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415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说课稿人教版

3分类与整理

单元集体备课

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例题设计由给定标准到自己选择标准,由单一标准到不同标准,由形象地表达分类结果到利用统计表去表达;练习中由简单的基本训练到复杂的综合训练,由只记录结果到在记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提出问题等,难度在逐渐加大。

由于难度的加大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难易的坡度都很合适。

本单元的内容只有2道例题,教科书提供了贴切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分类的方法。

例1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

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计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

呈现形式虽然多样,但计数结果却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从而体会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例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通过这样的编排,教科书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学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或感兴趣的。

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还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

分学具、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分类的思想。

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表。

2.对学生不同的分法,可以给予肯定但要有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因为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千差万别。

学生对所选标准作出的解释,合理的应当给予肯定,但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不同标准。

在结合实际分类时,要注意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需要是什么,再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标准。

 

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

(1)

◎教学笔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7例1,完成P29“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适当渗透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这里有两个书柜的图片,一个是整理前的样子,一个是整理后的样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两个书柜的图片。

师:

如果要找一本故事书,你觉得在哪个书柜比较好找?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学生会认为整理后的书柜摆放美观、整齐,便于寻找。

师:

我们在整理房间、书柜时,都用到了数学知识“分类”。

师: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分类的情境?

【学情预设】学生会联想到超市、书店等。

师:

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

分类与整理

(1)]

【设计意图】从现实情境中引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生活中的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有条理生活的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教学笔记

1.感知并描述分类的标准。

课件出示教科书P27例1。

师:

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

可以怎么分?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发现气球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从而得出分类标准:

按气球的形状或颜色分类。

教师板书:

形状颜色

【设计意图】分类标准来自事物间的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异同,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分类标准。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

师:

请每个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气球图片,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分别有几个,再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先分再数;②摆(画)象形统计图;③图文结合记录数据(类似于象形统计表)。

【教学提示】

展示交流时,要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3.展示交流学生作品。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

你分了几类?

每类有几个?

【学情预设】分成三类:

葫芦形的有3个,心形的有4个,圆形的有5个。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

刚才那位同学是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一列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整齐、清楚、方便”等。

师:

能看出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通过数一数来比较多少,有的学生会直接比较每列的长短,发现圆形气球最多,葫芦形气球最少。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调整气球的间距引起学生注意,气球必须一一对应排列才能正确比较。

教师适当完善学生的记录情况(形成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去感受象形统计图直观的特点。

(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

这个同学的记录方法很有创意,我再给它画上一条横线、两条竖线(形成象形统计表)。

师:

看看上面一行是什么?

下面的3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结合象形统计图来理解,学生能明白:

“3”表示第1列葫芦形气球的个数,“4”表示第2列心形气球的个数,“5”表示第3列圆形气球的个数。

适当引导学生体验用表格的形式记录数据更清楚、更简便。

师:

你更喜欢哪种记录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使学生充分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合作交流使学生意识到用图表记录数据的方法更好,体现记录方式多样化的同时,适当优化计数方法。

4.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师:

虽然大家的记录方法各有不同,但从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学情预设】学生不一定能准确表达出“分类的结果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从记录每种气球的数量、气球的总数来分析,发现按同样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和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感受到“分类的结果相同”,从而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5.适当渗透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师:

刚才我们是按形状分的,还可以怎样分?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结果。

(3)在对比中体会: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教师板书)

【学情预设】学生多数会选择用图表的方法分类计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次分类计数的异同,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适当渗透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既巩固了新知内容,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七”第2题。

师:

请你先分别数一数梨、苹果、桃有多少个,然后根据个数涂一涂颜色,涂好后在括号里填出梨、苹果、桃的个数。

◎教学笔记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的第

(2)小题后与同桌交流。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涂完色后,对于完成后面的分类计数就会比较容易了。

师:

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学情预设】因为第

(1)小题是按照水果的种类分的,第

(2)小题是按照卡片的形状分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设计意图】按给定的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计数的巩固练习,既可让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组卡片进行分类,又可以让学生继续熟悉用象形统计图呈现计数结果的方式,同时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

形状颜色

同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注重实践体验。

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到的数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难度较大。

在分类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能一个一个数出来,再写上数,没有规范的呈现形式,但是他们能够说出不同形状气球的个数。

为了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规范地呈现收集到的数据,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展示交流时,要将每种呈现方式进一步规范。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19第三题。

三、fēn分yi一fēn分。

(填序号)

1.按颜色分:

______、______。

2.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

(2)

◎教学笔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8例2,完成P28“做一做”,P31“练习七”第5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知分类的实际意义。

2.经历完整的分类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实践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自定分类标准,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类,了解了分类的意义,课后同学们有没有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

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按一定的标准有序整理就行。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书包和房间的活动,有效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分类知识的应用价值,既巩固了已有知识经验,又激发了继续探索新知的兴趣。

2.揭示课题。

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活中的分类知识。

[板书课题:

分类与整理

(2)]

二、情境呈现,探索新知

【教学提示】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确定分类标准。

也许学生说到的不止这两种标准,教师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

课件出示教科书P28例2。

1.讨论分类标准。

师:

星期天,四个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做游戏。

如果要分成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人物的年龄、性别、装饰等不同之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分组的标准及选定这个标准的理由,使学生意识到:

如果要分成两组做游戏,按大人和孩子分组以及按男、女分组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分组(分类)标准,经历分类的第一步。

2.选定分类标准统计分类结果。

◎教学笔记

师:

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或按男、女分。

(板书)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写一写,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

(课件出示)

师:

表中的数据“8”和“4”分别表示什么?

“6”又表示什么呢?

【学情预设】结合文字记录,学生都能理解“8”表示8个大人,“4”表示4个小孩;“6”分别表示6男和6女。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用它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师:

仔细观察这两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是对这些人进行分组,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呢?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会将两个表分开来看,发现大人多,小孩少,男女一样多;也有的学生会同时观察两个表,对比其中的数据,发现分类计数的结果不一样,或对比其中的文字记录,发现分类的标准不同。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计数的结果也不同。

师: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情预设】通过计算发现,总人数是相同的。

适时渗透“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的思想,但不管怎么分,每种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计数之和是相同的。

师小结:

在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但无论怎么分,每种标准下分类结果的计数之和都是相同的。

(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类的标准,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到简单的统计表中,继续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和分类统计的过程,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从而体会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自定标准分类。

师:

同样是这些人,还可以按照怎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想到按照“左、右”标准分为两组,也可以按照“爸爸、妈妈、孩子”分成三组。

(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交流后,课件展示分类结果。

师:

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设计意图】通过继续寻找分组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分类标准可有多个,具体选择哪个分类标准应根据实际的要求而定。

从而培养学生灵活思考、认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分类的实际意义。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笔记

师: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进行分类整理。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

【学情预设】有了前面的分类经验,学生会想到按照“男、女”标准来分类,也可能按照组别来分类,分类标准合理就行。

2.完成教科书P31“练习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学情预设】由于学生对这些动物比较熟悉,学生将这些动物分成两类的困难不大。

但在用简单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时,学生可能会在选择分类标准上有一定的困难。

对此,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可以按照行进的方式分为天上飞的与地上跑的;也可以按照繁殖方式分为胎生的和卵生的。

只要学生能说清楚即可,不要求严格地、完整地说出来。

【教学提示】

这里的“统计表”是非常简单的、非正规的,表头并不完整,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度”。

【设计意图】设计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2)

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

按男、女分

按左、右分

按爸爸、妈妈、孩子分

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但无论怎么分,分类结果的计数之和是相同的。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分类的含义,学会了分类的方法,所以选择分类标准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比较困难,学生根据实际意义选择分类标准的能力需要继续加强。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20第一题。

一、xì细xīn心fēn分yi一fēn分,tián填yi一tián填。

参考答案

一、536

 

练习课

◎教学笔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0~32“练习七”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分类知识,能按题目给定的标准分类,正确统计数据,完成象形统计图。

2.能确定恰当的分类标准,并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3.能根据统计图或简单的统计表,获取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确定合理的分类标准,正确呈现分类结果,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分类整理,今天我们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1.课件出示习题。

【教学提示】

第3题中,叶子杂乱地摆放在一起,要引导学生采用一定的方法来计数,保证不遗漏、不重复。

独立完成后同桌间相互交流,订正答案。

2.完成教科书P30“练习七”第3题。

师:

有什么好的方法进行计数吗?

【学情预设】这里树叶杂而多,在分类计数时容易出错,可以指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

数1个划1个;在数同一类的树叶时,做上相同标记。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道按单一标准分类的题目,训练学生进行分类计数。

同时在遇到计数有难度的题目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保证学生收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

二、练习指导

1.完成教科书P30“练习七”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第

(1)小题后交流。

师:

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知道每一类图形各有几个,也可能说平面图形有几个,立体图形有几个,等等,只要说法合理就行。

【设计意图】第

(1)小题看似简单,但却是不可缺少的。

其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逐步整理,为完成第

(2)小题作铺垫,以便较容易地选定分类标准。

(2)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学生独立分组,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情预设】预设1:

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来分。

(绝大部分同学是此种分法)

◎教学笔记

预设2:

还有其他同学按是否有曲面来分或按是否有角来分。

师:

根据分的结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就行,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一共有多少个?

【设计意图】此题既包括按给定标准分类的练习,又有按自选标准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结果的分类练习,这都要在充分理解数据的基础上进行。

这样的设计处理好了习题与习题之间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完成教科书P31“练习七”第6题。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统计是否正确,如把各个图形的个数加起来,看总数是否一致,或者再数一遍。

(1)师:

这张图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

【学情预设】呈现的是一

(1)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人数统计情况,而不是每种小动物的数量。

师:

(指着小乌龟这一项)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

【学情预设】表示一

(1)班同学最喜欢小乌龟的有3人。

(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后展示。

(3)根据统计结果依次交流如下三个问题:

①喜欢什么小动物的人数最多?

②喜欢哪两种小动物的人数同样多?

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在理解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能较容易地完成统计表和后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让学生熟悉整理数据的方法及呈现数据的方式,并体会统计的作用。

3.完成教科书P32“练习七”第7题。

(1)师: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每一项活动有多少人,也可能从男、女生角度获取信息。

(2)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三、实践活动

选择班上某一名学生的书包,展示书包中的物品,让全班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整理。

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现场整理书包。

师:

你认为哪种整理方法比较好?

为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各种整理方法的优缺点,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课堂小结

师: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根据指定的标准分类计数,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但是在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时,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表述还有一定的难度,而根据分类结果提出问题,则较前一节课有了很大的进步。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新修订的内容,原来是在一年级上册将分类作为准备性知识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元,新修订的教材为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突出分类是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基础,将分类与原一年级下册统计合编在一起。

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又不是正式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它是为以后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的心理特点和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整理。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把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的分类的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是本节课的重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难点。

5,教具准备

气球图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

《课标》指出:

教师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探究新知时通过小兔带来礼物气球给大家,但要考考大家这些气球可以怎么分?

并将小气球奖励给今天表现最棒的同学,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动手操作、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

在练习时,采用美观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引导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因此,我在设计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问题,产生疑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开头。

教学新知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在说一说,使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经历统计图和表的一个动态的生成。

教师的教还有赖于学生的学,“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实践操作法

本节课多次创设让学生参与操作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中运用学具,让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要求下进行操作实践,使学生经历了分类的过程,掌握了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给学生提供了动手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新理念。

2、观察发现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再通过观察幻灯片生活中的分类。

发现分类不仅整齐美观,而且使用方便,从而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谈谈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分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引入

通过创设情境小兔和小猴整理食品柜,评评谁整理的好?

为什么?

总结像小兔想这样把相同东西放在一起叫做分类,从而引出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

1,分类的标准

由小兔带来一些气球给大家,考考大家可以怎么分类,让学生先说一说可以怎么分?

2,分类的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按形状分一分,摆一摆。

3,分类的整理

教师在黑板上在师范整理应该怎么摆的整齐,摆的时候注意什么,重点突出一一对应。

再说说谁最多?

谁最少?

同时把图形完善成象形统计图和表的形式。

4,其他标准分类

让学生按颜色分一分,这次摆的时候就给了学生摆的要求

5,对比小结

对把两种分法的不同,总结出按不同标准分,分的结果不同。

三,巩固应用

作为一个练习巩固作用,安排了书上的一个习题,分水果卡片,让学生先说一说可以怎么分,在这要学生涂一涂,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处理这时,我做了一个示范,在让学生自己完成。

四,课外延伸

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类,再看看老师找的生活中分类图片,最后运用分类排队下课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今天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