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司饮料企业文件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592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司饮料企业文件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我司饮料企业文件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我司饮料企业文件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我司饮料企业文件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我司饮料企业文件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司饮料企业文件汇总.docx

《我司饮料企业文件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司饮料企业文件汇总.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司饮料企业文件汇总.docx

我司饮料企业文件汇总

xx食品食品生产企业制度汇编

目录

1.职责和权限……………………………………………………………………01

2.文件管理制度…………………………………………………………………04

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05

4.员工培训管理制度……………………………………………………………06

5.采购管理制度…………………………………………………………………10

6.原辅材料采购计划……………………………………………………………11

7.进货索证索票制度……………………………………………………………12

8.进货查验记录制度……………………………………………………………13

9.质量管理制度…………………………………………………………………14

10.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15

11.生产过程控制制度……………………………………………………………16

12.加工现场卫生管理制度………………………………………………………18

13.出厂检验记录制度……………………………………………………………19

14.质量考核办法…………………………………………………………………20

15.检验管理制度…………………………………………………………………22

16.设备管理制度…………………………………………………………………23

17.卫生管理制度…………………………………………………………………27

18.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30

19.库房管理制度…………………………………………………………………31

20.产品安全防护管理规定………………………………………………………33

21.售后服务管理规定……………………………………………………………35

22.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37

23.不合格品管理制度……………………………………………………………39

24.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41

25.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43

26.实验室管理制度………………………………………………………………45

职责和权限

一、总经理职责

⒈以身作则,带头学习质量安全知识,不断对员工进行质量安全教育:

⒉制定公司发展的长远计划;

⒊制定和颁发公司的质量方针,批准和发布QS手册;

⒋对公司的质量安全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全面负责,定期组织体系内部检查,使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安全体系保持有效;

⒌监督各部门职能的实施,批准实行各种质量活动。

二、行政办公室职责

⒈管理质量安全体系所需的文件;

⒉对质量文件(包括质量记录)进行控制;

⒊制定本公司的人员培训计划,按培训要求组织培训;

⒋进行员工的人事和健康的管理;

⒌考核质量目标;

⒍保持公司内部的环境卫生清洁;

⒎制定采够计划;

⒏按原材料质量标准进行采够。

三、生产技术部职责

⒈编制工艺操作规程、质量记录表格等文件,处理现场的工艺及质量问题;

⒉向生产车间说明质量要求,向品质部反馈车间质量问题,定期组织车间开质量会议;

⒊与化验室共同商议解决质量问题与生产操作的矛盾,不能自行解决的报质检部组织处理

⒋确保质量安全体系的要求得到执行,生产人员按作业指导书和管理制度进行清洁文明生产;

⒌编制公司技术改造计划和产品开发计划,改良产品装潢设计;

⒍组织车间生产,并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公式的生产任务;

⒎建立全公司的设备档案及维修、保养记录等资料。

四、生产车间的职责

⒈按生产技术部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

⒉按卫生管理制度以及生产现场的操作文件进行清洁文明生产;

⒊生产前后对车间、设施、工器具进行清洁、整理,确保生产现场的良好秩序;

⒋现场监控关键控制点,记录原始记录;

⒌核对化验报告,标识、隔离生产过程中的合格与不合格品,阻止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

⒍向生产技术部反映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建议;

⒎清理、整顿、清洁生产车间工作环境。

五、质检部职责

⒈全面负责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安全体系;

⒉编制QS手册、程序文件、卫生管理制度、检验规程、包装材料的标准等,并负责解释;

⒊全公司的质量信息管理;

⒋监督化验室的各项检验活动,控制不合格进仓、出厂或用于生产;

⒌组织各部门商议处理不合格品;

⒍检查生产员工的工艺记录;

⒎仪器仪表的检定和维护;

⒏检验原材料的质量;

⒐检验半成品、成品的质量

六、化验室职责

⒈维护化验室的仪器、设施;

⒉管理有毒的有害物品,保障安全;

⒊检测仪器的定期校准;

⒋执行各项检验活动,填写各项检验记录,出具检验报告,签发合格证;

⒌阻止不合格品的出厂,监督各部门、各环节对不合格品的处理;

⒍定期检查仓库、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

⒎对产品检验中的某些属监督检验的项目,每年不少于2次送相关权威机构检验检测,保存检验报告;

⒏对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向品质部反映存在的质量问题。

七、销售部职责

⒈收集市场信息,确定顾客要求;

⒉建立与顾客沟通的有效方式;

⒊处理顾客投诉;

⒋仓储产品的标识和管理。

八、仓库

⒈对库存物资进行数量管理,及时反馈物资动态,供相关部门参考;

⒉确保库存物资分类科学、堆放合理、标识清楚;

⒊定期检查仓库的卫生状况以及卫生设施的完好性,保障库存物资在有效期内不受影响;

⒋严格执行有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的原辅材料、产品、包装材料才能入仓出仓的原则,对不合格产品或无检验报告的物料有权拒收;

⒌入库、出厂前,按检验报告核对每批合格的产品,并标识、隔离合格与不合格产品,报质检部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处理;

⒍出厂前,配合销售部核对每批合格的产品,防止不合格品出厂。

九、财务部职责

⒈会计核算、银行结算结余报表、产品出货收款报表、财务登记、货款对账、生产统计、生产工人工资计算、日常用品购买;

⒉招工、证照档案登记;

⒊出外差旅费及各项费用报销;

⒋检查库存物品的使用和库存状况。

 

文件管理制度

⒈文件管理要保证文件的适用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完整性;

⒉技术文件具有保密性,未经批准,不得实施、影印或外借;

⒊技术文件由主管负责保管,总经理批准后才能发放;

⒋检验记录、检验计量仪器的周检记录由检验负责人保管。

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年末要装订成册,保持整洁、齐全,便于查询;

⒌各部门的文件应保持整洁、齐全;

⒍各部门应保管好使用的文件,本部门不得出现其它部门的文件;

⒎每年年末进行清点、归案工作,对已作废的文件,须及时处理,避免混用,生产现场要使用现行有效文件;

⒏文件保管人员更换时,必须办妥交接手续,并当面交接清楚。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保存对直接接触食品人员健康管理的相关记录。

4.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教育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并掌握从事食品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

  为了对员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以达到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的,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政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原则和政策

  

(1)公司培训按照“经济、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人员分层化、方法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培训政策。

  

(2)员工的专业化培训和脱产外出培训坚持“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员工通过突出的业绩和工作表现获得激励性培训和发展机会。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正式员工。

第四条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

  

(1)知识培训

  不断实施员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迎接挑战所需的新知识。

  让员工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的情况,如公司的规章制度、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基本政策等,是员工掌握企业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

  

(2)技能培训

  不断实施在岗员工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在充分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自由的应用、发挥、提高。

  (3)态度培训

  不断实施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价值观及政治觉悟的培训,建立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五条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分为员工自我培训、员工内部培训、员工外派培训和员工交流论坛。

  1、员工的自我培训。

  员工的自我培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式。

公司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愿望和条件,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公司会尽力提供员工自我培训的相关设施,如场地、联网电脑等。

  2、员工内部培训

  员工的内部培训是最直接的方式,主要包括:

  

(1)新员工培训。

  

(2)岗位技能培训。

  (3)转岗培训。

根据工作需要,公司员工调换工作岗位时,按新岗位要求对其实施岗位技能培训。

  (4)部门内部培训。

部门内部培训由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员工进行小规模、灵活实用的培训,由各部门组织,定期向行政办公室汇报培训情况。

  (5)继续教育培训。

公司可根据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培训。

  3、员工外派培训。

  员工外派培训是公司具有投资性的培训方式。

公司针对员工工作需要,会安排员工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在公司以外进行培训。

员工个人希望在公司以外进行培训(进修),需填写《员工外派培训申请表》,并附培训通知或招生简章。

由行政办公室审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名。

外派培训人员的工资待遇、费用报销由行政办公室决定。

  4、员工交流论坛

  员工交流论坛是员工从经验交流中获得启发的培训方式。

公司在内部局域网上设立员工交流论坛。

第六条被培训者的权利

  1、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员工有权利要求参加公司内部举办的各类培训。

  2、经过批准进行培训的员工有权利享受公司为受训员工提供的各项待遇。

第七条被培训者的义务

  1、培训员工在受训期间一律不得归于规避或不到。

对无故迟到和不到的员工,按本公司考勤制度处理。

  2、培训结束后,员工有义务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3、外部培训结束一星期内,员工应将其学习资料整理成册,交由人力资源保管。

并将其所学教给公司其他员工。

  4、员工自我培训一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如需占用工作时间的,在行政办公室备案后,需凭培训有效证明,经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做相应处理。

  5、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受训员工必须与公司签定培训合同。

  

(1)外部脱产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上。

  

(2)公司支付培训费用3000以上的。

第八条行政办公室负责培训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

基本程序如下:

  1、培训需求分析。

  2、设立培训目标。

  3、计划培训项目。

  4、培训实施和评价。

第九条其他各部门负责协助行政办公室进行培训的实施、评价,同时也要组织部门内部的培训。

第十条建立培训档案

  1、建立公司的培训工作档案,包括培训范围、培训方式、培训教师、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学习情况等。

  2、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将员工接受培训的具体情况和培训结果详细记录备案,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培训效果自我评价、培训者对被培训者的评语等。

第十一条培训计划的制定

  行政办公室根据规定时间发放《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部门负责人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将其汇总。

并与规定时间内报行政办公室。

行政办公室结合员工自我申报、人事考核、人事档案等信息,制定本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

  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包括培训的具体负责人、培训对象、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和选择学员和老师、制定培训计划表、培训经费的预算等。

实施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以公司文件下发到各部门。

第十二条部门内部组织的、不在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内的培训应由所在部门填写《部门计划外培训申请表》,经总经理批准后,报行政办公室备案,在行政办公室的指导下由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对于临时提出参加各类外部培训或进修的员工,均要经过所在部门负责人同意,填报《员工外派培训申请表》,经总经理批准后,报行政办公室备案。

第十四条培训实施过程原则上依据行政办公室制定的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如果需要调整,应向行政办公室提出申请,上报总经理批准。

第十五条员工内部培训期间行政办公室监督学员出勤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学员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行政办公室负责对培训过程进行记录,保存过程资料,如电子文档、录音、录象、幻灯片等。

培训结束后以此为依据建立公司培训档案。

第十七条行政办公室负责组织培训结束后的评估工作,以判断培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第十八条培训结束后的评估要结合培训人员的表现,做出总鉴定。

可要求被培训者写出培训小结,总结在思想、知识、技能方面的进步。

与培训成绩一起放进人事档案。

第十九条培训评估包括测验式评估、演练式评估等多种定量和定性评估形式。

第二十条公司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培训,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调整相应数额。

第二十一条外派培训人员的工资待遇、费用报销由总经理决定。

对于公司予以报销的费用,原则上先由培训员工本人支付,待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可回公司报销。

培训人员发生的交通费、食宿费按公司报销规定报销。

第二十二条员工内部培训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的拟订或修改由行政办公室负责,报公司领导层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由行政办公室负责解释。

 

采购管理制度

⒈采购原辅材料时,应向供应商了解采购物品的生产工艺、卫生质量状况,避免来自空气、土壤、水、饲料、肥料中的农药或者其它有害物质的污染;必要时,对产品生产商的生产场地和仓库进行审查;所有产品在初次采购前必须向供应商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相关证明文件,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的每批产品应附带产品检验报告;

⒉物资订货,必须按择优、价廉的原则和合理协作关系,选定供货单位,并签订供货合同;

⒊各项采购工作,必须在总经理的指导和同意下,按材料采购计划,由有关部门按先后慢急安排采购;

⒋仓库保管应及时上报各物料存量给总经理,由总经理安排采购计划;

⒌订货合同中,应对物资名称、型号规格、计量单位、质量要求、结算方式等提出明确要求,有特殊要求的应在合同中加注说明;合同签订时,要认真审核,防止错订、漏订、重订,确保采购顺利进行;

⒍各项订货执行中,如发现与合同内容不符时,应禁止使用,拒收,并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解决处理;

⒎建立物资采购台账,物资分类登记入台账,以便参考历次的单价,也便于登记合同交货情况,做到有据可查;

⒏对积压的物资,经总经理同意后方可进行处理;

⒐所有原辅材料入厂后必须在第一时间送品质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仓库,办理进仓手续;

⒑所有未经检验验收或检验验收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准进入仓库。

 

原辅材料采购计划

一、采购部负责选择供方,会同质检部、生产部门对供方进行评价。

二、采购部负责制定主要原辅材料的采购计划,并报厂长批准。

三、采购部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实施采购,采购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不得采购非食用性原辅料生产食品。

四、采购物资的质量检验或验证

1.采购的原辅料及包装材料进厂后,仓管员填写申检单交质检部,采购的原辅料必须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

2.质检部派人取样,组织质量检验或验证,并予以记录。

3.当需要在供方处验证时,质检部按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验证。

4.检验或验证合格后,质检部出具检验或验证报告,由供方送货人或采购部负责办理入库手续,检验合格的原辅料方可投入生产。

5.检验或验证不合格时,质检部出具检验或验证报告,在不影响食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经厂长批准后,可经协商作降价处理,若协商不成的由采购部负责办理退货或索赔手续,不合格的原辅料要停止使用。

 

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1.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向供货者索取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明文件。

2.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首次购入该种食品时索验并保证在有效期内。

3.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4.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到期证照及时索要更新,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建立和保存进货查验记录,每次购入食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2.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

食品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3.管理人员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临期、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及时进行相应处理,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质量管理制度

⒈生产技术准备过程,质量目标要明确,把质量和产品的费用联系起来分析,保证产品既有高质量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做好开发,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艺质量和产品质量;

⒉加强生产流程的工艺质量管理,完善工艺规程,搞好文明生产;严格执行各项检验、检查制度,不合格材料不使用,不合格产品不出厂;掌握好质量动态,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做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

⒊产品包装时,要十分注意工具、容器、计算器具的清洁,做到数量足够、包装完整、标志清楚、无渗漏、无污染,入库要认真登记,分类堆放,凭合格证放行出厂;

⒋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建立用户挡案,每年主动访问顾客不少于1次,认真听取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意见,并加以改进,对出厂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包退包换;

⒌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开展质量取胜的思想教育,对各级人员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⒍每月,有关人员进行一次质量活动,研究保证质量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

⒎质量否决权

质检部和专(兼)职质检员、化验员都有质量否决权。

在原辅材料、外协件、外购件采购过程中,经检验如发现有不合格情况,质检员有权制止其入库和使用,并及时向有光部门反映和处理。

在车间,生产工序有质量问题时,质检员有权制止车间继续生产和转入下道工序生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和处理。

公司负责质量的领导,对公司存在的质量问题有权处理和采取措施,所有下属都应服从,不得违抗,公司其它领导不得随意干预。

 

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

1.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2.购买食品添加剂必须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添加剂应索取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卫生证明,购买时应认明包装标签上“食品添加剂”字样,入库前严格验收。

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凭经验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使用时认真填写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

4.不得使用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

5.不得为掩盖食品腐烂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到县区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使用的食品添加物质进行备案。

备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名称,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食品添加物质的名称、来源、生产企业,企业在生产的各种食品中添加该物质的最大限量等。

6.食品添加剂应由专人保管,并做好入库及出库记录。

 

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1.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

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

2.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

3.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

4.生产现场,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现场人员应进行卫生防护,不应使用回收食品。

 

加工现场卫生管理制度

1.各生产车间要由专(或兼职)负责人监督落实规范的卫生管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2.落实规范的卫生管理包括:

工作现场严格遵守“四不准”即:

不准未着工作装未洗手消毒入车间、不准随地吐痰、不准用工作服擦汗或擦鼻涕、不要对着食品咳嗽或打喷嚏。

3.现场使用器具要求每日清洗、消毒,并指定器具专用容器和放置区,容器应采用无毒、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制作。

4.现场加工人员如遇下述情况之一时必须洗手、消毒:

开始工作之前;上厕所之后;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之后;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之后。

分割肉制品加工人员离开加工场所再次返回前应洗手、消毒。

5.现场地面、墙壁、案台、桶具等每班工作结束后,必须彻底清洗、及时进行消毒,生产车间和其他工作场地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厂房通道及周围场地不得堆放杂物。

6.车间内外应定期、随时灭鼠。

车间内使用杀虫剂时,应按卫生部门的规定采取妥善措施,不得污染生产产品。

使用杀虫剂后应将受污染的设备、工器具和容器彻底清洗,除去残留药物。

对肉制品车间应设有热水消毒或其他有效的消毒设施。

7.车间内部光线充足、确保生产人员和检验人员正常开展生产和检验工作,吊挂在产品上方的灯具,必须装有安全防护罩,以防灯具破碎而污染成品,并定期除尘清理

8.车间内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及时排除污染的空气和水蒸气,保持恒温生产状态(操作现场温度控制在12℃以下)。

9.盛装废弃物的容器不得与盛装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容器混用,不同的容器应有明显的标志,并分区存放专人负责检查监督。

10.按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应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和加工、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装和检验、成品贮存等工序分开设置,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污染。

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1.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包括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记录内容;

2.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

3.出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