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733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docx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docx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部):

交通运输学院

系(教研室):

交通工程教研室

课程名称:

交通工程总论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项目负责人:

任其亮职称:

副教授

联系电话:

Email:

 

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制

二○0八年十一月三日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任其亮

性别

出生年月

1978.10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副教授

电话

学位

博士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交通运输学院交通工程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邮编:

400074

研究方向

交通规划与管理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讲课程:

《交通工程B》专业基础课5学时/周1届120人

《交通运输工程B》专业基础课5学时/周1届64人

《交通专业电算与工程CAD》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3届125人

《交通系统仿真技术》专业课4学时/周1届64人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专业课3学时/周1届64人

实践教学:

交通调查实验120人

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实验64人

交通专业电算与工程CAD实验125人

毕业论文/设计25人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重庆市城市交通拥堵的疏导模式研究,重庆市科委,2007-2008,主持

重庆市城乡统筹的交通支撑体系研究,市教委,2008-2009,主持

大渡口区道路客运发展规划,大渡口区交通局,2007-2008,主持

沙坪坝中西西部地区道路客运规划,沙区交委,2008-2009,主持

时空路网交通预测方法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06-2007,主持

学术论文:

ResearchonWavelet-chaoticIntegration-basedForcastingforShort-termTrafficFlow,ICTE2007,2007.7(EI)

大型建筑周围路网交通影响度的敏感性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10(EI)

城市道路交通量短时预测的GSVMR模型,公路交通科技,第一作者,2008.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度的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6.9

IdentificationMethodoftheRoadTrafficConditionsBasedonGenetic-DynamicFuzzyClusteringAlgorithm,ProceedingsoftheEigh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ChineseLogisticsandTransportationProfessionals,第一作者,2008.10

课程类别:

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

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任其亮

1978.10

副教授

交通工程

总负责,主持课程建设

李淑庆

1963

教授

交通工程

课程主讲、课件开发

焦海贤

1955

副教授

交通工程

课程讲授、课件开发

罗莉

1973

讲师

交通工程

课程主讲、课件开发

张建旭

1979

讲师

交通工程

课程讲授、习题库建设

敖谷昌

1975

讲师

交通工程

课程讲授、习题库建设

吴玲玲

1976

讲师

交通工程

课程讲授、习题库建设

刘伟

1978

讲师

交通工程

指导实习、课件开发

肖裕民

1958

工程师

交通工程

指导设计和生产实习

邹筑煜

1962

高工

交通工程

指导设计和生产实习

2-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教学队伍10人(含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实验室教师)。

其中职称:

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

高级工程师1人。

工程师1人。

学历:

博士6人,硕士2人,本科2人。

年龄结构:

30岁以下3人,30~39岁4人,40~49岁2人,50~59岁1人。

每学期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约1∶24。

学缘结构:

本专业的教师来源分布较广,80%毕业于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

从事教学工作与本课程教改研究均5年以上,近5年每年考核均是“称职”及以上,其中考核“优秀”有6人次。

2-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教研活动

该教学队伍集合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一线教师和专家顾问队伍,教研活动涉及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及交通试验与仿真等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互动教学,并采用教学方法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及科研工作,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了课程试讲活动,提出了交通工程专业实习大纲。

在教改项目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案例教学体系,

上述一系列教改项目和措施受到了学校领导及广大师生的好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2008年被列为重庆市特色专业

2-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作为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本科教学队伍,长期以来始终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强调教学、科研及实践三方面的有机结合,狠抓教学,拓展中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其综合能力,力求培养综合品质优秀、学术水平一流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1)教学方面

①一课多教师主讲,融合不同的教学风格与知识体系,同时,确保教学的高品质和课程的开放性,促进教师间和学生间的知识交叉,推进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②通过健全助教制度培养教学梯队,并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及双语教学法,且选取优秀研究生参与课程教学辅助工作,以利于教与学的沟通。

③重视双语教学及其师资的培养,深入推进双语教学的开展。

不断选派年轻教师出国进修本科教学,为广泛开展双语教学创造条件。

⑤围绕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年轻教师全面、系统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对青年教师,从一开始就潜移默化地加以培养,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已不断地成长,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科研方面

教学与科学研究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教学引导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支撑教学。

我们充分凝聚教学团队的科学研究力量,并依托两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带动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其独立并合作开展工作的能力。

目前,多数青年教师主持(主研)过或正在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研究课题,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实践方面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中青年教师培养方面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团队中所有中青年教师都主持或参加了多项交通工程实践项目。

实践研究内容涵盖:

①城市交通规划方法、决策与政策制定过程研究;

②典型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解析、缓解及改善方法研究;

③交通管理科学与技术的应用;

④交通系统设计理论的应用;

⑤交通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的应用;

⑥公共交通系统改善等。

学缘结构:

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

(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3.课程描述

3-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的发生、构成和运动规律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学科,是一门综合研究交通流、路网和环境三者时空关系的新兴学科。

其目的是科学指导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道路网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损耗、公害程度与运输费用,构建安全、迅速、畅通、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和谐交通系统。

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引进相关专业,我校于1984年建立了交通工程教研室,1986年招收交通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创建交通工程研究室的几所大学之一,也是重庆地区目前唯一开设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

1990年试行开设本科专业方向,并在国内较早从事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的李正宜教授带领下编著《道路交通工程》本科教材,由于当时我国正处于大兴土木的时期,该专业设在原先的道路工程系,主要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交通土建方向的交通工程专门高级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将高端技术用于解决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为适应这一需求,1999年学校将该专业划归交通运输学院(当时的交通及汽车工程系),并于2000年正式招收交通工程本科生,历届本科生第一志愿录取线均为重庆市同类同批次同类专业第一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超过本省重点线。

本科专业正式招生。

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和发展,本专业教学科研已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研实力。

我校是重庆地区目前唯一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为重庆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建立交通工程教研室并开设交通工程课程;

1986年,开始招收交通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

1990年,试行开办本科专业方向;

2000年,开办交通工程本科专业;

2001年,获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

2005年,获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

2006年,获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硕士授权;

2006年,获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硕士授权;

2006年,获重庆市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8年,获重庆市交通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

3-2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3-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学生掌握交通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的目的;培养学生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应该了解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知识范围及发展动态;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熟悉交通流理论与方法在道路工程学科的一些基本应用;掌握各种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3-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绪论6学时

2.交通特性分析6学时

3.交通调查与分析2学时

4.交通流理论10学时

5.道路通行能力10学时

6.道路交通规划2学时

7.交通管理与控制2学时

8.交通安全1学时

9.道路交通环境1学时

3-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主要有两个方面:

(1)掌握交通流理论的基本知识;

(2)充分理解并掌握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

课程的难点:

对交通流理论的理解。

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数学联系紧密。

要求学生对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等有较好的掌握,因而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数学模型的体会与理解就成为了本课程的一大难点。

解决方法:

(1)通过多种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了加强对抽象交通流的学习,课程讲解过程中使用交通模拟等辅助电子教案进行讲解,以达到直观化的效果。

同时,课程中还播放相应的交通视频,让学生实地感受到不同的交通状态,增加学生的兴趣及感性认识。

(2)借助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

课程借助讨论互动(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讨论分析后发言)、案例分析(如交通流在交通管理中的运用等)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究问题的实质。

(3)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中,为学生设置条件及目标,形成对课堂知识的消化与补充。

(4)加强课堂讨论的环节,给学生与教师思维互动的空间。

3-2-4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3-2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3-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通过让学生到真实的交通环境中感受道路上的车流、人流的运行特性,加强了学生交通特性的感性认识,以为掌握交通工程重的基本参数,并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3-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为改变目前部分学生表现出的高分低能现象,倡导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研究型学习”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学习联系工程实践的能力,为国家培养优秀交通工程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的组织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组织:

(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宏观及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习题、思考题及阶段考试;实验性及应用性强的内容,以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实践项目为主进行,结合我国各城市的交通实际,引导学生将书本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交通问题中。

(2)探索适合工程类学科课程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强化课程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引导学生将课本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与课程直接相关的竞赛活动。

目前已经开展了四届“同路人”系列活动及“交通科技大赛”;引导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与课程相关的研究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开展网络教学

目前已经将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课程习题、网上答疑等内容上网,并继续推广网络教学的新模式,方便学生的学习,增进师生的互动与实时联系。

(4)考核方式改进

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式考试,增加了理解题、论述题等考试内容,并把实习内容与项目实践等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更加客观地衡量学生对课程的综合掌握能力及融会贯通能力。

3-2-4考核内容与方法

综合考核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考勤:

5%

2.随堂测验及实验:

5%

3.课后作业:

10%

4.期末闭卷考试:

80%

合计100%

3-3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选用与建设

本课程使用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公路与交通工程专业)编审委员会推荐,由我国知名交通工程专家徐吉谦教授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交通工程总论》作为教材。

2.扩充性资料

为了鼓励学生“大学”交通工程学,并广泛地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成果及国内在交通工程领域高水平大学的专业风格,在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图书馆增订了诸多国内外交通领域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交通类书籍、期刊及杂志,如《中国交通工程》等。

同时向学生推荐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教材,如美国加洲大学Irvine分校的交通工程教材、日本京都大学教材(中译本)、东南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主编出版的教材等。

3.实验教材教学效果

以重庆市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交通工程实验中心”的建设,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平台与环境,并定期应学生需要开展交通系统仿真培训的一系列专题讲座,许多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交通工程的实践教学中,经常利用实验研究中心的仿真平台进行实践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给学生提供固定的实践与实习场所,除了校内建有近400平方米的“大学生实验交通工程科技创新基地”外,交通工程系与重庆市交警总队、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等交通科研及管理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此外,还灵活地向学生提供其他实习场地与实习项目,保障了实践性教学的良好环境。

5.网络教学环境

交通工程教学课件的系列多媒体光盘已经推出,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课程习题、网上答疑等内容已相继上网,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基础环境,基本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互动式的教学。

3-4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教学方法

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结合实际与理念,系统地讲述交通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强调交通工程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交通工程学的实验性与实用性特点,采用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及仿真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一定的解决问题与研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改革

(1)改革了课程的成绩及其考核的形式,将实习内容、项目实践等纳入到了考核内容中;

(2)成功地开展了双语教学(英语、汉语),教授了交通流理论等基础知识;

(3)聘请国内外资深的交通工程实践第一线的专家开展实践教学。

上述教改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3-5教学效果(含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内同事评价

极大地缩短了我国交通工程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全面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1)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工程系在《交通工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师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学理念与方法先进,师资队伍强大,总体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工程》课程始终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注重创新,已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课程体系。

 

3.有关声誉

(1)2008年,重庆市交通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

(2)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评价:

交通工程是重庆交通大学最早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

4.学生评价

近年来,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很好,交通工程课程的主讲教师讲课效果评价均为优秀或者良好。

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教学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同时体现了交通行业的新理论和发展趋势;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图文并茂。

4.自我评价

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本课程的建设依托于一批由美国、日本等做高级访问学者和国内重点院校攻读博士学位归来、国内知名的学者教授,集合了代表性国家的交通工程领域及交叉学科的研究优势,试图将客观交通问题与交通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及其他交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以内容的体系化、科学化、先进性与前瞻性为目标,基本形成了适应于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等一级学科平台的现代交通工程学精品课程体系。

其主要特色如下:

1.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教学

继承了传统交通工程学的经典内容,以高度反映当代交通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与进展,以及吸取改善交通新理念为目的,在课程中注重体现以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与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科学与技术以及绿色交通系统等为代表的现代交通工程学体系。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际动态,与德国开展了联合培养学生的长期合作计划,并资助本科生赴德国交换学习。

2.率先开展实验交通工程的教学

基于复杂系统科学的思想,国际上刚刚兴起了实验交通工程的学科方向。

本课程依托于重庆市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交通工程实验中心”,开展了实验交通工程的教学。

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虚拟交通实验环境,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技能,实现了交通工程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以推动交通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同时,依托于项目组成员的科研及工程研究课题,强化学生课程实习及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面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并激发其专业积极性及学习主动性。

4-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处于中上水平;在重庆高校中具有特色,处于领先水平。

4-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较少,如何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新教学方式值得探讨。

2多媒体教学设施还需进一步改善,现有的条件和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提高。

3教学课件需进一步完善。

该课程涉及多门学科,以丰富的图形界面、逼真的视频动画、生动的音响效果,增强物体的立体感、动态性和表现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

因此完善该课程教学课件对提高学生的认知十分紧迫。

5.课程建设规划

5-1-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交通工程是一个交叉学科,相关的学科有土木工程、城市规划、车辆工程、管理学、系统工程、心理学等。

长期以来,交通工程的课程设置呈现分散的状况,一方面由于交通工程的学科交叉性所致,更主要是由于各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不同。

为了适应于现代交通工程学科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充分考虑学科交叉,整合交通工程教学体系,建立一套能够面向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的《交通工程学》课程精品教材及教学与实验的中英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

本项目以创建重庆市精品课程为目标,系统地开展“交通工程”课程建设。

本课程的建设将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1)在新编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国内外及本大学的最新科学研究与教学成果出版《交通工程学》等教材;

(2)完成中英文多媒体教学课件;

(3)构建实验交通工程教学模式,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

(4)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习题、习题解答、演示实验及参考文献上网;

(5)实现网上现场实验教学录像,并提高网速。

5-1-2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09年3月-5月:

第一章、第二章录像上网

2009年9月-11月:

第三章、第四章录像上网

2010年3月-5月:

第五章、第六章录像上网

2010年9月-11月:

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录像上网

6.学院的措施

7-1所在学院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办法、实施情况及效果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