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458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docx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docx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二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一、理论部分

1.301.何谓生物药剂学?

研究它的目的是什么?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与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2.302.请叙述药物的体内过程包含的范围?

⑴吸收过程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内循环的过程;

⑵分布过程分布是指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⑶代谢或生物转化过程药物在吸收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⑷排泄过程排泄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3.303.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所组成。

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结构,磷脂质与结构蛋白相聚集、形成球形蛋白和脂质的二维排列的流体膜。

4.304.简述生物膜的性质?

⑴膜的流动性构成的脂质分子层是液态的。

具有流动性。

⑵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的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物质分布不对称。

根据蛋白质在脂质双分子层的不同位置,膜中蛋白质可分为“外在蛋白”和“内在蛋白”。

膜外的蛋白质和脂类大部分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⑶膜结构的半透性膜结构具有半透性,某些药物能顺利通过,另一些药物则不能通过。

由于膜的液体脂质结构特征,脂溶性药物容易透过,脂溶性很小的药物难以通过。

5.305.药物的跨膜转运有哪几种机制?

⑴被动扩散指药物的膜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和膜孔转运两种形式。

⑵载体媒介转运借助生物膜的载体蛋白作用,使药物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的过程,可分为促进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形式。

⑶膜动转运是指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转运过程,可分为胞饮和吞噬两种形式。

6.306.被动转运具有哪些特点?

(1)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

(2)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

(3)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

7.307.何谓促进扩散?

有那些特点?

促进扩散(facilitateddifusion)又称易化扩散,是指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特点:

⑴由于需要载体参与,促进扩散具有结构特异和饱和现象。

⑵结构类似物往往会产生竞争作用,一种物质的促进扩散会被另一种物质所抑制。

⑶促进扩散服从顺浓度梯度扩散原则,不消耗能量。

⑷促进扩散的速度要比单纯扩散速度快得多,某些高极性的药物的促进扩散转运速度更快。

8.308.主动运转有那些特点?

⑴逆浓度速度转运;

⑵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⑶需要载体参与,载体物质通常与药物有高度的选择性;

⑷主动转运的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

⑸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⑹受代谢抑制制剂的影响,如2-硝基苯酚、氟化物等物质可以抑制细胞代谢而影响主动转运过程;

⑺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如胆酸和维生素B2的主动运转只有在小肠上段进行,而维生素B12则在回肠末端被吸收。

9.309.简述胃肠道不同部位pH值?

及转运药物大约时间为多少?

胃的pH为1~3,转运时间30~40min,

十二指肠的pH为4~6,转运时间很短6s;

小肠的pH为6~7,转运时间2~8h,

结肠的pH为8,转运时间长达24h。

10.310.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

⑴被胃吸收的药物经胃冠状静脉、胃网膜左静脉等进入肝门静脉;

⑵吸收到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中的药物经过十二指肠静脉、小肠静脉、上肠系膜静脉进入肝门经脉;

⑶由大肠吸收的药物经过上肠系膜静脉、下肠系膜静脉进入肝门静脉;

⑷药物由肝门静脉、进入肝继而进入体循环;

⑸淋巴液是由胸导管注入左锁骨下静脉进入全身循环,经淋巴系统吸收的药物,不受肝首过作用的影响。

11.311.何谓药物的“肝首过作用”?

药物透过胃肠道生物膜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

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肝首过代谢”或“肝首过效应”。

肝首过效应愈大,药物被代谢越多,其血药浓度也愈小,药效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12.312.药物在淋巴液中的吸收、转运有什么特点?

⑴淋巴液的流速比血流慢得多,约为血流的1/500~1/1000。

故对一般药物淋巴系统的转运几乎可以忽略。

⑵淋巴液流速因摄取脂肪而加快时,则流经淋巴系统的药物量将有所增加,故对结构与脂肪相似的药物或大分子药物,淋巴系统可能发挥作用。

⑶淋巴液从肠淋巴管、胸导管直接注入左锁骨下静脉进入全身循环,对药物不经门静脉而受肝脏首过作用影响,具有一定意义。

13.313.何谓多晶型现象?

各型之间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有何差别变?

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不同,可得到数种晶格排列不同的晶型,这种现象称为多晶型现象。

多晶型可分稳定型、亚稳定型和无定型。

稳定型熵值最小,熔点高,溶解度小,溶出速度慢;无定型溶解时不必克服晶格能,溶出最快;亚稳定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其熔点较低,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14.314.何谓释放度?

药典2005年版规定有几种释放度测定方法,各适合于哪些制剂?

释放度系指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度和程度。

共有三种方法,分别适于:

⑴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⑵用于肠溶制剂

⑶用于透皮贴剂

15.315.何谓溶出度?

测定溶出度有何意义?

溶出度是指在规定溶出介质中,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对固体药物制剂而言,溶出是影响吸收的重要因素。

如果某些难溶性药物不易从制剂中释放、溶出,则该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很低。

对于药理作用强烈、安全指数很小的药物,如果制剂溶出太快,则极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因此,固体制剂的溶出速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的吸收情况,可以作为考察固体制剂内在质量的指标。

16.316.何为定位释药制剂?

口服定位释药制剂有哪三种?

为了改善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避免其在胃肠生理环境下灭活或避免缓、控释制剂因受胃肠道运动影响而导致吸收不完全,或为了治疗胃肠道局部疾病,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需要将药物口服后直接输送到某一特定部位吸收的制剂称为口服迟释制剂,亦称为口服定位给药系统。

根据药物吸收部位与胃肠道不同病灶部位,口服定位给药系统分为口服胃滞留制剂、口服小肠迟释制剂和口服结肠迟释制剂三种。

17.317.药物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蓄积?

其机理?

当药物对某一些组织有特殊的亲和性时,该组织就可能成为药物的贮库。

此时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慢。

这种药物连续应用时,该组织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即发生蓄积。

其机理如下:

⑴油水分配系数较高的药物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容易从水性血浆环境中分布进入脂肪组织。

这一分布过程是可逆的。

但药物从脂肪组织中解脱非常慢,以至于药物已从血液中消除,组织中的药物仍可滞留很长时间。

⑵细胞内存在的蛋白质、脂肪和酶等,能与药物产生非特异性结合,但一般是可逆的。

由于结合物不能透过细胞膜,故使药物蓄积在组织中。

⑶在某些情况下,药物能够不可逆的与特殊组织结合,例如某些药物或代谢中间产物可与组织蛋白以共价键不可逆结合。

18.318.人血浆含有60多种蛋白质,其中有几种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人血浆含有60多种蛋白质,其中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即白蛋白(albumin)、α-酸性糖蛋白(alphaacidglycoprotein,AAG)和脂蛋白(lipoproteins)。

白蛋白占血浆蛋白总量的60%,在药物-蛋白质结合中起主要作用。

大多数酸性药物和一些碱性药物如青霉素类可与白蛋白结合。

许多碱性和中性药物如普奈洛尔、奎尼丁等可与AAG或脂蛋白结合。

19.319.血脑屏障按中枢神经系统的构造,包括那几种屏障?

⑴从血液中直接转运至脑内时的血液-脑屏障;

⑵从血液转运至脑脊液时的血液-脑脊液屏障;

⑶通过脑脊液转运至脑内时的脑脊液-脑屏障。

20.320.药物从中枢神经系统向组织的排出主要经过那些途径?

在药物排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脑脊液和脉络丛。

药物从脑脊液向血液中排出,主要通过蛛网膜绒毛滤过方式进行。

蛛网膜绒毛具有较大孔隙,药物通过这种孔隙的滤过并没有特别的制约,甚至连甘露醇、蔗糖、菊粉、右旋糖酐或血浆蛋白之类高分子物质亦容易通过,一般物质以这种滤过机制排出。

另一条排出途径为脑脊液经脉络丛的主动脉转运机制进入血液。

例如碘离子注射大脑脑室后,排出速度比蔗糖,菊粉更迅速,故推测还兼有脉络丛的主动分泌所致。

酚红、碘吡啦舍、对氨基马尿酸等酸性物质,青霉素类抗生素,以及季铵盐类强碱性化合物,均通过脉络丛的主动转运机制,从脑脊液转移至血液中。

21.321.药物代谢物反应分哪两大类?

⑴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三种。

通常是脂溶性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

⑵第二相反应即结合反应,通常是药物或第一相反应的代谢产物结构中的极性基团与机体内源性物质反应生成结合物。

22.322.药物或其代谢物的肾脏排泄有几个过程?

各有什么特征?

三个过程: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

⑴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由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肾小球毛细管内皮上分布着很多直径6~10nm的小孔,通透性较高。

分子量约在70000以上的血浆蛋白不能滤过,其它分子量小的物质能滤过。

⑵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内的扩散在一定程度上象一种典型的脂类屏障。

尤其在远曲小管区,滤过的脂溶性药物被重吸收进入血液,直至血浆内的浓度和远曲小管的尿内浓度相同。

任何化合物受pH影响的排泄取决于下述因素,pKa、脂溶性与蛋白质结合程度及该化合物以原形排泄的程度等。

⑶肾小管主动转运(分泌)主要在远曲小管,肾小管上皮有分泌酸和碱的机能。

所转运的化合物都是高度电离的,它可以逆浓度梯度排泄。

23.323.肾小管主动分泌有哪些特征?

⑴需要载体参与;

⑵需要能量,可受ATP酶抑制剂二硝基酚(DNP)的抑制;

⑶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梯度转运,某些药物只需通过一次肾血液循环就可以从血浆中几乎完全被清除;

⑷存在竞争性制作用;

⑸有饱和现象,当血药浓度逐渐增高时,肾小管分泌量将达到特定值,该值被称为肾小管的饱和分泌量;

⑹血浆蛋白结合率一般不影响肾小管分泌速度。

24.324.肾小管主动分泌中,有机酸的分泌是通过阴离子分泌机制。

请叙述该分泌机制的代表物质和常见药物,

阴离子分泌机制的代表性物质为对氨基马尿酸(PAH),因此又称为PAH机制。

通过该机制分泌的药物有磺胺类、马尿酸类、噻嗪类等。

25.325.何谓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即ADME过程均存在“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对这一动态变化过程规律进行定量描述即为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

26.326.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几个方面?

⑴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

⑵探讨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药物效应间关系;

⑶探讨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规律的关系,开发新药;

⑷探讨药物剂型因素与药物动力学规律的关系,开发新型给药系统;

⑸以药物动力学观点和方法进行药物质量的认识与评价;

⑹应用药物动力学方法与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27.327.药动学常用一室,二室模型,请分别描述其概念?

双室模型如何分“中央室”和“周边室”?

⑴一室模型(singlecompartmentmodel)药物进入体内以后,能迅速想各组织器官分布,以致药物能很快在血液与组织脏器之间达到运动态平衡的都属于这种模型。

⑵二室模型(twocompartmentmodel)药物进入体内后,能很快进入机体的某些部位,但对另一些部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分布。

从速度论的观点将机体划分为两个独立系统,即“二室模型”。

在二室模型中,一般将血液以及部分药物分布能瞬时达到与血液平衡的部分划分为一个“隔室”,称为“中央室”;与中央室比较,将血液供应较少,药物分布达到与血液平衡时间较长的部分划分为“周边室”或称“外室”。

28.328.在动力学研究中,通常将药物体内转运的速度过程分为几种类型?

⑴一级速度过程(firstorderprocesses)一级速度过程系指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度与该部位的药量或血药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速度过程,称一级动力学过程。

一级速度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①半衰期与剂量无关;②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③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

⑵零级速度过程(zeroorderprocesses)零级速度过程系指药物的转运速度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量或浓度无关。

临床上恒速静滴的给药速率以及控释制剂中药物释放速度均为零级速度过程,亦称零级动力学过程。

⑶非线性速度过程(nonlinearprocesses)当药物的半衰期与剂量无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时,其速度过程被称为线性速度过程。

当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过程不具有上述特征,其半衰期与剂量有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不成正比时,其速度过程被称为非线性速度过程。

此时,药物体内动态变化可以用Michaels-Menten方程描述,因而也称Michaels-Menten型速度过程或米氏动力学过程。

29.329.何谓生物半衰期(t½)?

何谓表观分布容积?

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half-life)是指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半衰期是衡量一种药物从体内消除快慢的指标。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用V表示。

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

30.330.何谓稳态血药浓度?

在多剂量给药时,按一定剂量、一定给要间隔,多次重复给药,随着给药次数n的增大,血药浓度不断增加,当n充分大时,血药浓度不再升高,随每次给药作周期性变化。

此时药物进入体内的速率等于从体内消除的速率,这是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或称坪浓度。

31.331.何谓首剂量与维持剂量?

重复给药时,在开始用药至达稳态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因此,为尽快达到有效治疗目的,通常首次剂量增大,使其很快达到有效治疗血药浓度,以后再按给药周期给以维持剂量,使血药浓度维持在一定有效治疗浓度范围。

首次给以的较大剂量,称为负荷剂量或冲击量,亦称首剂量。

维持剂量是在负荷剂量之后,按给药周期给以用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水平的剂量。

32.332.非线性动力学定义?

出现非线性动力学的可能原因?

有些药物的体内过程,不能用一级速度过程或线性过程表示,呈与线性动力学不同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这种药物动力学特征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在多数情况下,涉及容量限制过程的药物均可显示非线性性质。

药物代谢酶以及药物转运过程中涉及的载体系统均呈现一定的容量限制性,这种容量限制性来自代谢酶及载体系统的饱和性。

通常体内酶活性以及载体数量均有一定限度,当给药剂量及其所产生的体内浓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酶的催化能力和载体转运能力即达到饱和,故其动力学呈现明显的剂量(浓度)依赖性。

33.333.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体内体内过程具有那些特点?

呈现非线性动力学的药物,其体内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⑴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不成正比。

⑵药物的消除不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即消除动力学是非线性的。

⑶当剂量增加时,消除半衰期延长。

⑷其它药物可能与其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影响其动力学过程。

⑸药物代谢物的组成比例可能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

34.334.统计矩的原理已普遍应用于药动学,常用到“MRT”代表什么意思?

在正态分布累计曲线,对数正态分布累积曲线和静脉注射后药时曲线(呈单指数方程特征)时,平均发生在何处?

MRT即平均滞留时间(meanresidencetime,MRT),被定义为

MRT=

即药时曲线的一阶矩与药时曲线的零阶矩的比值。

理论上,正态分布的累积曲线,平均发生在样品总体的50%处,对数正态分布的累积曲线,则在63.2%处。

静脉注射后药时曲线呈单指数项方程特征情况下,MRT代表了所应用剂量被各种过程消除63.2%的时间。

35.335.简述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

治疗药物监测是以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先进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通过对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检测,利用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公式,协助临床医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36.336.群体药物动力学的定义与研究目的是什么?

群体药物动力学(populationpharmacokinetics,PPK)是将经典药物动力学基本原理和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群体规律,研究药物动力学参数的统计分布及影响的药物动力学分支学科。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更有效地利用临床常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获取有用信息;定量考察患者生理、病理因素及各种随机效应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优化个体化给药方案。

37.337.群体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是什么?

群体药物动力学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因素描述个体之间的药物动力学差异。

固体效应是指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种族、肝肾功能等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这些因素是相对固定的,固定效应参数用θ表示,在回归方程中用来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均值。

随机效应包括个体间和个体自身变异:

⑴个体变异是除固定变异外,不同病人之间的随机误差。

⑵个体自身变异是指研究人员、实验方法及病人自身随时间的变异及模型的误差等。

38.338.生物利用度的定义与意义?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BA)是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生物药剂学的大量研究资料已经表明:

制剂的处方;制备工艺等因素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含有等量相同药物的不同制剂、不同药厂生产的同一种制剂、甚至同一药厂生产的同种制剂的不同批号间的疗效有可能不一样。

生物利用度的意义就是衡量制剂疗效差异的重要指标。

39.339.生物利用度包括那几方面?

生物利用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生物利用速度与生物利用程度。

生物利用速度即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快慢,它可用吸收速率常数ka或平均吸收时间MAT表示,但生物利用度研究中常用达峰时比较制剂间的吸收快慢,达峰时小,药物吸收快。

峰浓度亦与吸收速度有关,但它还与吸收的量有关。

生物利用程度,即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多少,可通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表示,因为它与药物吸收总量成正比。

40.340.何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

相对生物利用度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之间比较吸收程度与速度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实际工作中以血管外给药制剂与静脉注射制剂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之比计算血管外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41.341.人体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区别?

人体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两者概念不尽相同,但试验方法基本一致。

42.342.叙述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中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常用的组间差异检验的显著性检验方法,且为其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

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是:

⑴试验设计的随机性;

⑵方差齐性;

⑶统计模型的可加性;

⑷残差的独立性和正态性等。

在生物等效性评价中对应的要求为:

⑴受试者的选择与分组的随机性。

⑵试验组与参比组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相等或相当。

⑶误差的作用具有可加性且不交互影响。

⑷评价指标为正态分布。

43.343.化学药品进行临床前药动学试验时,对血浆蛋白结合实验方法的要求?

1人或动物的血浆蛋白结合试验方法很多,如平衡透析法、超滤法、分配平衡法等;

2选用一种方法至少应进行3个浓度〔应包括有效浓度在内〕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试验;

3每个浓度至少重复试验3次,以了解血浆蛋白结合率是否有浓度依赖性。

44.344.对创新药应进行体内的代谢转化情况研究,具体有哪些规定?

⑴如药物的排泄百分率很低〔如<50%〕,而且对其代谢物的化学结构未能确定时,可先探明代谢物的组分,标明M1或M2等,由LC-LC-NMR等方法初步推测其结构;

⑵在申报生产前应阐明主要代谢的可能代谢途径及其结构,并研究其转化量;

⑶对有药理学或毒理学作用的主要活性代谢物,也应作动力学分析。

45.345.速释、缓释、控释制剂临床前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有什么要求?

⑴采用自身对照或分组对照进行试验,每组动物数不少于6只;

⑵禁食12小时以上,在清醒状态下,按每只动物等量给药,给药剂量参照人体临床用药剂量;

⑶在给药过程中,制剂不得有破损;

⑷取血点设计参照“化学药品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中“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项的有关要求;

⑸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可采用房室模型法或非房室模型法估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⑹至少应提供AUC、Tmax、Cmax、t1/2等参数,并与同剂量的普通制剂所获的参数进行比较,阐述受试制剂吸收程度是否生物等效并具有所设计的释药特征。

46.346.新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⑴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健康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包括有:

①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②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③如新药为口服制剂,应进行进食对药物吸收影响的研究。

⑵新药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包括有:

①新药在相应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包括有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了解病理状态对新药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②如新药为前体药物或在人体内主要以代谢方式进行消除的药物,需进行新药的代谢途径、代谢物结构及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③根据新药药理学特点、临床用药需要及试验条件的可行性,研究者可选择性地进行新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新药特殊药代动力学研究(包括肝、肾功能受损,老年人等因素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人体内血药浓度和临床药理效应相关性的研究等。

47.347.简述Caco-2细胞模型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口服药物吸收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Ⅰ.Caco-2细胞(thehumancolonadenocarcinomacelllines的简称)模型的基本特点:

⑴Caco-2细胞与人小肠上皮细胞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具有相同的细胞极性和紧密连接;

⑵存在于小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