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部编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全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704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新部编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全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新部编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全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新部编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全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新部编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全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新部编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全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新部编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全部.docx

《语文新部编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新部编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全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新部编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全部.docx

语文新部编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全部

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

班级

周次

课题

19、棉花姑娘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积累词语“棉花、许多、可恶、盼望、害虫、帮忙、忽然、碧绿碧绿、吐出”;能结合课文内容,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可恶、盼望、惊奇”的词义。

2、学生能正确朗读要求的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知道燕子捉空中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稻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重点

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

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ppt

教学

过程

(1)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课前猜谜语。

出示图片、答案。

2、教学“棉”

(1)读准字音

(2)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的颜色是白的,所以右上是个白字,棉

花可用来做毛巾,所以右下是个巾字)

3、揭示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棉花姑娘)

6、师:

棉花健康生长的时候,叶子是碧绿碧绿的,可是当他受到害虫的侵害,也会生病。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听课文录音,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汉语拼音,自己练读课文.。

3、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4、出示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5、纠正读音。

6、同桌练读。

7、寻找识字规律,说说每个字的记忆方法。

8、做游戏。

考查学生的记忆效果。

三、课件出示童话故事,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1、个别读课文,思考:

棉花姑娘怎么了?

是谁帮助棉花姑娘治好病。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从哪里可以看出棉花姑娘生病了?

比句子画在书上。

(2)学生汇报。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

(1)思考题:

棉花姑娘想哪些动物求救?

它如愿了吗?

为什么?

(板:

燕子,啄木鸟、青蛙)

(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汇报。

4、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是谁帮助棉花姑娘治好病的?

从妈写地方看出棉花姑娘的病好了?

请画出有关句子。

(2)读有关句子,学生汇报。

(小动物不是不想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5、总结扩展: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燕子捉(空中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稻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后,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1、小组内朗读。

汇报读。

2、同桌互相分角色读。

3、表演读:

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五、师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知道了19课燕子、啄木鸟、青蛙不是不想帮助棉花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益虫、益鸟,老师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了资料,谁来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六:

总结: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可要好好爱护它们呀!

  

第2课时

一、品读课文,复习检查

1.自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先分小组表演,然后推荐到全班表演。

二、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小黑板,自读生字,边读边记。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交流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说说这些字中哪些字最难记,提示记忆字形的办法。

三、总结扩展: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都会捉害虫,

但只有谁能捉蚜虫呀?

燕子只会捉(),啄木鸟只会捉(),青蛙只会捉()

(出示课件)

不同的动物会捉不同的害虫,就如不同的医生会看不同的病。

但它们都是益虫、益鸟,你知道还有哪些益虫、益鸟吗?

(出示课件)这些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板书:

保护动物)让我们一起保护动物吧!

四、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提示:

“雪”字下半部分中间的一横不能出头。

“帮”字左上部分的竖撇要出头。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它各部分的大小宽窄。

3.学生临摹,描红练习。

师巡视辅导

五、课后练习。

  

板书

设计

              19.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

           啄木鸟   捉树上害虫

          青蛙   稻田里

          七星瓢虫  叶子上

作业

设置

1、抄写生字。

2、把课文流利地背出来。

教后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

班级

周次

课题

20、咕咚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学习

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兔、眼"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重点

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

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光盘。

教学

过程

(1)课时

一、图画导入。

1.设疑:

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

(咚,咕咚。

)(板书:

咕咚)

2.揭示课题。

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咕咚》。

师出示课题并教读:

“咕咚”

(20.《咕咚》)

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

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

(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4.观察图画,师问:

它们在干什么?

为什么要奔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4.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

出示课件,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

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

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自主识字)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

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二、整体读文,理解内容。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课件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

2.读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

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

2)引导想象:

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

3)小结:

是呀,在他们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

“咕咚来啦!

咕咚来啦!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

4.全班齐读5—7自然段。

1)指名反馈:

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

2)野牛想弄清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那么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拦住”。

5.分角色读课文。

6.谈收获:

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7.教师小结。

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自己没看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

唉,虚惊一场。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

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3.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六、我会写

1、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2、指导学生写字。

七、总结全文。

板书

设计

20、咕咚

  小兔撒腿就跑

  狐狸跟着跑虚惊一场

  猴子、小鹿、松鼠乱哄哄

  眼见为实

狮子看木瓜入水

作业

设置

1、写本课的生字并给他们找几个朋友。

2、感情朗读课文。

3、听写生字词。

教后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

班级

周次

课题

21.小壁虎借尾巴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学习

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

4.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教学

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名字叫虎,不是虎,天天墙上住,专吃蚊蝇虫。

   

2.大家看这就是小壁虎(出示壁虎的照片)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说你的发现。

 (我发现小壁虎是灰色的,有四条短短的腿、它的脚爪子像梅花,它还有一条尾巴。

) 

3.老师介绍小壁虎的本领:

它的本事可大啦!

它的脚趾有吸盘,能够在光滑的墙壁、天花板、甚至玻璃上爬行自如,有“飞檐走壁”的特技。

 

二、播放课文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与小壁虎有关的动画片,题目叫《小壁虎借尾巴》。

 

不过呀,小壁虎说了,你得记住课题中的三个生字宝宝才行。

(读课题,认记生字:

壁  虎  借)

2.小壁虎说:

孩子们真能干。

现在可以看了,不过要保持安静,仔细看认真听,还要认真思考。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动画片 

小壁虎要小朋友边看边思考这三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借尾巴?

(2)我都向谁借尾巴了?

(3)我借到尾巴了吗?

为什么?

 

2.说一说:

看了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3.说话训练:

用“先……然后……最后……”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小结:

看得出大家都认真看动画了。

那么,小壁虎的尾巴究竟是怎么断的?

为什么大家都不把尾巴借给它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读读课文吧。

四、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词的音。

3)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4)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4.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A、学生自己读。

B、老师检查读的效果。

C、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5.识记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

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自主识字)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指导读好词语或短语(课件出示)

2.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3.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它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但它们都借给它了吗?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3)学生质疑。

(根据情况,有的可当时解答,有的可等到学课文时再去解决。

a.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b.结果,壁虎的尾巴怎样了?

……

二、品读领悟学习课文。

1、自己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共7个自然段)

2、哪两个自然段写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

(1和2)

3、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它为什么要借尾巴?

用上“因为……所以……” 。

(板书:

挣断 、 觉得难看、借尾巴)“挣”读四声。

4、课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的呢?

(3、4、5)

(1)同桌俩一起读读3、4、5自然段,

要求:

边读边划,小壁虎在什么地方向谁借尾巴?

用~~线划出来。

(板书:

小河边、大树上、房檐下,鱼、牛、燕子)

(2)同桌再读3、4、5自然段,边读边想:

这些小动物不借给它尾巴的原因,用“△”标出关键词语。

(板书:

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

(3)指导朗读。

(4)出示句子: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一句好?

为什么?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第一句:

用了礼貌用语,是商量的语气。

)第二句:

简短,但感觉象在命令别人,不礼貌。

第一句好。

(5)尽管小壁虎是那么有礼貌,可是小鱼、老牛和燕子却不能把自己的尾巴借给它。

读他们的话时要读出十分为难的语气。

    

 幻灯片出示: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   

“不行啊,我用尾巴赶蝇子呢!

”   

“不行啊,我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6)范读第一句。

自己练习读一读这几句吧。

指名读。

 

(7)再读读它们之间的对话(指名2人读)。

   出示句子:

 

a.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b. 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不行啊,我用尾巴赶蝇子呢!

 

c. 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d、过渡: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多么难过啊!

指名读、齐读。

(幻灯片出示:

第六自然段。

谁能读出难过的感情。

) 

e、妈妈是怎么说的?

 出示:

第7自然段。

请女同学读一读。

思考:

1)小壁虎有什么变化?

指名答,(板书:

再生)(人的头发,指甲也能再生)

2)小壁虎有了新尾巴,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我长出一条新尾巴了!

(这是一个感叹句,要读出小壁虎无比兴奋的心情。

) 

5、范读、练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小壁虎为了逃生挣断尾巴、向三种动物借尾巴,最后长出新尾巴。

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壁虎从伤心、难过到高兴的心里变化,我们也知道了各种动物的尾巴有各自的用途。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又有什么用途呢?

(出示课件:

各种动物尾巴的用途)

四、分角色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分小组演一演好不好?

 

五、布置作业 

   把《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

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鱼尾巴——摇拨水

牛尾巴——甩赶蝇子

燕子尾巴——摆掌握方向

小壁虎——挣断(再生)保护自己

作业

设置

1、听写本课的生字并给他们找几个朋友。

2、把《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感情朗读全文。

教后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

班级

周次

课题

语文园地八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能力目标:

通过读、背积累知识,了解生活经验。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

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光盘。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词语。

你们发现什么了?

(这些词语都是生活用品)

3、集体齐读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读字词,教师正音。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反犬旁的字都和动物有关,鸟字旁的字和鸟类有关,虫字旁的字都和虫子有关)。

3、学生分小组读字词。

4、练习(光盘)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

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词句运用。

1、学生读代表心情或情绪的词语。

2、学生表演不同词语。

3、集体读词语。

4、读词语,用词语说句子。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学生试说句子含义。

(教师提示、补充)

3、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三只白鹅》。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猫猴狮(反犬旁)

鸡鸭鸦(鸟字旁)

蝴蝶蜻蜓蚂蚁(虫字旁)

作业

设置

1、背诵古诗。

2、找出相同偏旁的字。

教后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