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交流输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559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高压交流输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特高压交流输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特高压交流输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特高压交流输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特高压交流输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高压交流输电.docx

《特高压交流输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高压交流输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高压交流输电.docx

特高压交流输电

示范工程:

功在特高压,名载电建史

[2010-11-2108:

51:

59]  作者:

邹小民周继军执笔邹小民图片  查看次数:

648

公司辉煌创业历史回眸之二十八:

示范工程:

功在特高压,名载电建史

   2009年1月6日,凝聚了无数电力人心血和希冀的中国首个特高压输电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作为我国电力建设的珠穆朗玛峰,特高压示范工程起自山西省晋东南1000千伏变电站,经河南省南阳1000千伏开关站,止于湖北省荆门1000千伏变电站,线路全长645公里。

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行的1000千伏输电线路,它的建成一方面实现了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的水火调剂、优势互补,有效推动晋东南大型煤电基地集约化开发,缓解煤电运输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印证着我国日益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昭示着中国电力发展大跨越的灿烂未来。

   “首要任务”

   特高压电网建设工程是当今世界电网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谁能跻身特高压施工领域,谁就能占领特高压建设的先机。

因此,能否率先进入特高压工程建设的第一梯队不仅是公司自上而下的一致愿望,更是公司谋求全面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早在2006年的年初,公司就开始为参与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之后,在公司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精心准备,凭着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良好的企业信誉,先后取得了1000千伏特高压凤凰山交流试验基地、晋东南-南阳-荆门输电线路工程第16标段、荆门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和其配套线路工程——500千伏斗荆Ⅰ、Ⅱ、Ⅲ回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任务。

   2006年8月19日,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奠基,标志着我国首条百万伏级电压等级的交流特高压工程进入启动建设阶段。

消息传来,公司广大干部职工为之振奋,而面对特高压建设中的新技术、新要求,对施工人员而言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后,公司多次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学习特高压工程管理、技术、质量等方面的知识,如特高压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特高压输电线路立塔架线施工工艺大纲及施工方法、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专业技术管理内容。

   2008年是公司全面参与特高压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曹宗振为组长的特高压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期间,针对特高压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公司还成立了专门攻关小组,积极参与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工作,并攻克了大截面软母线下料长度计算软件、全密封绝缘油处理系统、新型组塔抱杆等多个技术难关,如使用超长套管安装等新工艺顺利解决了荆门变电站超高、超重、超大的设备的安装问题,为公司今后特高压工程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虽然2008年的抗冰抢险、抗震救灾、迎峰度夏、奥运保电、特高压工程建设“五大战役”宛如一场场没有硝烟的电网攻坚战,但公司对特高压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却一刻也没有松懈,即使在抗冰抢险和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特高压工程的施工进度也是有序推进。

   “对施工单位而言,特高压示范工程就像一个实力角逐与竞争的大舞台,所有参建单位都想借助这个舞台一展雄姿,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作为公司参与特高压工程建设的总指挥,公司总经理曹宗振认为,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设在我国电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公司应该为率先参与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而感到光荣与自豪,并把“服务特高压、支持特高压、参与特高压”当作未来工作的首要任务,力争全方位参与特高压工程建设。

   永争第一

   在特高压建设中,施工单位毫无疑问是工程建设的主力军。

   从山西省晋东南变电站,经河南省南阳开关站,到湖北省荆门变电站,在全长645公里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上,来自全国19家送变电公司、近5万名送变电施工人员展开了一场实力和品牌的荣誉之战。

   2007年6月27日,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湖北段在襄樊宜城正式开工。

公司作为湖北段第一家试点单位在16标段第650#塔位进行试点。

   第16标段途径宜城市和钟祥市,线路全长33.807公里,铁塔67基,土石方47279立方,塔材4451.87吨,共分为四个放线区段。

进入驻地的第二天,项目副经理谯勇便带着几位施工骨干,用了两天的时间,将30多公里的线路从头到尾实地勘察了一遍。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建设特高压,世界上既没有可以直接应用的建设标准,也没有全面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可供借鉴,挑战前所未有。

而特高压铁塔特点是跨越档距长、铁塔高、塔材重,一般500千伏单回路塔高是四五十米,塔重40余吨;1000千伏单回路塔高平均有七八十米,塔重达近80吨;500千伏导线采用的是四至六分裂,而1000千伏导线采用的是八分裂,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另外,特高压对架线后导线表面的质量要求特别高,如果导线表面有毛刺,容易产生电晕、噪声和受无线电干扰。

因此,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对设备、工器具及建设要求手段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为此,公司投入上千万元的资金购置了包括2套大牵张车在内的一批最先进的设备,并在人员组织、资金保障、施工机具、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了可靠的保障。

与此同时,工程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先后开发了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塔工艺、2ד一牵四”放线等新技术、新工艺;研制了基础保护罩、吊装防磨靴、就位吊篮、补强钢梁等多种新型工器具,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

   钟祥市地处江汉平原,汉江两岸沿线移民较多,社会关系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因为民事关系而影响整个施工进度。

为此,施工项目部一方面紧紧依靠沿线地方政府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始终将线路建设与地方百姓的和谐放在首位,并通过采取材料堆放铺垫、清除施工垃圾,利用动力伞展放引绳等措施,将施工对农田耕地、树木的损毁程度降到了最低点,以赢得沿线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由于组织得力,工作细致,整个施工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因地方扯皮而造成工程停工现象,成为公司参与特高压示范工程建设的一个亮点。

   2007年6月至9月,特高压示范工程沿线三省连续多次降雨,其中湖北襄樊累计降雨总量达到418毫米,刷新了当地1959年有气象统计以来的历史纪录。

7月22日,受持续暴雨的影响,包括瓷瓶、金具及工器具在内的一批施工设备材料被洪水冲走,更为严重的是,塔位、牵张场也被洪水围困,运输道路被毁,桥梁被淹,部分施工区段被迫暂时停工。

23日,公司总经理曹宗振赶赴受灾现场指导抗洪工作,并要求参建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尽快组织施工的正常进行。

期间,在施工项目部的组织下,现场施工人员冒雨转运设备塔材,将受灾损失减到了最小程度。

   8月20日,历时十四个月的特高压示范工程第16标段全线架通。

而公司参战人员在工程建设中树立的“全力以赴,永争第一”的严谨态度,最终使工程实现了一次性通过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双百”的好成绩。

  争分夺秒

   作为特高压示范工程的配套工程,500千伏斗荆Ⅰ、Ⅱ、Ⅲ回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同样不容忽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工程担负着荆门变投运后降压运行的重要任务。

因此,“务期必成、务期必胜”是工程建设不可动摇的目标。

   2008年4月21日,因线路路径规划与地方建设规划发生冲突,延迟了一个月工期的斗荆Ⅲ回正式开工。

而此时,斗荆Ⅰ、Ⅱ回输电线路施工已进入铁塔组立阶段。

为了确保全线在8月20日前架通。

承担施工任务的送电一分公司紧急抽调15个精干的基础施工队伍,在全长20.8公里的线路上同时展开作业。

   虽然工期紧张,任务艰巨,但工程质量始终是公司最为关注的工作之一。

施工期间,公司总经理曹宗振、党委书记严卫多次深入现场指导工作,并要求施工项目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调整施工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而事实上,作为我国首次特高压示范工程,建设者们也深知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其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创优意识在施工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如基础根开尺寸误差控制在0.5‰以内;地脚螺栓全部涂黄油后采用塑料管包扎;塔材分段摆放,避免擦伤和损坏镀锌层;铁塔吊点绳使用纤维吊带吊装,对牵引绳转向处、扒杆承托绳处,用圆木或麻袋包缠保护等。

   6月8日,经过施工人员47天的艰苦奋战,53基铁塔基础施工完毕,基础质量得到业主和监理一致好评。

在全力推进工程进度的同时,铁塔供应滞后再次让紧张的工期变得更为紧张。

为了把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在项目经理程利军的率领下,送电一分公司组织了10个立塔作业组夜以继日,连续作战。

在301#、313#、318#、326#、328#组塔期间,大雨持续不断,但施工人员穿着套鞋和雨衣,冒着大雨,在泥泞的田间地头扛运、组立铁塔,其火热的施工场面令沿线的村民也感叹不已。

8月6日,铁塔全部组立完工。

   接下来的架线施工更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攻坚战,尽管项目部已提前做好了方案制定、通道清理、设备到位、动力伞展放引绳等放线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但为了稳妥起见,送电一分公司还是决定从恩施工地抽调钟生铸、王建平、张德洪等多名经验丰富的施工骨干增援放线施工。

期间,为了避免在“人海战术”出现忙中出错的局面,包括公司工程部、安监部在内的管理人员纷纷赶赴现场督阵,出谋划策。

而项目部提前制定的各项措施更为架线施工的顺利进行赢得了宝贵时间,如301#至331#放线区段长,转角塔多且上扬,容易出现跳槽情况,项目部采取了安装压线滑车的措施;在导地线紧线过程中,对相位之间的弛度和子导线的弛度严格把关;附件安装过程中,强调每一个线夹、每一个间隔棒的安装均需符合设计安装要求,避免安装二次返工等等。

   8月26日,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配套线路工程——斗笠至荆门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全线完工。

   精益求精

   2006年8月26日,特高压荆门站的建设大幕徐徐拉开。

荆门站是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末端变电站,它的建设对有效缓解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促进电力产业技术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火互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该工程设备构支架安装、地网、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的施工单位,施工人员于2007年4月中旬就已进入施工现场,在建筑项目经理周秋鹏的带领下,参建干部职工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项目部临建和构架吊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6月15日,构架吊装正式开工。

之后,公司总经理曹宗振在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中多次强调,荆门变工程建设要将“创新、和谐”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施工中,明确职责、认真落实,避免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变成空谈。

   深秋的荆门,早晚温差大。

为了赶工期,变电分公司在施工组织、工序安排、技术方案等方面做了精心准备,并克服了天气变化、设备滞后等困难,掀起了一场接一场的安装突击战。

期间,以电气安装项目经理张敏、总工汪志军为首的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白天跟进高抗、主变、HGIS的安装进程,晚上优化施工方案和安装流程;施工人员不分昼夜进行高抗与主变的油处理、抽真空、热油循环作业,尽可能缩短安装时间,并创造了一项项安装纪录:

节省主变的抽真空时间约48小时,高抗安装控制在15天内,单台主变安装的时间控制在25天内,HGIS安装时间控制在40天以内

   “特高压工程是一个起点和要求都非常高的工程,尤其在电气设备安装施工中,大量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并且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施工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持续实践。

”据公司副总经理彭世建回忆,在特高压荆门变电站的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公司全面推行的是零失误、零垫片、零锈丝、零间隙、零渗漏的施工工艺,为整个工程质量实现“零缺陷”目标奠定了基础。

   面对三大主设备超长、超重的情况,施工人员在进行套管吊装时,不仅要忍受高强度的体力消耗,而且要保持高度冷静,每个人都经受着心理与生理的双重考验。

为缩短施工工期,二次接线人员白天在室外顶着烈日接线,晚上在室内闷热的环境里继续工作。

尖锐的线芯一次次划破他们的皮肤,汗水不断渗进伤口,他们咬紧牙关,抹把汗,继续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

荆门站500千伏和1000千伏系统的成功调试与运行,都与继电保护人员的辛勤工作分不开。

面对工程调试工期紧、任务重、难题多、技术要求高的情况,建设者采用超常规的调试作业方式。

12名年轻人组成的调试队伍统筹安排,采取边施工、边检查、边调试、边验证的并联作业方式,既缩短了调试工期,又迅速熟悉了施工情况,及时消除了缺陷。

作为现场调试的负责人,在变电分公司继保室副主任费薇的记忆里,那段时间,调试人员从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每天是紧握着厚厚的图纸,等待指令下达,经常是彻夜不眠。

只要有时间,大家都要进行多次回路检查、设备调试、波形分析,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

   2008年9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到荆门变考察,当看到公司立在工地上“1000千伏变压器安装流程”和“缩短第三台变压器安装时间的措施”的两块大标牌后,他满意地对身边的陪同人员说:

“你们这是细中有细,精益求精啊!

不过,特高压建设无小事,就必须从每个细节抓起,就必须有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而事实上,在荆门交流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工程施工中,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期间,在公司副总经理彭世建的带领下,以荆门变项目经理、公司副总工程师宋国贵为首的一批技术专家在工程安装过程中全面开展技术创新、小改小革和工艺优化等活动,大力推广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机具的施工应用,从中诞生了一批技术创新的新成果,使工程总体施工质量、工艺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首次参与特高压工程建设,对公司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虽然施工期间历尽艰辛、曲折不断,但公司在特高压工程建设中的表现和成绩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12月7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在荆门变坐镇指挥“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第一次调试工作时,欣然为公司题词:

“功在特高压,名载电建史!

   12月20日至28日,“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第二次调试工作完成。

30日,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联网,2009年1月6日,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2009年2月25日,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公司荣获“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突出贡献集体”称号;公司总经理曹宗振被评为“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功勋个人”;彭世建、李友富、曹昌国、宋国贵、谯勇、万清华、张敏等13人被评为“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先进个人”,宋国贵还获得优秀项目经理光荣称号。

10月29日,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2008年9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副总经理郑宝森一行领导视察正在建设中的荆门变电站

2008年12月7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欣然为公司题词:

“功在特高压,名载电建史”

 作为我国电力建设的珠穆朗玛峰,公司始终把“服务特高压、支持特高压、参与特高压”当作未来工作的首要任务

特高压工程的显著特点是跨越档距长、铁塔高、塔材重。

为此,公司在施工中采取了2ד一牵四”放线新技术、新工艺

斗荆线放线施工期间,时值高温。

但为了确保工程按期完工,施工人员顶着炎炎烈日连续作战

为了赶工期,变电分公司的参建干部职工克服天气变化、设备滞后等困难,在施工现场掀起了一场接一场的突击战

2009年1月6日,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图为公司参与建设的1000千伏荆门变电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