形的软骨,左右各一块,声带的后端分别受这两块活动的软骨牵制。

会厌软骨很像一片树叶,上宽下窄,通过韧带附着于甲状软骨。

它是喉头的大门,起着开关的作用,负责在吞咽时遮蔽喉口,不使食物进入气管,呼吸及发声时则打开喉口。

声带的长短厚薄变化对语音的音高和音色有重要影响。

声带长度变化产生不同音高,声带间声门开合变化产生不同音色。

声带的长度与边缘厚度直接相关:

声带越长,边缘越薄;声带越短,边缘越厚。

人在发低音时,声带收缩变短,声音变低;发高音时声带拉长变紧,声音变高。

两声带间叫声门。

发声时声门的松紧状况变化对形成的音色有重要影响:

声门紧密闭合,声带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性质的明亮实声;声门轻松闭合或半闭合,声带振动以乐音成分为主,也带有部分气流摩擦声,发出的是柔和的虚实声;声门开度略大,声带振动的乐音成分小于气流摩擦音,这是耳语也就是气声的发音状态。

声道指的是由喉腔、咽腔、口腔与鼻腔连接起来组成的共鸣管。

由于有些腔体可以活动,造成了声道的不同变化,从而使人的声音表现出不同的音量和色彩。

(如图7所示)

图7声带动作示意图

三、共鸣器官

共鸣器官包括全部发声系统的空腔。

如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鼻窦等。

软腭以上的鼻腔、鼻窦、蝶窦、额窦等为上部共鸣腔;胸腔、喉腔、咽腔、口腔为下部共鸣腔。

其中喉腔、咽腔、口腔为可调节的共鸣腔,如口腔可开可闭、可大可小,舌头可松可紧、可薄可厚,活动尤其频繁;软腭、上下唇都可以活动,咽腔的肌肉可张可缩、可长可短,喉头可上下自由活动。

其他则反之。

(如图8所示)

图8共鸣器官示意图

鼻腔和鼻窦。

鼻腔以垂直的鼻中隔为界分出左右两个部分,前方一对鼻孔向外,后方两个鼻孔向鼻腔,在鼻内。

鼻窦包括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这些含有空气的骨腔均有小孔与鼻腔相通。

鼻腔靠软腭控制气流的通道:

软腭下垂,气流进入鼻腔,软腭提高与口腔隔开,可以此改变共鸣方式。

朗诵发高声时以鼻腔共鸣为主。

(如图9所示)

图9鼻腔内示意图

咽腔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与口腔、喉腔相通。

人的声音是否悦耳动听,主要是共鸣器官的作用。

共鸣器官可形成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三种共鸣方式。

口腔共鸣是最重要的共鸣。

朗诵要运用口腔咬字和吐字,其他腔体的声音振动也需要口腔共鸣作为基础,否则声音无法为语言服务。

一般情况下,朗诵的声音在口腔中应该是集中靠前的,因为这样可以连通鼻腔、口腔、胸腔的共鸣,使呼吸通畅,声音自然圆润。

鼻腔共鸣在朗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效运用鼻腔共鸣,不仅能增加声音的音韵美感,还有助于表现感情强烈、力度宏大的高音的朗诵。

鼻腔共鸣和鼻音有着很大的区别,鼻腔共鸣能增强声音的艺术效果,而鼻音却有损声音的表现,使每个字音都成了严重的鼻化音,犹如患了严重的感冒。

鼻腔共鸣只有与口腔共鸣联系起来,并以口腔共鸣为基础,才能发挥更好的共鸣效果。

胸腔共鸣,包括肺和气管。

振动胸腔共鸣时,能感觉到声波在胸腔明显的振动。

胸腔共鸣有助于表现深沉、忧伤、阴郁等情感。

朗诵发声要求达到的是以口腔共鸣为主、其他两种共鸣共同发生作用的混合共鸣效果。

四、咬字吐字器官

咬字吐字器官主要指口腔内的唇、舌、牙、喉、腭等器官,这些器官既是咬字吐字的重要器官,也是发挥口腔共鸣的重要器官。

语言的千变万化,就是靠唇、舌、牙、喉、腭等的开合、上下、圆展等变化而成的。

咬字吐字的好坏跟口腔控制的力度和开口度有很大关系。

咬字器官把声带发出的声音经过加工、调整,构成不同的元音和辅音,进而形成能表情达意的独特的人的声音,再经过艺术加工,增强语言艺术的感染力。

口腔中与咬字吐字有关的部位必须分辨清楚,因为不同的字音就是由于不同的部位或共鸣状态的不同而造成的,同时,要纠正方言发音,必须熟悉了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才能准确发音。

这是因为长久的语言生活环境,每个人早已熟悉了自己地方语言的发音规律,口腔里面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也早已习惯了地方语言发音规律的要求与做法,并形成了习惯性的活动。

因此,要改变方言的发音,首先就要从改变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做起,按照规范的要求改变原有的发音动作,重新形成新的发音习惯,建立新的习惯性活动。

在吐字器官中,唇、舌、腭是影响吐字发声的重要器官。

唇是声音的主要出口,咬字吐字的重要器官。

唇的收撮力强能使声音集中、明朗,字音也容易吐出口外;收撮力弱则易使声音发散。

为了保证朗诵字音清晰,必须训练使唇有较强的收撮力,将力量集中于上唇中段。

形成一种“微笑”的状态,这种“微笑状”不仅能促使口腔内打开,发挥口腔共鸣,还能使面部表情轻松自然。

舌是口腔中活动最积极、影响最大的咬字器官。

舌可分为前后两部,前三分之二位于口腔内,即舌体。

在汉语普通话的所有音素中,除辅音的唇音b、p、m、f外,其他音素无不依赖舌积极的活动。

字音的清晰及集中与舌的状态密切相关,舌的弹动力越强,声母发得越清晰;舌如果软绵绵的,声音就较模糊。

从这个角度看,对舌的活动控制是咬字吐字中最重要的一环。

腭是发挥口腔鼻腔共鸣作用的重要器官。

腭俗称口盖、上天堂,它分隔口腔与鼻腔。

腭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三分之二是硬腭,后三分之一是软腭。

硬腭中纵线由前及后明显突起,叫腭中缝;软腭是能活动的肌肉模样隔,软腭中央仲向下方的指状突起即小舌。

腭是口腔的上盖、鼻腔的底板。

口腔共鸣作用与上腭状态有密切联系。

一般情况下,硬腭宽而长的利于低泛音共鸣,硬腭短而深的利于高泛音共鸣,硬腭过于窄而深容易使声音锐利。

硬腭前部是发音的主要内感区,发声时感觉声束集中达到这里时,能提高发音效率及声音的明朗度,产生良好的口腔共鸣。

软腭是后声腔的腔壁,能升能降,有提升咽、喉的作用。

适当提起软腭能较好发挥后声腔的共鸣作用,使声音宽厚、结实。

第三章语音概述

一、什么是普通话语音

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用来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人类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具有三个方面的属性:

一是物理属性,因为它是由人的声带的振动和口腔、鼻腔等腔体的共鸣而产生的;二是生理属性,因为它是由人的生理器官发出来的;三是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

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它的特点是简单、明了、富于表现力。

主要特点是音节结构形式较为简单;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清声母多,听感明亮清脆;声调系统变化和音节之间区分鲜明,四个声调中高音成分占多数,使语音清凉高扬,具有高低抑扬的音乐色彩和鲜明的节奏感;在语流中轻声、儿化等音变现象的使用,更加丰富了语言的感情表达作用。

朗诵发音技巧的学习与训练首先必须通过普通话语音这一关。

而学习普通话语音必须兼顾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方言与普通话最大的差异是语音,要学好这门课程,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语音的训练。

二、语音的物理、生理、心理和社会性质

语音是声音,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按振动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

乐音和噪音。

发音体的振动是由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乐音,如声乐器乐等产生的声音,听起来使人舒服、给人以美感。

而发音体的振动是没有规律的振动,它产生的声音叫噪音,如机器的尖锐声、汽车的喇叭声,听起来刺耳,使人烦躁难受。

朗诵是艺术创作,产生的声音主要是乐音。

人们对各种声音能够分辨出来,主要决定于声音的特性。

一切声音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要素去认识,分析语音也离不开它们。

1.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颤动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

声音的高低也叫音调。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每秒内振动一次为1Hz。

人们听到的声音范围大约在16~20

000Hz之间。

低于16Hz叫次声。

发声体振动频率的高低,与发音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讲,发音体长、大、松、厚,振动频率慢,发出声音就低,如大提琴琴声;发音体短、小、薄、紧,振动频率就快,发出的声音就高,如小提琴琴声。

(如图10、图11所示)

图10高频高音示意图

图11低频低音示意图

人的发音体是喉腔内部的一对声带。

发音时,气流通过声带,使声带产生振动,于是发出声来。

男女生之所以有高低音的区别,就在于声带长短厚薄的不同。

人的声音高低,与生长期有直接联系,青春期以前,声带未发育完整,发出的声音尖细,俗称“童音”;青春期以后,声带逐渐发育完整,与青春期以前的发音会发生较大变化。

2.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振动幅度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音强也称音量。

它的强弱同说话时用力的大小有关,用力大,声音就响亮;用力小,声音就弱下来。

在普通话里面,声音的强弱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如图12所示)

图12声波振幅示意图

3.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音波存在时间的长短,音长的差别对于一个多音节词语各音节强弱的主观感受,往往起主要作用。

如同是一个“啊”,表示答应时比较短,表示沉吟思索时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