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三日游攻略详尽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417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三日游攻略详尽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州三日游攻略详尽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州三日游攻略详尽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州三日游攻略详尽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州三日游攻略详尽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三日游攻略详尽版.docx

《苏州三日游攻略详尽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三日游攻略详尽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三日游攻略详尽版.docx

苏州三日游攻略详尽版

苏州三日游

10月5日:

下午达到苏州,观前街

10月6日:

1狮子林2苏州博物馆3拙政园4平江路

10月7日:

1山塘街2虎丘3留园4寒山寺

10月8日:

木渎古镇

10月9日:

早上离开苏州

注明:

住宿“ID99连锁酒店(苏州观前中心店)”,观前街附近还有好多连锁便捷酒店。

2013.10.5观前街

1从苏州汽车客运北站到ID99连锁酒店(苏州观前中心店):

2从ID99连锁酒店(苏州观前中心店)到观前街:

观前街美食概述

苏州在历史上是一个消费型城市。

因此,自古多美食与美食家。

而观前街作为苏州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理所当然地云集了许许多多的名店、名品。

单吃食一项,让老苏州如数家珍的有名店家、特色食品便有:

 

陆稿荐的酱鸭、酱肉、酱蹄筋;生春阳的火腿;采芝斋的粽子糖、苏式瓜子;稻香村的麻酥糖、果酥、苏式月饼、滋养饼干;叶受和的宁式糕点、婴儿奶糕;黄天源的猪油糕、黄松糕;文魁斋的止咳梨膏;观振兴的油氽紧酵馒头;松鹤楼的卤鸭面、阳春面;绿杨的鸡汤馄饨、紧酵馒头;广南居的广式宵夜;广州食品公司的冷饮、广式月饼、西式奶油裱花蛋糕、面包等等。

历史

观前街曾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拓宽改建。

解放后,政府又多次进行扩建整治,先为小方石路面,后为沥青路面,使街宽逐步增至9—13米,两旁种植悬铃木,隔路树臂几可连接,暑天行走十分荫凉。

”1982年6月,观前街改为步行街,人们可以安步当车,赏心悦目地观赏街景。

此后又开辟了夜市,每当夜幕降临,观前街上亮起串串珍珠般的电灯,沿街两侧逶迤成“龙”。

摊位上,服装裙衫、头花首饰、鞋帽巾袜、果品食物、盆景艺品、玻璃器皿等等应有尽有,果真是人山人海、热气腾腾,绘出了一幅繁华观前夜游图。

文化

名称来历

玄妙观在宋代名天庆观,故街名天庆观前。

因观内遍栽桃树,花时灿若云锦,所以又名碎锦街。

到元代天庆观改名玄妙观,街名随即改为玄妙观前,后又演化为观前街。

旅游特色介绍

30年代,这里就有正兴馆、璇宫、三吴、大新央、觉林蔬食林等菜馆。

解放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太监弄酒肆业益发兴旺,被人誉称“美食街”。

得月楼、王四酒家、上海老正兴、元大昌、功德林等酒菜馆在此比肩而立。

入晚,各色霓虹灯映照得五光十色,巷内车水马龙热闹异常,席散宴罢,宾客穿过宫巷正好闲步观前,有的顺便带回各种物品。

 金铺恒孚银楼

与其相隔数家有座高达6米多的水磨方砖墙,一排五开间,在观前建筑群中显得古雅、壮观,石库门楣上有着砖雕贴金的“恒孚”两个大字,这就是著名的金铺恒孚银楼。

该银楼创建于道光八年(1828年),经销各种金银首饰和摆件,其中还有寿星、八仙等人物造像,花色繁多、光怪诱人。

由于其金源来自上海汇丰银行,成色足,加上做工精致,因而享誉四方。

生春阳火腿

在洙泗巷口有一家生春阳火腿店,原名巨成祥腿栈,始创于清同治年间。

它从金华、东阳、义乌、如皋等地购进火腿,进货严格,薄利多销,逐渐成为苏州腊腌业巨擘。

太监弄和北局

观前之所以吸引人,确实还与其周边环境有关,尤其是太监弄和北局,与观前的繁华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太监弄是观前街之南与之平行的一条小巷,以吃食店集中而有“吃煞太监弄”之说。

2013.10.6狮子林-苏州博物馆-拙政园-平江路

1从ID99连锁酒店(苏州观前中心店)到狮子林

狮子林旅游简介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元代至正二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

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

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

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

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

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

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

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门票:

成人门票:

30元/人

旺季(每年4月16日-10月30日)30元;淡季(10月31日-次年4月15日)20元。

70岁以上老人凭证免费,1.2以下儿童免费。

开放时间:

09:

00-17:

00;自每年11月29日起下午16:

30分停止售票,开园时间不变。

2狮子林到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旅游简介

苏州博物馆新馆由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与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工程建设历时3载,投资3.39亿元人民币,造型独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新馆将成为展示苏州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崭新标志性建筑,成为展示苏州文化的重要平台和高雅的教育、休闲、文化消费场所。

整个博物馆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新馆主要为文物展示。

展区面积3600平方米,共有各具特色的大小展厅32间,历代佳作和精品超过1100件(组)。

主展区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等四个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系列常设展览。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开馆,周一闭馆9:

00-17:

00。

3苏州博物馆到拙政园:

拙政园门票:

旺季70元(4月16日--10月30日);淡季50元(10月31日--4月15日)

拙政园开放时间:

7:

30--18:

00

历史

明正德四年(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

“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

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

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

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

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

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

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

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有学者分析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

1662年,拙政园充公。

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

其后还予陈之遴子,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王曾大兴土木,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

乾隆三年(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

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同治年间的江苏巡抚李鸿章、张之万,辛亥革命伊始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都看中了拙政园。

时疫医院、戒烟所、区公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

至抗战爆发前夕,一代名园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震破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枯苇败荷,荒秽不堪。

1945年(民国二十八年),日伪政府垮台。

补园仍归张氏,奉直会馆仍归奉直同乡会。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自四川壁山迁苏州,借奉直会馆为校舍,又以原归田园居废址为教职员工宿舍,并购得原归田园居以外一处菜地(今拙政园东部天泉亭一带),改为操场。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社会教育学院以校舍不足,向张氏后人租借补园。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中共解放军克苏州。

社教学院迁无锡。

原校舍即拙政园改为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

张氏后人向新朝献补园。

1951年11月,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文管部门立即修缮,延请专家名匠,规划整治,按原样修复,1952年11月6日,整修后的拙政园中部和西部正式开放,成为普通百姓休闲游玩的去处。

1961年拙政园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称号。

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从1996年始,拙政园每年春夏之季分别举办杜鹃花旅游节与荷花旅游节。

2009年7月8日,拙政园迎来500周年华诞。

文化

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文征明,以翰墨自娱,优游林下,画风清远恬淡。

其与园主王献臣交往甚密,园建成后,王氏经常邀其宴饮、赏游,常对园中美景乐而忘返。

拙政园成了文征文之创作蓝本。

曾数次为拙政园作画,其中比较有影响、流传至今的《文待诏拙政园图》,集诗、书、画于一体,各全其美,相互映发,堪称巨构杰作。

文征明当年亲手种植的紫藤,历经400余年,仍身姿矫健,绿荫满庭,被李根源先生称为“苏州三绝”之一。

文征明所作的《王氏拙政园记》石刻,现位于倒影楼下拜文揖沈之斋,字疏朗清秀,风骨自在,《千字文》置西部水廊内,系文征明80岁时所作的蝇头小楷,笔势空灵飞动,书法高超,其艺术风格与拙政园的典雅特色似乎有着某些相同之处,名人名园,交相辉映。

传说

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忠王李秀成与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拙政园也有着不解的缘份。

清咸丰十年(1860),李秀成率军攻占苏州后,建立苏福省。

据<<苏台糜鹿记>>载,“以复园吴宅东拓于潘,西拓于汪,兼而并之,建为王府”。

据说,李秀成在忠王府时,喜欢在后花园见山楼办公,此楼依山而筑,临水而建,楼上楼下互不相通,比较安全,公务之余,放眼窗外,可远眺西部群山,近观则园中景色尽收眼底。

100多年过去了,如今英雄已去,楼榭依然,见山楼载荷着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风云。

旅游特色介绍

苏州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

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

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

”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

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

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

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

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

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

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

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

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

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

”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

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

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

夏日之荷。

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

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

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4从拙政园到平江路:

平江路历史街区旅游简介平江路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占地约116公顷,大约相当于古镇周庄面积的3倍。

街区以平江路为轴线,东西两侧依次排列着悬桥巷、大儒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新桥巷等小巷,街区格局和800多年前《平江图》上所刻“双棋盘”格局基本一致,堪称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开放时间:

全天

5从平江路到ID99连锁酒店(苏州观前中心店):

2013.10.7山塘街-虎丘-留园-寒山寺

1从ID99连锁酒店(苏州观前中心店)到山塘街

苏州山塘街旅游简介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一是因其历史有1100多年;二是格局最具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

以半塘桥为界,分为南北两段。

南段以市井胜。

从起点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商铺鳞次栉比;北段以风景胜,从半塘桥至虎丘山门,水面渐宽,河边村舍简屋,绿树成阴,颇有野趣。

目前的山塘老街从渡僧桥到广济桥段共360米长,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

开放时间:

8:

30—17:

00,16:

30停止售票。

2从山塘街到虎丘

虎丘旅游简介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

山高约36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

虎丘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宋苏东坡说过:

“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苏州虎丘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标志。

景区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公园、全国文明单位,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200万人次。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

虎丘占地虽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

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

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

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以及神鹅易字的美丽传说,风壑云泉,令人流连忘返。

位于虎丘东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

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形成了宜人的绿岛小气候,成为鸟类争相栖息的乐园,每至秋日,有万千苍鹭绕塔盘旋,蔚为壮观,成为一绝。

虎丘还是苏州民间重要的集会场所,根据“三市三节”的历史,景区创新推出了春季的艺术花会,展现了牡丹、郁金香,比利时杜鹃、百合等一大批名贵花卉的迷人风姿,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与花会相映成趣的是民俗风情浓郁的金秋庙会,再现了山塘出会的盛况,展演了南北交融的民间艺术节目,深得游客喜爱,如今,一年两会已成为著名的特色旅游项目,是苏州的旅游热点。

虎丘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融山水、历史于一身的秀美画卷,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虎丘核心区域前临山塘河,周围有环山河围绕,千百年来,其范围相对稳定。

占地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令人流连忘返;千人石气势磅礴,留下了“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话。

位于虎丘西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群鸟绕塔盘旋,蔚为壮观。

近两年又恢复了“虎丘十景”中的“西溪环翠”和“书台松影”两处景点。

云岩寺塔

入虎丘后,沿山路而上,一路可见著名的虎丘十八景。

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又名虎丘塔。

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公元601年),初建成木塔,后毁。

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祐八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959——961年)。

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

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

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

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

原来的高度已无法知道,现存的塔身高47.5米,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

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公元1368——1644年)起,虎丘塔就向东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斜度为2.48度,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古塔。

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经专家论证,确定此塔为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所建。

1961年该塔(包括二山门等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至1986年对该塔进行“加固塔基”的第二次大修,使倾斜已达2.34米的千年古塔转危为安。

虎丘剑池

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

从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别有洞天”圆洞门旁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三尺来长,笔力遒劲。

据《山志》等书记载,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

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

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

也有人说这句话是指阖闾之墓的秘密。

进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象为之一变。

举目便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

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炎夏也会觉得凉飕飕的。

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

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此情此景显得十分奇险。

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

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

这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

剑池广约六十多步,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

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

据方志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

之所以名为剑池,据说还因入葬时把他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同时埋在他的墓里。

但《元和郡县志》却记载:

“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其凿处遂成深涧。

”后来演变而为剑池。

总之,剑池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吴王墓是否在剑池下面。

说法颇多,莫衷一是。

1955年整修虎丘,疏浚剑池。

当时曾刷洗苔藓,核实剑池东侧岩壁上确有明代长洲、吴县、昆山三县令吾翕等人以及唐寅、王鏊等人的石刻记事两方,载有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剑池水干,于池底发现吴王墓门的简单情况。

后来又戽干池水,出清污泥,又见剑池两壁自上到底切削平整,池底也很平坦,没有高低欹斜现象,显然是由人工开山劈石所凿成。

池南有土坝一个,与石壁三面相连,面积约四只八仙桌大小,低于平时水面三尺,是人工筑成用作蓄水的。

由于池北最狭处,发现一个洞穴和向北延伸约一丈多长的隧道,可容身材魁梧的人单独出入,举手可摸到顶,从上到下方正笔直。

不难推断,也是人工开凿而成。

尽头处为一喇叭口,前有一米多隙地,可容四人并立,而无回旋余地。

前面有用麻砾石人工琢成的长方石板四块,一块平铺土中作底座,三块横砌叠放着,好似一大碑石。

每块石板的面积约二尺半高,三尺多宽。

第一块已脱位,斜倚在第二块上。

第二块石板门的石质不同于虎丘本山的火成岩,表面平整。

由于长期受池水侵蚀,显露出横斜稀疏的石筋。

根据形制分析,这是一种洞室墓的墓门。

剑池是竖穴,南北向,池底的石穴是通路,这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墓制形式是完全相符的。

据记载,“阖闾之葬,穿土为山,积壤为丘,发五郡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运土凿池,四周广六十里,水深一丈……倾水银为池六尺,黄金珍玉为凫雁。

”这样夸大的描写,虽然不一定可信,但作为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吴王之墓,建筑规模肯定很大,墓室设计也必然会相当精密和隐蔽。

从虎丘后山由泥土堆成和上述种种迹象分析,剑池很可能是为了掩护吴王墓而设计开凿的。

墓门后面也很可能存在某种秘密。

但是吴王墓是否即在其中,在未经考古发掘证实之前,尚是千古之谜。

1955年疏浚剑池。

戽干水后,于池北最狭处发现一丈多长的隧道。

尽头竖有石板,形似墓门。

为恐影响上方云岩寺塔的安全,未深入发掘,随即封没。

拥翠山庄

拥翠山庄位于虎丘二山门内西侧,总平面呈长方形,占地一亩余,此园依山筑屋,层造而上,各建筑之间点缀峰石花木,有小园林之胜。

山庄结合地形,巧借园外景物,布局灵活,视野开阔。

在此可仰视虎丘塔,远眺狮子山,俯览虎丘山麓一带秀丽风景,别有情趣。

陆羽井

山上有一石井,传为唐代陆羽所挖,称为“陆羽井”。

陆羽是中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

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他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

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三泉”。

冷香阁

冷香阁位于拥翠山庄北面,是品茶观景的最佳场所。

在其庭中植梅三百株,每逢仲春,红苞绿萼,疏影暗香。

阁之上下都是五楹,东、西、南三面环以廊,高爽幽静,别绕清趣。

 朋友游览线路

游览时间:

4小时,适合人群:

朋友,到达方式:

公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