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452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docx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docx

四川省内江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

内江市高中2018届第三次模拟考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群山环抱的费尔干纳盆地在天山西侧,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所共有,国界线犬牙交错,是中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安格连设立了工业特区,2016年6月,中乌合作,连接费尔干纳盆地、中亚最长的安格连一帕普铁路隧道(下图中S处的虚线段)贯通通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费尔干纳盆地人口众多的原因是

A.水源充足,物产丰富B.降水丰沛,气候温暖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2.导致费尔干纳盆地地区国界线复杂的因素是

A.地形B.河流C.历史D.气候

3.安格连一帕普铁路隧道通车后

A.塔什干城市职能改变B.安格连城市等级提升

C.吉扎克服务人口增多D.帕普城市服务范围缩小

【答案】1.A2.C3.B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费尔干纳盆地在天山西侧,此处距海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制约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读图可知,该地群山环抱,交通不便。

该地区矿产资源状况无法得知。

2.读图可知,该地群山环抱,地形复杂,山脉成为国界的自然分界线,导致国界线复杂。

3.读图可知,塔什干、吉扎克不在安格连一帕普铁路沿线,对其影响不大;安格连一帕普铁路隧道通车后,会使安格连城市等级提升、帕普城市服务范围增大。

自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

其中昆仑站和泰山站为度夏科考站,且设计寿命仅10年和15年。

2018年1月我国在南极的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165°E,76°S)上正式开建第五个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下图)。

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遍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昆仑站和泰山站两科考站设计寿命较短的直接原因是

A.内陆地区不便船舶进入

B.内陆雪层不断积累

C.内陆地区常年风力强劲

D.纬度太高,气候太冷

5.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船舶航行

B.地表多碎石,利于建筑施工

C.罗斯海海域宽阔,气候较暖和

D.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

6.恩克斯堡岛上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岩石崩解破碎明显B.冰川融化,流水侵蚀作用强

C.基岩裸露,冻融、风化作用强D.岩石裸露,风力侵蚀作用强

【答案】4.B5.D6.C

【解析】

.........

5.读图可知,罗斯海纬度高,常年有浮冰;地表多碎石使得地基不稳地,不利于施工建筑;罗斯海纬度高,气候并没有长城站附近去去温暖。

结合材料可知,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利于海洋研究。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克斯堡岛位于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土壤发育程度低,地表基岩裸露,加上日温差、年温差较大,导致冻融、风化作用强,岩石崩解。

我国某山地在海拔2140-2220米区域过去主要生长耐寒的矮小灌木、苔鲜和地衣,草本植物很少。

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变矮退化。

下图示意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后绘制的草本入侵程度与海拔、坡度的关系。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推测该坡地最先受到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在

A.海拔2150米的地区B.低海拔坡缓的地区

C.高海拔坡陡的地区D.低海拔坡陡的地区

8.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侵入区域的土壤水分增加,其原因是

①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②苔鲜生长耗水减少③地衣涵养水源能力较强④灌木生长耗水总量减少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答案】7.D8.A

【解析】

7.读图分析可知,草本植物入侵程度较高的地区也是最先受到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该区域改吧较低,坡度较大。

8.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侵入区域的土壤水分增加,说明水分来源增多,水分消耗减少,通过分析可知,草本植物涵养水源作用较强,使水分来源增多;灌木耗水较多,随着草本植物的增加,灌木变矮退化,导致耗水减少。

山东半岛某入海河流的流域内在1952-2009年期间修建了大量水库,实施大面积坡耕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大规模林地、园地建设等,但该河流输入海洋的泥沙受其影响不大。

下图示意1952-2009年间该河入海年径流量(108m3),输沙量(104t)累积折线(图中数据为河口水文站监测资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对该河年输沙量造成影响较大的是

A.坡地改梯田B.种植苹果树C.种植夏玉米D.上游修水库

10.图中某项人类活动对该河流输沙量影响极小,其原因可能是

A.腾库容为了防灾B.涵养水源为主

C.水库拦截粗沙为主D.建设的规模较小

11.该河在1952一2009年间,年入海泥沙量

A.先增大后减小B.持续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持续减小

【答案】9.A10.C11.D

【解析】

9.读图可知,水库修建后,累积径流量和累积输沙量变化趋势差异不大,坡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以后,累积径流量和累积输沙量的比例关系折线斜度明显减小,且减少角度明显大于园地、林地建设后减少的斜度。

结合选项可知,坡地改梯田对该河年输沙量造成影响较大。

10.读图可知,水库修建对该河流输沙量影响极小,其原因可能是水库主要拦截粗沙,细沙悬浮于水中流向下游,粗砂若没有水库拦截,在流向下游的过程中,地势变得缓和,水流速度减缓时,仍然会沉积下来。

故水库拦截粗砂后,对入海泥沙量影响不大。

11.结合材料可知,该地采取了多项措施减少河流年输沙量,且读图可知,1952-2009年该河累积输沙量增长趋势逐渐变缓,故年输沙量持续减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一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题一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棕喜高温、湿润、强光照环境和肥沃的土壤,其棕桐果肉可榨棕桐油,主要用于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等。

印度尼西亚的棕桐果肉出油率高,2007年后的棕桐油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某公司在印尼加里曼丹岛等地投资兴建油棕种植产业园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仓

储、物流、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所产棕桐油等主要销往我国。

目前,在第一种植园巴郎卡拉亚已完成6万余公项(计划20万公项)油棕种植,在过去荒芜的土地上有近9000名当地的工人忙碌。

该公司还投入大笔资金在当地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排水、港口工程等。

(1)根据油棕生长的气候条件,说明我国棕桐油产量小的原因。

(2)说明油棕果收获后需在当地加工,产品销往国内的原因。

(3)简述中国公司选择在该岛上兴建油棕产业园区的原因及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4)印尼政府计划扩大加里曼丹岛油棕树种植,开发棕桐油产业,列举该计划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1)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油棕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种植的油棕质量较差

(2)油棕果量大,节约运输成本;我国人口众多,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对棕桐油需求量大,且能改善人们食用油结构(3)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区,特别适宜油棕种植;岛上地广人稀,有大片适宜种植油棕的地区未得到开发;积极影响:

促进当地人就业,增加经济收人,改变贫困落后局面;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港口工程等,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4)大量种植油棕树,会改变热带雨林植被多样性;动物失去食物和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难以恢复;同时对土壤肥力、地下水和气候造成影响(任答两点)

(2)本题分为两小问,首先需要分析油棕果收获后需在当地加工的原因,主要考虑原料导向型产业;产品销往国内主要考虑我国市场需求量大。

(3)本题分为两小问,中国公司选择在该岛上兴建油棕产业园区的原因主要从当地气候适合种植油棕、当地地广人稀等方面分析;影响主要从增加就业、增加经济收入、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

(4)扩大加里曼丹岛油棕树种植,开发棕桐油产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迁移森林破坏对环境不利影响的知识,如破坏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森林调节气候作用减弱等。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新铁路小草湖至了墩站间的南北侧多沙漠、戈壁,植被稀少,年大风(≥8级)日数100天左右(A处的十三间房站可达149天),多集中在春夏季。

春夏季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顺着天山东进,到博格达山北麓东部迅速产生堆积。

下图示意兰新铁路和兰新高铁部分路段地区的地形。

(l)分析小草湖至了墩站间的地区多大风的原因。

(2)简析兰新高铁在哈密一小草湖间选线的原因。

(3)指出该地区的风沙对铁路运输危害并列举保证铁路运输安全防护措施。

【答案】

(1)春夏季山地南坡气温回升快,造成博格达山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小草湖至了墩站间的北部有西北一东南向的峡谷(鞍部)和巴里坤山西北段的阻挡,狭管效应加大风速;该路段在北高南低的宽阔坡面,植被稀少,重力作用加大风速

(2)路线直,缩短距离;沿等高线修建,路线坡度小;北侧附近有铁路、公路,便于运输建筑材料,利用原有交通线的挡风沙设备,减轻风沙影响(3)危害:

吹翻列车、击碎车窗玻璃;积沙埋道;铁路行车设施损毁、钢轨磨损增大。

(任答两点)安全防护措施:

轨道两侧建路基挡风墙、桥梁上建挡风屏;路基抬高,预防风沙掩埋路基。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分析小草湖至了墩站间的地区多大风的原因可从温差(南北坡温差大)、狭管效应(峡谷分布和谷口朝向)、植被覆盖率(摩擦力)等方面分析。

(2)读图可知,兰新高铁哈密一小草湖段线路平直,有利于缩短距离;该段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有利于施工;北侧附近有铁路、公路,便于运输建筑材料,利用原有交通线的挡风沙设备,减轻风沙影响。

(3)风沙对铁路运输危害主要表现在吹翻列车、击碎车窗玻璃;积沙埋道;铁路行车设施损毁、钢轨磨损增大。

保证铁路运输安全防护措施主要从修建挡风墙、抬高路基等方面分析。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4.【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

禾木村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北部的禾木河畔,是图瓦人3个集中生活地中最远、最大的村庄。

群山环抱的开阔地上,有一栋栋的小木屋和成群结队的牧群与雪峰冰川、原始森林、草原花海、蓝天白云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

在禾木村周围的小山坡上可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远观日出、雪峰与涓涓溪流,近览图瓦人家、晨雾、屋顶上淡淡欢烟等。

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

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游客前往禾木村地区游览需要做的准备。

【答案】

(1)(地处我国边疆地区,位置偏远,交通距离远(交通不便),需要考虑旅游费用、时长、前往的交通方式

(2)该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夏秋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前往旅游需选择季节,带防寒衣物,防晒物品等(3)少数民族聚居区,出发前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等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规划相关知识。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新疆,纬度高,夏季日照强,冬季寒冷,距离南方地区较远,少数民族聚集,因此我国南方地区游客前往禾木村地区游览需要做的准备主要从资金准备、规划交通路线、防晒防寒、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等方面分析。

15.【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戈壁红驼(当地人对其俗称)生活在内蒙古狠山与中蒙边境间的荒漠草原,属游走性动物,主要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食性广杂。

近十多年的保护性发展,2016年红驼数量已达5万余峰。

观察发现,梭梭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植物,其根部寄生有次生植物肉欢蓉,但根部多鼠洞,威胁其生长。

牧民们说,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

分析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的原因。

【答案】

(1)戈壁红驼游走性地啃食梭梭、骆驼刺等植物嫩枝,同时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生长

(2)红驼啃食梭梭植物嫩枝时,可能踩塌鼠窝,减轻鼠害,使梭梭和肉从蓉生长更好(3)梭梭、骆驼刺等沙生植物得到恢复,红驼食物充足,又促进其数量增多

【解析】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戈壁红驼主要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食性广杂。

梭梭根部多鼠洞,威胁其生长,红驼啃食梭梭植物嫩枝时,可能踩塌鼠窝,减轻鼠害,使梭梭和肉从蓉生长更好,从而是的使得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